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2屆高三歷史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Word版附答案)
ID:19002 2021-09-09 1 2.00元 8頁 251.43 KB
已閱讀8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2.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秘密★啟用前山東省師大附高2019級2021-2022學年秋季開學考試歷史學科試題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荚囉脮r90分鐘??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和座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規(guī)定位置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工整地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1.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會,孟子希望建立“王道樂土”,老子說“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他們所說的“道”是A.建立理想社會的規(guī)則B.追求平等和諧的共同標準C.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規(guī)范D.順應社會發(fā)展的自然法則2.西周建立后,周公營建洛邑,將商代“頑民”強行遷移到這里,以軍隊八師駐守。隋煬帝即位后,深感“關河懸遠,兵不赴急”,認為必須“因機順動”營建東都洛陽。兩朝營建洛陽A.適應了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趨勢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殘余勢力C.力圖加強對東部地區(qū)的控制D.反映了政治中心東移的趨勢3.有一本著作,記錄了我國北朝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涉及畜牧業(yè)等。它的內(nèi)容中“關于選擇原理的明確記述”,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該書作者為A.王禎B.賈思勰C.徐光啟D.沈括4.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設中書學,以漢人索敞為中書博士,其學生“前后顯達至尚書、牧守者數(shù)十人”。到孝文帝時,有記載的88位中書博士,只有一位是鮮卑貴族;42位中書學生,只有三位是鮮卑子弟。這些中書博士和中書學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設置中書學意在A.籠絡漢族高門鞏固統(tǒng)治B.教育鮮卑子弟全面漢化C.模仿南朝建立門閥政治D.團結鮮卑貴族推進改革5.屬國制度是兩漢政府對歸附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實行的一種地方民族管理體制,屬國居民“因其故俗”,允許保留原有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等;由政府任命屬國都尉領護。這一制度A.是郡縣與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B.開創(chuàng)了改土歸流政策的先河C.使邊疆管理與內(nèi)地趨向一體化D.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和邊疆穩(wěn)定6.隋文帝時,朝廷在門下省之下設殿內(nèi)局分管皇家事務。隋煬帝時將殿內(nèi)局擴大為殿內(nèi)省,獨立于門下省之外,自此,門下省成為純粹的政府機關,為國家服務。此舉1,A.強化了皇家的獨尊地位B.體現(xiàn)了國家治理的專業(yè)化傾向C.推進了國家的廉政建設D.提高了隋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7.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區(qū)農(nóng)村勞動力“溢出”的有關記載。這些現(xiàn)象文獻記載《夷堅支癸》卷5《神游西湖》江南東路“樂平新進鄉(xiāng)農(nóng)民陳五,為翟氏田仆,每以暇時,受他人雇傭,負擔遠適”《夷堅支景》卷5《鄭四客》“鄭四客,臺州仙居人,為林通判家佃戶。后稍有儲羨,或出人販貿(mào)紗帛海物”。嘉靖《惟楊志》卷8《戶口志》揚州坊郭戶紹熙年間(1190—1194)有4226戶,到寶祐四年(1256)達7975戶,年增長率為13.4‰,遠超同期全國人口年增長率。A.反映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特點B.推動小農(nóng)經(jīng)濟走向瓦解C.動搖了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抑商”政策D.導致我國人口分布不均8.明末到清嘉慶年間,江南松江府經(jīng)過幾次政區(qū)重組,縣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來的東、西鄉(xiāng)之別,成了縣與縣的差異。這反映了A.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B.基層治理的低效C.百姓稅賦的沉重D.城鄉(xiāng)差距的縮小9.乾隆元年修的《山東通志》改舊志的《賦役志》為《田賦志》,稍后修的《福建續(xù)志》也改《戶役》為《戶口》。這些改動反映了清朝前期A.專制集權繼續(xù)加強B.重農(nóng)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趨于嚴密D.人身依附關系漸趨松弛10.下圖為列強侵華時“京師形勢”的示意圖。下列各項與圖中所示對應正確的是A.“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B.“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xiàn)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2,C.“庚子年發(fā)生義和團……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D.“國難日亟,東北四省淪亡之后,華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機之下了!”11.鴉片戰(zhàn)爭中,道光帝給前線官員發(fā)密旨稱,“該逆如果真心求和,于通商而外別無妄求,朕亦何樂而不罷兵?即令僅止求給□□一處棲止貿(mào)易,或該國船只偶至閩、浙口岸,暫時停泊,售賣貨物,旋即駛去,雖非舊例,然隨時變通”。文中□□位于圖中A.①B.②C.③D.④12.乾嘉時期,《墨子》、《老子》等諸子學主要起著“羽翼六經(jīng)”的作用。道光與同治年間,社會上出現(xiàn)了“通子致用”的言論,甚至有人提出“西學源于諸子說”。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A.文化專制日益松動B.國人對西學認識的深化C.儒家思想受到?jīng)_擊D.啟蒙思想影響不斷加深13.太平天國運動使清朝統(tǒng)治者認識到農(nóng)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國侵略是“肢體之患”,從而調(diào)整了對待農(nóng)民起義和外國侵略之間的政策。這一政策調(diào)整A.導致了清王朝中央權力下移B.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C.體現(xiàn)洋務運動獲得廣泛支持D.標志著漢族地主掌握了朝廷實權14.下表反映了1871—1893年美、英、日、俄四國對華貿(mào)易比重變化(單位:%)其中與①所示國家有關的是①②③④年份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進口出口1871—187334.752.90.514.10.23.33.71.71881—188323.833.33.712.40.27.34.92.41891—189320.411.34.59.80.68.64.77.2A.提出門戶開放,共同宰割中國B.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改變中國社會性質(zhì)C.提出二十一條,妄圖獨占中國D.出兵侵占伊犁,制造西北邊疆危機15.1919年8月,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說道:“辛亥革命讓我們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下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我們有話要說,有事要做,是無論何時可以說可以做的。”該文所描述的現(xiàn)象表明辛亥革命3,A.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B.推動了民主思想的萌發(fā)C.實現(xiàn)了國民思想啟蒙D.增強了民眾的政治意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15分)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講到:“任何一項制度,決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項制度間,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則那些制度各各分裂,決不會存在,也不能推行。”結合所學周代有關史實,構建出“互相配合”“一整套”制度的關系示意圖(5分),并對所示關系進行合理闡釋(10分)。17.(16分)某同學學習明清專題史時,搜集了以下史料,并得出了兩個分論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独敻]的貢品》(油畫)《農(nóng)政全書》《明夷待訪錄》徽商會館《日知錄》明朝萬歷五年銀錠分論點1:16世紀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分論點2:儒家思想的新發(fā)展(1)從材料中選擇合適的史料,對分論點1進行闡釋。(4分)(2)探討分論點2時,以上史料哪些可作為直接證據(jù)。請說明其史料價值。(4分)(3)從材料中選取合適的史料,為該專題再提煉一個分論點,并說明理由。(5分)(4)為使該同學更全面掌握本專題知識,請你幫他再搜集一個史料,并簡要說明(3分)4,18.(12分)歷史學家李劍鳴說:歷史解釋的基本任務,是將零散而混亂的過去信息變成有條理有意義的歷史知識。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關于戊戌變法的若干信息序信息號1康有為說“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觥?rdquo;2康有為說“弱亡中國皆此物也(指舊的官僚體制),誠宜盡撤。”3光緒帝在103天的時間內(nèi),發(fā)布了二三百條涉及幾乎所有方面的上諭。4康有為說如要“尊君權”,“非去太后不可”。維新派認為“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5以自立……圖自強在一反掌間爾。”“三年而宏規(guī)成,五年而條理備,八年而成效舉,十年而霸圖定矣”6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積威既久,皇上見西后如對獅虎,戰(zhàn)戰(zhàn)兢兢,因此膽為之破,至今每聞鑼鼓之聲,或聞吆喝之聲,或7聞雷輒變色云。……而諸臣之敢屢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為護符,欺皇上之無權也。8赫德說維新派“不顧中國的吸收力量,三個月內(nèi)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夠中國九年消化”《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不僅頑固派難以接受,不少維新派也接受不了,翁同和斥之為“說9經(jīng)家一野狐也”。“皇上下詔定國是。決行改革,于是諸臣上奏,雖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誹益甚。五月初王下詔廢10八股取士之制,舉國守舊遷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業(yè),自是日夜相聚,陰謀與新政為敵之術矣。”上面材料是關于戊戌變法的一些零散信息,請你圍繞“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這一主題,將這些零散信息概括整理出有條理有意義的歷史知識。5,19.(12分)材料時間1600年1699年1720年1730年1736年1757年1773年1797年1818年1829年1833年185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大事年表大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授予一批倫敦商人貿(mào)易的壟斷權,成立東印度公司,壟斷對中國、印度、印尼等國的貿(mào)易。英國女王、貴族和一些政府官員也參與了投資。東印度公司將英國毛紡織品輸入中國,發(fā)現(xiàn)無人購買。東印度公司將中國的陶瓷、茶葉等商品運往歐洲,賺取豐厚利潤。東印度公司有5艘商船來華,共載白銀58萬余兩,貨物只值13711兩,白銀占比高達97.7%。東印度公司開始購買暢銷歐洲的“南京布”。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進口量猛增,飲茶在英國社會各階層普及。東印度公司將鴉片走私輸入中國廣州,并壟斷了對清朝的鴉片走私。東印度公司取得鴉片生產(chǎn)制造的壟斷權,生產(chǎn)利潤逐年增加。東印度公司為了獨霸鴉片貿(mào)易,發(fā)動了馬拉塔戰(zhàn)役,最終控制了整個西印度地區(qū)。英國國內(nèi)工業(yè)資本家陸續(xù)攻擊東印度公司對清朝的貿(mào)易壟斷。英國政府取消東印度公司對清朝的貿(mào)易壟斷權。后來東印度公司獲得收益的重要途徑為:貸款給印度農(nóng)民,讓其從事鴉片生產(chǎn),再將收購來的鴉片販賣到廣東。東印度公司被撤銷。——摘編自[日]淺田實《東印度公司》等閱讀上表,劃分東印度公司對華貿(mào)易的主要階段并進行評析。(12分)6,山東省師大附高2019級2021-2022學年秋季開學考試歷史學科試題參考答案1-5ACBAD6-10BAADC11-15CCABD16.示意圖(5分)闡釋:(10分)西周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在繼承傳統(tǒng)制度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一整套互相配合的制度。(2分)在政治上推行宗法分封制,分封制是政治制度的外在表現(xiàn),宗法制是分封的內(nèi)在依據(jù),兩者結合形成了嚴格的貴族等級序列,體現(xiàn)了血緣關系與政治關系相結合的家國同構特點,促進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的形成,穩(wěn)定了西周統(tǒng)治。西周統(tǒng)治者還制定禮樂制度,用以維系宗法分封秩序。西周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在層層分封的基礎上,形成了井田制度,這也構成了整個西周統(tǒng)治秩序的經(jīng)濟基礎,隨著井田制的瓦解,開始出現(xiàn)了禮崩樂壞的局面,宗法分封秩序走向崩潰。(8分)17.(16分)(1)圖4和圖5。(2分)闡釋: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明萬歷年間來到中國,除傳播天主教教義外,還傳播西方天文、數(shù)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掇r(nóng)政全書》的作者徐光啟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歷法、數(shù)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2分)(2)圖6和圖8。(2分)圖6和圖8都是明末清初時期的歷史著作,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2分)(3)圖7和圖9。(2分)論點:明清時期商業(yè)的發(fā)展。(1分)圖7是徽商會館,是安徽商幫活動的見證,反映了區(qū)域性商人群體實力雄厚;圖9是銀錠,則反映了白銀的廣泛使用和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2分)7,(4)(3分。史料1分,說明2分)示例1史料:軍機處的設立。(1分)說明: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這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添加軍機處設立這個史實,可以印證這一時期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2分)示例2史料:十三行的設立。說明:清朝起初指定四處對外通商口岸,后僅保留廣州一處,并規(guī)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mào)易事務。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添加十三行這個史實,能夠印證清朝時期的對外關系。18.(12分)弄巧成拙的理論依據(jù):托古改制不僅頑固派反對,不少維新派也接受不了。罔顧國情的盲目樂觀:認為“變法三年可以自立……圖自強在一反掌間爾”。嚴重失誤的政治策略: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一開始就將矛頭指向太后和舊的官僚體制。急于求成的改革措施:在103天的時間內(nèi),發(fā)布了二三百條涉及幾乎所有方面的上諭。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頑固勢力的阻撓破壞:諸臣“雖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誹益甚……陰謀與新政為敵。”19.(12分)分值標準水平能依據(jù)表格信息將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mào)易進行合理的階段劃分,能結合史實對東印四:10—12度公司不同階段的對華貿(mào)易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與評價;有總結提升;史論結合,無史實分錯誤,邏輯清晰,語言表達準確。水平能依據(jù)表格信息將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mào)易進行合理的階段劃分,能結合史實對東印度公司不同階段的對華貿(mào)易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與評價;無總結提升或總結提升不到位;三:7—9分史論結合,史實基本正確,邏輯較清晰,語言表達較準確。水平階段劃分不合理不清晰;不能從多個角度對東印度公司不同階段的對華貿(mào)易進行分析與評價;無總結提升或總結提升不到位;史實基本正確,邏輯較清晰,語言表達較準二:4—6分確。水平無階段劃分或階段劃分不合理;僅能從一個角度對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mào)易進行評析;一:1—3分僅羅列史實。
同類資料
更多
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2屆高三歷史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Word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