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 議論文閱讀一、(2020年南昌市模擬)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單純的境界①“單純”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對人的心靈境界的最高褒評。清澈、純凈即是美!樸實、坦誠即是美!拒絕了繁雜、混濁即是美!單純的心靈可以鍛造美麗厚重的人生。②心靈的單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始的單純,一種是超越的單純。兒童的心靈具有原始的單純。人在童年時是天真的、純粹的、夢幻的、藝術的。可以說,童年所賜予我們的幸福、勇氣、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會我們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誠實,比人生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時期,敢于參天悟地,沒邊沒沿說些同無限相關、連后世哲人都不敢說的話。人類的童言和稚作就連后世的偉大哲學家、藝術家也極難比肩。③歲月像篩子,篩去了人最初的純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體擴展了,年輪添加了,反而靈魂猥瑣,人格縮水了。童年時單純的心靈宛如一?;ǚ?,卻在無意的“成長”中被世俗經驗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純潔高尚品質,去交換成人世界的生存經驗、技巧和某些策略的過程,就像一個單純的天使,不斷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換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④在使人性復雜化的社會領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強烈的人,在丟失了原始的單純之后,卻能獲得超越的單純。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們都充滿了豐富的情感、思想和體驗,但其心靈世界的核心始終是單純的。他們永葆兒童的單純,簡化社會關系,節(jié)制人際交往,從浮囂塵世抽出身來,穿越世俗社會的蔽障,朝著偉大的精神目標奮進。⑤單純的心靈是精美的,世間一切精美的藝術作品都緣自精美的單純。蒙田苦思冥想創(chuàng)作了啟示人類的“隨筆”,弗洛伊德傾盡心血寫出了探索心靈奧秘的皇皇巨著,巴爾扎克夜以繼日描繪了人間畫卷,梵·高飽蘸筆墨畫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這些當之無愧的珍寶都是單純的心靈的結晶體。⑥清朗明亮,如藍天麗日的莎士比亞的語言;洋溢著浪漫氣息,讀來齒頰生香的唐詩宋詞;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脈脈的元曲,這些都是綻放在單純心靈上的五顏六色的百合。⑦在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中,在瑣瑣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燈紅酒綠的滾滾紅塵里,我們通過藝術會晤那些單純的心靈,可以走進不受世俗與物欲困擾的無拘無束的天地,獲得精神上的幽靜與清涼,心湖一片澄明。⑧單純是一種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擁有一份單純的心靈。1.通讀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2分)單純的心靈可以鍛造美麗厚重的人生。2.仔細閱讀第③段,分析畫線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3分)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闡述“人失去了最初的純真和善良,去交換成人世界的生存經驗、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觀點,深入淺出,富有說服力。3.根據(jù)作者的理解,“單純”可分為兩種,其中“超越的單純”在文中具體指__永葆兒童的單純,簡化社會關系,節(jié)制人際交往,從浮囂塵世抽出身來,穿越世俗社會的蔽障,朝著偉大的精神目標奮進__。(3分)4.閱讀⑤⑥兩段分析,簡述其論證思路。(5分)先提出觀點:世間一切精美的藝術作品都緣自精美的單純;接著列舉蒙田的“隨筆”,弗洛伊德的皇皇巨著,巴爾扎的人間畫卷,梵·高的向日葵的例子,證明這些當之無愧的珍6
寶都是單純的心靈的結晶體;然后列舉莎士比亞的語言、唐詩宋詞、元曲,盛贊它們是綻放在單純心靈上的五顏六色的百合,進而論證了論點:世間一切精美的藝術作品都緣自精美的單純。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每臨大事有靜氣徐愚①“每臨大事有靜氣?!敝袊倪@一古訓,早已沉淀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那何謂靜氣呢?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蓖ㄋ椎刂v,就是“能沉得住氣”。應對危機,就需要這樣的“靜氣”。②這場疫情突如其來、傳播迅猛,一時間,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區(qū)醫(yī)療服務能力難以承載快速上漲的感染人群,醫(yī)療設備、防護用品、生活物資也一度出現(xiàn)巨大缺口。這也是對人心的考驗時刻。全國人民行動起來了,馳援武漢,馳援湖北,全國上下心系戰(zhàn)“疫”、眾志成城。也有極少數(shù)人“靜氣”不在,一些爭論令人難辨真假,個別居心叵測者借機散布謠言、擾亂視聽,唯恐民心不慌、天下不亂。面對病魔、面對生死,有些慌張無可厚非;面對壓力、面對管控,有點牢騷可以理解。但是,盲聽盲從、一味抱怨,就會害人害己。不少時候,“顯而易見”的答案往往并非事實真相,“立竿見影”的評價也難免片面和偏頗。在自己看不清、拿不準的時候,保持“靜氣”,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沉著應對,才是靠譜的做法。否則,慌里慌張,失去“靜氣”,就會進一步失去理智,更加想不清事情,糊里糊涂,怎么會有良好的應對之策?③在這場疫情面前我們要有“靜氣”,那我們的“靜氣”從哪里來呢?④梁啟超先生有言:“自信者常沉著?!庇凶鎳鴱姶蟮目萍紝嵙Α訂T能力、執(zhí)行效率作支撐,有這么多技術精湛、大愛無私的醫(yī)護人員當先鋒,有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的防控力量為基礎,這些都為我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注入了必勝的信心?!拔覕匦鹿冢瑪y汝賞櫻”,這不僅僅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更是一種信心的宣示。有了必勝的信心,可以讓我們多一分理性判斷,少一分盲目情緒,把自己的“靜氣”找回來。⑤戰(zhàn)疫情、斗病魔,絕不僅僅是各級政府之責、醫(yī)生護士之責,也絕不僅僅是武漢及湖北人民之責。在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中,全國各地,城市鄉(xiāng)村,各行各業(yè)的人們自覺以抗疫為己任,積極行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面對困境,只要人人負責,參與戰(zhàn)斗,盡心出力,就會讓我們多一份淡定和從容。⑥疫情面前,有種力量讓人熱淚盈眶: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全國各地成千上萬醫(yī)療工作者馳援湖北,山東的蔬菜、黑龍江的大米、西藏的礦泉水等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湖北……社會各界被廣泛動員,億萬中華兒女擰成一股繩,握成一個拳。盡管抗擊肺炎疫情的日子漫長而艱辛,但是正因為有了團結,中國人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依然有停下腳步看夕陽的淡定和從容。這也是中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總能走出困境、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⑦有了“靜氣”,就能冷靜思考,正確判斷,坦然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應對各種危機。靜氣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越是到了緊要關頭,越是要保持“靜氣”,堅定戰(zhàn)斗!(選自《紅旗文稿》2020/04,有刪改)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開篇點題,引出中心論點,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內容。2.作者認為靜氣可以從哪里來?請簡要概括。(3分)①有必勝的信心;②人人負責,參與戰(zhàn)斗,盡心出力;③要團結一心。3.第②段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證明了什么觀點?(3分)對比論證。證明了應對危機,我們需要有“靜氣”的中心論點(或:在這場疫情面前我們要有靜氣)。6
4.簡要概括第④段的論述思路。(4分)首先引用梁啟超的名言進行論證,然后寫我們自信的由來和民眾擁有自信的表現(xiàn),最后總結本段,得出結論。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我們需要比自我“更大的東西”劉根生①有心理學家認為,人在生理、安全、社會歸屬、尊重、自我實現(xiàn)這5個層次的需求之外,還應有“第六需求”——自我超越?!暗谖逍枨蟆苯o了人生奮斗動力,但以此為人生終極目標會助長自我中心傾向。欲神圣而寧靜,我們需要比自我“更大的東西”。②“雨花臺最后一位烈士”成貽賓犧牲于南京解放前4天——1949年4月19日,年僅22歲。“新生十大信條”是他生前寫給未婚妻的信,信中說,一個“新生”,一定有新的人生觀、一定有豐富的學識、一定是有紀律的生活、一定有果敢的毅力、一定有高尚的品格、一定是勤儉的、一定是樂群助人的、一定是樸實的、一定是愛國家的、一定是有著高貴的愛情。如此超然,就在于找到了理想信念這個比自我“更大的東西”。③楊振寧曾問鄧稼先,搞“兩彈”得到多少獎金?鄧稼先伸出兩根手指,楊振寧猜:20萬?2萬?2000?鄧稼先說,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他認為:這個事情能搞成,這輩子就是有價值的。植物學家鐘揚33歲時執(zhí)意辭去“副廳”,因為生命科學學科建設“火燒眉毛”。16年中,他帶領團隊在青藏高原艱苦跋涉50多萬公里,累計收集了上千種植物共4000多萬顆種子。選擇決定人生,價值觀決定選擇。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東西”,生命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人生就有了不一樣的價值。④“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有的人事業(yè)稍遇挫折就感嘆“人生如此無趣”,淪為“受挫的理想主義者”;有的人“引爆流行卻迷失于成功”,爆款而紅,但其成功反孕育了他的僵化,最終輸在優(yōu)勢;有的人對“本領恐慌”無意識,原本因本領強而受重用,后卻因懈怠而本領不足,又因本領不足卻不恐不慌導致懶政怠政。諸如此類,病根往往就在心中缺少“更大的東西”。生活在目標失靈狀態(tài)下,不能慎終如始也就成了必然。⑤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仁義忠信,人爵就是官位俸祿。人生的誤區(qū),如孟子所言:“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古往今來,那些政治上攀附、經濟上貪婪、道德上敗壞,既想做大官、又想發(fā)大財?shù)娜?,幾乎無不是把“天爵”當敲門磚,得“人爵”而棄“天爵”。足見,止步于“第五需求”,“天爵”就會成道具;一旦丟掉“更大的東西”,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難免由“出色”淪為“出丑”。⑥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就是與自己生命的約定,生命的奮斗過程就是奔赴這個約定的過程。以“更大的東西”為定盤星,方能在奔赴與生命的約定中不斷釋放生命強光,絕不會因浮躁而急功近利,絕不會因物欲膨脹而神魂顛倒,絕不會因小成即滿而懈怠墮落。在對標找差中提升奮斗標桿,在見賢思齊中升華人生境界,在日常生活中磨礪理想信念,應成終身必修課。⑦一個超越自我的個人,必定是有大抱負、大情懷的人。一個超越自我的群體,必定能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傳奇。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欲神圣而寧靜,我們需要理想信念這個比自我“更大的東西”。2.文章③④兩段主要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運用這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具體有力論證了“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東西’,生命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人生就有了不一樣的價值”,論證嚴謹周密,具有說服力。3.簡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論證過程。(4分)首先,引用孟子的話“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引入話題,并闡述“天爵”“人爵”的含6
義;其次運用道理論證闡述“天爵”與“人爵”的關系;然后列舉古往今來的例子論述“把‘天爵’當敲門磚,得‘人爵’而棄‘天爵’”;最后得出“一旦丟掉‘更大的東西’,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難免由‘出色’淪為‘出丑’”的道理。4.下列事例中哪些可以作為本文的事實論據(jù)?請說明理由。(3分)①習近平主政浙江時,他與領導干部共勉:要拎著烏紗帽干事,不能捂著烏紗帽做官。2016年習近平被中央派往上海,他告誡領導干部,“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tài)度,始終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按蟮馈辈黄x,“小節(jié)”不喪失。②汪精衛(wèi),本是一個少年勇士,終成了抗日時期最大的漢奸;張國燾,本是黨和紅軍的最高級領導人,終成了革命時期的大叛徒。③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畫,立志不移,后來成為當時有名的畫家。④古希臘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結巴,語音微弱,演說時常被人喝倒彩。為了克服疾病,他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練習,終于成為口若懸河、辯駁縱橫的演說家。①②③可以作為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因為都是論述個人與理想信念的關系的。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苦是人生的補藥馬祖云①20世紀初,青年毛澤東在刻苦讀書的歲月中,一直堅持“自討苦吃”:烈日炎炎的盛夏,別人待在寢室搖扇避暑,他卻赤背頂著驕陽暴曬;北風呼嘯的寒冬,別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卻穿著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風浴”;雷鳴電閃的雨中,別人撐傘避淋,他卻光著上身傲然進行“雨淋浴”。后來,毛澤東在談及青年時代的吃苦經歷時,常常提起“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訓??梢哉f,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練體魄、礪膽氣,才鑄就了一代偉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堅定信念。②有哲人說,苦是奮進人生的一種補藥,吃苦能補精神、補信念、補品格、補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③志從苦中礪?!熬鹈烙竦娜似?,定從烈火中煅來;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惫磐駚恚e凡抱負高遠者,必先立志獻身;獻身信仰歷程,必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辛磨礪。正是這樣的人生淬煉,才使思想躍然升華、信念愈加堅定、毅力不斷堅強、人格日臻完善,從而實現(xiàn)遠大的人生抱負。朱德、賀龍等無數(shù)老一輩革命家,立志獻身信仰,或舍棄高官厚祿,或告別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皆經歷了一個浴火重生的過程。正所謂,吃苦勵志,苦生芳華。④________。立學,是奮進人生的一門必修課。立學成才,尤須嘔心瀝血、漸入佳境的修煉與升華。正如著名學者王國維所闡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繼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才不懼苦,就能苦出才學,苦出功底,苦出碩果。⑤________。沒有汗水,難有收獲;安于享受,難以建功。堅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堅忍乃創(chuàng)業(yè)者的特質。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著,一直挺來成功的曙光??茖W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背后,是堅忍不拔的艱難攻關;體育健將摘金奪銀的背后,是千錘百煉的艱辛付出;名師名角一鳴驚人的背后,是厚積薄發(fā)的艱苦練功。遵義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fā),堅忍36年苦戰(zhàn),才鑿通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徹底改變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運??茖W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wèi)星遙感圖,艱辛勘探了1000多處重巒洼地,終于找到安裝“天眼”的最佳位置。無數(shù)建功立業(yè)者的經歷表明:“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6
容易卻艱辛”。⑥然而,在當今社會,總有一些既想舒心獲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讓夢想成了夢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讓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遷而不想作為,讓機遇成了“危機”。殊不知,天下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是艱難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開拓精神,必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6月25日)1.文章第①段寫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吃苦經歷有什么作用?(4分)點明本文的論題:苦是人生的補藥;作為事實論據(jù),證明中心論點;與文章結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對于“苦”這個論題,你認為作者想表明的觀點是什么?(3分)苦是奮進人生的一種補藥,吃苦能補精神、補信念、補品格、補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或:只要有吃苦開拓精神,一定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3.仿照第③段畫線短句,在第④⑤段開頭橫線上填寫相應的短句。(要求:這個短句能概括這個段落的觀點)(4分)才從苦中長__功從苦中建4.作者在第⑤段引用黃大發(fā)、南仁東作為論據(jù)證明觀點,請你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3分)示例:司馬遷,西漢著名大史學家,意外橫禍使他身受腐刑,身心備受摧殘,但他并沒有被苦難擊倒,出獄后以驚人的毅力潛心著述,終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五、(2020年遂川縣模擬)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心定而后方能靜①“手機一會兒推送一條消息,總是忍不住去點開,怎么讓人專心工作!”“想安靜地看一會兒書,總是被人微信騷擾,真是煩人!”“真的好想靜靜!”與身邊的年輕人接觸,常常聽到有人這樣抱怨。②的確,如今的世界確實有些喧囂嘈雜。各種信息一股腦兒地向你眼前涌來,各種言論爭先恐后地想要占領你的腦袋。在干擾與誘惑面前,用一段相對完整的時間專注地去做一件事似乎都變得難上加難。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難免被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所“綁架”:新聞資訊要看,熱門頭條要刷,八卦娛樂要追,朋友狀態(tài)要贊……形象地說就是,手機一開一關,一天就過去了。③靜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誰?是該怪這世界變化太快,科技發(fā)展太迅速,還是怪周圍的人太吵鬧、環(huán)境太嘈雜?外界的影響誠然不能否認,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有這樣一則故事,大抵揭示出躁動的本源:兩個僧人看見“風吹幡動”,于是開始爭論到底是什么在動,一個僧人說是“風動”,一個僧人說是“幡動”。六祖禪師慧能聽后說道:“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蹦敲?,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如何才能做到心靜?我認為,心定而后方能靜?、苁裁词切亩??鄭板橋的《竹石》做了形象的詮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币簿褪钦f,心定就是有定力。只要有定力,就能不隨物流,不為境轉,即使耳邊亂紛紛,也自能巋然不動。人稱“石佛”的圍棋高手李昌鎬每逢重大賽事,總能從容鎮(zhèn)靜,臨危不亂,就是因為他在與人對弈之時,有著超乎常人的定力。⑤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洞髮W》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小情緒,外面的點點滴滴、風吹草動都會成為你的6
干擾源。比如,有一些大學生習慣性曠課,常態(tài)性掛科,整天窩在宿舍里打游戲。問他為什么這樣,他沒覺得是自己沒目標,沒意愿,沒動力,反倒是怪宿舍沒氛圍,室友把自己帶壞了。抱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不妨多學學毛澤東。年輕時的毛澤東,為了培養(yǎng)隨時隨地都能專心讀書的能力,特地到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鬧市讀書,時而朗讀,時而默念,旁若無人。戲院劇場也是他常去的讀書場所。他做到了心定、神靜?、藿裉煳覀儚娬{保持定力,靜下心來,不是要年輕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因為接收的信息太多且魚龍混雜。如果你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好奇要點開看一下,那么結果往往只能是什么也不記得,什么也沒留下。⑦所以,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進入了手機“每隔三秒就有一條新的未讀信息”的狀態(tài)時,不妨適當開啟一下“屏蔽功能”:把自己暫時與外界隔離開來,讓內心靜下來,想想自己的目標,調整好狀態(tài)再出發(fā)。⑧世界愈是熙熙攘攘,愈是心定然后方能靜,心靜才愈能彰顯力量。所以,別再焦躁著去吼“我想靜靜”,多向自己的內心尋求定力,才能真正地強大起來,從靜中獲取制勝的法寶。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心定而后方能靜。2.簡述選文第④段的論證思路。(3分)首先用問句引出鄭板橋的詩句闡述了心定的含義;接著分析心定對做事的意義;最后列舉李昌鎬心定而從容鎮(zhèn)靜的事例來加以論證。3.選文第⑤段除運用道理論證外,還有哪兩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舉出某些大學生因沒有志向而定不下心和毛澤東因有目標而去公共場所讀書做到心定、神靜的事例并加以對比;具體、有力而突出地論述了“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這一觀點;進而證明了中心論點,使論述更有說服力。4.選文第⑥段的論述是否有必要?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有必要,聯(lián)系實際具體分析了我們強調年輕人要保持定力、靜下心來的原因;告訴年輕人心靜并不是不關心國家大事;補充論述使論述更完整、更嚴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