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習八年級上、下冊復習課件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課件
目錄第一章機械運動第二章聲現象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第四章光現象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六章質量與密度
第一章機械運動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課件
一?長度的單位和長度的測量1.在國際單位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km?dm?cm?mm?μm?nm等(光年是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1)(必記概念)單位間換算關系是:1km=103m,1m=10dm=100cm,1m=_____mm,1m=______μm,1m=_____nm?考點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03106109考點梳理
(2)單位換算過程:①數字不變;②乘(或除)進制;③變單位;④化簡?2.長度的測量(1)(必記概念)長度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2)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②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注意較薄刻度尺和較厚刻度尺使用上的差異)?③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④(必記概念)刻度尺讀數時要求估讀到______的下一位?記錄結果要由數字(包括_______值和_____值)和單位組成?分度值準確估計
(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累積法”“化曲為直法”“滾輪法”等?二?時間的單位和時間的測量1.在國際單位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s,常用單位有min?h?(必記概念)單位間換算關系是:1h=____min=_________s?2.(必記概念)實驗室中測時間的工具是_____?停表小表盤單位是min,大表盤單位是s?603600停表
三?誤差與錯誤1.誤差(1)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2)(必記概念)減小誤差的辦法: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②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③改進測量方法?(3)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消除,而錯誤是能夠避免的?
樣題1(2015·)如圖中被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cm,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2.500.1[解析]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即0.1cm?在長度測量讀數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被測物體的長度為6.50cm-4.00cm=2.50cm?
1.如圖所示,停表的讀數為______s,物體的長度為_____cm?對應訓練337.52.15
2.同一長度的五次測量記錄分別是17.82cm?17.83cm?17.81cm?17.28cm?17.81cm?那么被測量長度的結果應取()A.17.82cmB.17.81cmC.17.71cmD.17.8175cmA
一?機械運動1.(必記概念)在物理學中,物體______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2.塵土飛揚屬于機械運動?二?參照物1.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考點2運動的描述位置
2.對參照物的理解(1)任意性: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但通常以地面和地面上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2)假定性:一旦物體被選做參照物,就要假定其不動?三?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1.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_________?2.兩運動物體相對靜止的條件是:速度的大小相同且運動的方向相同?相對性
樣題2(2019·節(jié)選)小紅參加校運動會百米賽跑,跑完全程用時15s,以奔跑的小紅為參照物,運動場旁的建筑物是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運動[解析]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建筑物相對于小紅來說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是運動的?
樣題3公路邊有一農舍,它的煙囪正冒著煙,插有旗幟的a?b兩農用車在農舍旁的公路上,觀察如圖所示的旗與煙的情況,判斷以下關于a?b兩車相對房子的運動情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a?b兩車一定向左運動B.a?b兩車一定向右運動C.a車可能運動,b車向右運動D.a車可能靜止,b車向左運動D
[解析]煙囪是相對地面靜止的,且正冒著煙,由于在沒有風的時候,煙是豎直向上的,而現在煙囪上的煙飄向左邊,所以可以判定現在的風是向左刮的,而a車上的小旗飄向左邊,即有三種可能的情況:一是a車向左運動但車速小于風速,二是向右運動,三是靜止不動?而b車的小旗飄向右邊,則一定是向左運動且車速大于風速?
3.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內,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對于下列哪個物體是運動的()A.這列火車的車廂B.坐在車廂椅子上的乘客C.從旁邊走過的列車員D.關著的車門對應訓練C
4.小明和小紅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時向相反方向勻速行走,1min后兩人相距120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以小明為參照物,小紅的速度是2m/sB.以地面為參照物,小紅的速度是2m/sC.以小明為參照物,小紅是靜止的D.如果說小明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是地面A
5.如圖中的甲和乙是從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拍攝下的兩張照片?坐在石頭上的小女孩看到編號為___和____的小孩運動了,這位小女孩所選的參照物是________?13電線桿
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常用方法:(1)相同時間比較路程;(2)相同路程比較時間?二?速度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____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的物體運動得越快)?考點3運動的快慢快慢
2.(必記概念)定義:在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1)速度公式:v=____?(2)變形式:s=_____,t=____?3.(必記概念)速度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_,在交通運輸中常用的單位是______,它們的換算關系是:1m/s=______km/h?三?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s/tvts/vm/skm/h3.6
2.判斷方法:任意相等的時間通過相同的路程?3.(必記概念)特點:①軌跡是直線;②速度大小始終不變(即速度大小與路程和時間無關);③路程與時間成正比?4.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和st圖像:
四?平均速度1.(必記概念)變速運動的常見情況:(1)速度大小改變;(2)速度方向改變(曲線運動)?2.(必記概念)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___?3.(必記概念)如果一個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v2,則該物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若前半段時間內的速度是v1,后半段時間的速度是v2,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s/t2v1v2/(v1+v2)(v1+v2)/2
樣題4(2019·節(jié)選)小紅參加校運動會百米賽跑,跑完全程用時15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結果保留一位小數)6.7[解析]由公式v=s/t直接可求出答案?
樣題5某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為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為6m/s,那么它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B.4.8m/sC.5m/sD.6m/sB[解析]設物體運動的前一半路程為s,所用時間t1=s/4m/s;后一半路程也為s,所用時間t2=s/6m/s,則它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s總/t總=2s/(t1+t2)=2s/(s/4m/s+s/6m/s)=(2×4m/s×6m/s)/(6m/s+4m/s)=4.8m/s?
樣題6小剛從家中出發(fā)到西山風景區(qū),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騎自行車?路程—時間圖像如圖所示?(1)騎車的是圖中哪一段?(2)小剛騎車的速度是多少?(3)小剛從家到廣場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由圖可知,AB段傾斜程度比OA段傾斜程度大,說明AB段速度大于OA段的速度,所以OA段步行,AB段騎車;(2)小剛騎車的路程:s=3600m-1800m=1800m,小剛騎車的時間:t=5min=300s,小剛騎車的速度:v=s/t=1800m/300s=6m/s;(3)小剛從家到廣場全程的平均速度:v=s總/t總=3600m/1800s=2m/s?
6.小明想測量成都地鐵3號線的運行速度?他測得地鐵從高升橋站出發(fā)到達磨子橋站時間為7min,在手機中用“百度地圖”截取了一段地圖(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得地圖上兩站間的距離為______cm,若地圖上1cm等于實際1km,則地鐵在兩站之間的平均速度為____km/h?(結果保留整數)對應訓練4.0034
7.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往乙地,共用了1個小時,前20分鐘內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鐘內的平均速度是60km/h,則該汽車在這1小時內的平均速度是()A.35km/hB.40km/hC.45km/hD.50km/hD
8.如圖所示是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O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m處③從第3s開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確B.只有①③正確C.只有②③正確D.只有③④正確C
1.實驗原理:______?2.實驗器材:小車?斜面?金屬擋板(金屬片)?長方體木塊?_______?_____?3.實驗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1)斜面底端放置金屬片:讓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2)斜面的坡度較小:便于測量______?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s/t刻度尺停表時間重點實驗突破
(3)使小車由靜止下滑:使小車每次下滑的初速度相同?(4)路程的測量:①注意事項:測量路程時所測長度應為小車上同一位置在起點和終點間的距離,路程中不包括車長?②刻度尺的使用及讀數?(5)時間的測量(停表?鐘表的讀數)?4.實驗數據及實驗分析:(1)計算小車在斜面上各段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
(2)比較小車在斜面上各段路程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___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上半段的平均速度?(3)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全程做___________運動?>>變速(加速)
樣題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示數(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1)該實驗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________?v=s/t
(2)實驗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較小,其目的是_______(選填“減少”或“增加”)測量時間,以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3)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程的一半,則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m/s?增加0.240.2
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①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記時,測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選填“大”或“小”)?問題補充小
②為了測量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學讓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小車到達C點的時間,從而計算出小車運動過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確嗎?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確小車在下半程時通過B點時的速度不為零
感謝聆聽!
第二章聲現象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課件
一?聲音的產生1.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是由物體____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2.常見物體振動部位(了解)(1)人說話靠______振動?(2)弦樂器(吉他?二胡等)靠___振動?考點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振動聲帶弦考點梳理
(3)管樂器(笛子?蕭等)靠_______振動?二?聲音的傳播1.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2.(必記概念)聲音必須要靠______傳播,_______不能傳聲?(1)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2)介質包括固體?液體?氣體三大類?3.聲速:聲音在1s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空氣柱介質真空
(1)定義式:v=s/t;變形式:s=vt,t=s/v?(2)(必記概念)聲速與_________和________有關?[v聲(多數固體)>u聲(液體)>u聲(氣體)](3)(必記概念)15℃的空氣中的聲速為_______m/s?4.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而被反射回來的那部分聲音叫回聲?聽到回聲的條件:①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②在空氣中,人到障礙物的最短距離是______m?介質種類介質溫度34017
不能誤認為聲音在所有固體中的速度都大于其在液體中的速度?如聲音在軟木(固體)中的速度就小于聲音在水中的速度?易錯警示
樣題1(2018·)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老師講課時聲音洪亮是指聲音的音調高B.真空不能傳聲C.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D.在城市主要道路兩邊,安裝噪聲監(jiān)測儀,可以減弱噪聲B
[解析]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老師講課時聲音洪亮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A錯誤;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B正確;聲音可以傳遞信息,聲音也可以傳遞能量,利用超聲波清洗眼鏡,是利用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故C錯誤;在街頭設置噪聲監(jiān)測儀,只能監(jiān)測噪聲的大小,并不能減弱噪聲,故D錯誤?
樣題2為了測定聲音在鋼中的傳播速度,取一長L=664m的鋼軌,在其一端用鐵錘沿鋼軌方向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記錄兩次響聲相隔時間t=1.87s,如果當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v空=332m/s,求聲音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解析]由于聲速與介質種類有關,在空氣中速度較慢,時間較長;在鋼軌中速度較快,時間較短,時間差為1.87s?解:由以上分析可知,t空-t鋼=Δt,即L/v空-L/v鋼=Δt,664m/332m/s-664m/v鋼=1.87s,解得,v鋼≈5107.7m/s,即聲音在鋼軌中的傳播速度為5107.7m/s?
1.(多選)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2019·)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B.(2014·)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C.(2016·)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D.(2016·)“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AB對應訓練
2.停止對大鐘的敲擊后,發(fā)現大鐘“余音未止”,這是因為()A.大鐘仍在振動B.空氣仍在振動C.聲音仍在傳播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A
3.一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s1=700m處鳴笛,汽車直線向前行駛s2=40m后,司機剛好聽到笛聲的回聲,求汽車行駛的速度?解:畫草圖如下:聲音傳播的路程:s3=2s1-s2=2×700m-40m=1360m,此時聲音傳播的時間:t=s3/v聲=1360m/340m/s=4s,則汽車行駛的速度:v=s2/t=40m/4s=10m/s?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1.(必記概念)振動___音調高,振動___音調低?2.在物理學中用______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它等于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1)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2)大多數人的聽覺頻率范圍:__________________?考點2聲音的特性快慢頻率20Hz~20000Hz
①頻率小于20Hz的聲波叫___聲波?[自然災害(如地震)來臨前都伴有次聲波發(fā)生,大象交流靠次聲波]②頻率大于20000Hz的聲波叫____聲波?(蝙蝠?海豚可以發(fā)出超聲波)3.和音調有關的一些詞或現象(1)形容聲音尖?清脆?刺耳?(2)(必記概念)弦樂器通過調節(jié)弦的粗細?松緊和長短來調節(jié)_____,弦越細越緊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次超音調
(3)(必記概念)管樂器通過調節(jié)空氣柱的體積來調節(jié)_____?空氣柱體積越小,振動越____,音調越____?4.在波形圖上,波的疏密程度反映音調的高低,波形越密集,音調越高?二?響度: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1.(必記概念)響度不僅和______有關,還和聲源到人耳的距離以及聲音的分散程度有關?2.(必記概念)和響度有關的一些詞:震耳欲聾?高聲喧嘩?引吭高歌?低聲細語?易錯點:把引吭高歌的高誤認為是音調?3.在波形圖上,波的振動幅度反映響度的強弱,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調快高振幅
三?音色:聲音的品質叫做音色?1.音色與發(fā)聲體的____和_____有關?2.(必記概念)和音色有關的一些例子(1)區(qū)分?模仿動物的叫聲?(2)聞其聲,知其人?(3)敲打陶瓷,判斷是否有裂痕?3.在波形圖上,波的形狀反映音色?材料結構
樣題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2019·節(jié)選)聲音的音調與物體的振幅有關B.(2014·節(jié)選)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越高,響度越大C.(2016·節(jié)選)“聞其聲,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判斷的D.(2017·節(jié)選)“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聲”是描述聲音的響度D[解析]音調取決于頻率,振幅是決定響度的,故A?B錯誤;“聞其聲,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C錯誤?
樣題4如圖所示,分別是音叉和鋼琴發(fā)出的兩列聲波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則這兩列聲波()A.音調不同B.響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調?響度和音色均不同C[解析]在聲波的波形圖上,波的疏密程度反映聲音的音調高低;波的振幅反映聲音的響度強弱;波的形狀反映聲音的音色?
4.如圖是“探究影響音調高低因素”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通過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來改變鋼尺振動的頻率B.多次實驗中,保持鋼尺振動的振幅相同,運用了控制變量法C.鋼尺伸出桌面越長,振動越快D.物體振動快,頻率高,發(fā)出的聲音音調高C對應訓練
5.小剛在藝術節(jié)上用吉他彈奏優(yōu)美的樂曲?對于吉他發(fā)出的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樂曲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B.變換手指按壓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變聲音的響度C.用力撥動吉他弦可以提高聲音的音調D.撥動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變吉他的音色A
(必記概念)聲音的兩大作用:1.聲波可以傳遞_____?例如:醫(y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fā)育情況?聲吶(回聲定位原理),利用超聲檢測鍋爐是否有裂紋?2.聲波可以傳遞_____?例如:清除結石?清洗機械?考點3聲的利用信息能量
樣題5(2017·節(jié)選)汽車上的倒車雷達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_____?信息[解析]倒車雷達利用了回聲定位的原理來探測障礙物與車之間的距離,利用了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6.聲波既可以傳遞“信息”又可以傳遞“能量”?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聲波傳遞“能量”的是()A.用超聲波碎石B.用聲吶探測海深C.利用B超做體檢D.利用回聲定位對應訓練A
7.有一種電子牙刷,它能發(fā)出超聲波,直達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這樣刷牙既干凈又舒服?關于電子牙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刷牙時,人聽不到超聲波,是因為超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B.超聲波的音調很低,所以人聽不到C.超聲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超聲波能傳遞能量D
8.美國搖滾歌手杰米·溫德拉在湖南岳陽君山島大展“獅吼功”,他用高達100dB以上的詠嘆調連續(xù)震破三個高腳玻璃杯,并被主辦方授予“世界吼王”的稱號?如圖所示為杰米·溫德拉用聲音將玻璃杯震碎的情境?下列有關他“吼”出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傳遞了能量B.聲音只在玻璃杯中傳遞C.聲音是玻璃杯振動產生的D.聲音的分貝數越高其頻率越大A
一?噪聲的劃分:(兩個角度)1.物理角度: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2.環(huán)保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二?噪聲常見等級1.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0dB;2.較為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為30~40dB;3.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考點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4.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5.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三?(必記概念)噪聲的減弱和控制1.防止噪聲的產生(在_______減弱,如摩托車的消聲器)?2.阻斷噪聲的傳播(在_______________減弱,如植樹造林?隔音板)?3.防止噪聲進入人耳(在________減弱,如戴耳罩)?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樣題6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2019·)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2014·)中考期間,學校路段禁止汽車鳴笛,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2016·)在中考期間,考場周圍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蓬松多孔的物體對噪聲有吸收作用[解析]禁止汽車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
9.“廣場舞”是中國大媽非常喜歡的一種健身活動,但同時廣場舞的音響卻給周邊住宅樓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使雙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諧相處,你認為采取下列哪種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樓的居民都戴一個防噪聲的耳罩B.禁止廣場舞活動C.跳舞的大媽都戴一個播放音樂的耳機D.住宅樓內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C對應訓練
10.如圖是某市區(qū)矗立的噪聲監(jiān)測及分貝數顯示裝置,從裝置上顯示的分貝數可知()A.此時的噪聲能使人失去聽力B.此時的噪聲妨礙人們的工作和學習C.此時的噪聲妨礙人們的休息和睡眠D.此時的噪聲是較理想的安靜環(huán)境C
11.下列做法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是()A.汽車進入市區(qū)后禁止鳴笛B.圖書館里不能大聲喧嘩C.飛機旁的工作人員帶上防噪聲的耳罩D.高速公路兩側安裝透明板墻D
感謝聆聽!
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課件
一?溫度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憑感覺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2.單位:攝氏度(℃)?規(guī)定:在標準大氣壓下_____________的溫度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為______攝氏度?3.(必記概念)常見溫度的估測:冰水混合物:_____;沸水(標準大氣壓):______;人的正常體溫:______;舒適的房間溫度:_______?考點1溫度冰水混合物1000℃100℃37℃23℃考點梳理
二?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1.液體溫度計構造:玻璃泡?內徑很細的玻璃管?2.常用液體溫度計內裝液體: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1)水銀特點:靈敏度高(體溫計);(2)酒精特點:凝固點低(寒暑表)?3.(必記概念)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___________進行工作?熱脹冷縮
4.(必記概念)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2)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__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微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____后再讀數;讀數時________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_____?(3)仰視讀數偏___,俯視讀數偏___?(均選填“大”或“小”)底穩(wěn)定玻璃泡相平小大
樣題1用體溫計測量病人甲的體溫,示數是38℃,如果該體溫計未經甩過就用來測量病人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乙的體溫一定等于甲的體溫B.乙的體溫不可能等于甲的體溫C.乙的體溫不可能高于甲的體溫D.乙的體溫一定低于甲的體溫C
[解析]病人甲的體溫是38℃,由于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在離開人體讀數時,體溫計液柱不會下降,所以示數仍會是38℃?用沒有甩過的示數停留在38℃的體溫計測量乙的體溫時,若乙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8℃,體溫計液柱不會變化,仍為38℃;若乙的體溫高于38℃,液柱會上升,示數大于38℃?所以,測量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時,病人乙的溫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確?
樣題2如圖是小華在探究“水的沸騰特點”實驗中:(1)在圖甲中,操作錯誤的是溫度計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2)他糾正錯誤后繼續(xù)實驗,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其中讀數方法正確的是___(選填“A”“B”或“C”),示數是____℃?碰到了燒杯底B95
[解析](1)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液體充分接觸,不能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圖中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燒杯的底部,會導致測量結果偏高?(2)溫度計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的液面相平,先確定是零上還是零下,認清分度值,再讀數?圖中,A俯視,C仰視均錯誤,B視線與液柱的液面相平,正確?此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此時是零上,液柱液面對準了90℃上面的第5小格處,示數是95℃?
1.按照實驗室用的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在下列敘述的步驟中,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A.選用測量范圍適合的溫度計B.估計被測液體的溫度C.讀出溫度計的示數D.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接觸E.取出溫度計F.讓溫度計與被測液體接觸一段時間,直到溫度計內液柱穩(wěn)定對應訓練BADFCE
2.如圖甲和乙所示,兩支溫度計的示數分別是:甲.______,乙.______?-18℃36.7℃
一?熔化1.(必記概念)熔化:___態(tài)變成____態(tài)(___熱)?2.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常見的晶體有海波?冰?石英?水晶?明鞏?各種金屬等;常見非晶體有松香?蜂蠟?瀝青?玻璃等?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是:晶體有一定的____點,而非晶體沒有,同一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______的?考點2熔化和凝固固液吸熔相同
3.(必記概念)晶體熔化規(guī)律(如圖甲)(1)晶體熔化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晶體熔化特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____熱,內能_____,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4.(必記概念)非晶體熔化規(guī)律(如圖乙)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地___熱,且溫度不斷_____?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吸增大吸上升
二?凝固1.(必記概念)凝固:___態(tài)變成___態(tài)(____熱)?2.(必記概念)晶體凝固規(guī)律(1)液態(tài)晶體凝固條件:________________?不斷____熱?(2)晶體凝固特點:液態(tài)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____熱,內能______,但溫度保持在凝固點不變?液固放溫度達到凝固點放放減小
(3)處在熔點或凝固點的物質存在的狀態(tài)可能有____種,分別為液態(tài)?固液共存態(tài)?固態(tài)?3.(必記概念)非晶體凝固規(guī)律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____熱,且溫度不斷_____?三放下降
樣題3(2017·)小南同學用同一酒精燈加熱,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騰實驗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得到如圖所示的圖像?(1)測得水的沸點為___℃,此時的大氣壓可能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2)BC段表示物質處于__________態(tài)?(3)AB段和CD段的傾斜程度不同,表明冰和水的_______不同?98小于固液共存比熱容
[解析](1)由圖可知,DE段水的溫度保持不變,這是水的沸騰過程,在此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保持98℃不變,即水的沸點為98℃,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因此此時大氣壓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2)由圖像可以看出,BC段表示冰的熔化過程,冰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
(3)由圖像可以看出,AB段與CD段的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冰比水用的時間短,吸熱少,由Q=cmΔt可知,質量和升高溫度相同時,冰的比熱容比水的小?
樣題4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冰的熔化特點,他每隔相同時間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并觀察物質的狀態(tài),繪制成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冰是晶體B.冰的熔點是0℃C.冰的熔化過程持續(xù)了15minD.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C
[解析]認識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根據圖像分析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從而得出結論?冰從第5min開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過程持續(xù)了10min?
3.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體熱量向外散發(fā),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身并不發(fā)熱?據說法國準備生產一種夾克,其衣料纖維中添加了一種微膠囊,這種膠囊所含物質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溫度降低時會結晶,人們穿上它,氣溫較高時感到涼爽,氣溫較低時感到溫暖?這種服裝能夠調節(jié)溫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對應訓練
4.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像?(1)由圖像可看出該物質的熔點是___℃,在第5min末(C點),該物質處于____(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tài)?0液
(2)該物質熔化過程的特點是不斷吸熱,溫度____,內能_____?(3)比較圖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_____段吸收的熱量較多,因為CD段的物質________較大?不變增大CD比熱容
一?汽化1.(必記概念)汽化:____態(tài)變成____態(tài)(____熱)?2.(必記概念)汽化分為_____和_____兩種形式?3.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fā)生的劇烈汽化現象?(1)(必記概念)沸騰現象:考點3汽化和液化液氣吸沸騰蒸發(fā)
①沸騰前:氣泡上升過程中由___變____(上升過程中遇冷);②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中由___變____(上升過程中水對氣泡的壓強變小)?(2)(必記概念)沸騰條件(如圖所示):①溫度達到______;②不斷___熱?大小小大沸點吸
(3)(必記概念)沸騰特點:①不斷地____熱;②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4)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越高,氣壓越___,液體的沸點越____?4.蒸發(fā):在任何溫度下,發(fā)生在液體表面的一種緩慢汽化現象?(1)(必記概念)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_____;吸低低溫度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蒸發(fā)____熱,有_____作用?二?(必記概念)液化1.液化:___態(tài)變成___態(tài)(____熱)?2.常見液化現象:雨?霧?露?“白氣”(空氣中較熱水蒸氣遇0℃以下冷氣流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氣是常溫下通過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的)?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吸致冷氣液放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樣題5(2018·)下列現象中屬于汽化現象的是()A.夏天灑在地上的水會很快變干B.北方的冬天水面結冰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現冰花D.夏天從冰箱拿出的冰凍飲料一會兒瓶身會出現水珠A
[解析]夏天灑在地上的水很快變干,是蒸發(fā)現象,屬于汽化現象,故A符合題意;北方的冬天水面結冰,是水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屬于凝固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現的冰花,是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tài)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過一會兒,瓶外壁會出現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飲料瓶發(fā)生的液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
樣題6(2014·)如圖所示,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1)所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2)當水溫上升到90℃時,每隔1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數據記錄如下表?熱脹冷縮
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在當時條件下,水的沸點是___℃,這說明當時水面上方的大氣壓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3)熄滅酒精燈后,水停止沸騰,說明水沸騰時需要___________?98小于吸收熱量
[解析](1)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2)由表格中數據可知,在4~7min內,水的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98℃,此時的沸點低于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所以當時水面上方的氣壓低于一個標準大氣壓;(3)熄滅酒精燈后,水停止沸騰,水的沸騰隨著吸熱停止而停止,說明水沸騰時需要吸收熱量?
5.如圖是水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過程①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_____,同時伴隨著___熱;過程②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凝華和_____,同時伴隨著______熱?對應訓練汽化吸液化放
6.用圖甲所示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1)圖甲所示燒瓶中水的溫度為____℃?(2)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溫度計的示數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82不變
(3)沸騰一段時間后,撤去酒精燈,發(fā)現水停止沸騰,這時一組同學用橡皮塞塞住燒瓶口并將其倒置,向燒瓶底部澆冷水,如圖乙所示,結果發(fā)現水又重新沸騰了,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組同學在燒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繼續(xù)加熱,發(fā)現乒乓球被頂起,在此過程中水蒸氣的___能轉化為乒乓球的機械能?氣壓降低,水的沸點降低內
一?(必記概念)升華1.升華:___態(tài)變成___態(tài)(____熱)?2.常見升華現象:燈絲變細?樟腦丸變小?冰凍衣服變干?二?(必記概念)凝華1.凝華:____態(tài)變成____態(tài)(___熱)?2.常見凝華現象:霜?雪?霧凇(空氣中較熱水蒸氣遇0℃以下冷氣流凝華而成的小冰晶)?考點4升華和凝華固氣吸氣固放
樣題7(2013·)北方秋?冬兩季早晨常出現霜,下列有關霜的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A.是凝華現象且吸熱B.是凝華現象且放熱C.是凝固現象且放熱D.是凝固現象且吸熱B[解析]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小冰晶,凝華放熱?
樣題8(2015·)下列現象屬于凝華的是()A.衛(wèi)生球放一段時間變小B.晾在室外的濕衣服變干C.嚴寒冬天湖水結冰D.清晨草地上出現白霜[解析]衛(wèi)生球變小是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屬于升華;濕衣服變干是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屬于汽化;湖水結冰是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屬于凝固;霜的形成是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屬于凝華?D
7.(2016·)“瑞雪兆豐年”,其中雪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熔化時要_____熱量,導致環(huán)境溫度降低?對應訓練凝華吸收
8.我市今年春季出現嚴重干旱,為了緩解旱情,多次實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彈把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進入云層時,很快____成為氣體,并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水蒸氣_____成小冰粒,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遇到暖氣吸熱而______變?yōu)橛挈c落到地面上?(均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升華凝華熔化
1.實驗器材:鐵架臺(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帶有小孔的紙板?停表?溫度計?水?2.實驗器材的組裝順序:自下而上?3.溫度計的原理?使用和讀數?4.水沸騰前后氣泡的特點:沸騰前,氣泡上升時體積逐漸_____;沸騰時,氣泡上升時體積逐漸_____?實驗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變小變大重點實驗突破
5.縮短加熱時間的方法:減少水的質量?用初溫較高的水?蓋帶有小孔的紙板?加大酒精燈的火焰等?6.水沸騰時的特點:____熱,溫度______,此時的溫度為水的沸點?7.溫度—時間圖像或數據表格的分析?8.水的沸點非100℃的原因:低于100℃是因為當地大氣壓____標準大氣壓;高于100℃是因為杯口的紙板密封較嚴密,杯內氣壓_____標準大氣壓?吸不變低于大于
9.水沸騰產生“白氣”的原因:“白氣”是水汽化后,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_____現象,需要___熱?10.實驗時,撤掉酒精燈,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的原因:石棉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可使水繼續(xù)吸熱?11.熄滅酒精燈后,向燒瓶底部倒冷水,水又重新開始沸騰的原因:瓶內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液化放
樣題物理興趣小組進行“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1)需要安裝的實驗器材有:A.燒杯和水;B.酒精燈;C.紙板和溫度計;D.鐵圈和石棉網?裝置如圖甲所示,安裝的順序是(填寫器材前的字母):__________?BDAC
(2)燒杯加紙板蓋的目的是___________?(3)甲?乙兩同學用同樣的實驗裝置,在相同的實驗環(huán)境下,分別用質量為m甲和m乙的水進行實驗,根據實驗數據描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m甲___m乙,實驗時的大氣壓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標準大氣壓?(4)實驗時發(fā)現,水沸騰時出現大量的“白氣”是_____現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需要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減少散熱<小于液化放熱
(1)在圖1裝置中,存在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2)在不同時刻觀察到水中氣泡上升的情況如圖2中a?b所示,則圖___可能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問題補充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液面相平(或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燒杯底)b
(3)撤去酒精燈時燒杯中的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要適當縮短加熱時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___熱,如果繼續(xù)給沸騰的水加熱,水的溫度______(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石棉網的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還可以向燒杯中的水提供熱量適當減少水量(或用熱水?加大酒精燈的火焰?加蓋)吸不變
感謝聆聽!
第四章光現象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課件
自行發(fā)光不是徑跡方向同種均勻介質考點梳理
不同長度(距離).
反射傳播路徑共面
可逆
同一平面法線等于
確定像的位置大小關系垂直
虛相等相等垂直
斜射偏折
同一平面兩側偏折小于增大可逆不變
虛像高
復色不同紅光紫光紅綠藍品紅黃青
透過反射吸收反射所有色光反射
紅橙黃綠藍靛紫
熱熒光
D考點講解
A
B
A
B
C
D
漫顯示光路46°
不能在40°
確定蠟燭像的位置
蠟燭A的像反射
不能A2
D
B
C考點五光的色散、物體的顏色
靛色散熱熒光物質
D
A實戰(zhàn)演練
A
D
A
C
B
C
C
D
B
C
C
反射擴散折射虛
折射乙
53°44°
30°色散紅外線
54.6
左
不隨虛鏡面
同一平面O點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靠近尋找普遍規(guī)律ON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較暗較薄
前面反射不點燃完全重合
B靠近不變
C
感謝聆聽!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復習課件
厚薄薄厚會聚發(fā)散考點梳理
u>2ff
F2,則F合=F1-F2,合力方向與F1方向相同?(結論: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所受合力_______)5.(必記概念)力和運動的關系:(1)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2)物體受非平衡力→非平衡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同一個兩個為零
樣題3如圖所示,一本書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書受到水平桌面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書受到水平桌面的支持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C.書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D.書所受到的水平桌面的支持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它們對書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A
[解析]兩個力只有同時滿足“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這四個條件才能是平衡力?而平衡力對物體產生的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保持平衡狀態(tài),相互作用的一對力不是對同一個物體產生效果,不能抵消?
樣題4(2018·)如圖所示,一小鐵塊沿斜面向下滑動,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描述正確的是()A.鐵塊從斜面滑下的速度越來越快,說明鐵塊慣性在變大B.鐵塊所受重力與斜面對鐵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鐵塊受到斜面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D.鐵塊相對于斜面始終是靜止的C
[解析]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只與質量有關,當鐵塊從斜面滑下時,無論運動狀態(tài)如何,質量不變,所以慣性不變,故A錯誤;鐵塊在斜面上向下滑動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C正確;由于重力與斜面對鐵塊的支持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由于鐵塊相對于斜面的位置不斷在變化,故鐵塊是運動的,故D錯誤?
4.如圖所示的四個力的示意圖中,表示兩個力彼此平衡的是()對應訓練D
5.如圖所示,已知足球放在桌子上,而桌子立于地球表面?下列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的是()A.足球對桌子的壓力與桌子對足球的支持力B.桌子對地球的壓力與地球對桌子的支持力C.足球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足球的支持力D.桌子受到的重力與地球對桌子的支持力C
6.一臺起重機的掛鉤上吊著一箱重1.5×103N的貨物,當這箱貨物處于下列四種不同情況時:①靜止不動;②以1m/s的速度勻速上升;③以2m/s的速度水平勻速右移;④以3m/s的速度勻速下降?則連接貨物的鋼絲繩承受的拉力()A.在①種情況下最大B.在②種情況下最大C.在③種情況下最大D.上述四種情況時都相等D
一?摩擦力1.(必記概念)定義: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之間要發(fā)生或已經發(fā)生_________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2.產生條件:(1)兩物體相互接觸;(2)相互擠壓(有壓力存在);(3)接觸面粗糙;考點3摩擦力相對運動相對運動相對運動趨勢
(4)發(fā)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3.摩擦力的分類:靜摩擦?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4.(必記概念)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騎自行車時自行車前輪摩擦力向后,后輪摩擦力向前)?5.(必記概念)摩擦力的大小:(1)靜摩擦力的大小常根據平衡條件來判斷?(2)滑動摩擦力大小與____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與物體的運動速度和兩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______越大,接觸面越_____,滑動摩擦力也就越大?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粗糙
二?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______?增大接觸面的__________?2.(必記概念)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減小_____?減小_________________?變______為滾動?使接觸面彼此分離(如加潤滑油?形成空氣墊等)?壓力粗糙程度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滑動
樣題5(2016·)如圖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變的水平地面上的物體,用方向不變的力F向右推物體,推力F的大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的運動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則在t=1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N;在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N?24
[解析]由圖丙的v-t圖像可以知道,在0~2s內,物體速度為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當t=1s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由圖乙的F-t圖像可知,在0~2s內,推力F1=2N,此時物體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此時摩擦力f靜=F=2N?由圖丙的v-t圖像可知,在4~6s內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可知,物體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與推力F是一對平衡力,即f=F,
由圖乙的F-t圖像可知,在4~6s內,推力F=4N,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f=F=4N,因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由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體與地面間的壓力決定,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所以,在t=3s時,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4N?
7.如圖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放一重為5N,底面積為20cm2的物體A?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物體A,拉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A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___N,3~6s內物體受到的合力是___N,9~12s內物體做______運動,它能繼續(xù)運動是由于______?對應訓練63減速慣性
8.如圖所示,物體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豎直墻壁上,當水平力減小為F/2時,物體A恰好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此時物體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減小為原來的1/2B.和原來一樣C.增大為原來的2倍D.無法判斷B
9.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正在向右運動,物體速度逐漸變大,分析物體受到的力有()A.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B.重力?對傳送帶的壓力C.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D.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對傳送帶的壓力C
1.實驗方法:轉換法?控制變量法?推理法?2.用小車代替木塊的目的: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所受阻力小,現象明顯?3.小車在水平面最終停下來的原因:受到_____作用?4.讓小車從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時的_____相同?實驗1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阻力速度重點實驗突破
5.改變水平面上材料的目的: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阻力的大小?6.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繼續(xù)運動的原因:小車具有_____?7.實驗推理:若物體不受阻力時,速度將不會減小,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慣性
樣題1劉偉同學為了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1)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劉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劉偉采用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從甲?乙?丙三次實驗小車所停位置情況看,____圖中小車所受阻力最大?控制變量法甲
(3)劉偉從實驗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則運動的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4)牛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它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勻速直線運動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1)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車受到的重力和小車對水平面的壓力_____(選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2)讓小車分別在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運動,目的是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完成實驗探究?問題補充不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若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可以探究小車的重力勢能與______的關系?(4)比較三次實驗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___,運動的距離越____,速度減小得越____;支持該結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小長慢小車在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在木板面比在毛巾面滑行的距離長
1.實驗示意圖:2.實驗方法:____________?轉換法?3.實驗原理:根據___________原理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實驗時要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此時滑動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實驗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控制變量法二力平衡
4.實驗結論:(1)甲?乙兩圖說明: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2)乙?丙兩圖說明: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甲?乙?丙三圖說明: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滑動摩擦力跟接觸面積和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
樣題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1)先后用相同的力將手按在不同的接觸面上滑動時,感覺手受到的阻礙是不同的,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大小可能與_________________有關;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將手按在同一接觸面上滑動時感覺手受到的阻礙也是不同的,猜想滑動摩擦力還可能與______有關?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
(2)小剛在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時,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式,這種操作是_____的?(3)根據_________知識,實驗中應該_____?___________拉木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拉力的大小?錯誤二力平衡水平勻速直線
(4)小剛認為滑動摩擦力大小還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于是他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下面是該方案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將兩個材質和平滑程度均相同?體積不同的木塊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讓兩個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不同”,他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錯誤沒有控制壓力相同
(1)實驗中,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果增大水平拉力,木塊仍保持靜止,木塊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實驗中,若將木塊由平放改為豎放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問題補充變大不變
(3)某實驗小組對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進行了改進:將輕質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如圖所示,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即可測出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這種改進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方便實驗操作
感謝聆聽!
第九章壓強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復習課件
垂直垂直受力面積p考點梳理
壓力作用效果p=F/S帕斯卡受力面積壓力
重力流動性高度差壓強p=ρgh
向各個方向相等增大液體密度
開口連通不流動相平
重力流動
各個方向相等
760
小大
C考點講解
A
D
A
C
B
D
D
D
B
A實戰(zhàn)演練
C
C
A
A
A
C
C
減小增大壓力
2000=
形狀
解:D、E壓力大小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D
相同
裝置漏氣
>增大不是
感謝聆聽!
第十章浮力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復習課件
向上托大于壓力差考點梳理
豎直向上
體積液體密度
增大
G-F
裝滿小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
><==><=><
空心質量
重力漂浮大
D考點講解
B
C
C
B
A
B實戰(zhàn)演練
D
A
D
D
C
A
D
C
5.122.56
等于上浮
<上浮
測量圓柱體的重力
解:液體的密度小
排開液體體積53.9
1.1440B液體密度
感謝聆聽!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復習課件
一?功1.定義: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如果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就對物體做了功?2.(必記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①有___作用在物體上;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______?3.(必記概念)三種不做功的情況:考點1功力距離考點梳理
①F≠0,s=0(有力無距離)——“勞而無功”,如用力推箱子未推動,推力對箱子不做功;②F=0,s≠0(有距離無力)——“不勞無功”,如足球拋出后人對足球不做功;③F≠0,s≠0,F⊥s(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垂直)——“垂直無功”,如提著水桶在水平地面行走,重力對水桶不做功?
二?功的計算1.(必記概念)功的計算公式:_______?(公式中“s”必須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單位是米;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J”)變形式:________,________?2.若F與s的方向相反,我們就說物體克服力F做了功或力對物體做負功,其值仍為W=Fs?W=FsF=W/ss=W/F
樣題1在下圖的四種情景中,人對物體做功的是()A.提著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B.扛著米袋慢慢爬上樓梯C.用力推汽車,汽車沒動D.舉著杠鈴原地不動B
[解析]A.提著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人對水桶的力向上,受力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人對水桶沒有做功;B.扛著米袋慢慢爬上樓梯,人對米袋的力向上,向上移動了距離,人對米袋做功;C.用力推汽車,汽車沒動,人給汽車一個向前的力,向前沒有移動距離,人對汽車沒有做功;D.舉著杠鈴原地不動,人對杠鈴的力向上,向上沒有移動距離,人對杠鈴沒有做功?
樣題2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重10N的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則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水平木板對木塊的支持力是___N?若小明拉著木塊勻速向右移動了0.5m,則拉力做的功是_____J,重力對木塊做的功是___J?3.4101.70
[解析]由圖可知,拉力大小為3.4N,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3.4N?木塊的重力為10N,則木板對木塊的支持力與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故它也是10N?拉力做功W=Fs=3.4N×0.5m=1.7J;水平移動時,重力做功為零?
1.下列現象中,力沒有對物體做功的是()A.用力將小車推動B.將書包背上樓C.騎自行車前進D.人提著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對應訓練D
2.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動重為500N的物體勻速直線前行了2m,則該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N;此過程中推力做功為____J,重力做的功為___J?1002000
3.經測量,重3N的物體沿如圖所示的斜面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0.6N,斜面的長與高分別是2m和1m?若物體從斜面頂端自由滑到底端,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是__J,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___J?31.2
4.一個重200N的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勻速前進了25m,拉力撤去后,物體由于慣性又前進了10m?若拉力做的功為500J,則拉力的大小為___N?20
5.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動,圖乙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請根據圖像判斷:在相等的時間內,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F1___F2;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W1___W2?(均選填“>”“<”或“=”)=>
一?功率1.(必記概念)物理意義:功率是描述物體___________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2.定義:物體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3.(必記概念)計算公式:_______,變形式:_______?_______?(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用符號W表示,1W=____)考點2功率做功快慢P=W/tW=Ptt=W/P1J/s
二?功率推導公式1.(必記概念)推導公式:P=W/t=Fs/t=_____?(1)公式P=W/t計算的是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2)公式P=Fv中,若v是平均速度,則P就是平均功率,若v是瞬時速度,則P就是瞬時功率?(3)公式P=Fv多用于計算物體在恒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功率?Fv
2.做功的多少與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功率大的不一定做功多,做功多的功率也不一定大?只有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做功越多,功率越大,由公式P=Fv可知,在發(fā)動機的額定功率一定時,牽引力與行駛速度成反比,故汽車上坡時要增大牽引力,就需要減小_____?速度
樣題3(2019·)將物體A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作用下,以v1=4m/s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在同一水平面上,物體A受到水平拉力F2作用時,以v2=6m/s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兩次移動的距離相同,則兩次拉力做功W1____W2(選填“>“<”或“=”),兩次拉力的功率P1___P2(選填“>”“<”或“=”)?=<[解析]由于物體兩次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都等于滑動摩擦力,兩次移動距離也相同,故W1=W2;由于第二次速度要快一些,故由公式P=Fv可知,P1h2,mA=mBl2,F1F2?特點:費力省距離?(常見費力杠桿:筷子?釣魚竿?鑷子?船槳?掃帚等)3.等臂杠桿:動力臂___阻力臂,動力___阻力;即l1=l2,F1=F2,特點: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常見等臂杠桿:天平?定滑輪)大于小于小于大于==
樣題1(2019·)如圖所示,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桿OA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A.變大B.不變C.變小D.不能確定A[解析]杠桿在向水平位置轉動的過程中,F的力臂l1不斷變小,G的力臂l2不斷變大,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l1=Gl2可知,G不變,F不斷變大?
樣題2(2016·)如圖所示,已知輕質杠桿AB在水平位置靜止,作出物體C所受重力的示意圖以及拉力F的力臂L?[解析]先確定物體的重心,然后從重心開始沿豎直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重力G,再根據力臂的概念畫出F的力臂L?
1.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請在圖中畫出杠桿OA的動力臂L?對應訓練
2.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和力臂L2對應的力F2?
3.如圖所示,物體重G=50N,OB=0.4m,OA=1m,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F1的力臂L1=____m,F1=___N?(杠桿重忽略不計)0.540
4.如圖所示,用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阻力G的力臂____,動力F_____?(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變大變大
一?定滑輪1.定義:使用過程中,軸固定不動(位置不變)的滑輪?2.(必記概念)實質:定滑輪實質是______杠桿?3.(必記概念)特點:(1)不能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___;(2)繩子移動的距離與物體移動的距離_____,繩子移動的速度_____物體移動的速度,即:s繩=s物,v繩=v物?考點2滑輪等臂省力改變動力的方向相等等于
二?動滑輪1.定義:在使用過程中,軸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2.實質:動滑輪實質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杠桿?3.(必記概念)特點:(1)使用動滑輪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_____;(省一半力的條件:①不計動滑輪重力和摩擦;②動滑輪兩邊繩子平行)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省一半的力改變力的方向
(2)繩子移動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_______,即:s繩=2s物,v繩=2v物?三?滑輪組1.定義: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即為滑輪組?2.(必記概念)特點:既可以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3.確定滑輪組中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n)的方法兩倍省力改變力的方向
(1)“分離法”:在定滑輪和動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它們隔離開,只計算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2)“公式法”:根據動滑輪的個數(x)計算:①若動滑輪內側掛鉤上無繩子,則:n=2x;②若動滑輪內側掛鉤上有繩子,則:n=2x+1?(3)“目視法”:直接數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4.(必記概念)拉力大小的計算:(1)豎直方向使用的滑輪組:
①不考慮動滑輪重力,不計摩擦:F=_________;②考慮動滑輪重力,不計摩擦:F=____________?(2)水平方向使用的滑輪組:F=f阻/n(f阻為物體所受的摩擦阻力)?5.繩子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的距離的n倍,即:s繩=ns物,v繩=nv物?6.(必記概念)滑輪組繞線方法:“__________”:①n為奇數時,從_______掛鉤開始繞線;②n為偶數時,從________掛鉤開始繞線?G物/n(G物+G動)/n奇動偶定動滑輪定滑輪
四?輪軸與斜面1.輪軸與滑輪一樣,可視為可連續(xù)轉動的杠桿,作用在輪上的記為F1,作用在軸上的力記為F2,輪半徑為R,軸半徑為r,當輪軸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遵守杠桿平衡條件F1R=F2r?若動力作用在輪上,阻力作用在軸時,為省力機械;若動力作用在軸上,阻力作用在輪上時,為費力機械?2.斜面:斜面是______機械,斜面的省力情況與斜面的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關?(1)傾斜程度一定時,斜面越光滑越省力;(2)粗糙程度一定時,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省力
樣題3工人們?yōu)榱税徇\一臺笨重的機器,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D
[解析]A方案未使用滑輪,B?C方案使用的是定滑輪,但C方案采用了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的方法;D方案使用的是動滑輪可以省力,且采用了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的方法,可以減小摩擦力,所以D方案最省力?
樣題4(2017·)如圖所示,在滑輪組的作用下,重為300N的A物體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動滑輪重為60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P=____W?12072
[解析]不計摩擦和繩重時,可以根據F拉=(1/n)(G+G動)求出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圖可知:n=3,則根據vF=nvA計算繩子自由端的速度,然后根據P=W/t=Fs/t=Fv求功率?
5.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忽略各種摩擦及杠桿和滑輪的重力,當提起相同重物時,最省力的是()A
6.把質量相等的A?B兩物體掛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下面,不計繩子?滑輪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A.A上升B.A下降C.A?B均靜止D.無法判斷B
7.如圖是胖子和瘦子兩人用滑輪組鍛煉身體的簡易裝置(不考慮繩子和滑輪重及摩擦)?使用時:瘦子固定不動,胖子用力FA拉繩使重物G勻速上升;胖子固定不動,瘦子用力FB拉繩使重物G勻速上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FAFBC.FB=2GD.以上說法都不對B
8.(2012·)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個重300N,底面積為100cm2的物體,不考慮繩的重力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勻速拉動物體時,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為60N,則水平拉力F=_____N,物體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____Pa?(各連接部分的繩子均水平)303×104
一?功的原理(必記概念)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二?(必記概念)有用功?額外功?總功1.有用功(W有):不使用機械,直接用手對物體做的功?2.額外功(W額):克服機械自身的重力或摩擦所做的功?3.總功(W總):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叫做總功,即W總=W有+W額?三?機械效率1.機械效率: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公式:________________?考點3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η=W有用/W總
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豎直方向使用的滑輪組:η=W有/W總=_________或η=G物/(G物+G動)?(不計繩重和摩擦)G物h/F拉s繩易錯警示1.機械效率要用百分數表示;2.由于機械做功時,總要做額外功,故η<1?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物體重力和動滑輪重力(物體重力越大,動滑輪重力越小,滑輪組機械效率越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繞線方法(省力情況)和重物被提升高度無關?
(2)水平方向使用的滑輪組:η=W有/W總=____________?3.斜面的機械效率(1)η=W有/W總=___________?(注:公式中h為斜面高度,F為物體所受推力或拉力,s為斜面的長度)(2)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和粗糙程度有關:①傾斜程度一定時,斜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高;②粗糙程度一定時,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f阻s物/F拉s繩G物h/Fs
樣題5(2019·)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物體M1重為500N,OA∶OB=2∶3,每個滑輪重為2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M2以0.5m/s速度勻速上升了5m?(杠桿與繩的自重?摩擦均不計)求:(1)物體M2的重力;(2)拉力F的功率;(3)物體M1對水平面的壓力?
解:(1)因杠桿與繩的自重?摩擦均不計,故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Gh/(Gh+G動h)=G/(G+G動),即80%=G/(G+20N),解得物體M2的重力:G2=80N;(2)由圖知,繩子的有效段數為2,繩的自重?摩擦均不計,則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G+G物)/2=(80N+20N)/2=50N,物體M2以0.5m/s速度勻速上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繩=2v=2×0.5m/s=1m/s;則力F的功率:P=W/t=Fv繩=50N×1m/s=50W;
(3)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B端對定滑輪向上的拉力:F′B=3F+G定=3×50N+20N=170N,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定滑輪對杠桿B端的拉力:FB=F′B=170N,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A×OA=FB×OB,故繩子對杠桿A端的拉力:FA=OB/OA×FB=3/2×170N=255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繩子對M1向上的拉力F′A=FA=255N,根據力的平衡,地面對M1的支持力:F支=G1-F′A=500N-255N=245N;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體M1對水平面的壓力:F壓=F支=245N?
樣題6(2018·)如圖是工人將重160N的物體勻速放下的過程,已知物體下降的距離為3m,用時3s,工人的拉力為50N,工人質量為50kg?(物體未浸入水中,且不計繩重及摩擦)(1)求工人放繩的速度;(2)求滑輪組的效率η1;(3)如果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滑輪的機械效率為η2,已知η1∶η2=4∶3(物體在水中仍勻速下降,動滑輪不會浸入水中且不計繩重及摩擦,g=10N/kg)?求當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工人對地面的壓力?
解:(1)物體下降速度:v=h/t=3m/3s=1m/s,由圖可知滑輪組的有效繩子段數n=4,所以工人放繩的速度:v繩=4v物=4×1m/s=4m/s;(2)因為n=4,所以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4h=4×3m=12m,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160N×3m=480J,工人做的總功:W總=Fs=50N×12m=600J,所以,滑輪組的效率:η1=W有/W總×100%=480J/600J×100%=80%;
(3)物體未浸入水中時,不計繩重及摩擦,動滑輪受到重物對它的拉力?本身的重力?繩子的拉力,由F=(G動+G)/n可知,動滑輪重力:G動=4F-G=4×50N-160N=40N,又因為η1∶η2=4∶3,所以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3/4)η1=(3/4)×80%=60%,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做的功為有用功,不計繩重及摩擦,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W′有/W′總=F拉物h/(F拉物h+G動h)=F拉物/(F拉物+40N)=60%,解得:F拉物=60N,
當完全浸入水中后,動滑輪受到重物向下的拉力?自身向下的重力?4段繩子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知:4F繩=F拉物+G動,故人對繩子的拉力:F繩=(F拉物+G動)/4=(60N+40N)/4=25N,此時工人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拉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繩子對工人的拉力也為25N,而人的重力:G人=m人g=50kg×10N/kg=500N,工人受到豎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G人+F繩=500N+25N=525N,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工人對地面的壓力是525N?
樣題7(2016·)某人站在水平高臺上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第一次他勻速提升重物G1=150N時,人豎直向上拉繩的力為F1,人對高臺的壓強為p1;第二次他勻速提升另一重物G2=270N時,人豎直向上拉繩的力為F2,人對高臺的壓強為p2?兩次物體勻速上升的速度均為0.5m/s,人的重力G人=500N,且p1∶p2=14∶15?求:
(1)若人的雙腳與高臺的總接觸面積為4×10-2m2,當人站在高臺上沒有拉繩時,人對高臺的壓強;(2)第一次提升重物時,克服物體重力做功的功率;(3)第二次提升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1)當人站在高臺上沒有拉繩時,對高臺的壓力:F壓=G人=500N,人對高臺的壓強:p人=F壓/S=500N/4×10-2m2=1.25×104Pa;(2)第一次提升重物時,克服物體重力做功的功率:P=G1v=150N×0.5m/s=75W;(3)由圖可知,n=3,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n)(G+G動)=(1/3)(G+G動),
人對高臺的壓力:F′壓=G人+F=G人+(1/3)(G+G動),人對高臺的壓強:p=F′壓/S=(G人+(1/3)(G+G動))/S=(3G人+G+G動)/3S,由題意可得,兩次人對高臺的壓強之比:p1/p2=((1650N+G動)/3S)/((1770N+G動)/3S)=(1650N+G動)/(1770N+G動)=14/15,解得:G動=30N,由η=W有/W總=Gh/((G+G動)h)=G/(G+G動)可得,第二次提升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G2/(G2+G動)×100%=270N/(270N+30N)×100%=90%?
樣題8(2017·)將一個重為4.5N的物體沿斜面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如圖所示),斜面長1.2m,高0.4m,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0.3N(物體大小可忽略)?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0.3NB.有用功為0.36J,機械效率為20%C.有用功為1.8J,機械效率為20%D.總功為2.16J,機械效率為83.3%D
[解析]根據功的計算公式W=fs可求出額外功;再根據W=Gh求出有用功,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即為總功;再根據W=Fs求出拉力F,然后根據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可求出斜面的機械效率?
9.甲?乙兩個滑輪組如圖所示,其中每一個滑輪的重力都相同,用它們分別將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G1=G2,則拉力做的總功相同B.若G1=G2,則甲的機械效率大于乙的機械效率C.若G1>G2,則拉力做的有用功相同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個滑輪組提起不同的重物,機械效率不變對應訓練B
10.如圖所示,用甲?乙兩種方式在相同時間內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時,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甲?P乙,機械效率分別為η甲?η乙(不計繩重與摩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P甲=P乙,η甲=η乙B.P甲η乙C.P甲
P乙,η甲>η乙B
11.如圖所示,重400N的物體在3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1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直線運動了10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則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3mB.有用功為400JC.拉力F的功率為9WD.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72NB
12.(2013·)如圖所示,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中,動滑輪重0.6N,物重2.4N,不計繩重和各處摩擦,當物體勻速提升時,繩的自由端在豎直方向上的拉力F為____,此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_____1N80%
13.(2014·)如圖所示,某工人重600N,站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拉力向下勻速拉動繩子,提起一浸沒在水中體積為1.2×10-2m3?重360N的物體?(物體始終浸沒在水中,且忽略水對物體的阻力,ρ水=1.0×103kg/m3,g=10N/kg)求:(1)已知工人雙腳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是3×10-2m2,工人沒有拉動繩子時對地面的壓強;(2)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3)提起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1)工人對地面的壓力:F壓=G=600N,對地面的壓強:p=F壓/S=600N/3×10-2m2=2×104Pa;(2)物體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V排=V=1.2×10-2m3,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2×10-2m3=120N;
(3)提起物體時,滑輪組受到的拉力:F拉=G物-F浮=360N-120N=240N,提起物體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F拉h(huán)/Fs=F拉h(huán)/(F·3h)=F拉/3F=240N/(3×100N)=80%?
1.選擇杠桿中點為支點的原因: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杠桿平衡的調節(jié):杠桿向右傾斜時,向___調節(jié)平衡螺母;杠桿向左傾斜時,向____調節(jié)平衡螺母?實驗中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3.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便于測量___________?4.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讀數?5.多次實驗的目的: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左右力臂的大小重點實驗突破
6.彈簧測力計從豎直拉杠桿到傾斜拉杠桿時示數的變化:拉力力臂變小,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7.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在杠桿平衡時,兩邊增減砝碼后判斷杠桿是否平衡或使杠桿再平衡的方法?8.實驗評價?9.實驗結論: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樣題某學習小組進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1)實驗前,發(fā)現杠桿左高右低,這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調節(jié)杠桿平衡后,在不同的位置掛不同數量的鉤碼,使杠桿重新平衡,得到如下表中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得到兩種結論:①F1+l1=F2+l2;②F1l1=F2l2?你認為正確的是第___(選填“①”或“②”)種結論,實驗4中的阻力臂是___cm?左②5
(3)如圖甲所示,在杠桿的左端20cm處掛2個50g的鉤碼,而在杠桿的右端10cm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測力計的示數F=__N;如果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測力計的示數F′___F(選填“>”“<”或“=”)?(g=10N/kg)2>
(4)杠桿在圖乙的水平位置平衡后,用手使杠桿緩慢地轉過一個角度(如圖丙)后松手,杠桿____(選填“能”或“不能”)保持靜止?能
(1)實驗中讓支點在杠桿中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該小組同學僅用第1次實驗的數據就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題補充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便于測量力臂的大小不合理只進行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
(3)本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代替另一側鉤碼好處是_______________?圖乙中,若此時將右側的鉤碼減去一個,則杠桿___(選填“左”或“右”)端會向下傾斜?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左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