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專題復習:杠桿+壓強專項練習題匯編杠桿專項練習題匯編一、單選題1.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杠桿OA在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平衡,O為杠桿的支點,則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A.?B.?C.?D.?2.如圖所示,分別沿力1、2、的方向用力,使杠桿平衡,關于三個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沿1方向的力最小B.沿2方向的力最小C.沿方向的力最小D.三個力的大小相等.如圖,這款圖釘來自于一個初中生的創(chuàng)意,翹起部分為我們預留下施力空間。當拔起圖釘時,將圖釘看作杠桿,其支點為A.A點B.B點C.C點D.D點4.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圖所示,它包含三個杠桿,關于這三個杠桿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省力杠桿,兩個費力杠桿第1頁,共45頁
B.一個費力杠桿,兩個省力杠桿C.三個都是省力杠桿D.三個都是費力杠桿5.踮腳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如圖,它簡單易學,不受場地的限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踮腳運動的基本模型是杠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腳后跟是支點,是省力杠桿B.腳后跟是支點,是費力杠桿C.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是省力杠桿D.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是費力杠桿6.搬運磚頭的獨輪車有關尺寸如圖所示。車箱和磚頭所受的總重力G為980N,工人勻速推車前進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人手向前的力是294NB.人手向上的力是420NC.人手在車把手上前移一點會更費力D.人手豎直用力將車把手抬高一點會更省力7.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已知杠桿上每個小格長度為2cm,當彈簧測力計在A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角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動力臂為.?B.此時為省力杠桿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ND.鉤碼總重為2N?.如圖所示是一個指甲刀的示意圖,它由三個杠桿ABC、OBD和OED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三個杠桿都是省力杠桿B.三個杠桿都是費力杠桿C.ABC是省力杠桿,OBD、OED是費力杠桿D.ABC是費力杠桿,OBD、OED是省力杠桿9.用如圖所示的撬棒撬起一塊石頭時,這根撬棒屬于什么杠桿A.省力杠桿B.費力杠桿C.等臂杠桿D.無法判斷1.下列列舉的杠桿中,都是省力杠桿的一組是第2頁,共45頁
A.獨輪車、鋼絲鉗、縫紉機踏腳板B.鍘刀、扳手、剪鐵皮的剪刀C.瓶起子、汽車方向盤、鑷子D.釣魚桿、夾煤餅的火鉗、理發(fā)剪刀11.關于杠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杠桿必須是一根直的硬棒B.杠桿一定有支點但不一定在杠桿上C.力臂可能在杠桿上,也可能不在杠桿上D.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一定與作用在杠桿上的阻力方向相同12.如圖所示,一根質(zhì)量均勻的鐵棒的上端懸掛在O點并可繞其轉動,下端在力F的作用下,勻速偏離豎直方向。如果力F始終保持水平方向不變,則F的大小將。A.逐漸變大B.逐漸變小C.始終不變D.先變小后變大1.如圖是自行車的剎車啟動部分的三個部件,是支架,是壓把,是手柄。使用時可以視作杠桿的部件是。A.B.C.D.14.如圖所示,杠桿質(zhì)地均勻,每個鉤碼重.5,下列操作中可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杠桿上有等間隔的刻度A.B.C.D.15.人體中的許多部位都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是人用手托住物體時手臂的示意圖,當人手托5kg的物體保持平衡時,肱二頭肌收縮對橈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A.大于5kgB.大于49NC.小于49ND.等于49N16.如圖所示,OB是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F(xiàn)是作用在杠桿B端的第頁,共45頁
力.圖中線段AB與力F的作用線在一條直線上,且、.則表示力F的力臂的線段為A.OAB.OBC.ABD.AC17.《墨經(jīng)》最早記述了秤的杠桿原理。圖中“標”“本”表示力臂,“權“重”表示力。以下說法符合杠桿平衡原理的是A.“權”小于“重”時,A端一定上揚B.“權”小于“重“時,“標”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時,應把“權”向A端移D.增大“重”時,應換用更小的“權”1?.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用一根重力不計的均勻扁擔抬起一個900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為1.?,重物懸掛點與哥哥的肩之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則A.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承擔的壓力為600N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4:9C.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9:5D.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承擔的壓力為500N19.如圖AB為一可繞O點轉動的杠桿,在A端通過繩子作用一個拉力,使杠桿平衡,保持重物不動,而使繩繞A點沿圖中虛線緩慢逆時針轉動,則A.先變大后變小B.先變小后變大C.不變D.無法判斷2.如圖所示,工人師傅給撬棒向下施力將石塊撬起,圖中關于動力1的力臂作圖順序和畫法都正確的是A.B.第4頁,共45頁
C.D.21.如圖所示,動力F的力臂是A.ODB.OCC.BCD.OB22.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將物體A和B同時向靠近支點的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杠桿仍能平衡B.杠桿左端下沉C.杠桿右端下沉D.無法判斷2.如圖所示,人們用木棒撬石塊,在C點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1或2或,這三個力的大小關是A.1?2?B.1?2?C.1?2?D.無法判斷24.圖為搬運磚頭的獨輪車,車箱和磚頭所受的總力G為1車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計,獨輪車的有關尺寸如圖所示,推車時,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為A.200NB.300NC.400ND.500N25.以下四圖節(jié)選自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其中說法正確的是第5頁,共45頁
A.圖甲“沒水采珠”中,水面下采珠人下潛的越深受到水的壓力越小B.圖乙“竹笆沉底”中,船上裝載的竹笆越多,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C.圖丙“河池山錫”中,水由高處流下,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D.圖丁“六槳客船”中,劃水的船槳屬于省力杠桿26.下列簡單機械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A.鑷子B.船槳C.獨輪車D.釣魚竿27.下列簡單機械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A.筷子B.鑷子C.釣魚竿D.羊角錘2?.下了四幅圖中屬于費力杠桿的是A.瓶起子B.踮起腳C.剪鐵剪刀D.自動卸貨車29.如圖所示,重力不計的杠桿OA,O為支點,用拉力F提起重為30N的物體時,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5?,杠桿與轉軸間摩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第6頁,共45頁
A.利用該機械提起重物時能省功B.拉力F的力臂為30cmC.拉力F的大小為22.5D.拉力F為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二、作圖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16.0分).如圖所示,在體育課上小明從被豎直的繩子吊著的爬桿上勻速下滑,請畫出此時爬桿在豎直方向的受力示意圖.1.在圖中畫出活塞式抽水機動力1的力臂.2.如圖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N,另一端與斜面上的物塊M相連,M、N均保持靜止。請畫出物塊M的受力示意圖。.一木塊沿水平面向左滑行并沖上斜面。請在圖甲中畫出以下力的示意圖:1木塊水平向左滑行時所受的摩擦力;2木塊對斜面的壓力。第7頁,共45頁
4.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擺動,請畫出小球擺動到A點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5.如圖所示,一塊橡皮放在水平放置的文具盒上,并隨文具盒一起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圖中作出橡皮所受力的示意圖。6.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為250N,每只動滑輪重15N,繩重及摩擦不計,給你一根能承受60N拉力的繩子,畫出滑輪組的繩子繞法.7.如圖,用繩子豎直懸掛一個小球,將一斜面物塊慢慢靠近小球,并剛好與第?頁,共45頁
之接觸繩子仍然豎直,且小球靜止。請作出小球此時所受力的示意圖。第9頁,共45頁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關鍵是能從圖示中找出作用力對應的力臂。根據(jù)圖中信息找出作用在杠桿上力對應的力臂,然后根據(jù)由杠桿的平衡條件找出等價關系式,然后根據(jù)選項中的關系式和列出的關系式比較即可得出正確選項?!窘獯稹窟^O點作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的力臂;如圖所示:因為的方向與OA垂直,所以對應的力臂為OB;顯然的方向與OA不垂直;從圖中可知,的力臂為OC,并且OC小于OA,由杠桿平衡的條件可知?;因為OA大于OC,因此?;故ABC不正確,D正確。故選D。2.【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使用杠桿時,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當動力臂最長連接支點和動力作用點,并做連線的垂線,沿該方向施力,動力臂最長時最省力。如下圖支點為O,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找出動力1、2、的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臂最長的最省力,據(jù)此分析判斷?!窘獯稹康?頁,共45頁
如圖,分別沿力1、2、的方向用力,使杠桿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一定,三個方向施力,2的力臂最長,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2最小最省力。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3.【答案】D【解析】解:這個裝置的目的是為了能把圖釘拔出來,該圖釘?shù)墓ぷ鬟^程是這樣的:用力向上撬杠桿的A點,設備繞著D點順時針轉動,使圖釘被拔出,由此可知D點是支點。故選:D。1杠桿的五要素包括: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支點,指的是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2根據(jù)該圖釘?shù)霓D動情況,可以確定其支點。本題考查了杠桿的五要素,要確定杠桿的支點,首先要明確其工作過程。4.【答案】A【解析】解:杠桿ABC,支點是B,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個省力杠桿;杠桿OED,支點是O,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同理杠桿OBD是費力杠桿,故A正確。故選:A。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杠桿的分類: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是省力杠桿;當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時,是等臂杠桿;當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時,是費力杠桿。5.【答案】C【解析】解:如圖所示,踮腳時,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小腿肌肉對腳的拉力向上,從圖中可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第11頁,共45頁
故選:C。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本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6.【答案】C【解析】解:AB、車輪與地面接觸處為支點,抬起獨輪車的動力應豎直向上,則由圖可知,動力臂為1m,阻力臂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1?2,即:1?9?.,解得?294,即人手向上的力的大小294N;由于獨輪車受到的摩擦力未知,所以不能判斷人手向前的力的大??;故AB錯誤;C、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動力臂減小,而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應增大,即更費力,故C正確;D、人手豎直用力將車把手抬高一點,動力臂減小,阻力臂減小,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可知,阻力臂與動力臂之比仍然為.:1?:10,且阻力G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不變,故D錯誤。故選:C。1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計算;2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人手在車把手上前移一點會減小動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力的變化;人手豎直用力將車把手抬高一點,動力臂減小,阻力臂減小,但阻力臂與動力臂之比不變。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正確理解杠桿平衡條件是解題的關鍵。第12頁,共45頁
7.【答案】D【解析】解:A、當彈簧測力計在A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角杠桿,此時動力臂等11于?42??4?,故A錯誤;22B、阻力臂的大?。??2??6??1,杠桿為費力杠桿,故B錯誤;C、由圖中彈簧測力計指針在3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N,故C錯誤;114?D、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11?2得??6??2,故D正確。2故選:D。1當彈簧測力計在A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角動力臂是,比較力臂大小判斷杠桿2是否省力;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得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出鉤碼重力。此題主要考查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的應用,都是杠桿平衡條件中的常見知識。8.【答案】C【解析】【分析】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費力杠桿費力省距離,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可以從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進行判斷,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是省力杠桿;當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時,是等臂杠桿;當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時,是費力杠桿。【解答】指甲剪可以看成是由一個撬棒和一個鑷子組成:撬棒是ABC,以C為支點,動力作用在A上,阻力作用在B上,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鑷子是由OBD和OED兩個杠桿組成,支點O點,動力作用在E點,阻力作用在D點。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選C。9.【答案】A【解析】略第1頁,共45頁
10.【答案】B【解析】解:.獨輪車和鋼絲鉗是省力杠桿,縫紉機踏腳板是費力杠桿,不符合題意;B.鍘刀、扳手、剪鐵皮的剪刀,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都屬于省力杠桿,符合題意;C.瓶起子是省力杠桿,汽車方向盤屬于輪軸,動力作用在輪上,也是省力杠桿;而鑷子是費力杠桿,不符合題意;D.釣魚桿、夾煤餅的火鉗、理發(fā)剪刀,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都屬于費力杠桿,不符合題意。故選B。杠桿根據(jù)其力臂關系可以分為三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桿。本題的解題關鍵是通過想象一下實物,體會支點的位置,從而進一步判斷出動力臂與阻力臂的長度關系,體現(xiàn)了物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11.【答案】C【解析】略12.【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的理解和運用。要注意尋找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用不變的量來表示出變化的量,即可求解。重物被勻速拉動,卻屬于動態(tài)平衡,則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只要能找出力臂的變化即可求出力的變化?!窘獯稹扛軛U受兩個力,一為重力,一為拉力F;由于杠桿被勻速拉動,則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得:?,在力F使直桿從豎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不變但力臂變大,F(xiàn)的力臂變小,所以F一直在增大。則A正確,BCD錯誤。13.【答案】B第14頁,共45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杠桿定義的理解,是一道基礎題。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轉動的硬棒叫杠桿。【解答】由圖可知,壓把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軸轉動,因此可以視作杠桿;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14.【答案】D【解析】略15.【答案】B【解析】解:A、力的單位是N,質(zhì)量的單位是kg,題目是求力的大小,不能用kg做單位,故A錯誤;BCD、由圖知,物體的重力為???5?9.???49;肱二頭肌的拉力為動力,物體對手的壓力為阻力,支點在肘,如圖所示:所以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11?22因為1?2所以1?2即肱二頭肌收縮所承受的力一定大于49.故B正確,CD錯誤。故選:B。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及對應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11?22,并結合力臂的概念進行分析。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關鍵是判斷出兩個力臂的大小關系,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得出結論。第15頁,共45頁
16.【答案】A【解析】解:由圖可知,AB是力F的作用線,,則OA為支點到力F的作用線的距離,所以線段OA表示力F的力臂,如圖所示:故選A.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做垂線,垂線段的長度即為力臂.本題考查了力臂概念,注意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支點到作用點的距離.17.【答案】C【解析】解: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知,權標?重本。A、“權”小于“重”時,“本”確定,但“標”是可以改變的,所以A端不一定上揚。故A錯誤;B、“權”小于“重“時,由“權標?重本”知,“標”一定大于“本”。故B錯誤;C、增大“重”時,“權”和“本”不變,由“權標?重本”知,“標”會增大,所以把“權”向A端移。故C正確;D、增大“重”時,“本”不變,由“權標?重本”知,可以增大“標”,或增大“權”,故D錯誤。故選:C。桿秤實際是以提紐為支點的杠桿,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力或力臂的變化。此題考查的是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通過題目的解析可以加深我們對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了解,增加民族自豪感。18.【答案】D【解析】解:A、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由11?22可知,弟弟對杠桿的支持力:9.?1???4;由于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因此弟弟承擔的壓力1.?第16頁,共45頁
為400N,故A錯誤;12.?4BC、以O為支點,由11?22可知,兄弟二人對杠桿支持力之比為???1?5,21由于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因此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4:5或5:4;故BC錯誤;91D、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由11?22可知,哥哥對杠桿的支持力:1???1.?5;由于壓力和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因此哥哥承擔的壓力為500N,故D正確。故選:D。1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11?22計算出弟弟對杠桿的支持力,然后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求出壓力的大小;2以O為支點,利用杠桿平衡條件的變形公式即可求出兄弟二人對杠桿支持力之比,然后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可知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11?22計算出哥哥對杠桿的支持力,然后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求出壓力的大小。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的理解和靈活運用,根據(jù)圖示得出不同情況下已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是本題的解題關鍵。19.【答案】B【解析】【分析】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度即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力臂?阻力阻力力臂,分析力臂的變化可知力的變化。此題中,抓住動力臂最大、動力F最小時繩所處的位置,是解題的關鍵所在?!窘獯稹慨斄沿豎直向下作用時,此時OA是最長動力臂;已知阻力物重不變,阻力臂不變;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動?阻阻,知:在阻阻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越長越省力,動力臂越小越費力;因此以OA為動力臂時,動力F最小;當繩從圖示位置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力臂逐漸變大,到豎直方向時,力臂最大,繼續(xù)轉動,則力臂逐漸變小,所以力F先變小后變大。故選:B。第17頁,共45頁
20.【答案】D【解析】【分析】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畫法:首先根據(jù)杠桿的示意圖,確定杠桿的支點.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本題考查了力臂的作法.關鍵是要作出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解答】1力臂是指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故AB錯誤;2要做出動力1的力臂,首先應該確定杠桿的支點,由圖可知,工人師傅給撬棒向下施力將石塊撬起時,杠桿的支點在撬棒與墊石的接觸點上,然后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再過杠桿支點作動力1的垂線,即為其力臂1,故C錯誤,D正確.故選D.21.【答案】A【解析】略22.【答案】C【解析】略23.【答案】B【解析】解:由圖可知,1和2的方向是向下的,是以B為支點,根據(jù)力臂的定義作圖如下:;由圖可知2的力臂要大于1的力臂,阻力和阻力臂是相同的,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所以1?2;的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是以A為支點,根據(jù)力臂的定義作圖如下:第1?頁,共45頁
;此時AC為1的力臂,由兩圖可知,AC的長度要大于BC,所以的力臂要大于2的力臂;由于阻力不變,阻力臂減小了,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則2?;所以三個力的關系是:1?2?。故選:B。根據(jù)支點,作出動力1、2、的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三種情況下動力的大小關系。使用杠桿時,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當動力臂最長連接支點和動力作用點,并做連線的垂線,沿該方向施力動力臂最長時,最省力。24.【答案】B【解析】解:由圖可知:獨輪車的車輛輪軸處是支點,其中重力G是阻力,支點到重力作用線的距離是阻力臂,故L2?.;力F是動力,支點到力F作用線的距離是動力臂,故L1?1;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1?2,21.???;11即人手向上的力應為300N,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11?22可以求出作用在車把上豎直向上的力的大小。此題主要考查的是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難度不大。25.【答案】C【解析】解:A、圖甲“沒水采珠”中,由??可知,水面下采珠人下潛的越深,受到水的壓強越大,由?可知,受到水的壓力越大,故A錯誤;B、圖乙“竹笆沉底”中,由漂浮條件浮?物可知,船上裝載的竹笆越多,總重物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B錯誤;C、圖丙“河池山錫”中,水由高處流下,水的質(zhì)量不變,速度增大,高度減小,故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加,所以是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故C正確;第19頁,共45頁
D、圖丁“六槳客船”中,劃水的船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錯誤。故選:C。1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由漂浮條件浮?物可知,物體的重力增大,受到浮力越大;影響動能的因素是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是質(zhì)量和高度;4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本題結合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考查相關的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聯(lián)系,是中考的熱點。26.【答案】C【解析】解:A、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錯誤;B、船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B錯誤;C、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C正確;D、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錯誤。故選:C。結合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此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和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但省距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離也不省力。27.【答案】D【解析】解:A、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錯誤;B、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B錯誤;C、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C錯誤;D、羊角錘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D正確;故選:D。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第2頁,共45頁
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28.【答案】D【解析】解:A、瓶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B、踮起腳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C、剪鐵剪刀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C不符合題意;D、自動卸貨車的起重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符合題意。故選:D。結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本題考查的是杠桿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29.【答案】C【解析】解:A、根據(jù)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所以,利用該機械提起重物時不能省功,故A錯誤;B、如圖,11在中,知道?,則拉力F的力臂??????4?,故B22測;C、重力的力臂為????5???,?,?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得:?,則動力為:???22.5,故C正確;4?D、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將越小。由圖示可知,當OA為動力臂時,作用在A點的動力最小,即力垂直于杠桿向上,故現(xiàn)在的拉力F不是最小作用力,故D錯誤。第21頁,共45頁
故選:C。1根據(jù)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2畫出動力臂,根據(jù)三角形的角邊關系得出動力臂的大小;又知道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動力的大小。4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將越小。判斷出最小拉力的大小,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的掌握和利用,畫出動力臂根據(jù)三角形的角邊關系求出動力臂的大小是本題的突破口。30.【答案】6.【解析】略31.【答案】【解析】略32.【答案】【解析】略33.【答案】解:1木塊水平向左滑行時,木塊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則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右的,作用點可以畫在木塊的重心上;第22頁,共45頁
2木塊對斜面的壓力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作用點畫在木塊與斜面的接觸面上;如下圖所示?!窘馕觥?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會產(chǎn)生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摩擦力,由于物體是向左運動,故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右;2物體由于和斜面相互擠壓而對斜面有一個壓力作用,方向是垂直斜面,并指向斜面向下。畫力的示意圖的一般步驟為:一畫簡圖二定點,三畫線,四畫尖,五把力的符號標尖邊。按照這個作圖步驟,很容易能夠畫出指定力的示意圖。34.【答案】解:小球的重心在小球的球心,過球心作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即重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解析】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由此畫出小球重力示意圖。會找出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會用示意圖表示力的三要素。35.【答案】【解析】橡皮做水平方向向左勻速運動,物體受到兩個力:它的重力G,文具盒對它的支持力F,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物體勻速運動時,受平衡力: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易錯點:確定不準是否受摩擦力。第2頁,共45頁
1136.【答案】解:繩重及摩擦不計,?物動?25152?6,所以,4.67,則承重繩子的股數(shù)應為5,即?5,滑輪組繞法如圖所示:1【解析】根據(jù)?求出承重繩子的股數(shù),然后作出滑輪組的繞法.物動此題考查滑輪組的設計與組裝,在進行繞線時注意題目要求,可以確定始端或末端順次纏繞.37.【答案】解:將一斜面物塊慢慢靠近小球,并剛好與之接觸,繩子仍然豎直,且小球靜止,此時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為0;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繩子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且二力是一對平衡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作用點畫在小球的重心上,如圖所示:?!窘馕觥啃∏蛟谪Q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繩子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本題考查了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注意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是中考作圖題常考的內(nèi)容。第24頁,共45頁
壓強專項練習題匯編一、單選題?.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心圓柱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9.載重汽車有很多車輪是為了A.減小壓強B.減小壓力C.增大壓強D.增大壓力4.如圖,甲容器內(nèi)裝有水,乙試管內(nèi)也裝有水,并通過甲容器密封蓋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試管與密封蓋緊密接觸,現(xiàn)給甲容器加熱,則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A.甲容器內(nèi)的水先沸騰B.甲容器內(nèi)的水沸騰,乙試管內(nèi)的水不會沸騰C.甲容器、乙試管內(nèi)的水同時沸騰D.乙試管內(nèi)的水先沸騰41.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稍微向右水平移動,則A對桌面的壓力F、壓強P的變化情況是A.F變大,P變大B.F不變,P變大C.F變大,P變小D.F不變,P變小42.如圖,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個質(zhì)量和底面積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裝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個容器底部對桌面的壓強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4.如圖,正方體A的重力為1,底面積為5?2,現(xiàn)用15的豎直向上的力F將它托住并頂在天花板上,則物體A所受的合力及對天花板的壓強分別為:A.5,10000帕斯卡B.,10000帕斯卡C.25,5000帕斯卡D.,0帕斯卡44.在探究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小怡和小園猜想“壓強可能第25頁,共45頁
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為驗證這一猜想是否正確,兩人分別采用如圖甲和乙兩種方法,將一支長鉛筆靜止地擠壓在兩手指間來進行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甲與圖乙中鉛筆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B.圖甲的方法是合理,圖乙的方法不合理C.圖甲、圖乙的方法都合理D.用圖甲的方法還能研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45.如圖所示,同一物體按照甲乙兩種方式置于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甲和乙.若將物體的陰影部分切去,則物體對桌面的壓強的變化情況是A.甲變小,乙變小B.甲不變,乙變小C.甲不變,乙不變D.甲變小,乙不變46.如圖所示為長江某水壩的示意圖.水壩左側水面高,B和C兩點處于同一高度,A和C兩點到各自液面的距離相等,水在A、B和C三點產(chǎn)生的壓強分別為、和,則A.??B.??C.??D.??47.如圖所示,甲乙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內(nèi)裝有質(zhì)量相等的不同液體,甲試管豎直放置,乙試管傾斜放置,兩試管液面相平.設液體對試管底部的壓強為甲和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無法確定4?.如圖所示的容器中,水在A、B、C三處產(chǎn)生的壓強分別為、、,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A.??B.??C.??D.??49.水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在有關水的問題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家用水龍頭在水流較小且穩(wěn)定流動時的形狀應該是下圖中的A.B.C.D.5.如圖所示,均勻圓柱體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甲?乙,現(xiàn)沿水平虛線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為h。若此時甲、乙的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相等,則甲、乙原先對地面的壓強甲、乙和壓力甲、乙的關系是A.甲?乙甲?乙B.甲?乙甲?乙C.甲?乙甲?乙D.甲?乙甲?乙51.小輝在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節(jié)目,如圖所示。他一只手握住膠管的中部,保持第26頁,共45頁
下半部分不動,另一只手抓住管的上半部,使其在空中快速轉動,這時下管口附近的碎紙屑被吸進管中,并“天女散花”般地從上管口飛了出來。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A.下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下管口的壓強大于上管口的壓強B.下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下管口的壓強小于上管口的壓強C.上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上管口的壓強小于下管口的壓強D.上管口空氣流速大,導致上管口的壓強大于下管口的壓強5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研究液體壓強時,繪制的甲乙兩種液體的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圖象.由圖可知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B.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C.甲、乙密度一樣大D.甲液體是水在冬天,裝有一定量水的熱水瓶過了一段時間后,軟木塞不易拔出,這主要是由于A.瓶內(nèi)氣壓大于大氣壓B.瓶內(nèi)氣壓小于大氣壓C.瓶塞遇冷收縮D.以上說法都不對5.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中盛有等體積的酒精和鹽水,關于這兩種液體中a、b、c三點壓強的說法正確的是?鹽水酒精A.a點壓強比b點壓強大B.b點壓強比c點壓強大C.a、b兩點壓強相等D.b、c兩點壓強相等54.如圖所示,能正確描述受力面積相同時固體壓強與壓力大小關系的圖像是A.B.C.D.55.兩個質(zhì)量相同、底面積相同、形狀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內(nèi)分別裝有甲、乙兩種液體,它們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圖所示。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A.一樣大B.甲較大C.乙較大D.無法比較56.學習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后.為了解決“H”形地下通道中過道的通風問題,同學們設計了幾種方案。如圖所示,黑色部分為墻面凸出部分,“M”為安裝在過道頂?shù)膿Q氣扇,其中既有效又節(jié)能的是第27頁,共45頁
A.B.C.D.二、實驗探究題57.小明用刻度尺、兩端開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等器材測鹽水的密度,操作步驟如下:將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出現(xiàn)圖甲所示的現(xiàn)象,說明水對______有壓強。用刻度尺測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為1如圖甲所示。將玻璃管緩慢插入裝有鹽水的燒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與水平面相平,測出管底到鹽水液面的高度為2如圖乙所示。用小明測得的物理量推導出鹽水密度的表達式為鹽水?______水的密度用水表示。第2?頁,共45頁
58.用托里拆利裝置測量大氣壓強值的實驗如圖所示:1此時的大氣壓強等于________mm高水銀柱所產(chǎn)生的壓強.2若實驗中的液體改為水,則當時的大氣壓強可以支持________m高的水柱水銀?1.61?.若把該裝置移上屋頂,則水銀柱的高度會變_________選填大或?。?若屋頂?shù)拿娣e是452,大氣壓強約為115,大氣壓對屋頂?shù)膲毫τ衉_____N.三、計算題59.如圖所示,平底燒瓶的底面積為12,水的深度為10cm,水的重力為1N,求水對燒瓶底部的壓強和壓力。?取1kg60.小明想測量校園里一塊長方體校訓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他找到一些與其材質(zhì)相同的小石塊,用測力計、燒杯、水、細線和卷尺等進行如下實驗。?取1?1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應檢查指針是否指在______。2由圖示操作,測出小石塊受到的浮力浮______N。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石______?。4測出校訓石的長、寬、高分別為5m,1m,2m,則校訓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______Pa。第29頁,共45頁
5校訓石與地面接觸的右下角是缺損的,則他測算出的壓強比實際壓強______。忽略校訓石質(zhì)量的變化61.如圖所示,一邊長為20c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木塊浸入水中的深度為12cm。試求:1木塊受到的浮力??;2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p;求木塊的密度。62.如圖甲所示。A為密度大于水的一個實心長方體,B為裝有適量水的圓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沿固定方向緩慢勻速拉動繩子,使A長方體慢慢浸入B圓柱形容器的水中。開始時刻,A長方體的下表面剛好與水面相平,滑輪組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拉的大小為9,拉的大小隨終端移動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A長方體的體積為?.圓柱形容器底面積為?2.勻速拉動繩子的速度為4?,A長方體運動時底部始終與水平面相平行,且容器中沒有水溢出。動滑輪始終未浸入水中,最掛A的細繩足夠長,各處繩子不會被拉斷;水的阻力,細繩的質(zhì)量和體積,滑輪與軸的摩擦力等都忽略不計:g取1?。求:1第15s時,A長方體受到的浮力;2長方體受到的重力;在~的整個過程中,水對B容器底的最大壓強水。第頁,共45頁
6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200kg的小轎車,每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2?2?取1?。1小汽車在水平路面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力為1,高速行駛時對地面的壓力為2,則1______2選填“?”、“?”或“?”。2小轎車所受到的重力大小是多少N?小轎車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Pa?64.甲乙兩個薄壁圓柱容器容器足夠高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容器底面積為4122,盛有質(zhì)量為8kg的水,乙容器盛有深度為.1、質(zhì)量為2kg的水。取??1?1求乙容器中:水的體積和水的重力;2求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現(xiàn)從甲容器中抽取部分水注入乙容器后,甲乙兩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力相等。從甲容器中抽出的水的質(zhì)量m;求抽水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第1頁,共45頁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分析】??實心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對地面的壓強根據(jù)公式?????可求甲、乙的密度的大小關系;根據(jù)公式?可求甲乙重力的大小關系。本題考查壓強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還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窘獯稹??兩圓柱體對地面的壓強相等,根據(jù)公式?????可知,甲的小于高度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根據(jù)公式?可知,甲的底面積小,所以甲對地面的壓力小,也就是甲的重力小。故選A。2.【答案】A【解析】【分析】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會用影響因素分析壓強的變化,同時知道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解答】.載重汽車有很多車輪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從而減小對地面的壓強,故A正確、C錯誤;誤.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其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因此,載重汽車有很多車輪不能增大或減小壓力,故BD錯誤。第2頁,共45頁
故選A。3.【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沸騰及其條件、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法,知識點多、綜合性強,要求靈活運用做學知識。1液體沸騰有兩個必要條件: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當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即可沸騰;2液面上的壓強越高,液體的沸點越高,反之,氣壓越低,液體的沸點越低?!窘獯稹考兹萜魇敲芊獾?,給甲容器加熱,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會高于1;乙試管的水從甲容器的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當達到水的沸點1時,就會先沸騰,此時甲容器的水還不能沸騰,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4.【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壓力和壓強大小的比較,關鍵是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物體A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它的重力,向右移動后,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增大,根據(jù)公式?可判斷對桌面壓強的大小變化?!窘獯稹坑捎谠谒矫嫔系奈矬w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所以把物體A稍微向右水平移動,對桌面的壓力不變,但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增大,根據(jù)公式?可知對桌面的壓強減小。故選D。5.【答案】D【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固體壓強大小的比較,找到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關系,然后利用?進行分析解答。第頁,共45頁
由于容器的質(zhì)量相等,且裝入等量的水,則容器和水的總重力相等,且受力面積相等,據(jù)此可分析壓強的關系?!窘獯稹坑捎谌萜鞯馁|(zhì)量相等,且裝入等量的水,則容器和水的總重力相等,因為容器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則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因為容器的底面積相等,則受力面積相等,根據(jù)?可知道三個容器底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求平衡力的合力和壓強公式的掌握,能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求出木塊受到天花板的壓力是本題的關鍵。因正方體靜止,正方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正方體所受的力為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為0;對正方體進行受力分析,正方體受重力G、向上的壓力和天花板對正方體向下的壓力,因正方體靜止,正方體受到的重力加上天花板對正方體向下的壓力等于豎直向上的壓力,據(jù)此求出天花板對正方體向下的壓力,再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正方體對天花板的壓力;求出了正方體對天花板的壓力,再求出受力面積,利用公式?計算正方體對天花板壓強?!窘獯稹?因正方體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正方體所受的力為平衡力,平衡力的合力為0,即物體A所受的合力0,故A、C不正確;誤.正方體A在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手對正方體向上的壓力F和天花板對正方體的壓力2的作用,正方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2?,天花板對正方體的壓力:2??151?5;正方體對天花板的壓力與天花板對正方體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則正方體對天花板的壓力:?2?5,正方體的底面積是5?2,則天花板的受力面積?5?2?512,正方體對天花板的壓強:第4頁,共45頁
54???11;故D不正確,B正確。512故選B。7.【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解決此類實驗題目,要結合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進行分析解答。1壓強的大小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當研究壓強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應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2由手指受壓的感覺或手指的凹陷程度形變程度體現(xiàn)了壓力作用效果的不同,這里采用了轉換法的思想?!窘獯稹緼.圖甲與圖乙中鉛筆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圖甲與圖乙中鉛筆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為驗證“壓強是否與接觸面積有關”,應當控制壓力大小不變,而乙圖中鉛筆豎直放置時,由于鉛筆的重力會導致下面手指受的壓力大,即圖甲的方法是合理,圖乙的方法不合理,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錯誤,符合題意;D.如果研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應控制受力面積大小不變,而圖甲受力面積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力擠壓兩次觀察同一手指的凹陷程度,所以用圖甲的方法可以研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8.【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固體壓強的比較,壓力始終等于重力,但題中切去后壓力變化的同時,受力面積也在變化。有難度。?圖甲中,物體對桌面的壓力F等于重力G,物體對桌面的壓強?????,由此分析在將物體的陰影部分切去后分壓強的變化;圖乙中,切去前,物體對桌面的壓力乙等于重力G,設此時受力面積為乙,小于物體的乙底面積S,乙?,原來的壓強乙???,在將物體的陰影部分切去后,物體對桌乙乙面的壓強為?,得出圖乙壓強的變化?!窘獯稹康?頁,共45頁
設G為物體的重力,S為物體的底面積:甲中,物體對桌面的壓力F等于重力G,???????,物體對桌面的壓?強?????,即柱體對桌面的壓強大小只與柱體的密度和高度有關,若將物體的陰影部分切去,則物體對桌面的壓強的保持不變,故A、D不正確;乙中,切去前,物體對桌面的壓力乙等于重力G,設此時受力面積為乙,由圖知,乙?,乙原來的壓強乙???,乙乙??,而由??將物體的陰影部分切去,密度高度均不變,對桌面的壓強乙???乙?得乙???,故乙????乙,則乙物體對桌面的壓強的變小,故C錯乙乙誤、B正確。故選B。9.【答案】A【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液體壓強的比較,正確判斷液體深度是解答液體壓強問題的關鍵。液體中某一點到自由液面的距離叫深度,水對容器底壓強的大小關系,利用公式??比較。【解答】由圖知:A、B、C三點處的深度為??,由于水的密度確定,由公式??知:此三點的壓強關系為:??,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0.【答案】A【解析】解:由圖可知:乙管是傾斜的,則乙管中所裝的液體體積比較大,即甲?乙,由題意可知兩管中所裝的液體質(zhì)量是相等的甲?乙,根據(jù)密度的計算公式?可知:甲?乙.由于兩試管液面相平,即液體的深度是相同的,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可知:甲?乙故選A.判斷出完全相同的試管里的液體的體積關系,根據(jù)密度公式?比較出密度關系,由于兩試管液面相平,利用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即可比較壓強的大?。绢}考查密度和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知道液體壓強取決于液體密度和液體的深度,關鍵是判斷出液體體積的大小關系.第6頁,共45頁
11.【答案】D【解析】解:由圖可看出,ABC三點的深度關系為:??;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可得出ABC三點的壓強關系為??;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搞清各點的深度h,并運用液體壓強公式??,可比較各點壓強大小。熟練運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和正確的確定物體所處的深度是解答此題的關鍵。12.【答案】A【解析】水向下流的過程中受重力作用,流速越來越大,壓強越來越小,在周圍壓力的作用下橫截面積變小,由圖知A符合實際。故選A。13.【答案】A【解析】略14.【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比較管的上方和下方的壓強是本題的關鍵?!窘獯稹坑捎谠诳罩锌焖俎D動上半部,上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快,壓強小;下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小,壓強大,紙片在壓強差的作用下,被壓向空中出現(xiàn)天女散花,故C符合題意,ABD不合題意。故選C。15.【答案】A【解析】【分析】深入理解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熟練運用壓強的公式及變形公式;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運用液體壓強公式??,可判斷液體密度大小。【解答】第7頁,共45頁
.由圖象可知,當甲乙液體的深度h相同時,甲的壓強大,由液體壓強公式??,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故A正確,BC錯誤;D.對于乙液體,當深度h為6?即?.6時,壓強為600Pa;故乙的密度為:???6?1?,故乙液體是水,因此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D錯誤。1?.6故選A。16.【答案】B【解析】【分析】熱水瓶的上方空間內(nèi)大部分氣體是水蒸氣,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水蒸氣液化,造成了瓶內(nèi)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這是產(chǎn)生軟木塞不易拔出的根本原因.知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瓶內(nèi)水蒸氣液化,造成了瓶內(nèi)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是解此題的關鍵所在?!窘獯稹緼B、瓶內(nèi)的水蒸氣液化后,瓶內(nèi)氣體減少,氣壓降低,小于外界大氣壓,而不是大于外界大氣壓,故A錯誤,B正確.C、瓶塞遇冷收縮,只會造成更容易拔出軟木塞,而不是不易拔出,故C錯誤.D、由上可知,故D錯誤.故選B。17.【答案】A【解析】【分析】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內(nèi)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深度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解答】.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由圖可見a點和b點處于同一深度,但a點在鹽水中,液體密度大,所以a點壓強大于b點壓強;故A正確,C錯誤;誤.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液體的深度增加而增大,由圖可見c點的深度比b大,且在同種液體中,所以c點壓強大于b點壓強;故BD錯誤。故選A。第?頁,共45頁
18.【答案】B【解析】略19.【答案】C【解析】【分析】靈活運用固體壓強公式?和液體壓強公式??,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定性分析。由底面積相同、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可知壓力相同,又因為容器質(zhì)量相同容器重相同,所以可知容器里面兩種液體重相同質(zhì)量相同;由題知,容器內(nèi)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得出兩種液體的體積關系,從而得出液體密度關系,又知道h相同,據(jù)液體壓強公式求解?!窘獯稹?它們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底面積相同,液體體積:甲?乙;-------2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容器底面積相同桌面受壓力相等,而?,兩個容器質(zhì)量相同容器重相同兩種液體重相同質(zhì)量相同即甲?乙-------由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甲?乙;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h相同由液體壓強公式??可知:甲?乙,故C正確,ABD錯誤。20.【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的解題關鍵是了解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各方案的形狀、特點,注意“既有效又節(jié)能”的條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窘獯稹恳胱岋L經(jīng)過過道,過道左右兩端的氣壓應該不同,所以過道左右兩端的通風道中的空氣流動速度不同;A.過道左右兩端的通風道相同,所以過道左右兩端的通風道中的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故A方案不合理;B.過道左右兩端的通風道相同,所以過道左右兩端的通風道中的空氣流動速度相同,故B方第9頁,共45頁
案不合理;C.過道右端的通風道有凸起,所以相同時間風經(jīng)過過道右端的通風道時的路程長,則風速較快,所以過道右端的氣壓小于左端的氣壓,所以空氣會從過道的左端流向右端,過道中有風通過,此方案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既有效又節(jié)能,故C方案合理;D.過道中有電動機,電動機工作時過道中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氣壓減小,空氣會從過道口流進來而通風,但需要消耗電能,故D方案雖有效但不節(jié)能,不合理。故選:C。21.【答案】容器底部;12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液體的壓強公式的應用,用于求未知液體的密度,是一道??碱}。1利用橡皮膜的形變,結合對應的物理知識:液體壓強的特點進行分析;2當橡皮膜不再發(fā)生形變時,說明其受到的玻璃管中水對其向下的壓強與燒杯中鹽水對其向上的壓強相等,通過兩者壓強相等,結合液體壓強的計算,利用水的表示出鹽水的密度?!窘獯稹坎AЧ苤胁坏谷胨畷r,橡皮膜是平的,倒入水后,其向下突起,說明水對容器底部有一個向下的壓強;當橡皮膜的表面相平時,鹽水對其向上的壓強與水對其向下的壓強相等,即:鹽水?水,利用測得的鹽水的深度2和其密度鹽水,表示出鹽水;即:鹽水?鹽水?2,同理表示出水,即:水?水?1,兩者相等即:鹽水?2?水?1,1由此可以求得鹽水的密度:?。鹽水水2故答案為:容器底部;1。2水22.【答案】175;21.2;?。?4.516【解析】第4頁,共45頁
【分析】本題考查托里拆利實驗,要注意公式??中的液體密度和液柱高度h的值,利用公式??求值。1在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反映了大氣壓強的大小;2玻璃管內(nèi)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大氣?水銀?水銀?;氣壓跟海拔有關,海拔越高,氣壓越低;4根據(jù)?算出大氣壓對屋頂?shù)膲毫?。【解答?由圖可看出支持的水銀柱高度為750mm,2若實驗中的液體改為水,則當時的大氣壓強可支持的水銀柱高度為750mm;由公式??可得;地球上面的空氣層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層的空氣密度較大,高層的空氣稀薄,密度較?。髿鈮簭娂热皇怯煽諝庵亓Ξa(chǎn)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氣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離地面越高,大氣壓強越小.若將整個裝置移到屋頂上實驗,大氣壓強減少,故水銀柱高度變小;4由壓強公式?可得?,所以大氣壓對屋頂?shù)膲毫??1.15452?4.516。23.【答案】解:水對燒瓶底的壓強:???11?1?.1?1;根據(jù)?可得,水對燒瓶底的壓力:??112?。答:水對燒瓶底部的壓強1000Pa;壓力3N?!窘馕觥勘绢}考查壓力、壓強等的計算,關鍵是液體壓強及壓強定義式的靈活運用,難點是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不等于水的重力。已知水的深度,根據(jù)公式??可求水對燒瓶底部的壓強,再利用公式?可求水對燒瓶底的壓力。24.【答案】刻度盤的零刻度線上12.51514小【解析】解:1使用彈簧測力計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指針校零;2根據(jù)稱重法,物體受到的浮力浮?2.51.5?1;浮14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得:石?排???1.1?1??11;水第41頁,共45頁
2.5小石塊的質(zhì)量:石???.25?,?1?石.25?則小石塊的密度:石??114?2.51?;石??2.51?1?2?514。4校訓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石5校訓石與地面接觸的右下角是缺損的,導致受力面積減小,忽略校訓石質(zhì)量的變化,由?可知,測算出的壓強比實際壓強偏小。故答案為:1刻度盤的零刻度線上;21;2.51;4514;5小。1使用前要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沒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調(diào)零;2根據(jù)稱重法求石塊全浸入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小石塊浸沒在待測液體中時,排?石塊,再利用浮?水?排計算石塊體積,由??可求得其質(zhì)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其密度;4由校訓石的長、寬求得其受力面積,校訓石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由?可求得校訓石對水平地面的壓強;5校訓石與地面接觸的右下角是缺損的,其受力面積變小,忽略校訓石質(zhì)量的變化,由?分析壓強變化。此題涉及到壓強、密度、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考查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5.【答案】解: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木塊受到的浮力:?????1.1?1?.2.2.12?4?;浮水排水木浸2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1.1?1?.12?12;水因為木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所以浮?木,由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水?排?木木?,即:?2??,水浸木水浸1.1?.12則木塊的密度:???.61?。木.2答:1木塊受到的浮力為48N。2木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為1200Pa;木塊的密度為.61?。【解析】1根據(jù)浮?液?排計算出木塊所受到的浮力;2根據(jù)??計算木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第42頁,共45頁
根據(jù)漂浮時浮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可求得木塊的密度。本題主要考查了浮力及液體壓強的相關計算。關鍵能夠熟練掌握基本公式,理解各個量的含義。26.【答案】解:1分析圖象可知:第15s時物體全部浸沒在水里,則????1,排則物體A受到的浮力:???1.1?1?1?;浮水排2分析圖象可知:物體在水面上時,根據(jù)滑輪組的使用特點可知:1拉1?2動,1即:9?2動--------------10s后物體全部浸沒在水里,根據(jù)滑輪組的使用特點可知:1拉2?2動浮,1即:7.5?2動浮---------------,11由可得:?浮??1;由于20s以后是物體下沉到容器底部,此時只提升動滑輪且動滑輪沒有浸入水中,則根據(jù)滑輪組的使用特點可知:動滑輪的重力動?2?21?2;則根據(jù)式可得:物體A重力?1?動?1?12?16;分析圖象可知:第20s物體下降到容器底部,則根據(jù)滑輪組的使用特點可知:11物體下降速度為?1?4??2?,2由于開始時刻,長方體的下表面剛好與水面相平,則此時容器里水的深度為:1?1?2?2?4?;則容器里原來水的體積?1??24??12?;水容水12??當物體浸沒后容器里水的深度最大,則水的最大深度最大???2?容5??.5,水對容器底部的最大壓強???1.1?1?.5?51。水水最大答:1第15s時,A長方體受到的浮力為30N;2長方體受到的重力?16;?51。2在~的整個過程中,水對B容器底的最大壓強水第4頁,共45頁
【解析】1分析圖象可知:第15s時物體A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物體的浮力;2分析圖象可知:根據(jù)動滑輪的使用特點得出物體在水面上時物體重力和物體全部浸沒在水里動滑輪對物體的拉力,根據(jù)稱重法即可得出物體的浮力;據(jù)此即可求出;由于20s以后是物體下沉到容器底部,此時只提升動滑輪且動滑輪沒有浸入水中,則動滑輪的重力為動?2;最后即可求出物體A的重力;在~的整個過程中,根據(jù)物體下降到容器底部時物體A下降的高度得出容器里原來水的深度;然后求出水的體積;當物體浸沒后容器里水的深度最大,根據(jù)物體的體積和水的體積求出水的最大深度,利用??求水對容器底部的最大壓強。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關鍵是根據(jù)圖象得出有用的信息!27.【答案】?【解析】解:1小汽車的形狀上面凸起,下面平直,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駛時,流過上方的空氣流速快,下方的流速慢,上方的壓強小,下方的壓強大,產(chǎn)生向上的壓力差,減小對地面的壓力,即1?2。2小轎車所受到的重力???12?1??1.214,小轎車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1.214,1.2145對地面的壓強:???1.51;42142答:1?;2小轎車所受到的重力大小是1.214;小轎車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強是1.515。1汽車高速行駛時,由于汽車的向上凸的流線型結構使汽車上方空氣的流速大于下方空氣的流速,根據(jù)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判斷上方壓強和下方壓強的關系,進一步判斷對地面壓力的變化。2已知小轎車質(zhì)量,由??可求得小轎車所受到的重力;小轎車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對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jù)???求出其大小,再根據(jù)?求出對地面的壓強;本題通過生活中一個具體實例,考查了壓強的計算、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并能學以致用,計算過程要注意單位的換算。28.【答案】解:1因為?,乙2?所以乙容器中水的體積:乙??1.1??21,水第44頁,共45頁
乙容器中水的重力為:?乙??2?1??2;2乙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1.1?1?.1?1;乙水乙已知從甲容器中抽取部分水注入乙容器后,甲、乙兩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力相同,也就是剩余水的重力相同,??2?甲容器剩余水的質(zhì)量:??5?,剩2甲抽出水的質(zhì)量:?甲剩???5???,剩5?甲容器中剩余水的體積:剩??1.1??51,水剩51甲容器中水的深度:???.125,4122所以抽水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1.1?1?.125?125。甲水答:1乙容器中水的體積為21,水的重力為20N;2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1000Pa;從甲容器中抽出的水的質(zhì)量m為3kg;抽水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為1250Pa。【解析】此題是一道力學綜合題,考查了密度、重力、壓強、液體壓強計算公式及其變形公式的應用,知道圓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是解答第三小題的關鍵。1已知水的質(zhì)量和密度,兩者之比得到其體積;2已知水的密度和深度,可以得到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薄壁容器質(zhì)量不考慮,根據(jù)兩個容器中原來水的質(zhì)量和質(zhì)量多少變化后的壓力相同,可以得到甲減少的水的質(zhì)量,從而可得甲抽出水的質(zhì)量;首先求出甲容器中剩余水的體積,然后根據(jù)體積公式可求出甲容器中水的深度,最后利用公式??可求得抽水后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第45頁,共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