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冊第六章 自然災害 重難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
ID:64525 2021-11-23 1 5.00元 14頁 719.00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4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5.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冊第六章自然災害重難點練習題重點練1.2021年5月14日晚19時前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鎮(zhèn)盛澤客運站以北出現異常極端大風,碩大的漏斗云瘋狂旋轉,風聲震耳欲聾;“漏斗”所到之處電光閃爍,外圍碎屑飛舞。截止到15日5時排查搜救結束,經統計,災害共造成4人死亡、19人輕傷、130人輕微傷;受損農戶84戶,受損面積1500平方米;受損企業(yè)17戶,受損面積13000平方米。蘇州其他地區(qū)未發(fā)生災情。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根據材料描述,江蘇盛澤鎮(zhèn)此次遭遇的極端天氣是(???)A.臺風B.反氣旋C.龍卷風D.冷鋒(2)此次災害性天氣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有(???)①該地上熱下冷,大氣層結穩(wěn)定②溫度高,濕度大,對流強③該地多山地丘陵,對氣流抬升作用強④該地地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此類氣象災害目前難以進行準確監(jiān)測預報的原因是(???)①屬于小尺度氣象災害,現有氣象臺站不夠密集難以準確捕捉②屬于大尺度氣象災害,現有技術手段難以精細監(jiān)測③移動速度慢,影響時間長,難以提前監(jiān)測預報④生消過程短暫,形成環(huán)境復雜,監(jiān)測預報難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年10月29—30日,一輪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下圖為2019年10月30日8時—31日8時全國雨區(qū)及霜凍線(0℃等溫線)預報圖。圖中丙地此季節(jié)會有長時間連綿細雨,被稱為華西秋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第14頁共14頁 (1)圖中甲、乙兩地霜凍線分布狀態(tài)的主要影響因素分別是()A.地形、寒潮B.寒潮、緯度C.經度、緯度D.地形、海陸位置(2)華西秋雨對丙地的影響是()A.利于緩解冬季旱災B.易造成洪澇災害C.來年農業(yè)收成減少D.來年病蟲害減少3.下圖示意我國西南某地區(qū)等高線分布和地質災害發(fā)生頻率高低分區(qū)。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該地區(qū)地震頻發(fā)的主要原因是(???)A.地殼較薄,且內部結構脆弱B.山體高大,對地殼的壓力增大C.位于板塊邊界的火山地震帶D.區(qū)域多斷層且呈西北一東南走向(2)該地區(qū)D點發(fā)生強震時,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壞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A.震級高B.距離震源近C.海拔高D.地處斷層帶4.2019年春季,西南5省區(qū)面臨世紀大旱,5000多萬人受災。這場少見的世紀大旱使農作物受災面積近500萬公頃,其中40萬公頃良田顆粒無收,2000萬人面臨無水可飲的絕境。據此回答下面小題。第14頁共14頁 (1)這次干旱災害的直接原因是()A.正常的干季B.氣候復雜多樣的表現C.降水持續(xù)偏少,氣溫持續(xù)偏高,水汽蒸發(fā)量大D.有多種多樣的干濕地區(qū)(2)從氣候和農業(yè)兩方面考慮,我國春旱最嚴重的地區(qū)是()A.東北地區(qū)B.西北地區(qū)C.江淮地區(qū)D.華北地區(qū)5.2020年7月21日,湖北省恩施市馬者村沙子壩滑坡體出現大面積滑移,滑坡附近的74戶房屋被不同程度地沖垮。當地政府接到險情后緊急處置,截至21日下午3時,分批次共轉移群眾1963戶8397人,未造成人員傷亡。下圖示意滑坡災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下列與滑坡災害同屬一種類型的是(???)A.地震B(yǎng).寒潮C.臺風D.洪澇(2)此次滑坡災害引發(fā)的災害鏈正確的是(???)A.滑坡—河流淤塞—洪澇B.滑坡—土層錯動—地震C.滑坡—植被破壞—旱災D.滑坡—水土流失—荒漠(3)此次滑坡未造成傷亡的原因最可能是(???)第14頁共14頁 A.GIS技術提前監(jiān)測預警B.災情發(fā)現及反饋較及時C.RS對受災人員精準定位D.居民積極向外搬遷定居6.安徽省壽縣的古城墻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宋朝古城墻,城墻內側有蓄水塘,由月壩(與城墻等高)、涵道、護墻石堤構成了對洪澇災害“最為嚴密的外部防線”。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發(fā)特大洪水,淮河支流河畔的壽縣城內卻安然無恙。下圖為壽縣古城御洪“最為嚴密的外部防線”的結構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非汛期,涵道的主要作用是(???)A.御敵B.排水C.航運D.供水(2)當護城河洪水入侵壽縣古城時(???)①木塞向城外方向移動②木塞向城內方向移動③月壩水位較高④月壩水位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隨著洪水被多次成功抵御,為維持“外部防線”的防御效果,最應該(???)A.加固城墻B.及時清淤C.擴容水塘D.筑高月壩難點練7.2021年臺風“煙花”于7月25日登陸舟山普陀區(qū),受“煙花”帶來的暴雨影響,浙江部分地區(qū)發(fā)生山體滑坡?;鲁跗?臺風雨水下滲使得原來干燥的斜坡覆蓋層含水量增加,當雨水下滲至覆蓋層與較為完整基巖接觸面時,地下水沿接觸面由上部向下部排泄,坡體覆蓋層軟化并沿滑動面緩慢滑動。植被根系深淺、樹冠大小對固坡所起的作用有差異,強風暴雨使樹冠擺動,導致根部松動,從而增加雨水入滲,加劇滑坡體向下滑動。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當臺風“煙花”在浙江舟山普陀區(qū)登陸時,浙江的主要風向是()A.西北風B.西南風C.東南風D.東北風(2)臺風作用下,坡體上部、下部因雨水下滲增重等差異而發(fā)生滑動,其滑動的情況是()第14頁共14頁 A.上部、下部同時緩慢滑動B.上部、下部同時快速滑動C.上部先滑動、下部后滑動D.下部先滑動、上部后滑動(3)強風暴雨作用下,不同植被類型對固坡所起的作用由弱到強的順序是()A.喬木、草本、灌木B.草本、灌木、喬木C.草本、喬木、灌木D.灌木、草本、喬木8.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附近的東部海域發(fā)生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受其影響,3月12日以來,福島核電站連續(xù)發(fā)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為主要的次生災害。據此回答下面三題。(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大陸架內部B.海嶺附近C.海溝附近D.海盆內部(2)此次地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震級高、震源淺、破壞力大B.未能及時、準確發(fā)布地震預報和警報C.主震過后,余震頻繁且等級較高D.當地地面建筑抗震能力弱(3)從地理角度看,影響核泄漏物質擴散的主要因素有()A.風、地表徑流、洋流B.風、氣溫、太陽輻射C.氣溫、地表徑流、植被覆蓋率D.植被覆蓋率、洋流、大氣能見度9.下圖為“地震、滑坡兩種地質災害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關于兩種地質災害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第14頁共14頁 A.地震多發(fā)生在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qū)B.滑坡是山區(qū)溝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C.兩種地質災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D.兩種地質災害的發(fā)生都與氣象災害存在著關聯性(2)關于兩種地質災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區(qū)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響B(tài).滑坡是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C.地震災害可以通過監(jiān)測和預警來避免災害的發(fā)生D.恢復植被、保持水土可以減少滑坡的發(fā)生頻率10.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層或巖層,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某林區(qū)在一次暴雨之后,多處山體發(fā)生滑坡等次生災害。調查表明,植被(類型和根系)在此次滑坡災害發(fā)生過程中居主導地位;暴雨未形成地表徑流,進入土體的雨水促使滑動面(軟弱面)的形成。下圖示意此次滑坡災害中三類不同滑坡土層中植被根系重量的變化情況。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Ⅰ、Ⅱ、Ⅲ類滑坡對應的主要植被類型分別為(???)A.草本、灌叢、喬木B.灌叢、草本、喬木C.喬木、草本、灌叢D.草本、喬木、灌叢(2)三類滑坡中(???)第14頁共14頁 A.Ⅰ滑動面位置最深B.Ⅱ滑動面位置最淺C.Ⅲ滑動面位置最深D.滑動面位置無差異(3)今后當地在邊坡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中應(???)A.修建坡面溝道,加快地面排水B.修筑固溝工程,阻滯地下排水C.主要種植喬木,增加固土深度D.主要種植草本,降低固土深度11.美國阿拉斯加州是地震多發(fā)地區(qū),每年都會有7級以上地震發(fā)生。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0年7月22日14時1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55.5°N,158.5°W)發(fā)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阿拉斯加州地震多發(fā)的主要原因是地處(???)A.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生長邊界B.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消亡邊界C.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生長邊界D.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消亡邊界(2)確定此次地震震中位置,采用的是(???)A.RS技術B.GIS技術C.GPS技術D.Internet技術(3)地理信息技術在地震災害中的應用還包括(???)A.GPS技術——確定地震震級和烈度B.RS技術——統計人員傷亡數字C.GIS技術——設計救援的路線和方案D.RS和GPS技術——制定災區(qū)重建計劃12.下圖是某地區(qū)大地震后救災工作程序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圖中所示救災工作程序還可能適用于()A.鼠害B.洪澇C.旱災D.寒潮(2)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應采取的主要防災減災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區(qū)劃②調整產業(yè)結構③人口外遷④房屋加固⑤組建志愿者隊伍⑥避災自救技能培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第14頁共14頁 13.當地時間2020年7月5日,受持續(xù)暴雨天氣影響,日本九州地區(qū)熊本縣發(fā)生了一系列自然災害。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2020年7月5日,日本熊本縣降下50年一遇的大暴雨,球磨川流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洪災,當地還相繼發(fā)生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截止6日,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十多人失蹤,受災人口超過二十萬。近二十年來熊本縣重大自然災害統計時間自然災害時間自然災害2000.6.8地震2012.4.2強風2003.7.18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12.7.11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05.7.1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12.9.15臺風,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05.9.3臺風,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15.7.13地震2007.7.5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16.4.14地震2008.6.19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17.7.5大雨、強風2011.6.10洪澇、滑坡、泥石流等20207.4洪澇、滑坡、泥石流等(1)所示材料體現了自然災害的哪些基本特征?(2)據表歸納熊本縣洪澇災害發(fā)生的兩個主要時間段,并分別分析原因。(3)從地形角度,分析此次受災地區(qū)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4)列舉熊本縣在減輕洪澇災害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14.閱讀資料,回答問題。災害應急救援與救助的范圍非常廣泛,一般包括對交通、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生命線工程采取緊急防護措施;對可能因災害引發(fā)水災、火災、爆炸等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質儲存設施等次生災害源進行檢查和加固,以此維護交通、通信系統的安全,確保救災通信的通暢,確保搶險救災人員、救援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的暢通等。交通通行能力直接關系到救援人員和救援物資的到達時間,所以在受災時要實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證救援區(qū)與災區(qū)的交通通暢。下圖為災害中應急救援與救助示意圖。第14頁共14頁 (1)說出圖示內容中,屬于災害防御范疇的主要內容。(2)指出在應急救援與救助中,交通與通信系統的重要性及其維護措施。(3)根據航空運輸的主要特點,簡述航空運輸在災害救援與救助中的主要作用。(4)說出開展災害救援與救助的主要目標。第14頁共14頁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C;?(3)D解析:(1)根據材料描述“極端大風”“漏斗云”“電光閃爍”可知,此次江蘇盛澤鎮(zhèn)遭遇了強對流天氣,排除BD;又因為材料描述的此次極端天氣發(fā)生范圍較小,排除A。(2)大氣層結穩(wěn)定不利于形成強對流天氣,則①錯②對;江蘇蘇州位于長三角地區(qū),地形平坦,對氣流旋轉阻擋作用弱,利于龍卷風的形成,所以③錯④對。(3)根據材料描述可知此次天氣現象發(fā)生在“江蘇蘇州吳江區(qū)盛澤鎮(zhèn)盛澤客運站以北”,發(fā)生范圍非常小,屬于小尺度氣象災害,因為我國氣象站臺不夠密集,龍卷風這種小尺度氣象災害很有可能被“漏檢”,所以①對②錯;龍卷風作為強對流天氣的一種,移動速度非???不利于跟蹤監(jiān)測,所以③錯;根據材料描述“14日晚19時前后”“15日5時排查搜救結束”可知此次氣象災害生消過程非常短暫,所以往往還未準確定位就已消散,增加了預報難度,所以④對。2.答案:(1)A(2)C解析:(1)讀圖可知,甲地霜凍線呈閉合狀態(tài),位于塔里木盆地,周圍有高山阻擋,氣溫略高,因此影響因素為地形,排除B、C;由文字材料可知一輪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結合時間可推知是寒潮帶來的降溫天氣,使得霜凍線在乙地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分布,排除D,選A。(2)丙地多山地,可耕作土地面積小,且該時段氣溫低、蒸發(fā)量小,工農業(yè)生產需水量少,旱災不明顯,A錯誤;連綿細雨,說明降水強度不大,降水能夠及時下滲,不易引起洪澇災害,B錯誤;長時間連綿細雨會使光照減少,越冬作物生長受限,影響來年農業(yè)收成,C正確;丙地緯度較低,連綿細雨并不會形成極低氣溫,對減少來年病蟲害的作用很小,D錯誤。3.答案:(1)C;(2)D解析:(1)我國西南地區(qū)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的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地震多發(fā)。(2)讀圖可知,丁地處于斷層帶上,受地震的破壞作用最大,導致其破壞程度最大。每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丁地距離震源較遠;海拔高不是其破壞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4.答案:(1)C(2)D解析:(1)干旱災害是一種典型的由氣候條件控制的漸發(fā)性的自然災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勻性是干旱發(fā)生的根本原因。這次干旱災害的直接原因是降水持續(xù)偏少,氣溫持續(xù)偏高,水汽蒸發(fā)量大。(2)東北地區(qū)冬季有積雪,春季冰雪融水有利于春耕生產。西北地區(qū)由于農業(yè)需水量相對較小,也沒有嚴重的春旱。江淮地區(qū)由于地處秦嶺—淮河以南的濕潤地區(qū),雨季來得較早,降水量較大,基本不存在春旱。華北地區(qū)由于雨季來得晚,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fā)旺盛,農業(yè)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因此春旱最嚴重。第14頁共14頁 5.答案:(1)A;(2)A;(3)B解析:(1)滑坡屬于地質災害,地震屬于地質災害,A正確。寒潮、臺風為氣象災害,洪澇為水文災害,故選A。(2)滑坡災害會對導致河流淤塞,河水下泄不暢,產生洪澇災害,A對。地震導致土層錯動,引發(fā)滑坡災害,B錯。植被破壞會誘發(fā)滑坡,C錯?;率峭潦?一般無水,不會導致水土流失,D錯。故選A。(3)監(jiān)測預警不能利用GIS,A錯?!爱數卣拥诫U情后緊急處置”,說明此次災情,發(fā)現反饋及時,避免了人員傷亡,B對。精準定位需要GPS,RS不能完成,C錯。居民只是暫時疏散,并未搬遷定居,D錯。故選B。6.答案:(1)B;(2)C;(3)B解析:(1)本題考查涵道的功能,同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非汛期,該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將壽縣古城內的積水排出。城內蓄水塘的積水通過涵道排進月壩,當月壩水位高于朝外的涵道時,積水通過朝外的涵道排到城墻外的護城河中。故B選項正確。(2)本題考查壽縣古城防洪系統原理,同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當護城河洪水入侵壽縣古城墻時,水流將木塞向城內方向推移,木塞堵在內側涵道口,阻擋洪水倒灌,使城內免受洪水侵襲,②正確;此時,洪水蓄積在月壩內,月壩水位較高,起到滯洪的作用,③正確。故C選項正確。(3)本題考查壽縣古城防洪系統設施的治理,同時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及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隨著多次洪水入侵,洪水挾帶的泥沙淤積在涵道、月壩內,降低了防洪、泄洪能力,因此需要及時清淤。故B選項正確。7.答案:(1)A;(2)D;(3)A解析:(1)當臺風“煙花”在浙江丹山普陀區(qū)登陸時,臺風中心位于浙江的東部,臺風中心氣壓低,大氣從四周向中心運動,臺風中心西部大氣自西向東運動,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發(fā)生偏轉,形成西北風,故A正確;BCD錯。(2)臺風帶來的強風暴雨使樹冠擺動,導致根部松動,從而便水順坡入滲,可知當水分沿著軟弱面下滲到山坡的底部時,下部會因雨水下滲而增重,使得下部承重大于上部重力,下面的土層先向下面滑動,然后上部的土層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故D正確,ABC錯。(3)喬木植株較高大,樹冠大,強風暴雨便樹冠易擺動,導致根部松動,從而增加雨水下滲,加劇滑坡體向下滑動,護坡能力最弱,灌木一般適應能力很強,樹冠較矮,根系發(fā)達,生命力頑強,護坡能力最強,草本植物植株雖然矮小,受風力影響較小,但根系較淺,護坡效果不如灌木,但強于喬木,故A正確,BCD錯。8.答案:(1)C;(2)A;(3)A解析:(1)圖中顯示,震源所在地等深線密集且深度較淺,應為海溝附近。第14頁共14頁 (2)本次地震震級為9.0級,由圖可知震源深度為3000米左右,震級高,震源淺,破壞力巨大。(3)核泄漏物質會受風向、風力、地表徑流和洋流的影響向外擴散,而氣溫、太陽輻射、大氣能見度、植被覆蓋率等對核泄漏物質擴散影響很小,故A選項正確。9.答案:(1)C;?(2)D解析:(1)地震一般發(fā)生在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區(qū),并不一定發(fā)生在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率較差的地區(qū),A錯誤;山區(qū)溝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形成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B錯誤;地震發(fā)生后,可能會誘發(fā)滑坡,兩種地質災害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C正確;地震的發(fā)生一般為內力作用的結果,而與氣象災害關系不大,D錯;故選C。(2)A、根據所學知識,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響,A錯誤;B、地震是危害和影響最大的地質災害,B錯誤;C、地震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避免地震災害的發(fā)生,C錯誤;D、恢復植被,提高植被覆蓋率,保持水土,可以減少滑坡的發(fā)生頻率,D正確。故選:D。10.答案:(1)A;(2)C;(3)A解析:(1)1.根據常識可知,草本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較淺處,喬木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較深處,所以,一次暴雨后,在土層較淺處(大約0-15cm處)根系重量草本>灌木>喬木,在土層較深處(大約40-95cm處)根系重量喬木>灌木>草本,所以Ⅰ類為草本,Ⅱ類為灌叢,Ⅲ類為喬木,故選項A為正確選項。(2)由材料和圖可知,Ⅲ類植被在土層較深處,根系重量最大(因為此次暴雨未形成地表徑流,雨水通過下滲進入土體,使土層較深處雨水較多,所以根系重量較大),所以Ⅲ類(喬木)形成的滑動面位置最深。故選項C為正確選項。(3)選項A,修建坡面排水溝,同時利用自然溝道匯集徑流,形成地面排水系統,加快地面排水,使下滲量減少,土層重量減輕,從而起到防治滑坡的作用;選項B,阻滯地下排水,不切實際;選項C,種植喬木,使下滲量增加,土層重量增加,導致滑坡災害多發(fā);選項D,降低固土深度,起不到防治滑坡、保持水土的作用。綜上所述,選項A最符合題意,為正確選項。11.答案:(1)D;?(2)C;?(3)C解析:(1)根據六大板塊分布可知,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消亡邊界,因地殼不穩(wěn)定而導致地震多發(fā)。選項D正確。(2)GPS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是利用衛(wèi)星群來獲取地面經緯度及高程坐標,并用于定位和導航的系統,故而可以用來獲得地震震中的準確位置。選項C正確。第14頁共14頁 (3)GI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能顯示數據的空間分布,并具有強大的空間查詢、分析、模擬、統計和預測等功能,可以設計救援路線和方案。選項C正確。12.答案:(1)B(2)D解析:(1)地震災害是突發(fā)性的,并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鼠害、旱災都具有漸進性特點,寒潮災害可能來得突然,但一般不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洪澇災害適用于此救災工作程序。(2)降低震后救災活動強度的唯一辦法就是事先做好預防工作,減小災后損失。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往往是附加值高的產業(yè)所占比重升高,財富密度加大,同等強度的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會更大;人口外遷不符合實際,故選①④⑤⑥。13.答案:(1)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周期性;聯系性;造成的危害具有嚴重性。(2)兩個主要時間段:6、7月份和9月份。原因:①6、7月份主要受梅雨天氣的影響,多連續(xù)性降水,引發(fā)洪澇災害;09月份主要受到沿岸臺風的影響,帶來持續(xù)性降水,引發(fā)洪澇災害。(3)①重災區(qū)上游山地發(fā)育多條河流,徑流量大;②上游地區(qū)地勢起伏大,流速快,匯水速度快;③重災區(qū)域地勢平坦,流速緩慢,易積水;④重災區(qū)域下游,河道狹窄,不利于排水。(4)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qū)、修建入海河道等;非工程措施:利用氣象衛(wèi)星,加強對暴雨、洪水、臺風等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建立洪水的預報、警報系統;加強洪泛區(qū)的土地管理;退耕還湖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施防洪保險等。解析:(1)自然災害具有廣泛性、區(qū)域性、頻繁性、不確定性、周期性、不重復性、聯系性、嚴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由近二十年來能本縣重大自然災害統計表可知,自然災害具有頻繁性和不重復性(主要指受災情況)、周期性;”球磨川流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洪災,當地還相繼發(fā)生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體現了自然災害具有聯系性;“截止6日,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十多人失蹤,受災人口超過二十萬“體現了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具有嚴重性。(2)納熊本縣洪澇災害發(fā)生的兩個主要時間段的原因主要從天氣系統帶來的降水有關。從表中信息可得,洪澇災害主要發(fā)生在6、7月份和9月份;6、7月份南下冷空氣與北上暖空氣相遇,本地區(qū)進入“梅雨“時期,多連續(xù)性降水,進而引發(fā)洪澇災害;并且9月份發(fā)生洪澇災害同時也有臺風。日本沿海地區(qū),此時臺風帶來暴雨,從而引發(fā)洪澇災害。(3)此次受災地區(qū)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主要從河流徑流量、地形起伏、排水情況等方面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重災區(qū)地勢平坦,易積水;上游山地發(fā)育多條河流,地表起伏大,流速快,匯水速度也快;而重災區(qū)下游兩側有山地河道較窄,不利于積水的排出。(4)熊本縣在減輕洪澇災害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從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兩個方面回答。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qū)、修建入海河道等,起到分洪水、蓄洪,調節(jié)洪水的作用;非工程措施:利用氣象衛(wèi)星,加強對暴雨、洪水、臺風等自然災害的監(jiān)測和預報;建立洪水的預報、警報系統;加強洪泛區(qū)的土地管理;退耕還湖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施防洪保險等。起到預警作用,提高防洪意識以及應對洪水的經驗。第14頁共14頁 14.答案:(1)儲備基地的建設(救援物資的準備、救災人員的準備),應急交通網、應急交通線的建設等。(2)重要性:通暢的交通、通信系統是搶險救災人員、救援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暢通的基礎和前提。維護措施:實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搶救通信設施等。(3)航空運輸速度快,在發(fā)放救援物資、搶救生命中有其特殊作用。(4)最大限度地救治傷員,減少人員傷亡,展開心理援助;減少財產損失,維護災區(qū)社會穩(wěn)定。解析:本題以災害應急救援與救助的范圍為主題,以簡潔的文字和示意圖為呈現方式,在讀圖的基礎上,考查相關的基礎知識與地理思維品質,提升綜合思維素養(yǎng)。第(1)題,基于圖上信息,判斷災害防御的主要內容(儲備基地的建設,應急交通網、應急交通線的建設),突出災害防御這一基本地理概念的考查。第(2)題,針對應急救援與救助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交通和通信),設問其重要性(通暢的交通、通信系統,是搶險救災人員、救援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暢通的基礎和前提)及其維護措施(實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搶救通信設施等)。第(3)題,針對航空運輸的主要特點(速度快),設問其在災害救援與救助中的主要作用。第(4)題,設問開展災害救援與救助的主要目標,提升地理實踐力。開展災害救援與救助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減少經濟損失,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4頁共14頁
同類資料
更多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冊第六章 自然災害 重難點練習題(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