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中17—18學(xué)年八下第一次定時作業(yè)物理試卷
ID:71975 2021-12-08 1 3.00元 29頁 996.82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19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重慶一中初2019級17—18學(xué)年度下期第一次定時作業(yè)物理試卷一、選擇題1.根據(jù)你對生活中物理量的認(rèn)識,你認(rèn)為下列數(shù)據(jù)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A.一張物理試卷的質(zhì)量約80gB.一個普通礦泉水瓶高約22cmC.正在考試的考場內(nèi)的大氣壓約為1.5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D.通常情況下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m/s2.如圖所示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A.書包的背帶做的很寬B.冰刀的刀刃做的很薄C.壓路機的質(zhì)量做得很大第29頁共29頁 D.汽車安全錘的錘頭做得很尖3.下列關(guān)于壓力、壓強的知識,說法錯誤的是A.壓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與重力無關(guān)B.公式p=ρgh中的h指待求點在液體中所處的高度C.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的各處、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D.液體對容器側(cè)壁有壓強是因為液體具有流動性4.下列裝置不是應(yīng)用連通器原理的是A.船閘B.茶壺C.液壓千斤頂D.鍋爐水位計5.如圖所示,長方體A、B靜止疊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A對B的壓力就是A的重力C.A所受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B受到平衡力的作用6.如圖所示,一個塑料小球堵在一個水池的出口處,水無法排出,則該小球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對它的壓力B.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對它的壓力C.仍受水的浮力D.無法判斷7.小華用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出大氣壓的值后,進(jìn)行如下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換用內(nèi)徑更大的玻璃管,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小第29頁共29頁 B.往水槽內(nèi)多倒些水銀,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小C.將玻璃管傾斜,管內(nèi)水銀柱長度變長,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不變D.將裝置從山腳移至山頂,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大8.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鹽水和純水,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液體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兩點壓強大小判斷正確的是A.pa=pbB.pa>pbC.pa<pbD.無法判斷9.如圖所示,一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放有一塊冰,冰對杯底的壓強為p冰,冰熔化成水后對杯底的壓強為p水,則兩壓強相比(不計蒸發(fā))A.p冰<p水B.p冰>p水C.p冰=p水D.無法判斷10.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盛滿水的甲、乙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容器中一物塊靜止在水面上,,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漂浮的物塊,受的重力與浮力平衡,且有1/9體積露出水面B.此時物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大小等于浮力大小C.用手將物塊緩慢下壓至浸沒的過程中,物塊受到的手的壓力和浮力的合力不變D.將物塊全部壓入水中后,兩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力相等11.如圖所示,一塊實心的冰塊,用細(xì)線拴住浸沒在水中,冰塊熔化過程中(不考慮水蒸發(fā)和溫度影響,ρ冰=0.9×103kg/m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化情況和臺秤的示數(shù)變化情況分別是A.不變不變B.減小增大C.減小不變D.增大減小12.如圖所示,均勻圓柱體甲和盛有液體乙的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S甲>S乙,h甲>h乙,甲、乙質(zhì)量相等?,F(xiàn)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從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對地面的壓強大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若甲、乙剩余部分的體積分別為V甲、V乙,則A.V甲一定大于V乙B.V甲可能等于V乙第29頁共29頁 C.V甲一定小于V乙D.V甲可能大于V乙二、填空作圖題13.1654年5月4日,德國人奧托·馮·格里克做了著名的___________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力量非常驚人,一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大約可以支撐______m高的水柱(1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約105Pa)。14.一艘輪船在從大海駛?cè)牒永?,它所受到的浮力____,它受到的重力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5.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三個底面積均為100cm2的容器,將重為10N的水全部倒入容器_______(選填“A”、“B”或“C”)后,水面距容器底部12cm,此時水容器底部的壓力為_________N。16.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均質(zhì)長方體A、B,已知體積VASB,對地面的壓強pA=pB。那么A的密度一定_______B的密度,A的質(zhì)量一定______B的質(zhì)量(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如圖所示,雜技表演中,總重為600N的人站立在六個雞蛋上,雞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內(nèi),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雞蛋的______,從而減小壓強來保護雞蛋.如果腳與每個雞蛋的接觸面積約為0.2×10﹣3m2,此時腳對雞蛋的壓強為_______Pa。18.如圖所示,A、B為完全相同的兩個容器,A中盛有7cm深的水,B中盛有5cm深的水.A、B之間用導(dǎo)管連接,此時閥門K關(guān)閉,液體對A、B兩容器底部的壓強之比為________;若將閥門K打開,液體重新靜止時,液體對A、B兩容器底部的壓強之比為________。19.如圖所示,小勇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不慎有空氣混入,實驗測得管內(nèi)外水銀柱高度差為72cm,而此時大氣壓強為76cmHg。則管內(nèi)A點的壓強為__________cmHg,管內(nèi)距管外液面50cm高的B點處的壓強為第29頁共29頁 _________cmHg。20.如圖所示,一錐形燒瓶的上表面半徑與底面半徑之比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有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充滿容器,且上、下兩部分液體深度相同.已知上、下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為ρ1:ρ2=2:3,若上部分液體對下部分液體的壓強為p1,下部分液體對瓶底的壓強為p2,則p1:p2=_______。設(shè)上部分液體對下部分液體的壓力為F1,下部分液體對瓶底的壓力為F2,則F1:F2=_______。21.如圖所示,水平面上兩個外形相同、縱截面處處相同的等腰梯形容器,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液體。兩個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用p甲、p乙表示);液體對兩個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_(用p甲′、p乙′表示)。22.(1)如圖所示,重為10N的物體A在斜面上靜止,請畫出A對斜面壓力的示意圖。____(2)如圖所示,重為6N的小球靜止在水中,請畫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圖___________-。第29頁共29頁 三、綜合實驗探究題23.小森同學(xué)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用海綿、木板、小桌和鉤碼做了如圖甲、乙、丙、丁所示的實驗。(1)實驗中通過比較海綿的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2)通過比較甲和乙可以得出實驗結(jié)論:______(3)若要比較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選擇如圖中甲和________(選填“丙”、“丁”或“丙或丁均可”)(4)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guān)系”時,小勇同學(xué)用兩個形狀和體積相同的實心銅球和鐵球放在海綿墊上進(jìn)行比較,他的實驗方案___(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24.小曦“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他按照字母順序依次完成了如圖的實驗過程,根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其中容器底面積為20cm2。(1)觀察如圖中d、e兩圖可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__有關(guān);(2)比較如圖中________________兩圖可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所處深度無關(guān);(3)該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為_______N,此時該物體排開的水的體積是____m3第29頁共29頁 ,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比沒有浸入物體時增加了________Pa;(4)觀察以上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鹽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25.小芳在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中,進(jìn)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1)實驗前,應(yīng)調(diào)節(jié)U型管壓強計,使左右兩邊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如果在使用壓強計前,發(fā)現(xiàn)U型管中液面已經(jīng)有高度差,應(yīng)該通過________的方法進(jìn)行調(diào)節(jié)(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A.從U型管內(nèi)向外倒出適量水;B.拆除軟管重新安裝;C.向U型管內(nèi)加適量水;(2)在如圖中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___________的關(guān)系.(3)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guān),應(yīng)選擇如圖中_________兩圖進(jìn)行對比。(4)在如圖丙中,固定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在鹽水中的深度,使橡皮膜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這是為了探究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液體向___________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5)丙、丁兩個容器底面積相同,盛裝相同深度的相同鹽水,現(xiàn)在向如圖中丙、丁兩個容器中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蒸餾水(水均未溢出)并充分?jǐn)嚢瑁后w靜止后,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________丁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液體有一種特性---黏度,表現(xiàn)為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運動時產(chǎn)生的阻力。相同條件下,對物體產(chǎn)生的阻力越大,則黏度越大;比如酸奶的黏度就比水的黏度大。一中一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個簡易實驗,來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黏度,如圖所示:兩個相同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相同深度的甲、乙兩種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從容器正上方相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并開始計時,小球到達(dá)容器底部時停止計時,分別計為t甲和t乙.①小球在液體里的運動過程中,受到了重力、液體阻力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②一次實驗結(jié)束后,同學(xué)們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t甲=2.1s,t乙=1.9s,則說明____________液體的黏度更大。③其他小組同學(xué)認(rèn)為上述結(jié)論并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第29頁共29頁 四.論述與計算題26.一個實心金屬球,在空氣中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5.8N,將金屬球浸沒于水中靜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3.8N,求:(1)金屬球所受的浮力;(2)金屬球的密度。27.如圖所示,圓臺形物體甲和圓柱體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積為40cm2,圓柱體乙的底面積為30cm2,質(zhì)量為1.8kg。(1)求此時乙對地面的壓強;_________(2)將甲疊放在乙的中央,如圖所示,此時乙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為8.4×103Pa,求甲的質(zhì)量;_____(3)現(xiàn)從乙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6cm的厚度,如圖所示,此時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變?yōu)樵瓉硪覍Φ孛鎵簭姷?.6倍,求乙物體的密度。___________-第29頁共29頁 28.如圖所示,一個圓柱體甲,底面積和體積分別為20cm2和2×10-4m3,將甲放在底面積為5×10-3m2的圓柱形容器中(容器足夠高),甲的質(zhì)量為0.1kg。(1)求圓柱體甲的密度;_________(2)向容器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待液面穩(wěn)定后,甲受到大小為0.8N的浮力,求倒入水的體積;_________(3)繼續(xù)向容器中倒入質(zhì)量為280g的水后甲漂浮,待液面穩(wěn)定后,求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_________-。第29頁共29頁 重慶一中初2019級17—18學(xué)年度下期第一次定時作業(yè)物理試卷一、選擇題1.根據(jù)你對生活中物理量的認(rèn)識,你認(rèn)為下列數(shù)據(jù)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A.一張物理試卷的質(zhì)量約80gB.一個普通礦泉水瓶高約22cmC.正在考試的考場內(nèi)的大氣壓約為1.5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D.通常情況下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m/s【答案】B【解析】【詳解】A.一張物理試卷的質(zhì)量較小,約5g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B.一個普通礦泉水瓶高約22cm左右,故B符合實際;C.正在考試的考場內(nèi)的大氣壓約為1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故C不符合實際;D.通常情況下騎自行車的速度是5m/s,故不符合實際。故選B.2.如圖所示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A.書包的背帶做的很寬B.冰刀的刀刃做的很薄第29頁共29頁 C.壓路機的質(zhì)量做得很大D.汽車安全錘的錘頭做得很尖【答案】A【解析】【詳解】A.書包背帶做得較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符合題意;B.冰刀的刀刃做的很薄,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不符合題意。C.壓路機的質(zhì)量做得很大,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不符合題意;D.汽車安全錘的錘頭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睛】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3.下列關(guān)于壓力、壓強的知識,說法錯誤的是A.壓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與重力無關(guān)B.公式p=ρgh中的h指待求點在液體中所處的高度C.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的各處、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D.液體對容器側(cè)壁有壓強是因為液體具有流動性【答案】B【解析】【詳解】A.壓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與重力無關(guān),如將物體壓在豎直的墻面上,其壓力與重力無關(guān),故A正確;B.公式p=ρgh中的h指待求點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故B錯誤;CD.第29頁共29頁 因為液體具有流動性,液體內(nèi)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同種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故CD正確。故選B.4.下列裝置不是應(yīng)用連通器原理的是A.船閘B.茶壺C.液壓千斤頂D.鍋爐水位計【答案】C【解析】【詳解】A.船閘在工作時,閘室分別與上游和下游構(gòu)成連通器,故A不合題意;B.茶壺的壺嘴和壺身下部是相通的,構(gòu)成了連通器,故B不合題意;C.液壓千斤頂是根據(jù)帕斯卡原理制成的,沒有應(yīng)用連通器原理,故C符合題意;D.鍋爐水位計與爐身下端相通,是連通器的應(yīng)用,故D不合題意。故選C.【點睛】根據(jù)連通器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連通器里只有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的情況下,連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總是相平的.5.如圖所示,長方體A、B靜止疊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對B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A對B的壓力就是A的重力C.A所受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B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詳解】A.?B受到重力、A對B的壓力、地面對B的支持力三個力的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B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B.?A對B的壓力作用在B上,A的重力作用在A上,故B錯誤;C.A所受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B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受力平衡,故D正確;故選:D.【點睛】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處于靜止?fàn)顟B(tài),A和B受到的都是平衡力;A受到的力有:重力、B對A的支持力;A的重力等于B對A的支持力;B受到的力有:重力、A對B的壓力、地面對B的支持力.B第29頁共29頁 的重力加上A對B的壓力等于地面對B的支持力;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6.如圖所示,一個塑料小球堵在一個水池的出口處,水無法排出,則該小球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對它的壓力B.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對它的壓力C.仍受水的浮力D.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詳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產(chǎn)生的壓力差;將塑料小球堵在一個水池的出口處,球的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而下表面不受水的壓力,所以該小球不受浮力。故答案為B.【點睛】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據(jù)此分析.7.小華用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出大氣壓的值后,進(jìn)行如下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換用內(nèi)徑更大的玻璃管,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小B.往水槽內(nèi)多倒些水銀,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小C.將玻璃管傾斜,管內(nèi)水銀柱長度變長,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不變D.將裝置從山腳移至山頂,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大【答案】C【解析】【詳解】A.玻璃管內(nèi)徑的大小不會影響水銀柱的高度,故A錯誤;B.往水銀槽內(nèi)多倒水銀,也不會影響水銀柱的最終高度,故B錯誤;C.水銀柱的高度是指垂直高度,傾斜會使長度增加,但高度不變,故C正確;D.山頂氣壓低,將裝置從山腳移至將裝置從山腳移至山頂,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大,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變小,故D錯誤。故選C.【點睛】在托里拆利實驗中,水銀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氣壓的大小決定的,在玻璃管頂端真空的情況下,管內(nèi)外水銀柱的高度差一般不會改變.第29頁共29頁 8.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圓柱形容器分別裝有鹽水和純水,且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液體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兩點壓強大小判斷正確的是A.pa=pbB.pa>pbC.pa<pbD.無法判斷【答案】C【解析】由題知兩個容器底部所受壓強相同,p鹽水p純水,由于a、b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即ha下hb下,ρ鹽水ρ純水,根據(jù)pρgh可知:a、b以下液體對底部壓強pa下pb下,由于容器底部的壓強p鹽水papa下,p純水pbpb下,所以,papb。點睛:仔細(xì)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解決此類題的關(guān)鍵。9.如圖所示,一水平桌面上的杯子中放有一塊冰,冰對杯底的壓強為p冰,冰熔化成水后對杯底的壓強為p水,則兩壓強相比(不計蒸發(fā))A.p冰<p水B.p冰>p水C.p冰=p水D.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冰對容器底的壓力,壓強冰熔化后,質(zhì)量不變,重力也就不變,即,因為容器是圓柱體,水對容器底的壓力;壓強又因為,故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點睛】不論是冰還是水,在此題中,壓力都等于重力;利用壓強的定義式第29頁共29頁 將平和表達(dá)出來,然后進(jìn)行比較;可選出正確答案。10.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盛滿水的甲、乙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容器中一物塊靜止在水面上,,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漂浮的物塊,受的重力與浮力平衡,且有1/9體積露出水面B.此時物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大小等于浮力大小C.用手將物塊緩慢下壓至浸沒的過程中,物塊受到的手的壓力和浮力的合力不變D.將物塊全部壓入水中后,兩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力相等【答案】A【解析】【詳解】A.由于物體漂浮,則F浮=G,即:ρ水gV排=ρ物gV,則V排=V=V=V,則露出水面的體積為V,所以A錯誤;B.因為物體漂浮,所以浮力與重力相等,根據(jù)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即為浮力,所以B正確;C.將物塊緩慢下壓至浸沒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所以壓力也不斷增大,浮力增大多少,則壓力應(yīng)增大多少,所以其合力不變,所以C正確。D.因為兩容器都盛滿水,由p=ρ水gh得,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又兩容器的底面積相同,由公式F=pS得,壓力相等,所以D正確;故選A.【點睛】A、根據(jù)浮力與重力相等的關(guān)系計算出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體積,則得出露出水面的體積;B、物體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等于浮力;C、分析出物體與排開水的重力關(guān)系,便可得出結(jié)論;D、根據(jù)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深度無關(guān)進(jìn)行分析.11.如圖所示,一塊實心的冰塊,用細(xì)線拴住浸沒在水中,冰塊熔化過程中(不考慮水蒸發(fā)和溫度影響,ρ冰=0.9×103kg/m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化情況和臺秤的示數(shù)變化情況分別是第29頁共29頁 A.不變不變B.減小增大C.減小不變D.增大減小【答案】C【解析】【詳解】冰化水,狀態(tài)變化,質(zhì)量不變,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ρ=可知體積變小,所以冰化水后液面下降,由p=ρgh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減小;冰熔化成水質(zhì)量不變,重力不變,則容器對臺秤的壓力不變,臺秤的示數(shù)將不變。故選C.【點睛】由題目的信息可知: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容器內(nèi)液面將下降,利用p=ρgh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變化;臺秤的讀數(shù)將不變,因為冰融化成水質(zhì)量不變.12.如圖所示,均勻圓柱體甲和盛有液體乙的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S甲>S乙,h甲>h乙,甲、乙質(zhì)量相等?,F(xiàn)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從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對地面的壓強大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若甲、乙剩余部分的體積分別為V甲、V乙,則A.V甲一定大于V乙B.V甲可能等于V乙C.V甲一定小于V乙D.V甲可能大于V乙【答案】A【解析】由題意知甲、乙的質(zhì)量相等,圖中甲的橫截面積大于乙的橫截面積,甲的高度大于乙的深度,可得ρ甲<ρ乙;當(dāng)沿水平方向切去甲并從容器中抽出乙,甲對地面的壓強大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設(shè)甲剩余高度h甲1、h乙1,由ρ甲gh甲1>ρ乙gh乙1,ρ甲<ρ乙;可得h甲1>h乙1;又因圖中甲的橫截面積大于乙的橫截面積,故甲、乙剩余部分的體積V甲一定大于V乙;答案選A。點睛:本題考查壓強公式的應(yīng)用,根據(jù)已知條件利用固體和液體壓強公式推導(dǎo)出兩物體的密度大小關(guān)系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第29頁共29頁 二、填空作圖題13.1654年5月4日,德國人奧托·馮·格里克做了著名的___________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大氣壓的力量非常驚人,一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大約可以支撐______m高的水柱(1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約105Pa)?!敬鸢浮?1).馬德堡半球(2).10【解析】【詳解】有力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qū)嶒?;一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的值約是105Pa;根據(jù)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可知,水柱的高度h==10m.【點睛】要注意區(qū)分開證明大氣壓存在和測出大氣壓值的區(qū)別;大氣壓的值是一個常量,需要了解,支持的水柱高度可以根據(jù)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得出.14.一艘輪船在從大海駛?cè)牒永?,它所受到的浮力____,它受到的重力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答案】(1).不變(2).不變【解析】【詳解】輪船從大海駛?cè)牒永?,輪船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輪船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沒有改變,在地球附近輪船受到的重力不變,受到的浮力也不變?!军c睛】輪船處于漂浮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的漂浮條件可得重力與浮力的關(guān)系.15.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放置三個底面積均為100cm2的容器,將重為10N的水全部倒入容器_______(選填“A”、“B”或“C”)后,水面距容器底部12cm,此時水容器底部的壓力為_________N?!敬鸢浮?1).C(2).12【解析】【詳解】重為10N的水的體積:V==110-3m3;若倒入B中,水的深度為:第29頁共29頁 h==0.1m=10cm12cm,由ABC的形狀可知,水倒入C中,此時水容器底部的壓強:p=pgh=1.0×103kg/m3×10N×0.12m=1.2×103Pa=1200Pa,水容器底部的壓力:F=Ps=1200Pa10010-4m2=12N.16.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均質(zhì)長方體A、B,已知體積VASB,對地面的壓強pA=pB。那么A的密度一定_______B的密度,A的質(zhì)量一定______B的質(zhì)量(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敬鸢浮?1).大于(2).大于【解析】【詳解】由題意知,pA=pB,hAρB;由題意知,pA=pB,SA>SB,由p=得:GA>GB,mA>mB.【點睛】水平面上規(guī)則物體對地面的壓強計算公式可變形為p==ρgh;已知A、B對地面的壓強相等,根據(jù)A、B的高度即可比較密度大小;已知A、B對地面的壓強相等,根據(jù)A、B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即可比較其質(zhì)量大小.17.如圖所示,雜技表演中,總重為600N的人站立在六個雞蛋上,雞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內(nèi),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雞蛋的______,從而減小壓強來保護雞蛋.如果腳與每個雞蛋的接觸面積約為0.2×10﹣3m2,此時腳對雞蛋的壓強為_______Pa?!敬鸢浮?1).受力面積(2).5×105【解析】第29頁共29頁 試題分析:(1)人對雞蛋的壓力是一定的,等于其自身重力,雞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內(nèi),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雞蛋的受力面積,根據(jù)可知,減小了對雞蛋的壓強.(2)人對雞蛋的壓力F=G=600N,腳對雞蛋的壓強:.故答案為:受力面積;5×105.考點:減小壓強的方法及其應(yīng)用;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18.如圖所示,A、B為完全相同的兩個容器,A中盛有7cm深的水,B中盛有5cm深的水.A、B之間用導(dǎo)管連接,此時閥門K關(guān)閉,液體對A、B兩容器底部的壓強之比為________;若將閥門K打開,液體重新靜止時,液體對A、B兩容器底部的壓強之比為________?!敬鸢浮?1).7:5(2).5:7【解析】【詳解】閥門K關(guān)閉,液體對A、B兩容器底部的壓強之比為;根據(jù)題中的插圖可知,打開閥門后,兩容器中的液面會相平,A液面下降2cm,變?yōu)椋?cm,B液面上升2cm,變?yōu)椋?cm,A.?B兩容器底面的壓強之比=.【點睛】打開閥門后,兩容器中的液面會相平,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根據(jù)圖中的條件求出兩液面的高度,進(jìn)而根據(jù)公式p=ρgh求出壓強之比.19.如圖所示,小勇做托里拆利實驗時,不慎有空氣混入,實驗測得管內(nèi)外水銀柱高度差為72cm,而此時大氣壓強為76cmHg。則管內(nèi)A點的壓強為__________cmHg,管內(nèi)距管外液面50cm高的B點處的壓強為_________cmHg。第29頁共29頁 【答案】(1).4(2).26【解析】【詳解】管內(nèi)水銀面上方空氣混入,A點的壓強和A以下的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之和等于管外大氣壓,因此pA=76cmHg?72cmHg=4cmHg;B點的壓強是由B以上的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及水銀面上方氣體的壓強,因此pB=72cmHg?50cmHg4cmHg=26cmHg.【點睛】大氣的壓強仍可以從液體壓強的公式p=ρgh和托里拆利實驗原理p=p水銀進(jìn)行分析.注意:Hg表示汞,cmHg也可以作為壓強的單位。20.如圖所示,一錐形燒瓶的上表面半徑與底面半徑之比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有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充滿容器,且上、下兩部分液體深度相同.已知上、下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為ρ1:ρ2=2:3,若上部分液體對下部分液體的壓強為p1,下部分液體對瓶底的壓強為p2,則p1:p2=_______。設(shè)上部分液體對下部分液體的壓力為F1,下部分液體對瓶底的壓力為F2,則F1:F2=_______?!敬鸢浮?1).2:5(2).8:45【解析】【詳解】錐形燒瓶的上口徑與底徑之比r1:r2=1:3,則中間的口徑r=,故錐形燒瓶的中間的口徑與底徑之比:r:r2=:r2=:r2=2:3,由S=πr2得,錐形燒瓶的中間面積與底面積之比:S:S2=πr2:πr22=r2:r22=4:9,由p=ρgh得,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強:p1=ρ1gh,下部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強:p2=第29頁共29頁 ρ1gh+ρ2gh,p1:p2=ρ1gh:(ρ1gh+ρ2gh)=ρ1:(ρ1+ρ2)=2:(23)=2:5;由p=得,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力:F1=p1S=ρ1ghS,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力:F2=p2S=(ρ1gh+ρ2gh)S2,則==,即:F1:F2=8:45.21.如圖所示,水平面上兩個外形相同、縱截面處處相同的等腰梯形容器,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液體。兩個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用p甲、p乙表示);液體對兩個容器底部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_(用p甲′、p乙′表示)?!敬鸢浮?1).=(2).【解析】【詳解】據(jù)題意,兩個容器裝有質(zhì)量相同的液體,兩容器故對桌面的壓力相等,兩個容器外形相同,則底面積相同,據(jù)p=可知,兩個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大小相等,即p甲p乙;兩個容器中液體質(zhì)量相等,據(jù)m=V,甲gV甲=乙gV乙,設(shè)容器前后的厚度為a,液面高度分別為h甲和h乙,液體對兩個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甲gh甲,p乙′=乙gh乙,甲容器液體的上方截面長為S甲,甲容器液體的上方截面長為S乙,則,甲g(h甲)a=乙g(h乙)a,由圖知,,故甲gh甲乙gh乙,即液體對兩個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22.(1)如圖所示,重為10N的物體A在斜面上靜止,請畫出A對斜面壓力的示意圖。____(2)如圖所示,重為6N的小球靜止在水中,請畫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圖___________-。第29頁共29頁 【答案】(1).(2).【解析】【詳解】(1)在物體A和斜面的接觸面上找一點作為力的作用點,畫一垂直斜面向下的線段,標(biāo)出方向,因不知壓力大小故不能標(biāo)出大小,如圖如示:(2)小球在水中靜止時,受兩個力,浮力和重力,且F?。紾=6N,作用點在重心上,過小球重心沿豎直向上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用符號F浮表示,過小球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用符號G表示,大小為6N.如圖所示:三、綜合實驗探究題23.小森同學(xué)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用海綿、木板、小桌和鉤碼做了如圖甲、乙、丙、丁所示的實驗。第29頁共29頁 (1)實驗中通過比較海綿的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2)通過比較甲和乙可以得出實驗結(jié)論:______(3)若要比較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選擇如圖中甲和________(選填“丙”、“丁”或“丙或丁均可”)(4)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guān)系”時,小勇同學(xué)用兩個形狀和體積相同的實心銅球和鐵球放在海綿墊上進(jìn)行比較,他的實驗方案___(選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答案】(1).凹陷程度(2).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3).(4).(5).丁不可行無法控制受力面積相等【解析】【詳解】(1)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這屬于轉(zhuǎn)換法的運用;(2)甲、乙兩圖受力面積相同,壓力越大,泡沫塑料形變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所以甲、乙實驗說明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3)甲、丁兩圖壓力大小相等,受力面積越小,泡沫塑料形變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所以甲丁實驗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4)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guān)系時,要利用控制變量法保持受力面積相同,小勇同學(xué)在實驗時不能控制受力面積相同,故方法不可行?!军c睛】(1)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接觸面的形變程度來反映出來.(3)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結(jié)合控制變量法可對實驗現(xiàn)象進(jìn)行分析.24.小曦“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他按照字母順序依次完成了如圖的實驗過程,根據(jù)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其中容器底面積為20cm2。第29頁共29頁 (1)觀察如圖中d、e兩圖可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__有關(guān);(2)比較如圖中________________兩圖可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所處深度無關(guān);(3)該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為_______N,此時該物體排開的水的體積是____m3,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比沒有浸入物體時增加了________Pa;(4)觀察以上實驗,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鹽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敬鸢浮?1).液體密度(2).(c)(d)(3).1(4).10?4(5).500(6).1.1×103【解析】【詳解】(1)(d)中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3=G?F示3=8N?7N=1N;(e)中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4=G?F示4=8N?6.9N=1.1N;由圖d、e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的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2)由圖(c)(d)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相同而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相等,由此可知,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3)由(2)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3=1N,設(shè)物體體積為V,由浮力公式:F?。溅阉甮V排=ρ水gV物,物體的體積:V物==10?4m3,因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為1N,所以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力為1N,故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比沒有浸入物體時增加了;F浮4=ρ鹽水gV物,則鹽水的密度:ρ鹽水==1.1×103kg/m3.【點睛】(1)根據(jù)稱量法,分別求出(b)、(c)、(d)、(e)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根據(jù)控制變量法找到不變量的量和變化的量,分析浮力大小與變化量的關(guān)系;(2)分析圖(c)、(d)所示實驗,根據(jù)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答題.(3)由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溅阉甮V排=ρ水gV物,求出該物體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求該物體的密度;(4第29頁共29頁 )根據(jù)實驗求出物體鹽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變形公式求出鹽水的密度.25.小芳在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中,進(jìn)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1)實驗前,應(yīng)調(diào)節(jié)U型管壓強計,使左右兩邊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如果在使用壓強計前,發(fā)現(xiàn)U型管中液面已經(jīng)有高度差,應(yīng)該通過________的方法進(jìn)行調(diào)節(jié)(請從下列選項中選擇);A.從U型管內(nèi)向外倒出適量水;B.拆除軟管重新安裝;C.向U型管內(nèi)加適量水;(2)在如圖中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___________的關(guān)系.(3)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guān),應(yīng)選擇如圖中_________兩圖進(jìn)行對比。(4)在如圖丙中,固定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在鹽水中的深度,使橡皮膜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這是為了探究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液體向___________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5)丙、丁兩個容器底面積相同,盛裝相同深度的相同鹽水,現(xiàn)在向如圖中丙、丁兩個容器中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蒸餾水(水均未溢出)并充分?jǐn)嚢?,待液體靜止后,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________丁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液體有一種特性---黏度,表現(xiàn)為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運動時產(chǎn)生的阻力。相同條件下,對物體產(chǎn)生的阻力越大,則黏度越大;比如酸奶的黏度就比水的黏度大。一中一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個簡易實驗,來比較甲、乙兩種液體的黏度,如圖所示:兩個相同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相同深度的甲、乙兩種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從容器正上方相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并開始計時,小球到達(dá)容器底部時停止計時,分別計為t甲和t乙.①小球在液體里的運動過程中,受到了重力、液體阻力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②一次實驗結(jié)束后,同學(xué)們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t甲=2.1s,t乙=1.9s,則說明____________液體的黏度更大。③其他小組同學(xué)認(rèn)為上述結(jié)論并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敬鸢浮?1).相平(2).B(3).深度(4).丙、丁(5).各個方向(6).大于(7).浮力第29頁共29頁 (8).甲(9).實驗次數(shù)太少【解析】【詳解】(1)實驗前,應(yīng)使U型管兩側(cè)的壓強相等,所以要使兩側(cè)液面相平;若在使用壓強計前發(fā)現(xiàn)U型管中有高度差,進(jìn)行調(diào)節(jié)時,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氣壓),當(dāng)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選B;(2)比較甲、乙可知,液體的密度相同,金屬盒浸沒的深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3)圖丙與丁中,同為鹽水,深度相同,只有容器的形狀不同,并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也相同,這說明:液體壓強與盛放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guān);(4)圖丙中,固定U形管壓強計金屬盒的橡皮膜在鹽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同為水,深度相同,只有金屬盒的朝向不同,這是為了探究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關(guān)系。(5)由丙、丁兩個容器的形狀可知,丁容器中液體體積大于丙容器中液體體積,當(dāng)向丙、丁兩個容器中倒入相同質(zhì)量的蒸餾水(水均未溢出)并充分?jǐn)嚢瑁后w靜止后,丁兩個容器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且丁容器中液體的深度小于丙容器中液體的深度,由p=gh可知,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大于丁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力。(6)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浮力作用,故小球在液體里的運動過程中,受到了重力、液體阻力和浮力的作用;②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t甲t乙,據(jù)題意,甲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運動時產(chǎn)生的阻力大,即甲液體的黏度更大。③分析可知,上述結(jié)論并不可靠,因為只進(jìn)行了一次實驗,所以結(jié)論不具有普遍性?!军c睛】壓強計要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壓強的大小,因此,實驗前應(yīng)使兩側(cè)的液面相平;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氣相通的,等于大氣壓強;U形管右端液面比較高,就說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氣體壓強大于大氣壓;只要取下軟管,讓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氣相通,這樣U形管兩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guān)系,需保持液體的密度一定;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guān),需保持液體的密度和深度一定;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需保持液體的深度一定;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四.論述與計算題26.一個實心金屬球,在空氣中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5.8N第29頁共29頁 ,將金屬球浸沒于水中靜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3.8N,求:(1)金屬球所受的浮力;(2)金屬球的密度?!敬鸢浮?1).2N(2).7.9×103kg/m3【解析】【詳解】金屬球受到的浮力為F?。紾?F=15.8N?13.8N=2N;∵F?。溅阉甮V排;∴金屬球的體積為V=V排=2×10?4m3;根據(jù)G=mg可得,金屬球的質(zhì)量:m==1.58kg,金屬球的密度:ρ==7.9×103kg/m3.【點睛】知道金屬球在空氣中和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利用稱重法求出受到的浮力;(2)金屬球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和本身的體積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屬球的體積;知道金屬球的重力,根據(jù)G=mg可求質(zhì)量,再根據(jù)密度公式求出金屬球的密度.27.如圖所示,圓臺形物體甲和圓柱體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積為40cm2,圓柱體乙的底面積為30cm2,質(zhì)量為1.8kg。(1)求此時乙對地面的壓強;_________(2)將甲疊放在乙的中央,如圖所示,此時乙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為8.4×103Pa,求甲的質(zhì)量;_____(3)現(xiàn)從乙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6cm的厚度,如圖所示,此時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變?yōu)樵瓉硪覍Φ孛鎵簭姷?.6倍,求乙物體的密度。___________-【答案】(1).6103Pa(2).0.72kg(3).4103kg/m3【解析】【詳解】(1)乙對地面的壓強p乙==6103Pa;(2)由p=第29頁共29頁 可得,甲和乙總重力為G總=F總=S乙=8.4×103Pa3010-4m2=25.2N,則甲和乙總質(zhì)量:m總==2.52kg,則甲的質(zhì)量m甲=m總m乙=2.52kg1.8kg=0.72kg;(3)設(shè)乙的密度為,據(jù)題意,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變?yōu)樵瓉硪覍Φ孛鎵簭姷?.6倍,據(jù)p==ρgh可知,剩余部分的高度為原來高度的0.6,即切去原來的,又知切去6cm,故原長為h乙=15cm,則乙物體的體積為:V乙=S乙h乙=3010-4m2=4.510-4m3,乙物體的密度乙==4103kg/m3.28.如圖所示,一個圓柱體甲,底面積和體積分別為20cm2和2×10-4m3,將甲放在底面積為5×10-3m2的圓柱形容器中(容器足夠高),甲的質(zhì)量為0.1kg。(1)求圓柱體甲的密度;_________(2)向容器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待液面穩(wěn)定后,甲受到大小為0.8N的浮力,求倒入水的體積;_________(3)繼續(xù)向容器中倒入質(zhì)量為280g的水后甲漂浮,待液面穩(wěn)定后,求此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_________-?!敬鸢浮?1).0.5g/cm3(2).120cm3(3).1000Pa【解析】【詳解】(1)圓柱體甲的密度為:=0.5103kg/m3=0.5g/cm3;(2)當(dāng)甲受到的浮力:F浮1=0.8N時,甲排開水的體積為:V排1==810-5m3=80cm3,甲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4cm,倒入水的體積:V加水=(S容S甲)h水=(510-3104cm220cm2)4cm=120cm3;(3)繼續(xù)向容器中倒入質(zhì)量為280g的水后,容器中水的總體積為:V水總=120cm3=400cm3,甲漂浮時,所受浮力:F浮2=G甲=m甲第29頁共29頁 g=0.1kg×10N/kg=1N,甲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2==110-4m3=100cm3,甲漂浮時,水的總體積和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之和為:V總=V水總V排2=400cm3100cm3=500cm3,容器中水的深度:==10cm=0.1m,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水gh水=0.1m=1000Pa.第29頁共29頁
同類資料
更多
重慶一中17—18學(xué)年八下第一次定時作業(yè)物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