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與練習題精選匯編一.議論文概念議論文就是議論說理的文章,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它主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事實材料、邏輯推理來闡發(fā)作者的觀點。二.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文章闡述中心問題,是文章靈魂。2.論據(jù):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是論點賴以成立的基礎,是文章的主體。3.論證: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jù)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解決“怎樣證明”。三.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四.議論文語言特點:①準確嚴密②概括和簡潔性.③若使用修辭,體現(xiàn)用詞生動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考點透視與梳理:一.正確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問題樣式: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用自己的話概括選文的論點。3.本文舉××的例子,意在論述什么觀點?答題技巧總結:提煉和概括論點要注意最常犯的兩類錯誤:(一)是誤把分論點當作中心論點;(二)是誤把結論當作中心論點。找論點常用的方法:1.分析文章標題:有的標題就是論點,它往往能夠揭示論題,表明論述的范圍。第28頁共28頁
2.從論點在文中的位置去尋找:有時論點在文章的開頭提出,這就是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有時論點在文章的結尾出現(xiàn),這就是所謂的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不過,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由此可見”“所以”“因此”“總而言之”“總之”“歸根結底”等表示總結性的詞語;較少論點在文章的中間提出;也有少數(shù)議論文沒有明確表明論點的語句,須由自己歸納概括。3.分析論據(jù)來反推論點:無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都是為了證明論點服務的,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是“被證明”和“證明”的關系。分析論據(jù),看它支持或反駁的是什么問題,這問題理所當然就是論點。4.通過研究提出論點的方式來分析論點:文章提出論點的方式很多,但值得重視的一種是:列現(xiàn)象——做分析——得出觀點。5.摘錄分論點:有一類文章沒有中心論點,則需要摘錄各個分論點。分論點一般位于段首、短尾或帶有標志性的詞語(首先、其次、再次等)。二.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論證過程)答題格式:1.分析全文的論證思路:(1)論點在開頭:首先直接提出……論點(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名言等,提出……的論點”);然后用……事例或名言,從正面/反面進行論證(或“運用……的論證方法論證……”);最后得出……的結論。(2)論點在結尾:首先引用……的事例、名言等,引出……的論題;然后從正面/反面進行論證(或“運用……的論證方法論證……”);最后得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或“證明了……的觀點”)。2.分析某一段的論證思路:首先提出……觀點(或“本段的論題”),然后從……角度進行分析論證(或“運用……的論證方法分析論證”),最后再次強調(點明、深化)……觀點。3.分析某幾段的論證思路:第×段提出了……的觀點(或“運用……的論證方法論證……”),第×至×段運用……的論證方法論證……的觀點(或“分析……”)。??碱}型二:第X段和第X段能否調換?為什么?答題格式:不能調換。第×段的內容是……,第×段的內容是……,二者存在先后的邏輯關系(或“這樣的行文安排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與上/下文………一句相照應”存在時間先后順序”)。因此不能調換。第28頁共28頁
三.概括、辨析論據(jù)問題樣式:1.作者使用了哪些具體的論據(jù)?2.請為文章第X段補寫一個事實論據(jù)3.第X段使用的關于……的事例,有什么作用?技巧總結:1.概括事實論據(jù)的解題思路(1)思路:緊扣論點,,從具體論述內容中挑揀關鍵語句予以歸納,(2)答題格式:采取“人物+事件”的基本格式進行表達,要求語言盡可能簡潔,還要緊扣該段中作者的觀點。2.分析論據(jù)內容及其作用的步驟(1)明確論據(jù)類型,論據(jù)包括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2)采取下列格式作答:這是……論據(jù),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有分論點,則要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的作用。3.補寫論據(jù)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1)基本原則;緊扣中心論點,如果該段中有分論點,則要緊扣分論點。(2)基本方法:補寫事實論據(jù)可采取“人物+事件+簡短評價”的答題格式,做到所選事例典型、真實,表達語言簡潔概括。(3)補寫道理論據(jù)要選擇大家熟知的名言警句、格言、定理等,做到書寫正確,有出處的一定要寫清出處。四.辨析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問題樣式:1.選文第③段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章多次運用比喻論證,舉出一段文字說明用比喻論證的好處。3.本文最突出的論證方法是什么?技巧總結:1.舉例論證主要作用:列舉……事實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答題思路:首先明確作者列舉了一個什么典型事例,分析是為了證明什么論點,然后突出舉例論證的主要作用——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第28頁共28頁
答題格式:文章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2.道理論證主要作用:擺出具有權威性的……道理,使論證有力。答題思路: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或資料,分析是為了證明什么論點,然后把握其主要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答題格式:文章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了……的觀點,從而具有權威性,使論證更加有力。3.比喻論證主要作用:把抽象的道理講得通俗形象,淺顯易懂,容易被人接受。答題格式:文章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4.對比論證主要作用:突出強調所論證的觀點,使人印象深刻。答題思路:先分辨把什么和什么作對比,分析是為了證明什么論點,再把握對比論證法的特殊作用——正誤分明,給人以更鮮明深刻的印象。答題格式:文章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增強了文章說服力,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在辨析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時,要注意多種論證方式兼用的情況。三.段落的作用:需要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內容上的作用就是寫出了什么;結構上的作用看位置在什么地方。開頭段落作用答題格式:由……名言(故事、現(xiàn)象等)/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論題)/作為……論據(jù)來證明本文的中心論點/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結尾段答題格式:總結全文,深化文章的中心論點/得出……結論/提出……的觀點/發(fā)出…….的號召(希望)/補充論證了…….觀點,使論證更嚴密(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說出內容及與中心論點的關系)第28頁共28頁
六.理解文意篩選信息題型: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正確)的一項是常用的解題步驟:?(1)一找:在原文中找與選段對應的句、段(一般是句)。(2)二比:對比分析。反復閱讀,認真對比關鍵詞句和選項句子,分析選項表達的意思與原文意思是否有偏差。(3)三判斷:判斷選項與原文意思相同與否,根據(jù)比對結果最終確定答案、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注意選項常見錯誤類型:(1)增減擴縮。增加或減少某些字,擴大或縮小論證范圍。(2)魚目混珠。用似是而非的詞語或句子代替正確的,造成意思的改變。(3)無中生有。利用考生的思維慣性,誤導考生用想當然代替理性思考。(4)語言過于絕對化。要注意文中一些重要詞語前的修飾性、限制性詞語。如:時間、地點、范圍、大小、已然、未然或然、必然……(5)因果混亂。注意“論證了、體現(xiàn)了……,是因為……”這樣的詞語。七.仿寫??疾閷W生語言表達能力,要求仿照所給出的句子再寫一兩句話。仿寫時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結構特點,把例句中每一句話分割成幾部分,確定保留與變化部分。②修辭相同。如果所給例句運用了某種修辭,仿寫句子時一定要注意與例句的修辭相同。③字數(shù)相等。仿寫時字數(shù)要盡可能與所給例句一樣多。④語意連貫。所寫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內容,感情色彩、語體風格應保持一致。??八.拓展延伸命題形式:1.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的看法2.針對……現(xiàn)象或觀點,請說說你的感受或見解。3.你是否同意…..觀點,請說明理由。4.請你針對……問題提出建議或做法。解題思路三步驟:(1).通讀全文,把握文意,明辨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是答好題的關鍵。(2).這類題往往要求結合實際經(jīng)歷,就一定要聯(lián)系實際談第28頁共28頁
(3).梳理出答案要點,理清各要點間的聯(lián)系,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答題格式:明確的觀點+聯(lián)系實際(文本或材料)+緊扣論點的小結請你就本文觀點談一點看法:答題時,首先應明確同意與否,然后展開聯(lián)想,聯(lián)系實際加以論證或闡述。九.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1).修辭:①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論述了的××論點,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②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③引用,A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時有力證明了××論點。B引用名言,有力證明了××論點。④反問:增強語氣,發(fā)人深思。⑤設問:啟發(fā)讀者思考,強調某種觀點(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3).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1)、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2).以……論證方法為主。(3).針對生活中的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等。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第28頁共28頁
2022年中考語文專題復習:議論文閱讀專項練習題匯編類型1讀書學習類(一)(2020·新疆)閱讀下文,完成問題。(12分)中國文化的沖擊與延續(xù)①中國文化的延續(xù)性,并不是從來沒有遭遇過沖擊,關鍵是沖擊過后依然能夠保持本色。②秦國統(tǒng)一,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統(tǒng)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種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關鍵要素。秦國統(tǒng)一之后采取的鞏固統(tǒng)一的政策,無疑有利于經(jīng)濟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統(tǒng)一之后的中國文化體量,驟然增大??梢哉f,就文化的內在緊密性而言,亞歐大陸西端的任何帝國,從波斯帝國到亞歷山大帝國以及后來的羅馬帝國,都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③此后,對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的沖擊,主要來自北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漢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說,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勸說匈奴不要使用漢朝的紡織品,這樣就能減少對漢朝的需要,擁有更主動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其實,互通有無是貿易的本質,任何文明區(qū)域都需要外來商品的補充。農(nóng)業(yè)地區(qū)與游牧地區(qū)具有互補性,而沖突發(fā)生便會帶來文明破壞??傮w上說,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效率較高,軍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國自身出現(xiàn)內在問題,遭受北方打擊的可能性便會提高。④從文化的內在精神而言,會表現(xiàn)為文化韌性。與此同時,不可忽略中國文化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外在特征。體量龐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從黃河到長江,這構成了中國文明的戰(zhàn)略縱深。⑤沖突過后,中國文化獲得新生力量,延續(xù)與發(fā)展繼續(xù)。中國文化以中原為基本區(qū),通過文化輻射擴大影響,各地情況或有不同,但動輒幾百年上千年的歷程,說明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國東北地區(qū)而言,唐宋時期,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但到清朝統(tǒng)治中國之后,東北的漢化日益深入,最終在清朝完成了漢化的全過程。⑥在民族與文化的問題上,中國傳統(tǒng)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異上,強調環(huán)境與條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傳”,無不表現(xiàn)為夷夏同源的觀點,而這無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因為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fā)展之中,體量逐漸增大,文化的韌性也在加強,延續(xù)性于是不斷呈現(xiàn)。⑦近代之后,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變局,來自西方的沖擊帶來最深刻的變化。然而,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來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會實現(xiàn)中國化。心中裝有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史,才會有如此堅定的文化自信。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陳寅恪的判斷正在被不斷證實。工具理性的競爭當然會競爭下去,文化的韌力依然是保持廷續(xù)性的基礎。(摘自《新華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刪改)1.下列關于“中國文化的延續(xù)性”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秦統(tǒng)一后中國文化體量增大,形成了內在緊密性很強的中原文化。B.中國文化極有韌性,因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C.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經(jīng)歷上千年。第28頁共28頁
D.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fā)展之中,文化的韌性在加強,延續(xù)性不斷呈現(xiàn)?!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A項“形成了內在緊密性很強的中原文化”表述不正確,這里的“中原文化”應為中國文化。故選A。2.下列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高效率的中央集權帶來有效的軍事防范,但這種體制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B.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一直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C.中國對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張求同存異,強調文化的差異主要是環(huán)境與條件的作用。D.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文化將會依然保持延續(xù)性,最終會實現(xiàn)西方文化中國化?!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B項由原文“但到清朝統(tǒng)治中國之后,東北的漢化日益深入,最終在清朝完成了漢化的全過程”可見,本項“契丹、女真一直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表述錯誤。故選B。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第②段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與秦帝國對比,是為了說明他們沒有像中國一樣的中原文化。B.第③段中運用舉例論證,用《史記?匈奴列傳》的材料證明“農(nóng)業(yè)地區(qū)與游牧地區(qū)具有互補性”這一觀點。C.第⑥段中引用“四夷傳”中夷夏同源的觀點來證明中國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強調文化的交流融合。D.本文具有一般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謹準確,樸素平實,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也給人文化的厚重感?!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項有誤,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與秦帝國對比,是為了說明中國文化內在的緊密性強,而不是“為了說明他們沒有像中國一樣的中原文化”。故選A。(二)(2020·德陽)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問題。不要秘訣的秘訣鄧拓①以前在書店里常??梢钥匆娪兴^《讀書秘訣》《作文秘訣》之類的小冊子,內容大致相似,其實沒什么絕對的制勝法寶。但是,有些讀者貪圖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著找秘訣的心理,結果就不免上當。因此,向他們敲一下警鐘還是必要的。②歷來真正做學問有成就的學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訣。你即便問他,他實在也說不出。明代的學者吳夢祥自己定了一份學規(guī),上面寫著:第28頁共28頁
“古人讀書,皆須專心致志,不出門戶。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雹劭磥磉@個學規(guī)中,除了“不出門戶”的關門讀書的態(tài)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見解。事實的確是這樣。不管你學習和研究什么東西,只要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堅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最怕的是不能堅持學習和研究,抓一陣子又放松了,這就是“或作或輟,一暴十寒”的狀態(tài),必須注意克服。吳夢祥的這個學規(guī)對我們今天仍然有一些用處。④這種學規(guī)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別是朱熹等理學家總喜歡搞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學規(guī),而是一些經(jīng)驗談。如陳善的《捫虱新話》一書寫道:“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雹菸覀円?,陳善是南宋淳熙年間,即公元十二世紀后半期的人。在那個時候他就能夠提出這樣鮮明的主張,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他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要體會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實質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說要體會古人用心處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這樣,他還反對為讀書而讀書的傾向。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并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透脫”。你看他的這些主張,難道不是一種反教條主義的主張嗎?他的這個主張,過去很少有人注意,因為他的聲名遠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據(jù)自己讀書的經(jīng)驗而提出了這種主張,我想這還是值得推薦的。⑥宋儒理學的代表人物中,如陸九淵的讀書經(jīng)驗也有可取之處?!蛾懴笊秸Z錄》有一則寫道:“如今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苯又峙e出下面的一首詩:“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雹哌@就是所謂“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本來說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于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許看完上下文之后,對于難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釋。這個意思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青年讀者似乎特別有用。⑧至于我們現(xiàn)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的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古代只有一個沒有機會讀書的木匠,曾經(jīng)有過類似這種思想的萌芽。這個人就是齊國的輪扁。據(jù)《莊子》《天道篇》記載:“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著,輪扁還介紹了他自己進行生產(chǎn)勞動的經(jīng)驗。他的話雖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該把一切所謂“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對讀古人的糟粕,強調要從生產(chǎn)勞動中去體會,這一點卻有獨到的見地。⑨我們現(xiàn)在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從根本上說,也不過如此。而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訣呢?!如果一定要說秘訣,那么,不要秘訣也就是秘訣了。(有刪改)1.下列對作者文中觀點表達有誤的一項是()A.要有專心致志的讀書態(tài)度。B.要讀書更要靈活地實際運用。C.“不求甚解”也是讀書的一種好方法。D.在生產(chǎn)勞動中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敬鸢浮緿第28頁共28頁
【解析】本題是對文本論點的考查。A項,從文中第③段的“不管你學習和研究什么東西,只要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堅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的表述,與A觀點一致;B項,從文中第⑤段“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并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透脫’”表述中,與B觀點一致;C項,根據(jù)第⑦段“這就是所謂‘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這個意思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青年讀者似乎特別有用”,可知C項正確。D項,根據(jù)⑧段內容可知,齊國的輪扁“反對讀古人的糟粕,強調要從生產(chǎn)勞動中去體會”,這與“我們現(xiàn)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讀書方法相符。D項理解為“在生產(chǎn)勞動中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說法過于片面。因此選D。2.下列對選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選文第①段例舉現(xiàn)實生活中關于讀書的現(xiàn)象,其目的是為了引出自己的觀點和論述。表明寫作本文有極強的針對性。B.選文第⑤段緊扣第④段,先敘后議,敘議結合,強調了我們在讀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實際運用,更要用得靈活。C.綜觀全文,選文的主體部分是四則引文,以及作者結合引文進行的多角度闡釋,所以,這四個部分可以顛倒順序。D.作為論述類文本,選文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了舉例論證。所選四個例子精要貼切,角度各不相同,具有極強的說服力。【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分析。C項,文中四個部分不可以顛倒順序。四則引文角度各不相同。吳夢祥的學規(guī)主要體現(xiàn)了讀書“只要專心致志,痛下工夫,堅持不斷地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陳善主張“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就是說要知入知出”,“他還反對為讀書而讀書的傾向。他主張讀書要求實際運用,并且要用得靈活”。陸九淵的讀書經(jīng)驗是“讀書不求甚解”。齊國的輪扁提倡讀書要“去其糟粕”。四個部分先論述了讀書的態(tài)度,再論述讀書的科學方法,因此順序不可以顛倒。因此選C。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題目“不要秘訣的秘訣”,前一個“秘訣”指的是專心致志的讀書態(tài)度和科學的讀書方法;后一個“秘訣”指的是不下苦功就會讀書、作文的方法。B.選文在第⑥⑦段闡明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限于自身的知識和閱歷,對于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死摳住不放,恰好是科學的讀書方法。C.作者在最后一段明確地告訴人們:讀書其實是沒有秘訣的,關鍵在于要放棄貪圖省力、不下苦功的念頭,以專心致志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去讀書。D.“我覺得……”“我想……”“我們觀在讀書……”,選文中大量出現(xiàn)這樣的語句,使得整篇文章語言不溫不火,娓娓道來,特別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敬鸢浮緼【解析】此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A項,本文題目“不要秘訣的秘訣”,前一個“秘訣”指的是不下苦功就會讀書、作文的方法;后一個“秘訣”指的是專心致志的讀書態(tài)度和科學的讀書方法。因此選A。第28頁共28頁
(三)(2020·齊齊哈爾)閱讀《讀書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一文,回答問題。(共9分)①書是靈魂的伴侶、精神的導師。心靈的良醫(yī),書給人的饋贈與幫助可謂無窮。對我來說,讀書可以增智廣才,可以勵志修德,可以怡情養(yǎng)性,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②讀書可以避免淺陋直白,讓心靈豐盈圓潤。大學畢業(yè)剛工作時,我工作熱情主動卻有些馬虎,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待人真誠卻嫌直白,有時甚至好心辦了壞事。這些問題,固然有客觀的原因,但說到底,還是心智不夠成熟,修養(yǎng)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體悟之外,我常從書中找老師,在閱讀中修煉心性。通過讀《論語》《菜根譚》《小窗幽記》,懂得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學會了換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漸豐盈成熟起來,待人接物和處理工作也變得更加穩(wěn)重。③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社會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對的事情很多。煩惱總是難免。但煩惱不能成為障礙,情緒不能帶進工作,壓力應及時化解。對我而言,讀書可以擺脫現(xiàn)實的沉重,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溫暖的爐前烤火,所有的憂愁、憤怒、牢騷都會像衣服上的濕氣被烤得煙消云散。讀《詩經(jīng)》,讓心靈在純真無邪的原野上奔騰;讀《莊子》,任自己的靈魂盡情“逍遙游”;讀清新雋永的散文。如沐春風飲清泉般暢快……可以說,讀一本早就想讀的書,就像遇見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讀書的愉悅是發(fā)自內心、出于精神層面的樂趣,是充實持久、不可替代的快樂。④讀書可以遠離浮躁貪婪,讓心靈寧靜澄澈。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人容易變得浮躁,對我來說,向書中的古代圣賢尋求教誨是一條重要的途徑。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王陽明認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煉白己心性……通過讀書,讓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來。一定意義上,業(yè)余時間堅持讀書,對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態(tài),能使人遠離庸俗無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誘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靈的寧靜與澄澈。⑤讀書可以療治心理創(chuàng)傷,讓心靈堅韌強大。書籍是精神上的“港灣”。人都會經(jīng)歷挫折、冷遇等這樣那樣的磨難,給心靈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心靈的傷痛可能無法從醫(yī)生那里得到療治,甚至難以從親朋那里得到撫慰,而無言的書卷可以給我們慰藉??鬃佣蚨鳌洞呵铩?,屈原被放逐而賦《離騷》,左丘失明而著《國語》……在逆境中讀書,會因處境不同而獲得不一樣的感受,于豁然開朗中深化對人生世事的認識,重新鼓起戰(zhàn)勝圍難的勇氣,以堅韌的意志面對挑戰(zhàn),以嶄新的狀態(tài)面對人生。⑥讀書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讀書讓人心誠、心正、心寬,更讓人心靜、心怡。心安。從而從容睿智地面對人生。(有刪改)1.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2分)【答案】讀書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或“讀書可以增智廣才;可以勵志修德,可以怡情養(yǎng)性,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概括議論文的觀點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知道議論文主要觀點常出現(xiàn)的位置和特點。議論文的觀點,一般應當是一個表態(tài)度的陳述句。一般是文章的標題,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時也需要概括整合分論點。然后結合本文,看文章的標題“讀書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是一個陳述性句子,文章又是圍繞這一觀點展開的,由此可以知道本題的答案。第28頁共28頁
2.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從哪幾方面展開論證?(2分)【答案】讀書可以避免淺陋直白,讓心靈豐盈圓潤;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讀書可以遠離浮躁貪婪,讓心靈寧靜澄澈;讀書可以療治心理創(chuàng)傷,讓心靈堅韌強大?!窘馕觥勘绢}考查概括分論點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明了分論點的特點和尋找方法,議論文的分論點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中心論點,多是各段的段首或段尾句。本文中②段首句“讀書可以避免淺陋直白,讓心靈豐盈圓潤”,③段首句“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④段首句“讀書可以遠離浮躁貪婪,讓心靈寧靜澄澈”,⑤段首句“讀書可以療治心理創(chuàng)傷,讓心靈堅韌強大”都是各段的論點,從不同方面證明了中心論點,因此可以直接找到答案。3.文章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分析其作用。(3分)【答案】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具體生動地論證了“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這一分論點,進一步論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窘馕觥勘绢}考查對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閱讀選文第③段畫線句子,由“讀《詩經(jīng)》……”和“讀《莊子》……”可判斷是舉例論證,由“讀一本早就想讀的書,就像遇見了仰慕已久的朋友”一句,可判斷運用了比喻論證。作用的分析要說明論據(jù)證明了什么觀點。第③段的分論點“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這一分論點,畫線句在此段,自然也證明了這一分論點,而分論點有證明中心論點“讀書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的作用,由此可知答案。4.讀完文章,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讀書收獲。(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2分)【答案】示例:我喜歡讀名著,感覺讀名著就是與大師們進行一場場心靈對話。鮮活的人物、人間的百態(tài)、深邃的思想、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情感、提升了我的品位。讀書讓我不斷成長、成熟,有書為伴,真是人生幸事?!窘馕觥勘绢}考查拓展遷移能力。解答要依據(jù)文中觀點,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收獲,同時要注意“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的要求。本題,觀點是“讀書是最好的養(yǎng)心之道”,分論點是“讀書可以避免淺陋直白,讓心靈豐盈圓潤;讀書可以消除煩惱郁悶,讓心靈愉悅平和;讀書可以遠離浮躁貪婪,讓心靈寧靜澄澈;讀書可以療治心理創(chuàng)傷,讓心靈堅韌強大”等,結合自己的實際,如閱讀名著,談任一方面的收獲,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四)(2020·武漢)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讀書就是要“過河拆橋”①我的讀書經(jīng)驗總結起來有四點: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②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浩如煙海,書雖多,有價值的還是少數(shù)??梢园褧譃槿悾谝活愂且x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僅供翻閱的。③第28頁共28頁
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自古以來,已經(jīng)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把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都刷下去了,讓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F(xiàn)在我們所讀的古典著作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這一類的書都是應該精讀的。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這些書之中有些還要被刷下去。不過直到現(xiàn)在為止,它們都是榜上有名的。④在讀書的時候,先要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語言文字關。攻這道關的時候,要先做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之類。⑤有句老話“言不盡意”,意思是說,他所說的話總比他的意思少。因為語言總離不了概念,概念對于具體事物來說,總不會完全合適,不過是一個大概輪廓而已,有些意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⑥所以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話全懂了,還未必能知道作者的意思從前有人說,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這就是知其意。⑦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⑧知其意之后,還要明其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作者主觀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在他主觀上的反映。⑨理和意既然有主觀客觀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人總是人,做不到全知全能。他主觀上的反映、體會和判斷,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讀書僅至知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于為前人所得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就有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還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得出的意就可能比較正確。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⑩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把書讀活了,就是書為我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原文/馮友蘭,基于命題需要改寫)1.下列對讀書“精其選”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讀書要“精其選”是因為書籍雖繁多,但有價值的書還是不多。B.時間是“精其選”最公正的評選家,相對而言,讀者只起推薦作用。C.我們今天所讀的古典著作,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能夠永久流傳的。D.時間精選出來的作品是值得精讀的,需要細細品味、反復咀嚼?!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文章說“現(xiàn)在我們所稱為‘經(jīng)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書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這些書之中還要有些被刷下去。不過直到現(xiàn)在為止,它們都是榜上有名的,我們只能看現(xiàn)在的榜?!惫蔆項中“能夠永久流傳”的說法有誤。故選C2.下列對讀書“知其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讀書要“知其意”,因為與豐富的意相比,受概念限制的語言,表意是有限的,會出現(xiàn)“言不盡意”的情況。B.讀書要“知其意”,就需要把功夫下在文字之外,扔掉語言文字這個拐杖,才可體會文字以外的精神實質。C.“知其意”需要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領會字里行間的意思,體會“弦外音”“味外味”。第28頁共28頁
D.本文的標題是“讀書要‘過河拆橋’”,這里的“過河拆橋”指的是“知其意”之后的“得意忘言”?!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文章說“意是離不開語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語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僅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盉項中“扔掉語言文字這個拐杖,才可體會文字以外的精神實質”的表述有誤,和原文說法相反。故選B。3.下列對讀書“明其理”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為作者表達的意與客觀的理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讀書還要進一步“明其理”。B.“明其理”是在把握作者主觀認識和判斷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他所反映的客觀的理。C.“明其理”的過程中,讀者之意和作者之意經(jīng)過比較、補充、糾正,能得到客觀的理。D.“明其理”之后,讀者會獲得較為正確的意,就可以在它指導下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文章說“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故C項中“能得到客觀的理”的表述有誤。故選C。(五)(2020·云南)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多讀多寫①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zhàn)速決。②俗傳一句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讀他人文章以學習表達方法說,這句話卻有相當?shù)牡览?。一種意思,可用的表達方式(詞語及其組織)不只一種,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種,都是由前人習用的框架描畫或脫化而來。你不讀,或讀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于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這是多讀作用的初步,因而筆能達意。③進一步,多讀,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④多讀,所學又不只是表達方面,還有內容方面。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思想”。學作文,由不會而變?yōu)闀?,由不好而變?yōu)楹?,既要能寫,即順利達意,又要有所寫,即有值得寫的內容。這內容,說是思想也好,知識也好,至少就初期說,而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觀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別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當然是“讀”。還有一種是學“思路”。思想,知識,其出現(xiàn),其存在,都是有條理的,作文的內容必須合乎這個條理。這條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條理,也就是想得頭頭是道,才能寫得頭頭是道。這思路的條理也是漸漸培養(yǎng)成的,而培養(yǎng)之道,我個人的經(jīng)驗,就一般人說,主要是來自“學”,即讀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為思,至少就早期說,絕大部分是順著他人(所讀之文)的路子走的。⑤第28頁共28頁
多讀,熟了,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這樣,??慷嘧x,不多寫是不是可以呢?據(jù)我所知,有的人,讀的方面修養(yǎng)很高,卻不輕易動筆,間或動筆,像是功夫還是相當純熟。這或許就是俗語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或者引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吧?我想這意思并不完全對,或者說,話說得過于簡略,以致我們理解得不全面。事實是,就是不輕易動筆的人,以及“讀書破萬卷”的杜甫,至少在學習的時期,也是既勤讀又勤寫的。讀而不寫,讀多了,自然會寫的事是沒有的。多寫的作用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讀來的熟悉,必須通過自己的筆才能明朗、鞏固,成為熟練。另一方面,寫不只隨著思路走,還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必須常寫,內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條理。⑥生而好之者也許沒有,培養(yǎng)而成為書淫、詩癖的卻所在多有。我還記得老師行輩中的一些人,他們親口說,“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沒有書,手里沒有筆,總覺得沒著沒落?!本瓦@樣,他們有的未及上壽,一生卻讀了古今中外無數(shù)著作,寫了上百萬字。他們沒覺得煩膩,反以為樂,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難于改變的習慣。準此理,多讀多寫并非難事,辦法是養(yǎng)成習慣,使之成為樂趣。(選自張中行《作文雜談》,有刪改。)1.請根據(jù)文章內容將下面空白處補充完整。(4分)【答案】(1)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zhàn)速決)。(2)吸收“思想”(3)整理思路【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細讀全文,標題點出文章論題,第①段開門見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zhàn)速決)”,由此可知第(1)空的答案。“多讀”在內容方面由④段第一句“多讀,所學又不只是表達方面,還有內容方面”可知第(2)空答案應該在此處找。根據(jù)段落中的“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思想’……還有一種是學‘思路’”和表格中已經(jīng)給出的部分,可知應該填寫的是吸收“思想”;(3)空在“多寫”部分,根據(jù)第⑤段“多寫的作用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讀來的熟悉,必須通過自己的筆才能明朗、鞏固,成為熟練。另一方面,寫不只隨著思路走,還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必須常寫,內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條理。”可以知道(3)空就是概括“另一方面……”的內容:整理思路。2.第⑤段引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解除人們的誤會,從反面證明“讀而不寫,讀多了,自然會寫的事是沒有的”(既要多讀,又要多寫,才能真正會寫)。【解析】本題考查論據(jù)的作用。解答本題要聯(lián)系本段的論點“要多讀,又要多寫,才能真正會寫”來思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引用的這些古詩文的觀點是只要多讀,慢慢就會寫。然后分析其與論點的關系,即解除常用的名言給人們造成的誤會,從反面證明論點。第28頁共28頁
3.結合自己的讀寫經(jīng)歷,說說多讀多寫的好處。(3分)【答案】示例:我讀了《哈利?波特》,嘗試寫了幾篇魔幻小故事,這些故事得到同學們的喜愛和稱贊,我的讀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享受了讀寫的快樂)?!窘馕觥勘绢}考查知識拓展和表達能力。根據(jù)題目要求可知:一要“結合讀書經(jīng)歷”,二要談多讀多寫的好處。可以具體指出讀了哪些書,寫了什么內容,通過多讀多寫自己有怎樣的收獲談即可。類型2修養(yǎng)勵志類(一)(2020·遂寧)閱讀《拐彎》,完成問題。(12分)拐彎①杰出的語言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當被人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說:“凡事要想得開,想不開就拐個彎。”②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來沒有筆直的。有人說,人在前進的路上就是兩件事——前進和拐彎。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愛因斯坦曾說:“人的最高本領是適應客觀條件的能力。”達爾文說得更透徹:“適者生存?!彼麄兯f的“適”,就是適應、順應,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會“拐彎”。不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彎,中國古人亦有類似的認識。陸游也曾說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庇纱丝梢?,拐彎在人生的字典里是個關鍵詞,由于每個人對這個詞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現(xiàn)了愿不愿、會不會、善不善拐彎的多種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人生,演繹出五彩繽紛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彎用英文大寫的字母來表示,可分出若干種類型。③一是把拐彎用字母“V”來表示。不僅形象上非常傳神,而且真正表達了拐彎的意義: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拐彎,而是一種迂回型的拐彎,是形退實進。左邊的一半,代表向下;右邊的一半,代表向上。從左邊的趨勢來說,本應向下,但到底部終止了,又改為向上。這是一種消極狀態(tài)向積極狀態(tài)的轉折。許多人和事都是這樣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羨林,“文革”時被勒令守樓聽電話。這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無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卻在困境中發(fā)現(xiàn)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門的時間,翻譯了280萬字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這一宏篇巨著,為中國翻譯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豐碑。④二是把拐彎用字母“N”來表示。這種拐彎和“V”有點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們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進時,原路走不通了,必須拐穹,但這個彎不是返回原來的起點,而是扔到一個新的落腳點上,從而在新的領城獲得斷的發(fā)展。人在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控折、不幸。關鍵在于你是否學會了拐彎。只要你在心里據(jù)個彎,就會路隨心轉、超越自我,開創(chuàng)新天地。紅極一時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維在一次馬術比賽中意外墜落,成了一個高位截癱者。他一度絕望過,也曾想就此了結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終選擇了拐彎,以輪椅代步,當起了導演。他導演的影片還獲得了金球獎。他還堅持用牙咬著筆,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書《依然是我》,后來這部書還成為暢銷書。第28頁共28頁
⑤三是把拐彎用字母“W”來表示。這說明人生前進的道路上彎很多,并不是拐一兩次彎就能到達人生終點的,而是要經(jīng)過多次拐彎的鍛煉,經(jīng)歷多次挫折的磨練,經(jīng)受多次失敗的考驗。一些偉人、名人成長的軌跡,就雄辯地證明了他們正是在不斷拐彎中前進,從而獲得成功的。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推行“三民主義”,雖多次失敗,但失志不渝,終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兩院院士王選一生經(jīng)歷了八次選擇,也就是八次拐彎,終于研制成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引發(fā)了我國印刷業(yè)“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一場技術革命,被譽為“當代畢昇”。⑥周老的“拐彎”說,是他百歲養(yǎng)生經(jīng)驗的總結,也是轉換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選自《讀者文摘》,有改動)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答案】人生需要學會“拐彎”?!窘馕觥勘绢}考查辨析并概括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的能力。選文整篇都是圍繞“拐彎”進行論述,提倡在生活中“拐彎”,所以選文的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凡事要想得開,想不開就拐個彎”就是中心論點,或者歸納為人生需要學會“拐彎”。2.第②段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運用了舉例論證(也含有道理論證)。既通過舉例——古人的人生智慧,告訴讀者人生起伏,需要智慧;也通過“柳暗花明”的古詩,使論證更有說服力?!窘馕觥勘绢}考查對論證方法的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辨識畫線句所運用的論證方法,畫線句引用了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引用名言,屬于道理論證,接著分析運用這一方法所論述的觀點。運用陸游對“拐彎”的認識的例子,有力地論證了“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的這一觀點,最后說明作用,即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3.請簡要寫出本文的論證思路。(4分)【答案】先由“大家”的一句話引出論題,再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論證人生定有“拐彎”,再通過三個分論點,分別論述人生的彎道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磨練和努力才能到達終點?!窘馕觥勘绢}考查理順文本論證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細讀選文,理清層次,本文為議論文應該分為三個層次,提出問題(本文第1、2段)、分析問題(第3—5段),解決問題(第6段),然后在各層次前分別加上“首先、然后、最后”一類的表示承接關系的詞語,進行表述即可。本文第1段先由周有光的一句話引出論題,第2段再列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論證人生定有“拐彎”,接著,文章3——5段通過三個分論點,分別論述人生的彎道各不相同,但都需要磨練和努力才能到達終點。最后一段總結全文,闡述觀點。4.當下一些中學生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甚至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請你結合本文的觀點,對其進行勸說。(3分)【答案】示例:哪個人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jīng)歷各種的困難和挫折,你所經(jīng)受這點挫折也許只是別人經(jīng)歷困難的點滴,你勇敢地面對它,你多想想別人是怎樣努力戰(zhàn)勝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的,你就有了更多的勇氣和力量?!窘馕觥勘绢}考查開放型題目,類似的題目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給出的材料內容進行分析。題干說一些中學生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第28頁共28頁
甚至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這是沒有充分認識到人生的挫折,這需要聯(lián)系文本2-5段內容作答,告訴這些中學生,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在經(jīng)歷挫折和苦難,接著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做。要正視困難,學會拐彎,換一個方向,換一條路試試,只要你在心里據(jù)個彎,就會路隨心轉、超越自我,開創(chuàng)新天地。(二)(2020·南充)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共9分,每小題3分)守拙弓長①有詩云“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逼鋵?,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創(chuàng),老子曾說過大巧若拙。陶潛以后,也有“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講的都是對守拙的推崇。《藝經(jīng)》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與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無所施”,此之為守拙。守拙是古代圍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淺,對弈之時往往漏洞百出,謂之拙。但其往往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修正錯誤,謂之守?!笆刈尽彪m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卻是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②守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生活態(tài)度。有了這樣的人生定力,就能擺脫私欲的羈絆,視名利淡如水;就能戰(zhàn)勝前行路上的困難,一步一個腳印,拾級而上、奮力攀登。守拙不僅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智慧。日日積累,久久為功,方見其真諦,享其果實。③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知道自己這輩子靠讀書發(fā)達無望,遂“發(fā)憤教督諸子”,對長子曾國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蠻力。他要求曾國藩,不讀懂上一句,就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就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笆刈尽笨雌饋砺鋵崊s是最有效的,因為這是扎扎實實的基本功,不留遺弊。雖然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開竅之后,后面的路就越來越順。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高中進士。而那些早早進了學的同學,后來卻連舉人也沒出來一個。④武林道語“入門先站三年樁”,樁基功底不牢,終生僅能花拳繡腿。干事創(chuàng)業(yè),唯有務實歸真,沉穩(wěn)內斂,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氣躁,急子求成,到頭來只能“山河依舊”。車著明扎根川西大涼山21年,在平凡單調的生活中,他是抱樸守拙的苦行僧。為了航天夢,他潛心天航發(fā)射數(shù)據(jù)處理研究,托舉70顆衛(wèi)星奔向太軍,實現(xiàn)了發(fā)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⑤不少人總是習慣于投機取巧,不想腳踏實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實勁,而是自覺不自覺地把人生寄希望于形形色色的機會,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樹樁上。實踐中,有的喜歡抄近道,耍小聰明,見事有利可圖便一窩蜂,聽說有一本萬利之事便趨之若鶩,其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會截彎取直,更不會見機行事,而是遵循著“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躬行自明,身體力行”的笨辦法。與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顯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實現(xiàn)個人學業(yè)的進步、事業(yè)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讀書求學之拙,干事創(chuàng)業(yè)之拙。⑥世界上只有雄鷹和蝸牛能到達金字塔頂。守拙,歸根結底是要當老實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觀規(guī)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創(chuàng)業(yè),以拙求進。(選自《做人與處世》,有刪改)1.下列對選文中心論點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8頁共28頁
A.“守拙之道”是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B.守拙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態(tài)度。C.守拙以立身、創(chuàng)業(yè)、求進。D.守拙不僅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智慧?!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概括中心論點。閱讀分析本文可知,文章前兩段先以詩文引出“守拙”的論題,并對“守拙”加以闡釋,然后論述“守拙”的好處,不僅是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也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態(tài)度,最后在第二段段末得出總結性結論:守拙不僅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智慧。后面③④⑤運用曾國藩、車著明等人的事例以及現(xiàn)代生活中的這一點現(xiàn)象來證明這一論斷,最后一段提出要求,希望人們能守拙。故選D。2.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本文道理論據(jù)的一項是()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B.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C.一章三遍讀,一句十回吟。D.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敬鸢浮緼【解析】本題考查論據(jù)與論點的關系。由上一題已經(jīng)確定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守拙不僅是一種品格,也是一種智慧”可知本文主要在講“守拙”的可貴性,根據(jù)B、C、D三個選項中的“三年得”“雙淚流”“三遍讀”“十回吟”“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可知這三項都是在講“守拙”(即腳踏實地,做好基本功),而A項“本天成”“偶得之”與“拙”無關。故選A項。3.下列對本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詩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論題“守拙”,同時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B.第③段舉曾國藩用蠻力讀書,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論證了“守拙”是一種品格:看起來慢,卻最有效。C.第④段先通過武林道語引出本段論點“干事創(chuàng)業(yè),唯有務實歸真,沉穩(wěn)內斂,才能成功”,再從反面論證,最后用事例正面論證。D.第⑤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正反對比論證,證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學業(y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觀點?!敬鸢浮緽【解析】B項第③段舉曾國藩的事例“論證了‘守拙’是一種品格”說法不當,而是為了論證“守拙是一種智慧”。(三)(2020·鹽城)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14分)“干凈”是最好的氣質王永清①人最好看的樣子,是干凈。一直喜歡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凈、自然、純真。眼睛是心靈之窗,內心干凈,才會有眼神的干凈。當一個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這個世界,世界也就變得簡單純凈起未。第28頁共28頁
②干凈的人善良,無邪念。曾國藩說,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唯恐人知。做壞事的人,內心是不干凈的,帶著包袱生活,心理負擔何其沉重?常見四處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輕松”。心存善念的人內心光明、干凈,看到在風中賣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買下來,好讓她早點回家。給流浪漢兩個饅頭,讓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機?;蛘撸牙鴱木G化帶里帶到垃圾箱里,給陌生人一個微笑……總之,一直沿著善念走下去,就會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對萬事萬物感恩的情愫。③干凈的人行為端正,坦坦蕩蕩。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才能身正心安夢魂穩(wěn),心底無私天地寬。品行端正的人干凈,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處俗世,卻不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無論取得怎樣的榮耀,始終謙虛低調,不高人一等,不張牙舞爪,不會變的喧囂與功利,給人的感覺永遠是賞心悅目,如沐春風。④干凈,說到底是一種修養(yǎng),不邋遢、不潦草,無論命運有多么不公,不見一絲怨懟。不管外在環(huán)境多么糟糕,始終拾掇好自己的儀容,保持外表的干凈和得體。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瑩,年少時美麗而富有,“文革”時期,因是資本家的女兒,淪落到去打掃廁所,但她見人永遠要化好妝,換上干干凈凈的衣服。別人不理解,她卻回答說:“因為這才是人活著的樣子。”⑤干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一個地方如果干凈的人多了,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會更為清朗、清爽。因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計人,不欺騙人,不出賣人,該辦的事一定辦,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辦,自然民風淳,風氣正,政風清,人心平和。⑥孟德斯鳩說過:美必須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來單純,清白做人,干凈做事。人有凈氣,風度自來。(選白(揚子晚報》2020年3月4日,有刪改)1.文章從哪幾個方面論述“牙凈’是最好的旗幟”?(4分)【答案】(1)干凈的人善良、無邪念;(2)干凈的人行為端正、坦坦蕩蕩;(3)干凈是一種修養(yǎng),不邋遢,不潦草;(4)干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文本的概括能力。仔細閱讀文本,根據(jù)文本內容,找出幾個分論點即可概括出來。根據(jù)第②段內容“干凈的人善良,無邪念。曾國藩說,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唯恐人知”得出:干凈的人善良,無邪念;根據(jù)第③段內容“干凈的人行為端正,坦坦蕩蕩。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才能身正心安夢魂穩(wěn),心底無私天地寬”得出:干凈的人行為端正,坦坦蕩蕩;根據(jù)第④段內容“干凈,說到底是一種修養(yǎng),不邋遢、不潦草,無論命運有多么不公,不見一絲怨懟。不管外在環(huán)境多么糟糕,始終拾掇好自己的儀容,保持外表的干凈和得體”得出:干凈,說到底是一種修養(yǎng),不邋遢、不潦草;根據(jù)第⑤段內容“干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一個地方如果干凈的人多了,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會更為清朗、清爽”得出:干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德。然后綜述即可。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1)結合語境,寫出第③段中加點詞“喧囂”的意思。(2分)(2)聯(lián)系前文,說說第④段劃線句中“人活著的樣子”指什么?(2分)第28頁共28頁
【答案】(1)喧囂是指炫耀自己的成就。【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仔細閱讀文本,根據(jù)上文內容分析。結合“無論取得怎樣的榮耀,始終謙虛低調,不高人一等,不張牙舞爪”分析,喧囂是指不謙虛,炫耀自己的成就。(2)無論命運多么不公,都沒有一絲怨懟,無論處境多么艱難,始終保持外表干凈與得體?!窘馕觥勘绢}考查重點句子的含義。仔細閱讀第④段內容,根據(jù)文本內容分析即可。結合“無論命運有多么不公,不見一絲怨懟。不管外在環(huán)境多么糟糕,始終拾掇好自己的儀容,保持外表的干凈和得體。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瑩,年少時美麗而富有,‘文革’時期,因是資本家的女兒,淪落到去打掃廁所,但她見人永遠要化好妝,換上干干凈凈的衣服”根據(jù)得出:無論命運多么不公,都沒有一絲怨懟,無論處境多么艱難,始終保持外表的干凈與得體。3.根據(jù)第②段內容填空。(3分)本段首先提出分論點,接著以曾國藩的話為道理論據(jù)論證分論點:然后運用________論證和________論證,通過逃亡罪犯被抓等例子,從“做壞事的人,內心是不干凈的”和“__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進一步論證;最后總結出干凈的人保持善念,心存感恩?!敬鸢浮颗e例對比心存善念的人內心光明、干凈【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論證思路的把握。只要根據(jù)提示,分析出第②段的論證思路即可。先以曾國藩的話為道理論據(jù)論證分論點,然后根據(jù)“做壞事的人,內心是不干凈的,帶著包袱生活,心理負擔何其沉重?常見四處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輕松’。心存善念的人內心光明、干凈”分析,采用了對比論證方法,再根據(jù)“看到在風中賣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買下來,好讓她早點回家。給流浪漢兩個饅頭,讓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機。或者,把垃圾從綠化帶里帶到垃圾箱里,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分析,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從“做壞事的人,內心是不干凈的”和“心存善念的人內心光明、干凈”兩個方面進一步論證論點。最后總結全段,強調分論點。據(jù)此填空即可。4.請摘抄文中給你啟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心得。(3分)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句:一個地方如果干凈的人多了,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會更為清朗、清爽。心得:群眾的力量是龐大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干凈,那么我們國家自然會民風淳樸,政治清明,就像疫情發(fā)生時,我們每個人都為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終我們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從文中摘錄出文中給你啟示或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如:當一個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這個世界,世界也就變得簡單純凈起來。然后根據(jù)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或者引申義,寫出心得(感悟)即可。心得:孩子的眼睛是純凈的,內心是純潔的。要學會運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看到的世界是美麗的,干凈的。(四)(2020·營口)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在勞動中淬煉成長張凡第28頁共28頁
①炒一份“余老師同款蛋炒飯”,以“抗疫加油”為主題進行一場水果拼盤大比拼,養(yǎng)護一盆綠植作為特殊的開學禮物,制作一個手工包送給媽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學生們經(jīng)歷了一段特殊的成長時光,這也成為進行勞動教育的一個機會。一些學校開展“廚藝云課堂”“線上手工課”等活動,引導學生們參與形式多樣的家務勞動。一份份特別的“作業(yè)”,讓居家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也讓學生們在一菜一飯、一針一線中體會勞動的滋味。②“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苯逃姨K霍姆林斯基的話,至今依然能給我們以深刻啟示,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要讓學生在勞動中淬煉成長。③《尚書》有云:“不知稼穡之艱難,乃逸乃諺(‘諺’通‘修’,粗俗,魯莽)?!钡拇_,沒有揮灑過勞動的汗水,沒有體會過勞動的艱辛,就很難真正理解勞動的內涵、珍視勞動的價值。環(huán)顧我們周邊,青少年“不識稼穡”的現(xiàn)象,并不罕見。因為“課業(yè)忙”“不重視”等原因,他們少有機會走進“實踐的課堂”,難以對現(xiàn)實中的勞動有更多切身的體驗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勞動教育淡化、弱化的現(xiàn)實。在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型勞動,讓他們在勞動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斷夯實成長的基礎。④勞動教育對于人的成長來說,不僅意味著勞動技能的提升,更意味著勞動精神的培育。從農(nóng)耕社會“耕讀傳家久”的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社會“勞動創(chuàng)造幸?!钡捏鹧裕瑫r代在變,勞動的形式在變,但勞動的精神內核始終未變,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勞動,是人生的第一堂課。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有的意見》,對于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⑤今天,我們大力提倡勞動教育,就是要讓青少年真正走進生活的課堂、走進勞動的現(xiàn)場,在扎根大地的勞動中,展現(xiàn)風采、感受快樂、實現(xiàn)成長。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答案】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要讓學生在勞動中淬煉成長。【解析】這道題考查概括中心論點的能力。中心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核心,考生要能夠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迅速把握表明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明確的判斷性語句。中心論點常見于題目、開頭、中間和結尾,如果文中沒有明確的概括性語句,就需要自己結合作者的論證進行概括。本文的題目是“在勞動中淬煉成長”,很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陳述觀點的句子,那么就要找出作者表明對“成長”的看法的語句。本文作者針對在第①自然段用社會現(xiàn)象引領讀者思考,在第②段用名言引出本文的論點“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要讓學生在勞動中淬煉成長”。后面是對此觀點的論證。2.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道理論證。引用《尚書》中的名言,論述了不體會勞動的艱辛,就很難珍視勞動的價值(或論述了不接受勞動教育的危害),從而論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增強說服力?!窘馕觥勘绢}考查考生對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分析所給內容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畫線句是《尚書》的名言,很顯然是運用了道理論證,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其作用,畫線句位于第③段,第③段有自己的分論點,本段內容的內容自然論述了本文的分段點,第28頁共28頁
不體會勞動的艱辛,就很難珍視勞動的價值,而分論點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所以進而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3.選文③④段的順序可否調換?為什么?【答案】不能。③段是從“勞動技能的提升”角度論述的,④段是從“勞動精神的培育”角度論述的。二者是層層深入的遞進關系(或答:與第④段的首句相對應),所以不能互換。【解析】本題考查對論證順序的掌握能力。解答時,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觀點。不能調換。然后重點分析不能調換的原因。第③段是從“勞動技能的提升”角度論述的,④段從“勞動精神的培育”角度論述的,第③段與第④段是遞進關系,他們之間是由內在的邏輯關系的,所以不能換。4.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讀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啟示?!敬鸢浮渴纠鹤x了本文我意識到勞動對我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以往學校組織大掃除,我很反感,認為耽誤學習?,F(xiàn)在我明白了,勞動不僅可以鍛煉我的勞動技能,還可以鍛煉我的意志品質,以后我會積極參與各種勞動實踐活動?!窘馕觥勘绢}考查評價、感悟文章主題的能力。解答此題,先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要讓學生在勞動中淬煉成長”,然后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想法。本題圍繞論點,可以確定“勞動對我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論點,然后列舉生活中相關的一個例子即可。(五)(2020·長沙)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山不過來,我過去①我們有很多人常常習慣于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別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對別人指手畫腳,大有不改變你就誓不罷休之勢。②但是,【甲】改變別人,談何容易!而當我們無法改變別人時,我們的指責會越來越多,戾氣會越來越重。最后,不僅無濟于事,還會讓自己深陷負面情緒,變成牢騷滿腹、埋天怨地的“怨婦”。③所以,我們能否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山不過來,我過去!既然改變別人難以實現(xiàn),那就嘗試反思自我,改變自己。④思維角度一變,便會撥云見日,柳暗花明,心結煙消云散,世界豁然開朗。細思量,你甚至還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嘗試改變自己的諸多好處。⑤嘗試改變自己,你就有可能收獲更積極的心態(tài)。每一步自我的改變,都是最好的修心養(yǎng)性,是積極心態(tài)的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緒因此而改變,心情舒暢,信心滿滿。消極拖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會走在時間的前面。你嘗試著改變易怒易煩的習慣,做到“肚中能忍萬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寬”。⑥嘗試改變自己,你就可能收獲更好的人際關系。三國時期的呂蒙在孫權的悉心勸導下,嘗試著改變自己,才贏得了魯肅的賞識,與之“結友而別”。新時代成功的人必須具備四種核心競爭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我,適應他人。因為這樣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帶領你的團隊披荊斬棘。⑦嘗試改變自己,你就可能收獲更大的成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善于自我反省并改變的曾子,終成一代賢人。個人如此,企業(yè)也是一樣。阿里巴巴文化“六脈神劍”之一是“唯一不變的是改變”,【乙】第28頁共28頁
這都體現(xiàn)了不斷改變自我才是企業(yè)不斷發(fā)展的真正內驅力。⑧山不過來,我過去!有了這樣一種思想,夢想之路就會更寬闊。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①段從指責別人的習慣引出話題,第②段則提出了改變別人有難度且于己無益的觀點。B.⑤~⑦段從心態(tài)、人際關系和成長三個方面來談改變自己的諸多好處,有理有據(jù)。C.第⑦段主要運用舉例和對比論證,論證了“嘗試改變自己就可能收獲更大的成長”的觀點。D.全文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主體部分論述了嘗試改變自己的好處,邏輯嚴謹?!敬鸢浮緾【解析】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可采用排除法,也可以“一錘定音”,即找到錯誤選項,直接確定答案。C項考查論證方法。第7段引用曾子的話進行論證,屬于道理論證。此外,還列舉了阿里巴巴文化“六脈神劍”之一是“唯一不變的是改變”的事例,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對比論證在該段沒有體現(xiàn),所以答案為C。2.從下面四句話中選擇兩句分別填入文中【甲】【乙】兩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偎自捳f:“一葉障目,不見泰山。”②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雹廴A為價值觀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正是永遠把客戶利益放在首位,華為才成為享譽全球的高科技企業(yè)。④“好空調,格力造?!备窳照{如今能做到國內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堅持“產(chǎn)品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信念。A.甲①乙③B.甲①乙④C.甲②乙③D.甲②乙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還原語句的能力。分析題干可知,甲處應從①②句中選填一句,乙處應從③④句中選填一句。第1段論述“很多人常常習慣于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第2段用“但是”轉折,然后引出“改變別人,談何容易”的觀點,所以甲處所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性格不會輕易改變”,填②句合適。第7段的觀點“嘗試改變自己就可能收獲更大的成長”,二所給第③項論述的是華為永遠把客戶利益放在首位,突出的是不變。第④項“好空調,格力造”突出的是“改變自己,追求高品質”,能夠論證該段觀點。所以乙處填④句合適。故選D。3.第⑧段劃橫線的句子“山不過來,我過去”的含義是什么?【答案】如果事情無法改變,我們就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可能收獲更積極的心態(tài),才可能收獲更好的人際關系,才可能收獲更大的成長;山如果不過來,我就自己過去?!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子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關鍵要結合語境去思考,答出其表面義與深層含義。這句話處于文章的末段,還應結合文章的主旨去理解?!吧讲贿^來,我過去”這句話的表面意義是“山如果不過來,我就自己過去”。結合本文的論點來理解,這句話是說“嘗試改變自己”。至于為什么要改變自己,⑤⑥⑦段分別從第28頁共28頁
“嘗試改變自己,你就有可能收獲更積極的心態(tài)”、“嘗試改變自己,你就可能收獲更好的人際關系”、“嘗試改變自己,你就可能收獲更大的成長”三個方面具體論證。這三個分論點很好地闡釋了“山不過來,我過去”的含義。綜上所述,可得答案。類型3生活熱點類(一)(2020·涼山)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共15分)粗俗的標語是語言瘟疫道邇①“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今年上門明年上墳”。中國是文明的古國,這樣的標語何來文明?大過年的,迎面就是這樣一句你即使不罵娘,心里也不好受,有話就不能好好說嗎?再有“硬道理”的宣傳,以這樣野蠻的言詞說出來,能取得好效果嗎?正如有評論所言,這是在宣傳,還是在詛咒?有人說,這些“土味”標語橫幅像泥石流一樣,“無情”卻又十分“硬核”,達到了防疫宣傳的目的。我則以為不會有好的效果。言簡意賦的時事標語,確實可以將復雜的道理簡單化。但是,這種“野蠻生長”的“硬核標語”,既不文明,也不科學,怎么可能達到防疫宣傳的目的呢?②“串門就是互相殘殺,聚會就是自尋短見”,“出門打斷腿,還嘴打掉牙”。這都是什么標語啊!古人發(fā)明漢語是為了交流的,不是用來侮辱同胞的,用這樣的標語防御疫情,簡直就是語言暴力,甚至觸犯法律。在疫情面前在災難面前,白衣天使在前方“浴血奮戰(zhàn)”,某些人卻在后方割文明。疫情面前,情緒恐懼、生活不便,人們本來就不好受,宣傳應該好好說話,要有溫情有溫度。這么充滿殺氣詛咒的標語,是一種語言瘟疫,是在拉退文明進步的車輪,不但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反而給疫情防控添亂③這種粗俗粗暴的標語,或許能震懾人,但對疫情防拉沒有一點好處。然而,有人說非常之時就要用非常之法,有人非??隙ǚ浅Y澷p這種租俗的語言。真是社會的悲哀。是的,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疫,讓國人如臨大敵,但是打贏這場疫情防御戰(zhàn),不能依靠野蠻的戰(zhàn)術,不能依靠原始的戰(zhàn)術,不能添亂,更不能違法用語言傷及國人,必須依靠現(xiàn)代科技和現(xiàn)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學,避免接觸,科學隔離,眾志成城,共克時艱。④著名詩人、著名雜文家彭俐在雜文詩中說,“病毒,讓一切變得透明”,是的,大疫來臨確實很考驗人,但是,我以為“病毒”暴發(fā)并不代表某些人的惡劣天性粗鄙天性也要釋放出來,不文明并不能成為救世良藥。文明標語多得是,干嘛非要用粗俗的呢?就不會好好說話嗎?比如“不聚餐不聚會就是最好的防疫”,“今年過年不串門,拜年最好用微信”,“用科學的生活方式戰(zhàn)勝最嚴峻的疫情”,“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御”等等。這些文明標語不是更能讓人接受嗎?⑤粗俗粗暴的標語的出現(xiàn),又何嘗不是走極端的野蠻防疫呢?潑婦駕街式的、地痞流氓式的標語,折射出的是某些人素質的低下和法治觀念的淡薄。這些語言垃圾污染了環(huán)境,也污染了人心,不僅不能起到提醒、倡導和防控的作用說不定還會激起人們的反感和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選自《雜文月刊》2020年4期,有改動)1.請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答案】粗俗的標語是語言瘟疫。第28頁共28頁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概括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的能力。這篇文章都是圍繞粗俗的標語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統(tǒng)領全篇,一般在標題、開頭或結尾居多,它應當是一個表觀點、態(tài)度的陳述句,本文的題目是一個表達了作者觀點的陳述句,而且文章都是圍繞這一點來寫的,由此可以知道本文的標題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2.粗俗的標語為什么不能達到防疫宣傳的目的?請結合全文回答。(4分)【答案】用這樣的標語防御疫情,簡直就是語言暴力,甚至觸犯法律,粗俗標語是在拉退文明進步的車輪,不但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反而給疫情防控添亂,不能依靠野蠻的戰(zhàn)術,不能依靠原始的戰(zhàn)術,不能添亂,更不能違法用語言傷及國人,必須依靠現(xiàn)代科技和現(xiàn)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學?!窘馕觥勘绢}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需要通讀全文,然后從文中找到具體的句子作答,文章第2、3段列舉了粗俗的標語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如第2段中寫粗俗的標語“用這樣的標語防御疫情,簡直就是語言暴力,甚至觸犯法律?!薄笆窃诶宋拿鬟M步的車輪,不但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反而給疫情防控添亂”,第3段提出了正確的方法,“不能依靠野蠻的戰(zhàn)術,不能依靠原始的戰(zhàn)術,不能添亂,更不能違法用語言傷及國人,必須依靠現(xiàn)代科技和現(xiàn)代人的智慧,依靠科學”。3請判斷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答案】比喻論證,把“不文明”比作“救世良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粗俗的不文明的語言不能緩解疫情,進一步突出了文明標語的重要?!窘馕觥勘绢}考查論證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本題首先要知道論證方法的種類,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然后結合句子分析所運用的論證方法。劃線的句子“不文明并不能成為救世良藥”,把“不文明”比作“救世良藥”,很顯然是運用了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地突出證明運用粗俗標語給人帶來的影響,進一步證明文明用語的重要性。4.請為當前的疫情防控,擬一則文明標語(不得抄襲文中引用過的標語,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答案】答案示例:(1)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防控疫情;(2)拒野味,不聚會,親友情,網(wǎng)上敘,少出行,莫大意?!窘馕觥勘绢}考查根據(jù)文章內容標題的擬寫能力。要求防控疫情的標語要運用修辭手法,可以比喻、擬人,也可以運用排比手法。除了使用文明語言之外還要注意字數(shù)限制,不跟文本中的內容重復,要體現(xiàn)科學防疫的方法和作用。(二)(2020·北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發(fā)。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戰(zhàn)爭,中國人民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抗疫階段性成果。這一成采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制度的優(yōu)勢和經(jīng)濟科技等方面的實力,也與中國人民敢于擔當?shù)木窈头拇缶值囊庾R息息相關。第28頁共28頁
②敢于擔當?shù)木?,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擔當意味著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意味著在關鍵時刻能將國家、集體的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間,有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戳中了人們的淚點:鐘南山院士靠在車座上閉目小憩,臉上是難以掩飾的疲憊。這是因為鐘老匆忙奔赴疫區(qū),沒有時間好好休息。一位84歲的老人,不親赴抗疫一線本無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為抗疫盡自己的力量,不顧勞累與安危,毅然決然奔赴疫區(qū)。從年事已高的院士專家,到90后、00后的年輕醫(yī)護人員,他們面對疫情義無反顧,堅定前行,承受難以想象的身體和心理壓力,做出了巨大犧牲。他們勇敢承擔起社會責任,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爭分奪秒,連續(xù)作戰(zhàn),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生命,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帶來了光明,守護了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③抗疫英雄敢于擔當,奮戰(zhàn)在前線,廣大民眾也自覺服從大局,為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做出了貢獻。疫情突發(fā)正值春節(jié)假期,國家一聲令下,全民響應,人們取消了春節(jié)期間的走親訪友和各種聚會,克服困難就地隔離。武漢人民、湖北人民顧全大局,頑強不屈,為阻擊病毒做出巨大貢獻。他們面對離漢離鄂通道關閉后交通停滯、城市“停擺”,克服了近距離接觸病毒、物資緊張以及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國難,服從大局,咬緊牙關,團結堅守。在這場偉大的抗疫戰(zhàn)爭中,英雄的武漢人民、湖北人民將載入史冊,為人們所銘記。④醫(yī)務工作者等抗疫一線的廣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懼犧牲,用血肉之軀構筑起阻擊病毒的銅鐵長城:他們是棟梁,體現(xiàn)了敢于擔當?shù)木瘛V大民眾在疫情期間以國家利益為重,響應國家號召,約束自我,居家隔離;他們是基石,體現(xiàn)了服從大局的意識。有棟梁,大廈將傾;沒有基石,棟梁也將失去支撐。由此可見,____________,國家興亡,匹夫有責。14億中國人民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zhàn)士。1.根據(jù)你對全文論述內容的理解,結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橫線處補寫一句話。【答案】敢于擔當?shù)木窈头拇缶值囊庾R是能夠戰(zhàn)勝疫情的必要條件。【解析】本題考查補寫句子的能力。涉及續(xù)寫、連貫和文意理解等知識點。根據(jù)前面的“由此可見”可知,橫線上應當填入一個結論句。這個結論句首先是對第④段內容的小結。這一段第一句贊美醫(yī)務工作者的“勇于擔當?shù)木瘛?,第二句話贊美它們的“服從大局的意識”。將兩個結論合并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意思,表達出本段的中心即可。2.閱讀全文,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甲】首段提出中心論點: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努力下,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疽摇康冖诙瘟信e鐘南山院士和年輕的醫(yī)護人員勇赴疫區(qū)的事例,意在證明有擔當精神的人不分年齡大小?!颈康冖鄱斡芍暗恼撟C過渡到論述廣大民眾服從大局的意識,并用全國人民、武漢人民、湖北人民的事例來論證?!敬鸢浮勘窘馕觥勘绢}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綜合理解的能力。首段的這句話不是中心論點,是背景,是結論。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分析原因,并不是講成果。故排除甲。第②段列舉鐘南山和年輕醫(yī)護人員的例子,意在論證段首的中心句“勇于擔當?shù)木?,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排除乙。3.下面是有關抗疫的材料。請你結合上面的文字,簡要說明材料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怎樣的精神。材料: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須要有公眾的集體意愿。正因如此,中國有能力通過傳統(tǒng)公共衛(wèi)生干預方法應對一種新型的未知病毒。第28頁共28頁
——布魯斯·艾爾沃德(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注:①【傳統(tǒng)公共衛(wèi)生干預】用提倡戴口罩、限制大眾集會等手段來保障人民大眾健康?!敬鸢浮坎牧险f明了中國人民通過傳統(tǒng)衛(wèi)生干預抗擊疫情,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公眾的集體意識,及服從大局的精神。從文章中同樣能夠看出,這種“國家一聲令下,全民立刻響應”的精神為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做出了貢獻?!窘馕觥勘绢}考查結合文本和課外鏈接材料,把握作品主題的能力。屬于拓展感悟類題目。先分析材料的核心觀點。世衛(wèi)組織顧問的話,共兩句。第一句是條件復句,強調的是應當有“公眾的集體意識”,第二句和第一句是因果關系,第二句是“果”,指出中國通過傳統(tǒng)公共衛(wèi)生干預法取得了抗疫的階段性勝利的原因。選文則指出,抗疫精神的核心是“國家一聲令下,全民立刻響應”,人們都顧全大局,群策群力,共克時艱。將兩者整合起來,就是材料所體現(xiàn)的精神——公眾的集體意識和服從大局精神。第28頁共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