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重慶市渝中區(qū)巴蜀中學九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數(shù)據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家用電冰箱的額定功率約為800WB.手托一個雞蛋靜止時,雞蛋對手的力約10NC.大氣作用在一個中學生大拇指指甲蓋上的力約為1ND.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課本從地面撿回桌面需克服課本重力做功約2J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流方向總是從電源正極到電源負極B.電路中只要有電源,就一定產生電流C.陶瓷碗、自行車輪胎是絕緣體,自身可以帶電D.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3.汽車在牽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〢.以汽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運動的B.汽車的牽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C.如果汽車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汽車將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D.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4.圖所示的四種用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〢.鑷子B.鋼絲鉗C.核桃夾D.起子5.如圖,電源電壓為3V,當開關S閉合后,兩只燈泡均發(fā)光,兩表均有示數(shù).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為0,而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7頁共37頁,A.燈L1斷路B.燈L2短路C.燈L1短路D.燈L2斷路6.如圖1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閉合開關S,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阻值從最大變化到最小,兩個電阻的“U﹣I”關系圖象如圖2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〢.電源電壓為10VB.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20ΩC.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變化范圍為0~10ΩD.變阻器滑片在中點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3A7.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AB支在支架上,OA=20cm,G1為一邊長為5cm的正方體,G2重為20N.當OC=10cm時,G1對地面的壓強為2×104Pa.現(xiàn)用一水平拉力F使G2以2cm/s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則當G1對地面的壓力為0時所經過的時間為( ?。〢.25sB.30sC.35sD.40s第37頁共37頁,8.如圖所示,一長方體木塊浸沒在底面積為200cm2裝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細線對木塊的拉力為1N,剪斷細線待木塊靜止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p1;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剩余木塊靜止時,木塊仍有60cm3的體積露出水面,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p2.則p2比p1減小了( ?。〢.20PaB.30PaC.50PaD.無法計算 二.填空題9.拔下吊扇(如圖)的插頭,在插頭處接發(fā)光二極管,用手旋轉葉片,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這是 現(xiàn)象.杜甫的名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中蘊含的物理道理是:氣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 ?。ㄟx填“越大”、“越小”或“不變”).10.一個小朋友在蹦床上玩,從蹦床上跳起來到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中,該小朋友的重力勢能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到達最高點時,小朋友受到 ?。ㄟx填“平衡力”或者“非平衡力”)的作用.1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M上疊放物體m,兩者間有一條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整個裝置相對地面靜止.則m受到的摩擦力向 (選填“左”或者“右”);地面對M ?。ㄟx填“有”或者“無”)摩擦力的作用.第37頁共37頁,12.如圖所示電路,燈L標有“3V0.9W”,R上標有“50Ω1A”字樣,電壓表量程為0~3V,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源電壓為4.5V.為保證電路中各元件正常工作,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小阻值為 Ω,此時燈泡的實際功率為 W.13.如圖甲所示,柱狀容器內放入一個體積大小為160cm3的長方體木塊且容器足夠高,現(xiàn)不斷向容器內注入水,并記錄木的總體積V和所對應的水的深度h,V和h的對應關系如圖乙所示.則長方體木塊的底面積S1為 cm2,物體的密度為 kg/m2.14.(1分)如圖,在圖中作出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的最小的力.15.(1分)如圖所示,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S極. 三.實驗探究第37頁共37頁,16.(6分)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分別做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記錄如下:(1)表中編號①處數(shù)據應為 ,編號②數(shù)據應為 ??;(2)在實驗操作中應該 拉動彈簧測力計;(3)若彈簧測力計移動21cm,則物體移動 cm.實驗次數(shù)鉤碼重/N鉤碼上升的距離/cm彈簧測力計的瀆數(shù)/N彈簧測力計上升的距離/cm機械效率1280.82483.3%2451.515①365②1590.9%(4)根據表中實驗數(shù)據,你 ?。ㄟx填“能”、“不能”)計算出圖中動滑輪的重力.(5)進一步分析數(shù)據,可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時,所做的額外功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7.(8分)黎黎同學配制了一定濃度的鹽水,棒媽媽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她想知道所配制出的鹽水密度,就用天平和量筒來進行測量.(1)把天平放在 上,將 撥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后,發(fā)現(xiàn)天平橫梁左高右低,應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2)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m1;(3)把適量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得鹽水體積V,如圖甲所示;(4)把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如圖乙所示.根據圖中數(shù)據,幫黎黎同學把表填寫完整:空燒杯的質量m1/g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cm3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g鹽水的密度ρ/g•cm﹣3第37頁共37頁,30 ?。?)以上方法測出的鹽水密度值比真實值 ?。ㄟx填“偏大”或“偏小”)(6)黎黎同學發(fā)現(xiàn)混雜在種子中的小石塊也同飽滿的種子一起沉入了鹽水底部,她想盡快知道石塊的密度究竟有多大,就選了一塊大小合適且與其材質相同的石塊,巧妙利用圖乙所示的天平狀態(tài),按以下的步驟測出了石塊的密度.①用細線栓著石塊浸沒在鹽水中(石塊未接觸燒杯底且鹽水未溢出),天平的讀數(shù)增大了△m1②將石塊緩慢沉入燒杯底部,放開細線,天平的讀數(shù)再增大了△m2;③石塊密度的表達式ρ石= (用△m1,△m1及鹽水密度ρ表示)18.(8分)小宜同學做“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源電壓恒定為6V,標有“2.5V”字樣的待測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約為10Ω,所用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為“50Ω1A”.(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甲圖中未完成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2)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P至某一位置,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 V,為了讓小燈泡正常發(fā)光,小宜應該將變阻器滑片向 ?。ㄟx填“左”或“右”)移動;第37頁共37頁,(3)小宜同學在實驗中為了能得到比較準確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改變接入電路的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得到三組數(shù)據,如表:實驗序號電壓表示數(shù)/V電流表示數(shù)/A功率/W額定功率/W12.00.180.36P額==0.5622.50.240.5533.00.260.78你認為小宜求平均值得到額定功率的數(shù)據處理方法是 (選填“正確”或“錯誤”)的,正確的測量結果是P額= W.(4)在某次調解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了△R1,小燈泡的阻值變化了△R2,則△R1 △R2(選填“>”、“<”或“=”)(5)另外一位同學還想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于是將甲圖中的小燈泡換成定值電阻R,并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始終保持2V不變,多次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R,記錄各次電流表的示數(shù),在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有5Ω變?yōu)?0Ω后,為了探究上述問題,他應該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變阻器滑片不動B、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左移C、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右移D、將電池個數(shù)增加(6)在不更換其他器材的情況下,為能夠完成實驗,他更換的定值電阻R不能大于 Ω. 四.論述計算題19.(6分)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做勻速直線運動,所受阻力大小為3×103N,該車以20m/s的速度前進了1000m.問:(1)該輛汽車運行時間是多少?(2)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了多少功?(3)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功功率是多少?第37頁共37頁,20.(8分)某科技興趣小組制作了一艘小潛水艇.為了測定該潛水艇的下潛深度,他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其中電源電壓U=12V;R0是阻值為20Ω的定值電阻;A為深度表,其實質是一只量程為0~100mA的電流表;R是一種壓力傳感器,它用于感應壓力的受力面積為60cm2,且所能承受的壓力足夠大,其阻值R隨壓力F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問:(1)當該潛水艇浮在水面(壓力傳感器未浸入水中)時,電路中的電流多大?(2)圖甲電路能測量的最大深度是多少米?(3)在不更換壓力傳感器的情況下,為了增大圖甲電路所能'測量的最大深度,應對該電路怎樣進行改進?(寫出一種方法即可)第37頁共37頁,21.(8分)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500g,底面積100cm2,高為15cm的圓柱體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計)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裝有1000cm3水,將一個重3N,高為10cm的實心長方體A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然后豎直浸入水中,當物體A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2N,(g取10N/kg)(1)求物體A受到的浮力;(2)求物體A的密度;(3)當物體A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4)把剛好浸沒在水中的物體A豎直往上緩慢提升4.5cm后,使物體A保持靜止,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多少牛? 第37頁共37頁,2016-2017學年重慶市渝中區(qū)巴蜀中學九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數(shù)據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家用電冰箱的額定功率約為800WB.手托一個雞蛋靜止時,雞蛋對手的力約10NC.大氣作用在一個中學生大拇指指甲蓋上的力約為1ND.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課本從地面撿回桌面需克服課本重力做功約2J【考點】J7:電功率;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EC:功的計算.【分析】估測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規(guī)律、物理常數(shù)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shù)值、數(shù)量級進行快速計算以及對取值范圍合理估測的方法.【解答】解:A、家用電冰箱的功率約為120W,達不到800W,故A不合實際;B、手托一個雞蛋靜止時,雞蛋對手的力等于雞蛋的重力,約為1N,故B不合實際;C、大拇指指甲蓋的面積約1cm2,大氣對它的壓力約為:F=PS=1×105Pa×1×10﹣4m2=10N,故C不合實際;D、物理課本約200g,桌面的高度接近1m,把掉在地面上的物理課本從地面撿回桌面,需克服課本重力做功約為:W=Fs=Gh=mgh=0.2kg×10N/kg×1m=2J,故D符合實際.故選D.【點評】估測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規(guī)律、物理常數(shù)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shù)值、數(shù)量級進行快速計算以及對取值范圍合理估測的方法.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〢.電流方向總是從電源正極到電源負極B.電路中只要有電源,就一定產生電流第37頁共37頁,C.陶瓷碗、自行車輪胎是絕緣體,自身可以帶電D.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考點】HE:電流的方向;H1:物體帶電現(xiàn)象;HI:有持續(xù)電流的條件;HK:絕緣體.【分析】(1)物理上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自由電子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2)在電路中有持續(xù)電流的條件:一是有電源提供電壓,二是電路必須是閉合的.(3)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絕緣體可能帶電;(4)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磁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金屬.【解答】解:A、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在電源內部是從負極到正極,故A錯誤;B、電路中有電源,若電路是斷開的,不會有電流,故B錯誤;C、陶瓷、自行車輪胎屬于絕緣體,雖然不能導電,但可以帶電(如通過摩擦使它帶電).故C正確;D、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可以吸引輕小物體,但不具有吸引鐵鈷鎳的特性.故D錯誤.故選:C.【點評】此題是一道基礎題,考查了帶電體的特點、形成電流的條件、絕緣體的特點及電流方向,正確、全面理解基本規(guī)律是解答的關鍵. 3.汽車在牽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〢.以汽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運動的B.汽車的牽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C.如果汽車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汽車將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D.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考點】6R:平衡力的辨別;52:參照物及其選擇;6I:力作用的相互性;6J:牛頓第一定律.第37頁共37頁,【分析】(1)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與選擇的參照物有關;(2)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3)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判斷如果汽車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車所處的運動狀態(tài);(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解答】解:A、司機和汽車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以汽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靜止的,故A錯誤;B、汽車的牽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分別作用在汽車和地面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故B錯誤;C、如果汽車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于慣性,汽車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D、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分別作用在地面和汽車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重點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二者主要區(qū)別是否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同時還考查了對運動與靜止相對性和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是力學中比較重點的知識. 4.圖所示的四種用具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〢.鑷子B.鋼絲鉗C.核桃夾D.起子【考點】7O:杠桿的分類.【分析】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第37頁共37頁,【解答】解: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鋼絲鉗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核桃夾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選A.【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5.如圖,電源電壓為3V,當開關S閉合后,兩只燈泡均發(fā)光,兩表均有示數(shù).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電壓表示數(shù)為0,而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A.燈L1斷路B.燈L2短路C.燈L1短路D.燈L2斷路【考點】IE:電流表、電壓表在判斷電路故障中的應用.【分析】對于電路故障題我們可采用排除法去分析,一個選項一個選項去分析,看哪個選項會造成題中的現(xiàn)象.【解答】解:A、如果燈L1斷路,則會造成電壓表、L2和電流表串聯(lián),此時電壓表有明顯示數(shù),幾乎是電源電壓,而電流表示數(shù)為零.故A不合題意;B、如果燈L2短路,電路中就只有燈L1發(fā)光,此時L1兩端電壓為電源電壓,所以電壓表示數(shù)會變,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故B不合題意;C、如果燈L1短路,則電壓表也會被短路,造成電壓表無示數(shù);此時電路中只有燈L2,電阻變小,電流變大.故C符合題意.D、如果燈L1、L2第37頁共37頁,都斷路,則整個電路斷路,電路中無電流,兩表都無示數(shù).故D不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根據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化情況,判斷電路故障.要清楚當電壓表、電流表、小燈泡這三個串聯(lián)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 6.如圖1所示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當閉合開關S,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阻值從最大變化到最小,兩個電阻的“U﹣I”關系圖象如圖2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〢.電源電壓為10VB.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20ΩC.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變化范圍為0~10ΩD.變阻器滑片在中點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3A【考點】IH:歐姆定律的應用;H!: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I6: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ID: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分析】從“U﹣I”關系圖象可以看出,甲為滑動變阻器的關系圖象,因為最后電壓變?yōu)?,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電阻為0;乙為電阻R1的圖象,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最大時,兩電阻串聯(lián),電流相等,從圖象可以看出,電流相等時為I=0.3A,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為3V,電阻R1的電壓為3V,電源電壓為兩電壓之和,根據歐姆定律可求電阻R1的電阻和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當滑片在中點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電阻為滑動變阻器總阻值的一半,和電阻R1串聯(lián),根據歐姆定律求出此時電路的電流.【解答】解: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最大時,兩電阻串聯(lián),干路電流最?。篒=0.2A,電阻R1的電壓U1=2V,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U2=4V;第37頁共37頁,所以電源電壓U=U1+U2=2V+4V=6V,故A錯誤.定值電阻R1的阻值為R1===10Ω,故B錯誤.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最大為R2===20Ω,所以滑動變阻器R2的阻值變化范圍為0~20Ω,故C錯誤.變阻器滑片在中點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10Ω,此時R1、R2的阻值相同,分得的電壓相同,從圖上看,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0.3A.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串聯(lián)電路電流和電壓的規(guī)律以及滑動變阻器的使用,關鍵是歐姆定律的應用,要明白電路各個用電器的連接情況,還要會看“U﹣I”關系圖象. 7.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AB支在支架上,OA=20cm,G1為一邊長為5cm的正方體,G2重為20N.當OC=10cm時,G1對地面的壓強為2×104Pa.現(xiàn)用一水平拉力F使G2以2cm/s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則當G1對地面的壓力為0時所經過的時間為( ?。〢.25sB.30sC.35sD.40s【考點】7R: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分析】(1)已知OA、OC和G2,由杠桿平衡條件求出G2在C點時,杠桿在A點受到的拉力,由壓強公式的變形公式求出G1對地面的壓力,然后對G1進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求出G1的重力;(2)由杠桿平衡條件求出G1對地面壓力為零時G2到支點的距離,然后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求出G2的運動時間.【解答】解:(1)G2在C點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A×OA=G2×OC,即:FA×20cm=20N×10cm,第37頁共37頁,解得:FA=10N;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5cm×5cm=25cm2=0.0025m2;由p=得:物體G1對地面的壓力:F=pS=2×104Pa×0.0025cm2=50N,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F′=F=50N,G1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1、地面的支持力F′、繩子的拉力FA作用,物體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G1=FA+F′=10N+50N=60N;(2)當G1對地面的壓力為0時,杠桿在A點的受到的拉力FA′=G1=60N,設G2位于D點,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A′×OA=G2×OD,即:60N×20cm=20N×OD,解得:OD=60cm,物體G2的路程:s=OD﹣OC=60cm﹣10cm=50cm,由v=得:物體G2的運動時間:t===25s;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較大,熟練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壓強公式的變形公式、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平衡條件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8.如圖所示,一長方體木塊浸沒在底面積為200cm2裝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細線對木塊的拉力為1N,剪斷細線待木塊靜止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p1;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剩余木塊靜止時,木塊仍有60cm3的體積露出水面,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p2.則p2比p1減小了( ?。┑?7頁共37頁,A.20PaB.30PaC.50PaD.無法計算【考點】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8O:阿基米德原理;8S: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分析】木塊浸沒時,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平衡;剪斷細線待木塊靜止時漂浮,重力與浮力平衡;由此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切去露出部分后木塊仍漂浮,此時的重力與浮力平衡,根據漂浮條件計算出木塊的體積,從而得到木塊排開水體積,再由△V排=S△h計算水面下降高度,根據液體壓強公式計算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大?。窘獯稹拷猓海?)當木塊浸沒時,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平衡,即:F浮1=G+F拉,剪斷細線待木塊靜止時木塊漂浮在水面,重力與浮力平衡,F(xiàn)浮2=G,所以:F浮1﹣F浮2=F拉=1N,由阿基米德原理有:ρ水gV排1﹣ρ水gV排2=F拉,即:ρ水g(V排﹣V排′)=F拉,所以此時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V露=V排1﹣V排2===10﹣4m3=100cm3;由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有:ρ水gV排2=ρ木gV木,即:===…①(2)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剩余木塊靜止時仍漂浮,此時F浮3=G′,則:ρ水gV排3=ρ木gV木′,且V木′=V排2=V木﹣V露,V排3′=V排2﹣V露′,第37頁共37頁,所以:====由①②有:=,解得:V木=250cm3,V排2=V木﹣V露=250cm3﹣100cm3=150cm3,V排3′=V排2﹣V露′=150cm3﹣60cm3=90cm3,木塊漂浮和切去露出部分水面下降,則:△V=△V排=V排2﹣V排3=150cm3﹣90cm3=60cm3,由△V=S△h,水面下降高度:△h===0.3cm,所以p2比p1減小量:△p=ρ水g△h=1.0×103kg/m3×10N/kg×0.3×10﹣2m=30Pa.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衡力、漂浮條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正確表示出三種情況下木塊體積、排開水的體積和露出水面體積關系是關鍵. 二.填空題9.拔下吊扇(如圖)的插頭,在插頭處接發(fā)光二極管,用手旋轉葉片,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這是 電磁感應 現(xiàn)象.杜甫的名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中蘊含的物理道理是:氣體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 越小?。ㄟx填“越大”、“越小”或“不變”).【考點】CP:電磁感應;8K: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分析】(1)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該現(xiàn)象稱為電磁感應現(xiàn)象,發(fā)電機就是利用該現(xiàn)象制成的;第37頁共37頁,(2)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流速越大壓強越?。窘獯稹拷猓海?)拔下吊扇的插頭,在插頭處接發(fā)光二極管,用手旋轉葉片,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這是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屬電磁感應現(xiàn)象,是發(fā)電機的原理.(2)風刮過屋頂,屋頂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屋內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屋頂受到向上的壓強大于向下的壓強,受到的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產生一個向上的壓力差,將茅草吸上去.故答案為:電磁感應;越小.【點評】(1)發(fā)電機主要是由線圈和磁體組成的.電動機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線圈和磁體.它們的工作原理不同,工作時的能量轉換不同;(2)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流體壓強跟流速的關系的了解與掌握,屬于基礎題目. 10.一個小朋友在蹦床上玩,從蹦床上跳起來到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中,該小朋友的重力勢能 增大?。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到達最高點時,小朋友受到 非平衡力?。ㄟx填“平衡力”或者“非平衡力”)的作用.【考點】FN: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分析】(1)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2)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解答】解:一個小朋友在蹦床上玩,從蹦床上跳起來到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中,該小朋友的質量不變,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勢能增大;到達最高點時,小朋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小朋友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答案為:增大;非平衡力;【點評】此題考查了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和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是一道綜合題. 1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M上疊放物體m,兩者間有一條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整個裝置相對地面靜止.則m受到的摩擦力向 右 (選填“左”或者“右”);地面對M 無?。ㄟx填“有”或者“無”)摩擦力的作用.第37頁共37頁,【考點】7G:摩擦力的方向;7F: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分析】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根據平衡條件分析地面對M有無摩擦力,再分別以m、M為研究對象,根據平衡條件研究它們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由題可知,兩者間有一條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整個裝置相對地面靜止;以m為研究對象,壓縮狀態(tài)的彈簧對m有向左的彈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知,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物體在豎直方向受力平衡,整體靜止在地面上,整體沒有運動趨勢,所以物體M沒有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故答案為:右;無.【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摩擦力的方向及受力,有難度. 12.如圖所示電路,燈L標有“3V0.9W”,R上標有“50Ω1A”字樣,電壓表量程為0~3V,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源電壓為4.5V.為保證電路中各元件正常工作,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最小阻值為 5 Ω,此時燈泡的實際功率為 0.9 W.【考點】JA:電功率的計算;IH:歐姆定律的應用.【分析】由P=UI計算燈泡正常工作的電流;由圖知,L與R串聯(lián),根據燈泡、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和電流表量程確定電路中最大電流,此時R連入阻值最小,由串聯(lián)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計算R的最小值.燈泡中的電流等于額定電流時,其功率等于額定功率.【解答】解:已知L的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由P=UI可得燈泡正常工作的電流:第37頁共37頁,I===0.3A;由圖知,L與R串聯(lián),燈泡正常工作電流0.3A,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最大電流1A,電流表量程0﹣0.6A,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所以電路中的最大電流為0.3A,此時R連入阻值最小,由串聯(lián)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可得:R最小===5Ω,且此時R兩端電壓:UR=I最大R=0.3A×5Ω=1.5V<3V,電壓表安全.此時電路中的電流就等于燈泡正常工作電流,為0.3A,所以燈泡的實際功率就等于其額定功率,為0.9W.故答案為:5;0.9.【點評】本題考查了串聯(lián)電路特點、歐姆定律和電功率公式的靈活應用,關鍵是根據電路特點判斷電路的最大電流.并知道如何判斷燈泡的實際功率. 13.如圖甲所示,柱狀容器內放入一個體積大小為160cm3的長方體木塊且容器足夠高,現(xiàn)不斷向容器內注入水,并記錄木的總體積V和所對應的水的深度h,V和h的對應關系如圖乙所示.則長方體木塊的底面積S1為 8 cm2,物體的密度為 0.75×103 kg/m2.【考點】8S: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8O:阿基米德原理.【分析】(1)觀察圖象中數(shù)據可知,h從5﹣10cm,可求水的體積變化△第37頁共37頁,V=(S2﹣S1)△h=60cm3;h從18﹣21cm,水的體積變化△V′=S2(h5﹣h4)=60cm3,據此求出S2和S1的大??;(2)知道長方體木塊的體積,可求長方體木塊的高,分析數(shù)據,如果長方體木塊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加水過程中長方體木塊將靜止在容器底不會上浮,容器內水的體積變化應該與h的變化成正比,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器內水的體積變化應該與h的變化不成正比,所以長方體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隨著水的增多,長方體木塊將漂浮在水面上,設長方體木塊浸入的深度為H浸,當h5=21cm時,知道水的體積,可求長方體木塊浸入的深度,進而求出此時排開水的體積,根據漂浮體積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長方體木塊的密度.【解答】解:(1)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h從5﹣10cm,水的體積變化:△V=(S2﹣S1)(10cm﹣5cm)=60cm3,﹣﹣﹣﹣﹣﹣﹣﹣﹣﹣①h從18﹣21cm,水的體積變化:△V′=S2(h5﹣h4)=60cm3,即:S2(21cm﹣18cm)=60cm3,解得:S2=20cm2,代入①得:S1=8cm2;(2)由于長方體木塊的體積V木=S1H,則柱狀物體的高:H===20cm;如果長方體木塊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加水過程中長方體木塊將靜止在容器底不會上浮,容器內水的體積變化在20cm以內應該與h的變化成正比;由圖象數(shù)據可知器內水的體積變化應該與h的變化不成正比,所以長方體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隨著水的增多,長方體木塊將漂浮在水面上,設長方體木塊浸入的深度為H浸,當h5=21cm時,水的體積:S2h5﹣S1H浸=300cm3,即:20cm2×21cm﹣8cm2×H浸=300cm3,第37頁共37頁,解得:H浸=15cm,此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S1H浸=8cm2×15cm=120cm3,由于長方體木塊漂浮,則F浮=G木,即:ρ水V排g=ρ木Vg,所以,1×103kg/m3×120cm3×g=ρ木×160cm3×g,解得:ρ木=0.75×103kg/m3.故答案為:8;0.75×103.【點評】本題為填空題,實質是一道復雜的力學計算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漂浮條件的掌握和運用,根據表中數(shù)據確定最后柱狀物體的狀態(tài)是本題的關鍵. 14.如圖,在圖中作出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的最小的力.【考點】7P:力臂的畫法.【分析】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1=F2×L2,在杠桿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要使所用的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而在通常情況下,連接杠桿中支點和動力作用點這兩點所得到的線段最長,由此解答本題.【解答】解:在阻力與阻力臂一定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臂越大,動力越?。蓤D示可知,支點O到杠桿最遠點A的距離是最大動力臂,此時動力F最小,動力的方向應垂直O(jiān)A向上,如圖所示:第37頁共37頁,【點評】本題考查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以及力的示意圖畫法的掌握情況,知道支點與力的作用點的連線為最長的力臂. 15.如圖所示,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S極.【考點】CB:安培定則.【分析】根據右手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極.【解答】解:根據右手定則,伸出右手四指彎曲指向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通電螺線管的右端為N極,則左端為S極.【點評】右手螺旋定則的內容為: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指向電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為N極方向. 三.實驗探究16.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分別做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記錄如下:(1)表中編號①處數(shù)據應為 88.9% ,編號②數(shù)據應為 2.2?。唬?)在實驗操作中應該 豎直向上勻速 拉動彈簧測力計;(3)若彈簧測力計移動21cm,則物體移動 7 cm.實驗鉤碼鉤碼上升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上機械效率第37頁共37頁,次數(shù)重/N的距離/cm的瀆數(shù)/N升的距離/cm1280.82483.3%2451.515①365②1590.9%(4)根據表中實驗數(shù)據,你 不能?。ㄟx填“能”、“不能”)計算出圖中動滑輪的重力.(5)進一步分析數(shù)據,可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時,所做的額外功將 變大?。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考點】F8: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分析】(1)掌握機械效率的概念,根據η=求解;由實驗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數(shù);(2)在實驗中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測力計;(3)根據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求物體移動的距離;(4)根據提起重物時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的適用條件分析;(5)滑輪組做的額外功為克服動滑輪重力和繩子間的摩擦力做的功,摩擦力與繩子間的拉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因此提的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額外功也會變大.【解答】解:(1)根據表格中數(shù)據可知,η==×100%≈88.9%;在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所以示數(shù)為2.2N;(2)在實驗操作中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這樣彈簧測力計處于平衡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才反映了拉力的大?。?7頁共37頁,(3)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為n=3,故若彈簧測力計移動s=21cm,則物體移動h===7cm;(4)提起重物時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的適用條件是不計繩重和摩擦,因本題沒有這個條件,故不能求出動滑輪的重;(5)物體越重,每段繩子上承擔的物重越大,即繩子與輪之間的摩擦也會越大,因此額外功變大.故答案為:(1)88.9;2.2;(2)豎直向上勻速;(3)7;(4)不能;(5)變大.【點評】此題是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主要考查了有關測力計的讀數(shù)、機械效率的計算、F=的適用條件及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 17.黎黎同學配制了一定濃度的鹽水,棒媽媽篩選出飽滿的種子,她想知道所配制出的鹽水密度,就用天平和量筒來進行測量.(1)把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將 游碼 撥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后,發(fā)現(xiàn)天平橫梁左高右低,應將平衡螺母向 左 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2)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量m1;(3)把適量的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得鹽水體積V,如圖甲所示;(4)把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燒杯中,測得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如圖乙所示.根據圖中數(shù)據,幫黎黎同學把表填寫完整:空燒杯的質量m1/g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cm3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2/g鹽水的密度ρ/g•cm﹣330 40 76 1.15?。?)以上方法測出的鹽水密度值比真實值 偏小 .(選填“偏大”或“偏小”)(6)黎黎同學發(fā)現(xiàn)混雜在種子中的小石塊也同飽滿的種子一起沉入了鹽水底部,她想盡快知道石塊的密度究竟有多大,就選了一塊大小合適且與其材質相同的石塊,巧妙利用圖乙所示的天平狀態(tài),按以下的步驟測出了石塊的密度.①第37頁共37頁,用細線栓著石塊浸沒在鹽水中(石塊未接觸燒杯底且鹽水未溢出),天平的讀數(shù)增大了△m1②將石塊緩慢沉入燒杯底部,放開細線,天平的讀數(shù)再增大了△m2;③石塊密度的表達式ρ石= •ρ?。ㄓ谩鱩1,△m1及鹽水密度ρ表示)【考點】2F:液體密度的測量.【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與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對齊,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為使橫梁平衡,平衡螺母相對于指針的偏轉,調節(jié)規(guī)律是“左偏右調”;(4)量筒分度值為2ml,得出量筒內鹽水的體積;天平的分度值是0.2g,讀數(shù)為砝碼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即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減去燒杯質量,可得量筒內鹽水的質量;利用密度公式計算鹽水的密度;(5)把量筒中的鹽水倒入燒杯中,由于量筒內壁粘有液體,測得的鹽水質量偏小,根據密度公式分析;(6)細線栓著石塊浸沒在鹽水中,鹽水對石塊產生浮力,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到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石塊的體積;由石塊緩慢沉入燒杯底部,放開細線,可得石塊質量,從而計算其密度.【解答】解:(1)在調節(jié)托盤天平時,首先將其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游碼放在標尺的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天平橫梁左高右低,說明右側質量略大,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直到天平平衡;(4)由圖甲量筒分度值為2ml,量筒中鹽水的體積為V=40mL=40cm3,已知燒杯m1=30g,天平標尺上的分度值是0.2g,由圖乙知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50g+20g+5g+1g=76g,第37頁共37頁,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m2﹣m1,所以鹽水的密度:ρ===1.15/g/cm3;(5)把量筒中的鹽水全部倒入燒杯中,由于量筒內壁粘有液體,所以所測鹽水的質量偏小,根據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偏??;(6)①用細線栓著石塊浸沒在鹽水中(石塊未接觸燒杯底且鹽水未溢出),此時石塊受到鹽水的浮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石塊對水也有向下的壓力,天平的讀數(shù)增大,所以:F浮=F=△m1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石塊的體積:V=V排===;②將石塊緩慢沉入燒杯底部,放開細線,天平的讀數(shù)再增大了,所以石塊的質量:m=△m1+△m2;③石塊密度的表達式ρ石===•ρ.故答案為:(1)水平桌面;游碼;游碼;(4)40;76;1.15;(5)偏??;(6)•ρ.【點評】本題是測密度的實驗,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密度計算、誤差分析,最后一問巧妙運用了浮力測出石塊的體積是解題的關鍵. 18.小宜同學做“測量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電源電壓恒定為6V,標有“2.5V”字樣的待測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約為10Ω,所用滑動變阻器的規(guī)格為“50Ω1A”.第37頁共37頁,(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甲圖中未完成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2)閉合開關后,移動滑片P至某一位置,電壓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 2.3 V,為了讓小燈泡正常發(fā)光,小宜應該將變阻器滑片向 左 (選填“左”或“右”)移動;(3)小宜同學在實驗中為了能得到比較準確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改變接入電路的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得到三組數(shù)據,如表:實驗序號電壓表示數(shù)/V電流表示數(shù)/A功率/W額定功率/W12.00.180.36P額==0.5622.50.240.5533.00.260.78你認為小宜求平均值得到額定功率的數(shù)據處理方法是 錯誤?。ㄟx填“正確”或“錯誤”)的,正確的測量結果是P額= 0.55 W.(4)在某次調解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了△R1,小燈泡的阻值變化了△R2,則△R1 > △R2(選填“>”、“<”或“=”)(5)另外一位同學還想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于是將甲圖中的小燈泡換成定值電阻R,并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始終保持2V不變,多次更換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R,記錄各次電流表的示數(shù),在實驗過程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有5Ω變?yōu)?0Ω后,為了探究上述問題,他應該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C A、保持變阻器滑片不動B、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左移C、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右移第37頁共37頁,D、將電池個數(shù)增加(6)在不更換其他器材的情況下,為能夠完成實驗,他更換的定值電阻R不能大于 25 Ω.【考點】JF:電功率的測量;IA: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IH:歐姆定律的應用.【分析】(1)求出燈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大小確定電流表的量程,變阻器接線柱按一上一下原則與電流表串聯(lián)接入電路中;(2)根據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電壓表的示數(shù)小于燈泡的額定電壓,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和分壓原理確定滑片移動的方向;(3)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功率不同,燈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為額定功率,求電功率的平均值無意義;(4)根據電流的變化判斷出總電阻的變化,得出電阻變化的大小關系;(5)根據控制變量法結合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規(guī)律及分壓原理分析;(6)燈泡的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根據串聯(lián)電路特點與歐姆定律分析答題.【解答】解:(1)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約為10Ω,電流I==0.25A,所以電流表選用0~0.6A量程;滑動變阻器一上一下與電流表串聯(lián)接入電路,如下圖所示;(2)電壓表使用0~3V量程,分度值為0.1V,電壓為2.3V;小于燈的額定電壓,要使燈泡正常工作,燈泡兩端電壓從2.3V增大到2.5V,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應減小變阻器分得的電壓,根據分壓原理,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要減小,滑片向左端移動,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2.5V為止;第37頁共37頁,(3)燈泡的電壓不同,電流不同,功率不同,額定功率一定是燈泡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將不同電壓下不同的電功率取平均值是沒有意義的,也是錯誤的.額定功率一定是燈泡額定電壓下的功率,由表格知,燈泡在額定電壓2.5V下的額定功率為0.55W;(4)②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此時燈泡的阻值變大,但電路中的電流變大,可知電路中的總電阻變小,所以變阻器減小的阻值大于燈泡增大的阻值,△R1>△R2.(5)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應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當A、B兩點間的電阻有5Ω變?yōu)?0Ω后,電壓表的示數(shù)會變大,為了控制電壓表不變,應減小電壓表的示數(shù),減小電路中的電流,即增大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滑片應向右移動,故選C;(6)小燈泡換成定值電阻R,是因為燈絲電阻會受溫度影響;電源電壓為6V,電阻兩端電壓為2V,滑動變阻器分壓為6V﹣2V=4V,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是變阻器電壓的,據分壓原理,定值電阻阻值的大小為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的,因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50歐姆,因此定值電阻最大阻值為×50Ω=25Ω,即更換的定值電阻R的阻值不能大于25Ω.故答案為:(1)見上圖;(2)2.3;左;(3)錯誤;0.55;(4)>;(5)C;(6)25.【點評】本題測燈的電功率,考查了電路連接、故障分析、電表讀數(shù)、滑動變阻器的調節(jié)、求功率、數(shù)據的處理、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等問題,并考查了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對器材的要求及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四.論述計算題19.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做勻速直線運動,所受阻力大小為3×103N,該車以20m/s的速度前進了1000m.問:(1)該輛汽車運行時間是多少?(2)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了多少功?(3)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功功率是多少?【考點】FF:功率的計算;69:速度公式及其應用;EC:功的計算.【分析】(1)知道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根據v=求出運行的時間;第37頁共37頁,(2)小汽車在平直公路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據W=Fs求出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的功;(3)根據P=求出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功的功率.【解答】解:(1)由v=可得,該輛汽車運行時間:t===50s;(2)因小汽車在平直公路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牽引力F=f=3×103N,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的功:W=Fs=3×103N×1000m=3×106J;(3)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功的功率:P===6×104W.答:(1)該輛汽車運行時間是50s;(2)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了3×106J的功;(3)該輛汽車的牽引力做功功率是6×104W.【點評】本題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做功公式、功率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是一對較為簡單的計算題. 20.某科技興趣小組制作了一艘小潛水艇.為了測定該潛水艇的下潛深度,他們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其中電源電壓U=12V;R0是阻值為20Ω的定值電阻;A為深度表,其實質是一只量程為0~100mA的電流表;R是一種壓力傳感器,它用于感應壓力的受力面積為60cm2,且所能承受的壓力足夠大,其阻值R隨壓力F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問:(1)當該潛水艇浮在水面(壓力傳感器未浸入水中)時,電路中的電流多大?(2)圖甲電路能測量的最大深度是多少米?(3)在不更換壓力傳感器的情況下,為了增大圖甲電路所能'測量的最大深度,應對該電路怎樣進行改進?(寫出一種方法即可)第37頁共37頁,【考點】IH:歐姆定律的應用;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96:回聲.【分析】(1)壓力傳感器、定值電阻R0、電流表組成串聯(lián)電路,當該潛水艇浮在水面時,從圖中找出對應的電阻值,利用歐姆定律的知識進行計算.(2)根據液體壓強的特點,潛水艇下潛的深度越大,壓力傳感器所受壓力越大,其阻值越小,電路中電流就會越大,根據電流表的量程結合歐姆定律和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進行相關計算.(3)根據題意,增大圖甲電路所能測量的最大深度,要從增大電流表量程或者減小電路中電流來考慮.【解答】解(1)當潛水艇浮在水面上時,傳感器受到的壓力F=0N,對應的電阻R=480Ω,∴電路中的電流I===0.024A=24mA答:當該潛水艇浮在水面(壓力傳感器未浸入水中)時,電路中的電流為24mA.(2)潛水艇下潛的越深,受到的壓力F越大,R越小,則電路中的電流越大.當電流I=100mA=0.1A時,下潛最深.R總===120Ω壓力傳感器阻值R′=R總﹣R0=120Ω﹣20Ω=100Ω由圖乙得:當R′=100Ω時,F(xiàn)′=300N∴此時受到水的壓強P===5×104Pa結合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液gh,得此時水的深度h===5m第37頁共37頁,答:圖甲電路能測量的最大深度是5m.(3)在不更換壓力傳感器的情況下,為了增大圖甲電路所能測量的最大深度,可以考慮以下措施:①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②再串聯(lián)一個電阻;③增大R0的阻值;④減小電源電壓等.答:改進的方法是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以上四點任選一點).【點評】(1)本題把壓力變化和電阻變化巧妙的結合起來,既考查了歐姆定律的知識,又考查了液體壓強的知識,綜合性較強;(2)解題的關鍵在于能弄懂圖乙的含義,能從圖上找出壓力對應的電阻值,或者根據電阻值找出對應的壓力大小,考查學生對圖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21.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500g,底面積100cm2,高為15cm的圓柱體容器(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計)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裝有1000cm3水,將一個重3N,高為10cm的實心長方體A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然后豎直浸入水中,當物體A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2N,(g取10N/kg)(1)求物體A受到的浮力;(2)求物體A的密度;(3)當物體A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4)把剛好浸沒在水中的物體A豎直往上緩慢提升4.5cm后,使物體A保持靜止,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多少牛?第37頁共37頁,【考點】8P:浮力大小的計算;2A:密度的計算;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8O:阿基米德原理.【分析】(1)已知物體的重力和完全浸沒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稱重法求出物體A受到的浮力.(2)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體完全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體積,根據ρ==求出物體A的密度.(3)已知水的體積和物體A排開水的體積以及容器的底面積可求容器內水的深度,據此判斷物體A完全浸沒時水不溢出;根據公式m=ρV可求水的質量,進一步求出水的重力和容器的重力,根據力的平衡可知桌面受到的壓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加上水的重力再加上物體對水向下的壓力,這個壓力等于物體所受的浮力,最后根據公式p=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強.(4)先根據題意求出物體A浸入水中的長度,要注意考慮物體上升時液面下降的距離,長方體的底面積不變時體積與高度成正比求出排開水的體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體A受到的浮力,再根據稱重法求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解答】解:(1)物體A受到的浮力:F浮=G﹣F′=3N﹣2N=1N;(2)∵物體完全浸沒,∴物體的體積:V=V排===10﹣4m3=100cm3,物體A的密度:ρ====3×103kg/m3;(3)未放物體時,容器內水的深度:h1===10cm,物體A浸沒時,水上升的高度:h2===1cm第37頁共37頁,此時容器內水的深度:h=h1+h2=10cm+1cm=11cm<15cm,故水未溢出;以容器、水以及物體作為整體研究,受力平衡,桌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為F總=F浮+G容器+G水容器內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g=1.0×103kg/m3×1000×10﹣6m3×10N/kg=10N,容器的重力:G容=m容g=0.5kg×10N/kg=5N,所以物塊浸沒水中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1600Pa;(4)物體的底面積:S物體===10cm2,物體A豎直往上緩慢提升h′=4.5cm后,造成液面下降的高度:h下降===0.5cm,此時物體A浸入水中的長度:L=h物﹣h′﹣h下降=10cm﹣4.5cm﹣0.5cm=5cm,排開水的體積:V排′=×5cm=5×10﹣5m3,此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5m3=0.5N,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示=G﹣F浮′=3N﹣0.5N=2.5N.答:(1)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1N;(2)物體A的密度為3×103kg/m3;(3)當物體A剛好浸沒在水中時,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1600Pa;(4)把剛好浸沒在水中的物體A豎直往上緩慢提升4.5cm后,使物體A保持靜止,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2.5N.第37頁共37頁,【點評】本題考查了稱重法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壓強公式和體積公式的靈活運用,關鍵是會對物體A完全浸沒時對水和容器及物體整體進行受力分析得出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計算過程還要注意單位的換算. 第37頁共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