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內(nèi) 課外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ID:63651 2021-11-18 1 12.88元 87頁 166.10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77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12.88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內(nèi)+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題匯編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題匯編1.閱讀選文,完成問題?!炯住烤按涸唬?ldquo;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①,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②,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③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④,秀外而惠⑤中,飄輕裾,翳⑥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⑦;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⑧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選自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有刪改)【注釋】①廟:這里指帝王的宗廟,是古代帝正祭祀和議事的地方。②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③才畯:才能出眾的人。畯,同“俊”。④便體(biàn):體態(tài)輕盈。⑤惠:通“慧。⑥翳:通“曳”,拖著。⑦茹:吃。⑧車服:車馬與禮服。(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道古今而譽盛德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B.列屋而閑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C.秀外而惠中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D.黜陟不聞陟罰臧否《出師表》(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①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②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第87頁共87頁,(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4)請依據(jù)選文,回答問題?!炯住俊疽摇績晌亩疾捎昧讼攘⒑笃频膶懛??!炯住课木按赫J為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的原因:“  ,  ”;【乙】文闡述了一般人認為“大丈夫”  ,  的所為。【乙】文借好友李愿“窮居而野處”的抉擇體現(xiàn)【甲】文孟子的千古名言對“大丈夫”之道的闡述,即“  ,  ”。2.國學(xué)經(jīng)典【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乙】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袁宏道《滿井游記》)(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谑侨眨ㄒ印 、蹆鲲L時作,作則飛砂走礫  ④而此地適與余近 ?。?)選出下列各句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A.湖中人/鳥聲俱絕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第87頁共87頁,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①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甲、乙兩文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說說你從這兩篇文章中分別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3.文言文閱讀【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昨游江上,見修竹數(shù)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師畫意,懸掛于竹枝竹葉間也。由外望內(nèi),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xué)者誠能八面玲瓏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豈獨畫乎?(節(jié)選自鄭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瓏,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賞。(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谧砦讨獠辉诰啤 、坌母`樂之 ?、軐W(xué)者誠能八面玲瓏  (2)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誰C.飲少輒/醉D.昨/游江上(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第87頁共87頁,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4)讀懂山水。①山水風光,移步換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賞到怎樣的美景?(用原文作答)②山水風光,寄情寓理。甲、乙兩段借山水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聯(lián)系文段談?wù)劇?.【甲】《小石潭記》原文略?!疽摇啃∈巧接涀晕魃降揽趶奖保恻S茅嶺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塢④,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⑤,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咀⑨尅竣冱S茅嶺:在湖南零陵縣城西面。②垠:邊界,盡頭。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墻。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塢(bǎowù):村落外邊,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衛(wèi)。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現(xiàn)在的黃河中下游一帶。⑦夷狄:古代漢族統(tǒng)治階級對中原以外少數(shù)民族的侮辱性稱呼,這里指偏遠地區(qū)。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帶是古代楚國的南部。(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其岸勢犬牙差互 ?、谝云渚尺^清  ③益奇而堅 ?、芑蛟唬?ldquo;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②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投以小石全石以為底B.是固勞而無用潭西南而望第87頁共87頁,C.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乃記之而去D.及是,愈以為誠有是二者,余未信之(5)這兩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而寫的作品,在《小石潭記》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圍清幽冷寂的氛圍,表達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記》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遠之地,抒發(fā)了自己  的不平之氣。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炯住勘陂T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節(jié)選自《周亞夫軍細柳》)【乙】時命杜充①守建康,金人與成②合寇烏江,充閉門不出。飛泣諫請視師,充競不出。會充已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飛軍秋毫無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③。江西宣諭劉大中奏:“飛兵有紀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盜復(fù)起。”不果行。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節(jié)選自《宋史•岳飛列傳》)【注釋】①杜充:時任江淮宣撫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兩次任南宋官職,后為金將。③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①改容式車 ?、谄鋵⒐炭梢u而虜也  ③飛泣諫請視師 ?、苋耸岩园病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與”,和“金人與成合寇烏江”中“與”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B.君與家君期日中(《陳太丘與友期行》)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D.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②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4)周亞夫和岳飛統(tǒng)領(lǐng)下的軍隊都紀律嚴明,這在【甲】【乙】兩文中各有何表現(xiàn)?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第87頁共87頁,[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谙辔ァ 、酃嗜藖?,方與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期日/中B.對/子罵父C.下車/引之D.故人至/暮不來(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銓?ldquo;守信”的看法。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炯住繌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雨中上韜光庵①,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②得水而活,惟韜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讀,雨中泉可聽,恨僧少可語耳。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益信聲無哀樂也。第87頁共87頁,(節(jié)選自明代蕭士瑋《韜光庵小記》)【注】①韜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營衛(wèi):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里指精氣。(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①心樂之 ?、趤倘徊粍印 、垡嫘怕暉o哀樂也 ?、芎奚倏烧Z耳 ?。?)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時踞石而坐學(xué)而不思則罔B.以其境過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D.其岸勢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3)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4)翻譯下面句子。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中傳達出了作者  的心情?!疽摇课膹?ldquo;恨僧少可語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緒。8.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下列各題?!炯住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第87頁共87頁,(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注】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仿佛若有光 ?、谙と缤馊恕 、燮湔煞蚍綋S灌園  ④自恨不如遠甚也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標一處)①其中往來種作②其丈夫方擔糞灌園(3)翻譯下列句子。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9.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甲】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秾O權(quán)勸學(xué)》【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入魏,尋復(fù)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zhí)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fā)憤讀書,涉獵經(jīng)史,兼有才干。為崔道固城局參軍,與道固俱降,入為平齊百姓。帝每嘆曰:“上馬能擊賊,下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1)解釋加點的詞。①卿言多務(wù),孰若孤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③但當涉獵④尋復(fù)南奔(2)翻譯句子。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②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3)呂蒙在短時間內(nèi)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么?傅永為什么能夠“發(fā)憤讀書”?(4)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第87頁共87頁,10.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題。【甲】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疽摇恐x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還,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④,猶去不止。既風轉(zhuǎn)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⑤而回,于是審其量,足以鎮(zhèn)安朝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注釋:①遽:驚慌。②唱:提議。③王:通“旺”。④說:通“悅”,愉快。⑤承響:應(yīng)聲。(1)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兒女講論文義”的“兒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異義詞。B.甲文“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是判斷句。C.“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兩句中的“如”意思相同。D.“舟人以公貌閑意說”和“不亦說乎”中的“說”都是通假字。(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①俄而雪驟 ?、谖慈袅跻蝻L起 ?、厶瞪袂榉酵酢 、苤T人皆喧動不坐  (3)請用“/”為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公徐云如此將無歸(4)翻譯下面的句子。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5)從甲乙兩文看謝太傅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11.文言文閱讀【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教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第87頁共87頁,①屋舍儼然: ?、谮淠敖煌ǎ骸 、鄄华氉悠渥樱骸 、茇洂浩錀売诘匾玻骸 、荼I竊亂賊而不作: ?。?)翻譯下面句子。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3)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①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陰,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  ,  。(4)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12.閱下文,完成文后各題?!炯住匡L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吳均)【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⑥.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ā杜c顧章書》)吳均)注釋:①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nèi)。③限日:遮擋陽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實:竹米,狀如小麥。隱士所食之物。(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①互相軒邈: ?、诟Q谷忘反:  第87頁共87頁,③蟬吟鶴唳: ?、茇M徒語哉: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經(jīng)綸世務(wù)者未復(fù)有能與奇者B.猿則百叫無絕日中不至,則是無信C.與朱元思書借旁近與之D.春冬之時山川之美(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②山谷所資,于斯已辦。(4)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請找出有關(guān)語句并加以簡要分析。(5)這兩篇山水小品文都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13.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選自  作者是 ?。ā 〕┑摹  #?)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①屠自后斷其股  ②顧野有麥場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一狼洞其中 ?。?)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目似瞑,意暇甚。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4)下邊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第87頁共87頁,C、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5)狼很狡猾,但最終自取滅亡,這則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①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巯鹊鄄灰猿急氨伞 、芩煸S先帝以驅(qū)馳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第87頁共87頁,①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②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恰 .開篇先后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分析天下形勢,意在提醒后主要居安思危,發(fā)憤圖強。B.第五段運用對比,從正反兩個方面鮮明地闡述了親賢遠佞的重要性。C.第六段回顧往事,意在通過自己跟隨先帝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表達效忠的決心。D.本文記敘、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達到了作者對后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諫目的。(4)閱讀以下鏈接材料,并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出你探究的結(jié)論及理由。【鏈接】據(jù)《三國志》記載,袁紹率領(lǐng)大軍南下之初,謀士田豐曾勸諫他說:“曹操的軍隊數(shù)量雖比不上我們,但他善于用兵,變化多端,現(xiàn)在不是伐曹的最佳時機,不如從長計議與他對峙。用不了兩三年,曹操便會被拖垮。”袁紹大怒不聽,執(zhí)意南征,還把田豐囚禁了起來。最終袁軍在官渡大敗。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甲】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詠雪》)【乙】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锻跞肿R李》注釋①[王戎]晉朝人,竹林七賢之一。②[諸]眾多,一些,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實。⑤[折枝]壓彎了樹枝。⑥[競]爭著。⑦[走]跑。⑧[信然]的確是這樣。(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①俄而雪驟 ?、谌鳆}空中差可擬  ③嘗與諸小兒游 ?、芪ㄈ植粍印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未若柳絮因風起。②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3)下列“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左將軍王凝之妻也。B、取之,信然。C、學(xué)而時習(xí)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第87頁共87頁,(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1.閱讀選文,完成問題?!炯住烤按涸唬?ldquo;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①,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②,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③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④,秀外而惠⑤中,飄輕裾,翳⑥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⑦;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⑧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選自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有刪改)【注釋】①廟:這里指帝王的宗廟,是古代帝正祭祀和議事的地方。②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③才畯:才能出眾的人。畯,同“俊”。④便體(biàn):體態(tài)輕盈。⑤惠:通“慧。⑥翳:通“曳”,拖著。⑦茹:吃。⑧車服:車馬與禮服。(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D A.道古今而譽盛德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B.列屋而閑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C.秀外而惠中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D.黜陟不聞陟罰臧否《出師表》(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①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②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第87頁共87頁,(4)請依據(jù)選文,回答問題?!炯住俊疽摇績晌亩疾捎昧讼攘⒑笃频膶懛??!炯住课木按赫J為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的原因:“ 一怒而諸侯懼 , 安居而天下熄 ”;【乙】文闡述了一般人認為“大丈夫” 遇知于天子 , 用力于當世 的所為?!疽摇课慕韬糜牙钤?ldquo;窮居而野處”的抉擇體現(xiàn)【甲】文孟子的千古名言對“大丈夫”之道的闡述,即“ 富貴不能淫 , 貧賤不能移 ”?!痉治觥俊緟⒖甲g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xùn)導(dǎo)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xùn)導(dǎo)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正理,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乙】李愿說:“人被稱為大丈夫的情況,我知道了。一種情況是: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于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fā)號施令。在朝廷外,就樹起旗幟,陳設(shè)弓箭,衛(wèi)兵在前喝道,侍從塞滿道路,仆役們拿著他所需物品,夾道奔馳。(他)高興起來就隨意賞賜,發(fā)起怒來就任意處罰。才能出眾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說古道今贊譽他的大德,他聽入耳中而不厭煩。(他的家妓)眉毛彎曲,面頰豐滿,聲音清脆,體態(tài)輕盈,外貌秀麗,內(nèi)心聰慧,(跳起舞來)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閑地住著,自恃美麗,妒忌別的姬妾得寵;爭著比美,求取他的憐愛。(這就是)被天子寵遇賞識掌握了當代權(quán)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并非討厭這些而躲避這種情況,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僥幸得到的。他居住在窮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遠,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從山上采來的水果,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作息沒有定時,只求安定舒適。與其當面受到稱贊,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毀謗;與其身體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了解國家的治亂,也不打聽官吏的升降。(這就是)不被時代賞識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去做這樣的事。【解答】(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A.道:說/道:道路;B.居:居住/居:停留;C.而:表并列關(guān)系/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D.陟:提升/陟:提升。故選:D。第87頁共87頁,(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于,在。佐,輔佐。句意:在朝廷上參知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fā)號施令。②重點詞:孰,哪里。若,比得上。句意:與其身體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3)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分析。句意:以登高望遠,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樹下,可以用清泉洗滌以自我潔凈。故斷為: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4)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根據(jù)【甲】文中“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知,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的原因: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根據(jù)【乙】文中“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可知,文章闡述了一般人認為“大丈夫”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的所為。從【乙】文“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可知,作者借好友李愿“窮居而野處”的抉擇體現(xiàn)【甲】文孟子的千古名言對“大丈夫”之道的闡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答案:(1)D(2)①在朝廷上參知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fā)號施令。②與其身體得到享樂,哪里比得上心中沒有憂慮。(3)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4)“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點評】“而”的用法:①學(xué)而不思則罔(而: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②溫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關(guān)系)③雜然而前陳者(而:表示修飾關(guān)系)④博學(xué)而篤志(而:表示并列關(guān)系)2.國學(xué)經(jīng)典【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第87頁共87頁,(張岱《湖心亭看雪》)【乙】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袁宏道《滿井游記》)(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谑侨?,更定矣 這 ③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 起,興起?、芏说剡m與余近 剛好,恰巧?。?)選出下列各句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A A.湖中人/鳥聲俱絕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①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甲、乙兩文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說說你從這兩篇文章中分別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痉治觥孔g文:【甲】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上。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鳥的聲音都消失了。一天夜里,打更過后,我乘著小舟,披著毛皮大衣,擁著爐火,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遠望天邊,山水和浮云相連,上下全白了。而在這粉妝玉砌的世界中,肉眼能看見的風景只有長堤上的一抹淡痕,湖心亭的一角欄桿,以及我們這條船上的三兩人而已。第87頁共87頁,進入亭中,發(fā)覺竟有高人捷足先登,兩位書生打扮的青年人鋪著毛氈,對坐下棋飲酒。一個書童在邊上燒酒??吹轿液芨吲d,說:“在湖中怎么還能遇見你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于是拉著我一塊暢飲。我連飲三大杯,暢然而別。問兩人姓氏,原來是南京那邊過來的客人,客居在此。我下舟準備回家,耳邊聽見舟子喃喃自語到:“我原以為相公是天下一號癡人,沒想到還有人勝似相公。”【乙】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殘留的寒冷仍然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一刮風就飛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間屋子里,想要出去卻不行。每次冒著風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來。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走)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河堤兩岸生長著高大的柳樹,肥沃的土地微微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曠開闊的景象,我(感覺到自己)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在這時河上的冰面剛剛?cè)诨ㄩ_始發(fā)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像魚鱗似的浪紋,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剛剛打開的鏡匣,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里射出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麗得如同剛剛擦過一般,嬌艷明媚,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似的。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低矮的麥苗像獸頸上的長毛,高約一寸,游人雖然還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勁,但是走起路來,也會汗流浹背。凡是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戲水的魚,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一切動物身上都散發(fā)著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我)不因為游山玩水而耽誤公事,瀟灑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有這個官職吧。而滿井這地方正好離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將從現(xiàn)在開始,怎能沒有記錄呢!這時已是己亥年二月了?!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①句意:問兩人姓氏,原來是南京那邊過來的客人??停嚎途?。②句意:這一天夜里,打更過后。是:這。③句意:冷風時常刮起,一刮風就飛沙走石。作:起,興起。④句意:而滿井這地方正好離我的居所近。適:剛好,恰巧。(2)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A.句意為:湖中人和鳥的聲音都消失了。句子節(jié)奏劃分為:湖中/人鳥聲俱絕。BCD.正確;故選:A。(3)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字詞:莫,不要;似,像;句意:別說相公您癡,還有比您更癡的人。②重點字詞:始,才;城居者,城里居住的人。句意: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第87頁共87頁,(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注意通讀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思想感情。甲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這個“癡”字,表面指作者的閑適恬靜、遠離世俗的雅趣,結(jié)合背景,可知這其中有作者對故國的懷念,對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嘆。“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乙文則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懷。答案:(1)①客居②這③起,興起④剛好,恰巧(2)A(3)①別說相公您癡,還有比您更癡的人。②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4)答案要點:甲文①表達了作者閑適恬靜、遠離世俗的雅趣。②含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③表達了作者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④寄托了作者對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嘆。乙文①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懷。②表現(xiàn)作者淡泊名利,注重親近大自然的愉悅心情。③表現(xiàn)了作者對都市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④表現(xiàn)了作者不因官小職閑而懊喪,反而慶幸自己有游樂時間的達觀個性?!军c評】“尚”的解釋:①<動>尊崇;崇尚;愛好?!洞倏棥罚?ldquo;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②<動>高出;超出?!墩撜Z•里仁》:“好仁者無以尚之。”3.文言文閱讀【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昨游江上,見修竹數(shù)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師畫意,懸掛于竹枝竹葉間也。由外望內(nèi),是一種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種境地。予以為,學(xué)者誠能八面玲瓏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豈獨畫乎?(節(jié)選自鄭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瓏,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賞。(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第87頁共87頁,①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臨:靠近(高踞)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樂趣)?、坌母`樂之 以…為樂(把…當作快樂的事;感到快樂) ④學(xué)者誠能八面玲瓏 確實(果真;實在)。?。?)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D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誰C.飲少輒/醉D.昨/游江上(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4)讀懂山水。①山水風光,移步換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賞到怎樣的美景?(用原文作答)②山水風光,寄情寓理。甲、乙兩段借山水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聯(lián)系文段談?wù)??!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個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美麗,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而下的,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坐落在泉水邊上,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給它起名字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名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是領(lǐng)會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疽摇孔蛉沼斡诮希匆娒苄揲L的竹子數(shù)千株,竹林其間建有茅屋,隱隱有棋聲和茶香從中飄揚而出,心底為之暗暗高興。第二天路過前往拜訪那戶人家,看見琴、書、茶幾、坐席等一應(yīng)用具都是一塵不染,泛發(fā)出一片豆綠的色彩,大約是竹子的翠綠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緣故。靜靜地坐了許久,從竹葉的縫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見了青翠的山和寬闊的大江,江上飄蕩著帆船和魚艇,又有一叢叢的蘆葦洲,耕作著的人和前來送飯的婦女,還有兩個在沙灘上嬉戲的小孩兒,狗則謹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個守護著的人。這簡直就是小李將軍的畫中之意懸掛在竹枝和竹葉間。從外面望里面,是一種感受;從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種不一樣的感受。我認為,做學(xué)問的人的確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萬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這樣,哪里只是畫呢。【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作輔助判斷。①臨:靠近(高踞);②意:情趣(樂趣);③第87頁共87頁,樂:以…為樂(把…當作快樂的事;感到快樂);④誠:確實(果真;實在)。(2)本題考查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劃分的能力。對于句子的停頓,也就是句子成分之間的停頓。A.“尤”為副詞,修飾“美”,和“美”一起作謂語,應(yīng)在其前停頓;B.“作亭者”為主語,“誰”是謂語,在這兩者之間停頓;C.“輒”,就的意思,修飾“醉”,兩者一起構(gòu)成謂語,和主語“飲少”之間要停頓;D.停頓正確。故選:D。(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得:領(lǐng)會;寓:寄托。②次日:第二天;過:拜訪;之:音節(jié)助詞,無意。(4)①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的能力。注意文中的一些提示詞語:“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后面為所見,直到“直是”。這里“直是”是簡直就是的意思,表示下文是作者的議論。所以本題答案為: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②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nèi)容主旨的能力。作答本題,關(guān)鍵從文中找出表示作者觀點的句子。甲段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主要體現(xiàn)對山水的熱愛;乙段中除了描寫山水,表達對山水的熱愛,“直是山水大師畫意,懸掛于竹枝竹葉間也”;還有另外一層深意,“予以為,學(xué)者誠能八面玲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豈獨畫乎”,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xué)問都應(yīng)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答案(1)①臨:靠近(高踞);②意:情趣(樂趣);③樂:以…為樂(把…當作快樂的事;感到快樂);④誠:確實(果真;實在)。(2)D(3)①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②第二天,我拜訪了這戶人家,靜靜地坐了很久。(4)①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二小兒戲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②甲段作者借游歷山水表達自己對山水的喜愛;乙段作者既表達了對山水的喜愛,又從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個哲理:作畫、寫文章,乃至做學(xué)問都應(yīng)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或欣賞?!军c評】見1.事不目見耳間(看見,看見的東西)2.項伯即入見沛公(拜見,會見)3.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召見,接見)第87頁共87頁,4.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見解,見識)5.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表示被動,相當于“被“)6.冀君實或見恕也(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可譯“我“)7.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同“現(xiàn)“,出現(xiàn))8.軍無見糧(同“現(xiàn)“,現(xiàn)成的)4.【甲】《小石潭記》原文略?!疽摇啃∈巧接涀晕魃降揽趶奖?,逾黃茅嶺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睥睨梁欐③之形;其旁,出堡塢④,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⑤,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咀⑨尅竣冱S茅嶺:在湖南零陵縣城西面。②垠:邊界,盡頭。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墻。梁欐(lì):屋的正梁。④堡塢(bǎowù):村落外邊,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衛(wèi)。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現(xiàn)在的黃河中下游一帶。⑦夷狄:古代漢族統(tǒng)治階級對中原以外少數(shù)民族的侮辱性稱呼,這里指偏遠地區(qū)。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帶是古代楚國的南部。(1)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其岸勢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樣?、谝云渚尺^清 凄清 ③益奇而堅 更加?、芑蛟唬?ldquo;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 有的人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②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A.投以小石全石以為底B.是固勞而無用潭西南而望第87頁共87頁,C.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乃記之而去D.及是,愈以為誠有是二者,余未信之(5)這兩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被貶到湖南永州而寫的作品,在《小石潭記》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圍清幽冷寂的氛圍,表達了 凄苦孤寂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記》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遠之地,抒發(fā)了自己 有才能卻無法施展 的不平之氣?!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的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疽摇繌奈魃铰房谝恢毕虮弊?,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沿著它走過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條稍微偏北而后向東,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積石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矮墻和棟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像門的洞。從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zhì)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qū)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jīng)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鐘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chǎn)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窘獯稹康?7頁共87頁,(1)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為:這地方山川鐘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chǎn)奇峰怪石。故斷句為: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①句意為: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犬牙:像狗牙那樣。②句意為: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清:凄清。③句意為:更顯得形狀奇特質(zhì)地堅硬。益:更加。④句意為: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或:有的人。(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重點的詞有:可,大約。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句意為:小石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②句中重點的詞有:自:從;徑:一直;逾:越過。句意為:從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過黃茅嶺下來。(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個“以”,把;第二個“以”,用。選項加點詞意思和用法不同。B.第一個“而”,表示轉(zhuǎn)折;第二個“而”,表示修飾。選項加點詞意思和用法不同。C.第一個“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代詞,它。選項加點詞意思和用法不同。D.兩個“是”都指這。選項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故選:D。(5)本題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據(jù)題目中的信息及“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題目中的語境“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卻在荒遠之地”,景色美卻無人欣賞,再注意題目中“借”,因而這里就可以概括為:抒發(fā)了自己有才能卻無法施展的不平之氣。答案:(1)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①像狗牙那樣;②凄清;③更加;④有的人。(3)①小石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②從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過黃茅嶺下來。(4)D(5)凄苦孤寂;有才能卻無法施展?!军c評】或:第87頁共87頁,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或以錢幣乞之(有的人)或異二者之為(或許)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炯住勘陂T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節(jié)選自《周亞夫軍細柳》)【乙】時命杜充①守建康,金人與成②合寇烏江,充閉門不出。飛泣諫請視師,充競不出。會充已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飛軍秋毫無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③。江西宣諭劉大中奏:“飛兵有紀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盜復(fù)起。”不果行。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節(jié)選自《宋史•岳飛列傳》)【注釋】①杜充:時任江淮宣撫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兩次任南宋官職,后為金將。③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①改容式車 同“軾”,扶軾 ②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被俘虜,被俘獲?、埏w泣諫請視師 勸諫?、苋耸岩园病“捕?,安穩(wěn),安寧?。?)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與”,和“金人與成合寇烏江”中“與”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B.君與家君期日中(《陳太丘與友期行》)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D.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②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4)周亞夫和岳飛統(tǒng)領(lǐng)下的軍隊都紀律嚴明,這在【甲】【乙】兩文中各有何表現(xiàn)?【分析】譯文:第87頁共87頁,【甲】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qū)車奔馳。”于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乙】當命令杜充守衛(wèi)建康時,金國軍隊和賊人李成一起侵犯烏江,杜充緊閉城門不出兵救援,岳飛哭著進諫請求視察軍隊,杜充最終也沒有出兵。恰逢杜充已經(jīng)投降金國,手下的將領(lǐng)大多進行搶掠,唯獨岳飛的軍隊絲毫不取。紹興三年(1133)春天,朝廷召岳飛前往行在杭州。江西宣諭劉大中上奏說:“岳飛的部隊軍紀嚴明,當?shù)匕傩找蕾囁麄兊玫桨矊?,現(xiàn)在趕往行在,恐怕盜賊會死灰復(fù)燃。”因此岳飛沒有成行。秋天,岳飛入朝覲見高宗,高宗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字,制成旗幟賜給岳飛?!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①句意為:(皇上)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式:同“軾”,古代車箱前面作扶手的橫木。此處作動詞,扶軾,扶著車前橫木。②句意為:那里的將軍可以通過偷襲而被(匈奴)俘虜。虜:被俘虜,被俘獲。③句意為:岳飛哭著進諫請求(杜充)視察軍隊。諫:勸諫。④句意為:當?shù)匕傩找蕾囁麄兊玫桨矊?。安:安定,安穩(wěn),安寧。(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金人與成合寇烏江”中的“與”,連詞,和。A.動詞,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B.連詞,和;C.通“歟“,語氣詞,嗎;D.介詞,和,跟,同。故選:B。(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重點詞:介胄,鎧甲和頭盔,這里用作動詞,指披甲戴盔。之,的。拜,行跪拜禮。以,按照。見,參見。句意: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陛下)。②重點詞::手,親自。書,書寫。以,來。賜,賞賜。句意:皇帝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幟賞賜給岳飛。(4)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炯住课闹懈鶕?jù)“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可知,周亞夫統(tǒng)領(lǐng)下的軍隊戒備森嚴(或:嚴陣以待)?!疽摇课闹懈鶕?jù)“會充已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飛軍秋毫無所犯“分析可知,岳飛統(tǒng)領(lǐng)下的軍隊秋毫無犯。或根據(jù)“江西宜諭劉大中奏:‘飛兵有紀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盜復(fù)起’”分析可知,岳飛統(tǒng)領(lǐng)下的軍隊保民安境。第87頁共87頁,答案:(1)①同“軾”,扶軾;②被俘虜,被俘獲;③勸諫;④安定,安穩(wěn)。(2)B(3)①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陛下)。②皇帝親自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幟賞賜給岳飛。(4)【甲】戒備森嚴或:嚴陣以待【乙】秋毫無犯或:保民安境【點評】“之”的用法: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jié))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ldquo;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約定?、谙辔ァG下,舍棄?、酃嗜藖恚脚c之食 才?、芸制渥允称溲砸病『ε?,擔心?。?)根據(jù)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C A.期日/中B.對/子罵父C.下車/引之D.故人至/暮不來(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第87頁共87頁,②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讀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對“守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請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談?wù)勀銓?ldquo;守信”的看法?!痉治觥孔g文:【甲】陳太丘與朋友約好時間一同出門,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那個朋友沒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戲耍。那朋友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回答說:“等你很長時間,你不來,已離開了。”那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元方說:“您和我爸爸約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則是沒有信用;當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則是沒有禮貌。”友人慚愧,走下車來拉他,以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頭也不回?!疽摇繌那皡瞧鹜獬?,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到時再回來吃飯。”吳起說:“(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飯。”老友到了夜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讓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lǐng))不守信用是不行的。【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陳太丘與朋友約好時間一同出門。期:約定;②句意為: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委:丟下,舍棄;③句意為: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方:才;④句意為: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郑汉ε?,擔心。(2)本題考查句子朗讀停頓的判斷。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句子的語法成分,或根據(jù)句意來分析。A.句意為:約定在正午。應(yīng)劃分為;期/日中;B.句意為:當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應(yīng)劃分為;對子/罵父;C.句意為:下車來拉元方;應(yīng)劃分為:下車/引之;D.句意為:老友到了夜晚還沒有來。故人:老朋友;應(yīng)劃分為:故人/至暮不來;故選:C。(3)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的重點詞有:中:正午;至:到;舍:舍棄;去:離開;乃:才;句子翻譯為:正午過后(友人)還沒到,陳太丘丟下他而離開,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②句中的重點詞有:昔:從前;故人:老朋友;食:吃飯;句子翻譯為:有一回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第87頁共87頁,(4)本題考查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解答此題以誠信為中心,可從正面說,可從反面說??删蚚甲]段來談,可就[乙]段來談,也可兩段聯(lián)系起來談。但都得觀點明確,做到有理有據(jù)。答案:(1)①約定②丟下,舍棄③才④害怕,擔心(4分,各1分)(2)C(2分)(3)(4分,各2分)①正午已過(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個朋友才來。②有一回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4)(3分)(6分)例如:守信,是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軍信服…不守信之人,則連七歲小兒都瞧不起他…[補充說明]若出現(xiàn):贊同做人是該守信,但對吳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質(zhì)疑者,可給2分。若出現(xiàn):脫離文段內(nèi)容泛泛而談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給2分;沒扣守信者不給分。【點評】文言實詞“顧”的用法:①回頭看,回頭。例句:瞻前而顧后兮(《離騷》);②看。例句: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③探問,拜訪。例句: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④顧惜,顧念,考慮。例句: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蘇武傳》);⑤但,只是。例句: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訓(xùn)儉示康》)。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炯住繌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雨中上韜光庵①,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②得水而活,惟韜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靈隱,求所謂“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者,竟無所有。至韜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讀,雨中泉可聽,第87頁共87頁,恨僧少可語耳。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益信聲無哀樂也。(節(jié)選自明代蕭士瑋《韜光庵小記》)【注】①韜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營衛(wèi):原指由飲食中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里指精氣。(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①心樂之 以…為樂 ②佁然不動 愣住的樣子?、垡嫘怕暉o哀樂也 更加?、芎奚倏烧Z耳 遺憾?。?)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時踞石而坐學(xué)而不思則罔B.以其境過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D.其岸勢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3)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4)翻譯下面句子。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②枕上沸波,終夜不息,視聽幽獨,喧極反寂。(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中傳達出了作者 貶謫的悲涼(孤寂凄涼) 的心情。【乙】文從“恨僧少可語耳”中流露了作者 知音難覓的惆悵情緒 的情緒。【分析】翻譯【甲】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十分高興??撤ブ褡?,開辟(一條)道路,順勢往下走可以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條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小潭的岸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我坐在潭邊,四周竹林和樹木環(huán)繞合抱,寂靜冷落、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真是寂靜極了,幽深極了。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第87頁共87頁,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疽摇坑曛猩享w光庵,樹叢霧氣繚繞,如同輕紗,雨水從樹梢滴落,好像江海傾覆。疲倦時可以蹲坐在石頭上或靠著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態(tài)因為有了樹而美麗;山的結(jié)構(gòu)因為有了石頭而蒼勁;山的精氣因為有了水而生動;這些景象只有在上韜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見到。剛到靈隱時,尋求所說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最終沒有見到。到韜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見到這種景觀。在韜光庵可以讀白居易的碑丈,可以聽雨中的泉水聲,只遺憾沒有和尚可以交談。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不斷,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傳入耳中,愈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更加確信聲音本來不含有哀樂的感情?!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1)心里十分高興。樂:以…為樂;(2)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愣住的樣子。(3)更加確信聲音本來不含有哀樂的感情。益:更加。(4)只遺憾沒有和尚可以交談。恨:遺憾(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實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yīng)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jù)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意思。A.①句意為:疲倦時可以蹲坐在石頭上。而:表修飾;②句意為: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而:表轉(zhuǎn)折;B.①句意為: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過凄清。以:因為;②句意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C.①句意為:山的精氣因為有了水而生動。之:的;②句意為: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之:代詞,當時的情景;D.①句意為:小潭的岸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其:代詞,小溪。②句意為: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呢?其:語氣詞。故選:B。(3)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確把握朗讀節(jié)奏并準確斷句。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作為是劃分依據(jù)。一般句首發(fā)語詞需要停頓,主謂之間需要停頓,并列短語之間也需要停頓。需要結(jié)合句意和句式來判斷。句意為:大致山的姿態(tài)因為有了樹而美麗;山的結(jié)構(gòu)因為有了石頭而蒼勁,山的精氣因為有了水而生動。故停頓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4)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第87頁共87頁,①重點詞有:斗,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像蛇一樣)。句意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②重點詞有:沸:水波翻涌的樣子;息:停止;句意: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不,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傳入耳中,愈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5)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語句,概括即可。閱讀全文,了解內(nèi)容,甲文抓住關(guān)鍵語句“心樂之”“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等,概括為:作者游覽小石潭,觸景生情,由樂轉(zhuǎn)悲,表現(xiàn)被貶后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乙文從“恨僧少可語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難覓的惆悵情緒的情緒答案:(1)(1)以…為樂(2)愣住的樣子(3)更加(4)遺憾(2)B(3)大都山之姿態(tài)得樹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wèi)得水而活(4)①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②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聽到水聲不,在幽深而人跡罕至的環(huán)境中,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傳入耳中,愈發(fā)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從中傳達出了作者貶謫的悲涼(孤寂凄涼)的心情?!疽摇课膹?ldquo;恨僧少可語耳”中流露了作者知音難覓的惆悵情緒?!军c評】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需要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特別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還要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翻譯文章;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觀點,并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8.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下列各題?!炯住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第87頁共87頁,(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注】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仿佛若有光 隱隱約約 ②悉如外人 都 ③其丈夫方擔糞灌園 正在?、茏院薏蝗邕h甚也 遺憾 (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標一處)①其中往來種作②其丈夫方擔糞灌園(3)翻譯下列句子。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分析】參考譯文:【甲】  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舍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里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ù謇锏娜耍┛匆娏藵O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詳細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殺了雞做飯來款待他。村子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與世人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這里的人)問如今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村里的人告訴他:“(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乙】第87頁共87頁,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岡。剛行走了幾里地,看見田間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間耕作。大概是江北的習(xí)俗,女人也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比較西北那些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懶惰男子,江北的習(xí)俗的確好得多。偶然間我放棄騎馬開始步行,路過一農(nóng)家,這家男主人給園子澆大糞,女子從井里打水洗衣。園中有豆篷瓜架,還有幾顆郁郁蔥蔥的數(shù)目,孩子嬉戲歡笑,雞狗相聞。我看著看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們差得遠呢!【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①句意為: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仿佛,隱隱約約。②句意為:都和外面的人一樣。悉,都。③句意為:這家男主人給園子澆大糞。方,正在。④句意為:我自己遺憾比遠不如他們。恨,遺憾。(2)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來劃分停頓。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jù)語感直接作答。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在其中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這家男主人給園子澆大糞。故停頓應(yīng)為:①其中/往來種作?、谄湔煞?方擔糞灌園。(3)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對應(yīng),字字落實”的原則,把文言文句子對換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的句子,注意翻譯出來的句子要做到字字準確,忠于原文,通順規(guī)范。①重點詞: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句意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②重點詞:俱:都。耘:耕耘。于:在。句意為: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間耕耘種作。(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理解相關(guān)的語句。有文章的“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可以看出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和諧安寧、自得其樂共同之處。答案:(1)①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谌?,都?、壅凇、苓z憾(2)①其中/往來種作?、谄湔煞?方擔糞灌園(3)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②男女老少都在田間耕作。(4)和諧安寧、自得其樂?!军c評】方:①<名>兩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对娊?jīng)•谷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②<名>方形,與“圓”相對?!洞倏棥罚?ldquo;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頸。”③<形>正直?!肚袀鳌罚?ldquo;方正之不容也。”④<名>方向;方位。《赤壁賦》:“不知東方之既白。”⑤<名>區(qū)域;地方?!叮颊撜Z>六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⑥<名>方圓;周圍。《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9.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甲】第87頁共87頁,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孫權(quán)勸學(xué)》【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入魏,尋復(fù)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zhí)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fā)憤讀書,涉獵經(jīng)史,兼有才干。為崔道固城局參軍,與道固俱降,入為平齊百姓。帝每嘆曰:“上馬能擊賊,下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1)解釋加點的詞。①卿言多務(wù),孰若孤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③但當涉獵④尋復(fù)南奔(2)翻譯句子。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谟杏讶伺c之書而不能答。(3)呂蒙在短時間內(nèi)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么?傅永為什么能夠“發(fā)憤讀書”?(4)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分析】譯文【甲】  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事,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呂蒙用軍中事務(wù)繁多來推托。孫權(quán)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博士(專掌經(jīng)學(xué)傳授的學(xué)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wù)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wù)多)呢?我經(jīng)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xué)習(xí)。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wù)撟h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xiàn)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xué)識的)阿蒙了!”呂蒙說:“志士(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jié)為朋友后分別了?!疽摇扛涤?,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時候跟隨叔父傅洪仲從青州進入魏國,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氣魄和才干,勇氣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飛快地奔跑。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回信,就請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責備他,不給他答復(fù)(幫他回信).于是傅永就發(fā)奮讀書,廣泛閱讀經(jīng)書和史書,兼有文韜武略?;噬铣Y潎@說:“戰(zhàn)場上能擊退賊兵,平時能作文書,只有傅修期了。”【解答】(1)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你說軍務(wù)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wù)多)呢。孰:誰、哪里。第87頁共87頁,②句意為: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見事:知曉事情。③句意為: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但:只、只是。④句意為:不久又投奔南方。尋:不久。(2)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①中重點詞語有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句意為: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②中重點詞語有書:書信;句意為:有個友人寄給他一封信,他卻不能回復(fù)。(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即可。呂蒙在短時間內(nèi)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他認清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刻苦學(xué)習(xí);傅永能夠“發(fā)憤讀書”是因為他遭叔父責備,受到刺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即可。答案:(1)①誰、哪里②知曉事情③只、只是④不久(2)①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xué)習(xí)。②有個友人寄給他一封信,他卻不能回復(fù)(3)他認清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刻苦學(xué)習(xí);他遭叔父責備,受到刺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4)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將,認識到讀書的意義后都能刻苦學(xué)習(xí),都有了驚人的長進?!军c評】詞義積累:見路轉(zhuǎn)溪頭忽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胡不見我于王?(引見)于是見公輸盤(召見,接見)曹劌請見(召見,接見)子墨子見王(拜見)見往事耳(知道)貴人過而見之(看見)10.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題?!炯住恐x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疽摇恐x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①,便唱②使還,太傅神情方王③,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④,猶去不止。既風轉(zhuǎn)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⑤而回,于是審其量,足以鎮(zhèn)安朝野。(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87頁共87頁,注釋:①遽:驚慌。②唱:提議。③王:通“旺”。④說:通“悅”,愉快。⑤承響:應(yīng)聲。(1)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與兒女講論文義”的“兒女”和“相委而去”的“去”都是古今異義詞。B.甲文“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是判斷句。C.“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兩句中的“如”意思相同。D.“舟人以公貌閑意說”和“不亦說乎”中的“說”都是通假字。(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①俄而雪驟 不久,不一會兒 ②未若柳絮因風起 憑借 ③太傅神情方王 這時?、苤T人皆喧動不坐 全,都?。?)請用“/”為文中劃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公徐云如此將無歸(4)翻譯下面的句子。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5)從甲乙兩文看謝太傅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wù)撛娢摹2痪?,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疽摇刻抵x安在東山居留期間,時常和孫興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風,浪濤洶涌,孫興公、王羲之等人一齊驚恐失色,便提議掉轉(zhuǎn)船頭回去。謝安這時精神振奮,興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發(fā)一言。船夫因為謝安神態(tài)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一會兒,風勢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騷動起來,坐不住。謝安慢條斯理地說:“如果都這樣亂成一團,我們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響應(yīng),就回去了。從這件事里人們明白了謝安的氣度,認為他完全能夠鎮(zhèn)撫朝廷內(nèi)外,安定國家?!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知識的理解能力。ABD.正確;C.有誤,第一句句意為:如果都這樣亂成一團,我們就回不去了吧?如,像;第二句句意為:對于學(xué)習(xí),知道怎么學(xué)習(xí)的人,不如愛好學(xué)習(xí)的人。如:及;比得上;故選:C。第87頁共87頁,(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①句意為:不久,雪下得緊了。俄而:不久,不一會兒。②句意為: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因:憑借。③句意為:謝安這時精神振奮,興致正高。方:這時。④句意為:大家都叫嚷騷動起來,坐不住。皆:全,都。(3)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為:謝安慢條斯理地說:“如果都這樣亂成一團,我們就回不去了吧?”故斷句為:公徐云/如此/將無歸。(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句中重點詞:以,因為。說,同“悅”,高興。句意為:船夫因為謝安神態(tài)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5)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與描寫方法的判斷。根據(jù)文中的有關(guān)信息“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公徐云如此將無歸”可以看出其沉著冷靜、臨危不亂。“貌”“神情”等詞,可見是對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答案:(1)C(2)①不久,不一會兒②憑借③這時④全,都(3)公徐云/如此/將無歸(4)船夫因為謝安神態(tài)安閑,心情舒暢,便仍然搖船向前。(5)臨危不亂、鎮(zhèn)定自若,有膽有識的人?!军c評】文言知識積累:使: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派)②使于秦。(出使)③使子為使。(使者)11.文言文閱讀【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教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選自《禮記•禮運》)第87頁共87頁,(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①屋舍儼然: 整齊的樣子?、谮淠敖煌ǎ骸〗诲e相通?、鄄华氉悠渥樱骸∫?hellip;為子,撫養(yǎng)?、茇洂浩錀売诘匾玻骸≡鲪骸、荼I竊亂賊而不作: 指害人?。?)翻譯下面句子。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3)理解文意,用原文語句填空。①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桑竹垂余陰,菽稷[糧食作物]隨時藝[種植]”的詩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園景象與之類似的句子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 不獨親其親 , 不獨子其子 。(4)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因此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請參照示例,從兩段選文中再找出一例,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示例: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看出“桃源”中社會環(huán)境和平安寧,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盜竊亂賊而不作”?!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fā)現(xiàn)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的好像有點光亮。(漁人)便舍棄了船,從洞口進去。最初,山洞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有桑樹、竹林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的人們,男女的穿著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樂?!疽摇吭诖蟮朗┬械臅r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僅僅把自己的父母親當作自己的父母親去奉養(yǎng);不僅僅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讓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wù),女子要及時地婚配。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自己私藏;人們憎恨在集體勞動中不肯盡全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窘獯稹浚?)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第87頁共87頁,①句意為:房屋整整齊齊。儼然:整齊的樣子;②句意為: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③句意為:不僅僅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撫養(yǎng)。子:以…為子;④句意為: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惡:憎惡。(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①句中重點詞有:“黃發(fā)”,代指老人;“垂髫”,小孩。句意為: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閑快樂。②句中重點詞有:“與”通,舉,選拔;“信”,誠信。句意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解答即可。①閱讀甲文,了解內(nèi)容可知,與之相似的景象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②閱讀乙文,了解內(nèi)容可知,與之異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4)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解答即可。①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②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答案:(1)①整齊的樣子;②交錯相通;③以…為子,撫養(yǎng);④憎惡;⑤指害人。(2)①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②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3)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②(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4)①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或“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②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男有分,女有歸”?!军c評】子: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以…為子,撫養(yǎng))子曰(對人的尊稱)12.閱下文,完成文后各題。第87頁共87頁,【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吳均)【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⑥.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ā杜c顧章書》)吳均)注釋:①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nèi)。③限日:遮擋陽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實:竹米,狀如小麥。隱士所食之物。(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①互相軒邈: 往高處遠處伸展?、诟Q谷忘反: 同“返”,返回?、巯s吟鶴唳: 叫?、茇M徒語哉: 難道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經(jīng)綸世務(wù)者未復(fù)有能與奇者B.猿則百叫無絕日中不至,則是無信C.與朱元思書借旁近與之D.春冬之時山川之美(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②山谷所資,于斯已辦。(4)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請找出有關(guān)語句并加以簡要分析。(5)這兩篇山水小品文都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分析】參考譯文:【甲】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际乔喟咨?,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第87頁共87頁,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密而綠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疽摇课疑蟼€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xiāng)尋找隱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門山。很多峭壁與云霞爭高下,獨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陽;幽深的洞穴包含著云霧,深谷小溪積聚著翠綠的潭水;蟬鳴鶴叫,水聲清越,猿猴啼叫,和諧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diào)悠長有音韻之美。我既然向來推崇隱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這種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愛,豈是虛言啊。【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忌鶕?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①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邈:往高處遠處伸展;②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③蟬鳴鶴叫。唳:叫;④那道只是虛言啊。豈:難道。(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注意其詞性及意義。A.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者:…的人(物)/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者:…的人(物)。B.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則:連詞,可不譯/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則:就。C.給朱元思寫信。與:給/就近借來給他。與:給。D.春冬的時候。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山川的美麗。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息:平靜。句子翻譯為: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②所資:需要的物品;斯:這。句子翻譯為:山谷中隱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這里已經(jīng)俱備。(4)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寫作技巧的能力。技巧題目中已經(jīng)指出“化靜為動”,只要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信息,然后再分析即可。甲文: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樹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山之高,水之深。第87頁共87頁,(5)本題考查概括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兩篇文中對自然山水的描寫,可以看出對美麗的大自然的喜愛以及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隱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往高處遠處伸展;②同“返”,返回;③叫;④難道。(2)B(3)①像老鷹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②山谷中隱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這里已經(jīng)俱備。(4)甲文:負勢競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铎`活現(xiàn)地寫出了樹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山之高,水之深。(5)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隱的思想感情?!军c評】許雜然相許(贊成)時人莫許之(答應(yīng),承認,同意)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答應(yīng),承認,同意)高可二黍許(大約的數(shù)量)曳物許許聲(hǔ擬聲詞)13.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選自 《聊齋志異》 作者是 蒲松齡?。ā∏濉〕┑摹∑阉升g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①屠自后斷其股 大腿 ②顧野有麥場 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燮湟蝗谇啊∠窆芬粯印、芤焕嵌雌渲小〈蚨础。?)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目似瞑,意暇甚。第87頁共87頁,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4)下邊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D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5)狼很狡猾,但最終自取滅亡,這則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分析】【翻譯】  一個屠戶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半路上,有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屠戶非常害怕,把骨頭扔給它們。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朝狼扔骨頭,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了下來,但先前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仍然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缿舴浅@Ь郊逼?,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擊。他看到的野地里有個麥場,麥場中主要堆積著柴火,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就跑過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lián)幽弥丁@遣桓疑锨?,瞪著眼睛對著屠戶。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離開,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面前。過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十分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走開,轉(zhuǎn)身看看柴草堆后面,發(fā)現(xiàn)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鉆洞進去從背后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jīng)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斷它的大腿,也殺死了它。屠戶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迷惑對手?! ±墙苹?,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窘獯稹浚?)該題考查的是古文的文學(xué)常識,只要注意平時的積累即可。本文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齡。(2)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屠戶從后面砍斷它的大腿。股:大腿。②句意為:他看到的野地里有個麥場。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③句意為: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屠戶面前。犬:像狗一樣。④句意為:發(fā)現(xiàn)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打洞。(3)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①中重點詞語有瞑:閉眼;句意為: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②中重點詞語有耳:罷了;句意為: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第87頁共87頁,(4)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A、改為:其一/犬坐/于前;B、改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改為: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D、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正確;故選D。(5)此題考查的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的。屬于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設(shè)想合理即可。答案:(1)《聊齋志異》清蒲松齡。(2)①大腿②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③像狗一樣④打洞(3)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②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4)D(5)面對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協(xié)讓步,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有取得勝利。結(jié)尾兩句是作者對狼的評價,它是文章的主旨句,點明中心,總起全文?!军c評】“方”的解釋:1、方七百里(見方)2、有朋自遠方來(地方)3、長方形(方正)1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第87頁共87頁,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①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留給 ②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拜訪?、巯鹊鄄灰猿急氨伞∩矸莸匚唬娮R短淺 ④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奔走效勞?。?)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②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3)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恰 A.開篇先后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分析天下形勢,意在提醒后主要居安思危,發(fā)憤圖強。B.第五段運用對比,從正反兩個方面鮮明地闡述了親賢遠佞的重要性。C.第六段回顧往事,意在通過自己跟隨先帝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表達效忠的決心。D.本文記敘、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達到了作者對后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諫目的。(4)閱讀以下鏈接材料,并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出你探究的結(jié)論及理由?!炬溄印繐?jù)《三國志》記載,袁紹率領(lǐng)大軍南下之初,謀士田豐曾勸諫他說:“曹操的軍隊數(shù)量雖比不上我們,但他善于用兵,變化多端,現(xiàn)在不是伐曹的最佳時機,不如從長計議與他對峙。用不了兩三年,曹操便會被拖垮。”袁紹大怒不聽,執(zhí)意南征,還把田豐囚禁了起來。最終袁軍在官渡大敗。【分析】參考譯文:先帝開創(chuàng)的大業(yè)未完成一半?yún)s中途去世了?,F(xiàn)在天下分為三國,益州地區(qū)民力匱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時期啊。不過宮廷里侍從護衛(wèi)的官員不懈怠,戰(zhàn)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奮不顧身,大概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別的知遇之恩(作戰(zhàn)的原因),想要報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實在應(yīng)該擴大圣明的聽聞,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遠大志向的人的志氣,不應(yīng)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不恰當?shù)脑?,以致于堵塞人們忠心地進行規(guī)勸的言路?! 』蕦m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yīng)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yīng)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nèi)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7頁共87頁,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所有的)宮中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這樣以后再去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④娤?qū)?,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軍事,從前任用時,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們的位置。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wù)撨@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嘆息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冶緛硎瞧矫瘢谀详杽?wù)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M菹履軌虬延懛ゲ芪?,興復(fù)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 〗裉欤ㄎ遥⒁鎰e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窘獯稹浚?)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句意:所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遺:留給②句意:多次到草廬來探望我。顧:拜訪③句意: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卑鄙:身份地位,見識短淺④句意: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驅(qū)馳:奔走效勞(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第87頁共87頁,①重點詞有:陟:提升,提拔;罰:懲罰;臧否:善惡句意: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②重點詞有:親:親近句意: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分析。A、正確;B、正確;C、有誤,第六段回顧往事是為了表達自己感恩劉備的知遇之恩,表明興復(fù)漢室的決心;D、正確。故選:C(4)本題考查的是對比閱讀,自主探究能力。解答這道題,我們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了三條建議: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結(jié)合所給的鏈接材料,袁紹沒有聽從謀士的建議導(dǎo)致失敗,不能得出聽從他人建議的重要性的結(jié)論。答案:(1)①留給②拜訪③身份地位,見識短淺④奔走效勞(2)①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②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3)C(4)探究結(jié)論:對于一個領(lǐng)導(dǎo)者來說,善于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國家發(fā)展非常重要。對于個人來講,虛心聽取別人正確的建議也很重要。原因:袁紹沒有聽從謀士田豐的建議,最終被曹操打敗。這是教訓(xùn)。所以諸葛亮建議后主要“開張圣聽”?!军c評】“所以”的用法: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用來)②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所以:……的原因)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炯住恐x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詠雪》)【乙】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锻跞肿R李》注釋①[王戎]晉朝人,竹林七賢之一。②[諸]眾多,一些,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實。⑤[折枝]壓彎了樹枝。⑥[競]爭著。⑦[走]跑。⑧[信然]的確是這樣。(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第87頁共87頁,①俄而雪驟 急?、谌鳆}空中差可擬 差不多?、蹏L與諸小兒游 曾經(jīng) ④唯戎不動 只有?。?)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未若柳絮因風起。②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3)下列“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 A、左將軍王凝之妻也。B、取之,信然。C、學(xué)而時習(xí)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分析】參考譯文:【甲】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謝安大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乙】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和多個小孩子游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枝斷了,許多小孩爭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不動。人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李)樹長在路邊卻有許多果實,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樣的?!窘獯稹浚?)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驟:急②句意: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差不多③句意:曾經(jīng)(有一次)和多個小孩子游玩。嘗:曾經(jīng)④句意:只有王戎不動。唯:只有(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有:若:如;因:趁、乘句意:未若柳絮因風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風飄起。②重點詞有:此:這;必:一定句意: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樹長在路旁并且長滿了果實,這一定是苦的李子。第87頁共87頁,(3)本題主要考查點是一詞多義。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A句意: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之:名字B句意: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樣的。之:代詞,代指李子C句意:學(xué)過的內(nèi)容要經(jīng)常練習(xí)它。之:代詞,代指學(xué)過的知識D句意: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之:代詞,代指知識故選:A(4)第一問考查的是對甲文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分析:將雪花比喻成鹽只是顏色上相似,而柳絮不僅顏色而且外形都相似。第二問則是考查對乙文中心的把握,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須從故事入手,我們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節(jié),扣住王戎善于觀察思考來說。答案:(1)①急②大體、差不多③曾經(jīng)④只、只是(2)①未若柳絮因風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風飄起。②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樹長在路旁并且長滿了果實,這一定是苦的李子。(3)A(4)【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態(tài)(外形)的相似,寫出雪花飄舞的輕盈的姿態(tài);給人以春天到來的感覺。【乙】仔細觀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據(jù)觀察推理判斷,少走彎路?!军c評】“然”的用法:①然瓶未見滿(然: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可是)②塵氣莽莽然(然:……的樣子)③取之,信然(然:這樣)第87頁共87頁,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題匯編1.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曾子衣弊衣①以耕,魯君使人往致②封邑③焉,曰:“請以此修衣④。”曾子不受。反,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⑤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⑥人者驕人??v⑦君有賜,不我驕⑧也,我能不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⑨也。”注釋:①弊衣:破舊衣服。②致;送。③邑:原指縣,這里指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奚:什么,疑問詞。⑥予:給予。⑦縱:縱使。⑧不我驕:即“不驕我”,不對我顯露驕色。⑨節(jié):氣節(jié)。(1)下列各句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衣:衣服B.曾子不受受:接受C.反,復(fù)往反:同“返”,返回D.足以全其節(jié)也全:保全(2)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A.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B.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C.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D.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生活貧困,所以魯君親自前往送封地給曾子。B.魯君賞賜的封地,曾子幾次都拒絕了。C.曾子覺得縱然魯君贈送他封地,并且沒有對他表現(xiàn)出驕橫,但他仍然會怕魯君。D.孔子對曾子的行為非常贊賞。(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炯住烤按涸唬?ldquo;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第87頁共87頁,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與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①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谂c民由之  ③曾益其所不能 ?、苋撕氵^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往送之門,戒之曰/必敬必戒B.勞其筋骨/上自勞軍(《周亞夫軍細柳》)C.得志,與民由之/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4)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請用自己的話說說。3.課外文言文閱讀李遇少子為淮南牙將,遇最愛之,徐溫執(zhí)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號求生,遇由是不忍戰(zhàn)。溫使典客何蕘入城,以吳王命說之曰:“公本志果反,請斬蕘以徇;不然,隨蕘納款。”遇乃開門請降,溫使柴再用斬之,夷其族。于是諸將始畏溫,莫敢違其命。徐知誥①以功遷升州刺史。知誥事溫甚謹安于知誥事溫甚謹/安于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注釋】①徐知誥,徐溫養(yǎng)子。(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徐溫執(zhí)之/被堅執(zhí)銳B.遇由是不忍戰(zhàn)/由是感激C.以吳王命說之曰/公輸盤不說D.遇乃開門請降/乃悟前狼假寐第87頁共87頁,(2)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知誥事溫甚謹安于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3)結(jié)合選文,分析徐溫是一個怎樣的人。4.閱讀下文,完成各題(傅)文忠不談詩文,而極愛才。余在直①時最貧,一貂帽已三載,毛皆拳縮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門外小直房,獨呼余至,探懷中五十金授余,囑易新帽過年。時已殘臘卒歲,資正缺,五十金遂以應(yīng)用。明日入直,依然舊帽也。公一笑不復(fù)言。嗚呼!此意尤可感已③?!咀⑨尅竣僦保和?ldquo;值”,當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語氣詞。(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①而極愛才 ?、趪谝仔旅边^年 ?。?)下列對畫線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恰 .當時已是年終歲末,(我)正缺錢B.當時(我)已風燭殘年,還正缺錢C.當時已是年終歲末,(我)資歷不夠D.當時(我)已風燭殘年,還精力不濟(3)對我“依然舊帽”,公的表現(xiàn)是“  ”;文末作者說“此意尤可感”,這里的“此意”是指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寧大將安樂時耶!”卻不受。玠大嘆服?;騿枺?ldquo;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督將士注坡跳壕,皆鎧以習(xí)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親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凡有所舉,謀定而后戰(zhàn),所向克捷。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diào)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選自畢沅《岳飛》,有刪改)【注釋】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飯。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軍事訓(xùn)練內(nèi)容。注坡:從斜坡上急馳下去;跳壕:躍過壕溝。(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①飛事親至孝 ?、陲椕z之  ③皆鎧以習(xí)之 ?、芮锖翢o犯 ?。?)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第87頁共87頁,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诿哭o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4)為什么敵人會發(fā)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請概括其原因。6.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京師花木最古者,首給孤寺①.呂氏藤花,次則余家之青桐,皆數(shù)百年物也。……呂氏宅后售與高太守兆煌,又轉(zhuǎn)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猶在,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其陰覆廳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書室一院?;〞r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觴詠殆無虛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舊主,殊笛之悲⑤。(節(jié)選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減)【注】①給孤寺:寺名。②慕堂:呂元龍,乾隆時舉人,曾與作者同窗。③觴詠殆無虛夕:飲酒賦詩,幾乎沒有空過一個晚上。④馀:同“余”。⑤鄰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皆數(shù)百年物也  ②藤今猶在 ?、凼寄苤е簟 、芄猜砸 。?)下列各句與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A.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B.其真無馬邪(《馬說》)C.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幼時記趣》)D.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次則余家之青桐(4)翻譯下列句子。①花時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5)《閱微草堂筆記》流露出作者對理想生存狀態(tài)的追求,從選文可以看出紀昀追求怎樣的生存狀態(tài)?7.(二)芮伯獻馬賈①禍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②,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于子。子無以應(yīng)之,則將嘵③第87頁共87頁,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④果使求焉,弗得,遂譖⑤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⑥而啟之,芮伯之罪也。【注釋】①賈(gǔ):買,引申為招致。②戎:我國古代對西部民族的統(tǒng)稱。③嘵:嚷叫。④榮夷公:周厲王的寵臣。⑤譖:誣陷,中傷。⑥瀆貨:貪財。瀆:通“黷”,貪污。(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①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 ?、谕跤麩o厭 ?、凼琴Z禍也 ?、茏浍I之 ?。?)下列各句中的“之”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子無以應(yīng)之A、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B、爾知王之貨C、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D、芮伯之罪也(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②芮伯之罪也。(4)芮伯最終被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請談?wù)勀愕目捶ā?.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下列各題。【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選自《桃花源記》【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阡陌交通 ?、谙と缤馊恕 、燮湔煞蚍綋S灌園  ④自恨不如遠甚也 ?。?)翻譯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第87頁共87頁,②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③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④余顧而慕之(3)【甲】段描繪的生活圖景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9.言默戒楊時鄰之人有雞夜鳴,惡其不祥,烹之。越數(shù)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曰:“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蛞锅Q,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后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①或旦而不鳴或:  ②皆足取禍也?。骸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3)作者為什么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4)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10.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問題。岳飛治軍紹興六帥,皆果毅忠勇,視古名將。岳公飛獨后出,而一時名聲幾冠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百。余嘗訪其士卒,以為勤惰必分,功過有別,故能得人心。異時①嘗見其提兵征贛之固石洞②,軍行之地,秋毫無擾,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節(jié)選自《獨醒雜志》)【注釋】①異時:從前。②固石洞:地名。(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①故能得人心故:  ②異時嘗見其提兵征贛之固石洞兵:  第87頁共87頁,(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譯文: ?。?)“皆一可以當百”體現(xiàn)了岳家軍什么特點?請你根據(jù)文意,概括岳飛是如何治軍的。11.復(fù)兒子書①來信均悉②,茲③再匯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⑤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xué)也。求學(xué)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yīng)。千金之資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⑦已告罄⑧?汝茍⑨在理應(yīng)用者,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應(yīng)若是耳。況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且汝亦嘗讀《孟子》乎?大有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心衡慮之后,而始能作。吾兒恃?有汝父庇蔭?,固?不需此,然亦當稍知稼穡?之艱難,盡其求學(xué)之本分。非然者,即學(xué)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xué)不易,此中甘苦,應(yīng)自知之,毋?負?老人訓(xùn)?也。(選文有改動)①本文節(jié)選自張之洞回復(fù)兒子的書信。②悉:知道。③茲:現(xiàn)在。④汝:你。⑤業(yè):已經(jīng)。⑥資:錢財,費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財務(wù)用盡。⑨茍:假如。⑩特:不過。?恃:倚仗,依賴。?庇蔭:比喻尊長的保護、照顧。?固:本來。?稼穡: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致:給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負:辜負。?訓(xùn):教誨、教導(dǎo)。(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①兒自去國至今 ?、谇髮W(xué)宜先刻苦  ③特汝不應(yīng)若是耳 ?、芾暮鈶]之后,而始能作 ?。?)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四處)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②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4)作者給兒子寫這封書信的目的是什么?12.合江亭記呂大防沱江自岷而別,張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第87頁共87頁,水,而闊。溝以導(dǎo)之,大溉蜀郡、廣之田,而蜀已富饒。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府之東南,乃所謂二江雙流者也。沱舊循南隍,與江并流以東。唐人高駢始鑿新渠,繚出府城之北,然猶合于舊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餞之地,名士題詩往往在焉。從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觀水,滄波修闊,渺然數(shù)里之遠,東山翠麓,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鳴瀬抑揚,鷗鳥上下。商舟漁艇,錯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既而主吏請記其事,余以為蜀田仰成官瀆②,不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漢漾④之勝。比他方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則蒲魚菱芡之饒,固不減于蹲鴟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為飾,俾其得地之利,又從而有觀游之樂,豈不美哉?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fā)之?!咀ⅰ竣贀b:遏制、堵塞。②瀆:溝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積水的池塘。⑤蹲鴟:植物名,俗稱芋頭。(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沱江自岷而別別:離開B.而闊溝以導(dǎo)之闊:使……寬闊C.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峙:聳立D.故陂湖漢漾之勝比他方為少勝:美景(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②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fā)之。(3)本文于《岳陽樓記》同是因重修名勝而寫,所繪之景也有相似之處,兩文的寫作意圖是否相似?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13.閱讀文言文《歐陽修傳》(節(jié)選),回答下列各題。歐陽修傳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學(xué)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騿枺?ldquo;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第87頁共87頁,【注】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④便:安逸、安適。(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因取舊案反覆觀之(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①讀書輒成誦  ②讀而心慕焉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譯文: ?。?)你如何看待歐陽修的為政之道?請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評說。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疑人竊履[明]王守仁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選自《歷代寓言大觀》)【注】①踵:到,走到。②繆:通“謬”,錯誤,荒謬。(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shù)慕忉?。①友人來過  A.走過,經(jīng)過    B.勝過,超越C.錯誤,過失D.訪,探望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顯露B.兇惡殘酷的C.突然D.欺凌,損害(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3)聯(lián)系全文,你認為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結(jié)合你的生活體驗加以評價。15.鄧哀王曹沖傳第87頁共87頁,鄧哀王沖字倉舒。少聰察岐嶷①,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芍?。”太祖大悅,即施行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猶懼不免。沖謂曰:“待三日中,然后自歸。”沖于是以刀穿單衣,如鼠嚙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今單衣見嚙,是以憂戚。”太祖曰:“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而庫吏以嚙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cè),尚嚙,況鞍懸柱乎?”一無所問。沖仁愛識達,皆此類也。凡應(yīng)罪戳,而為沖微所辯理,賴以濟宥②者,前后數(shù)十。太祖數(shù)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后意。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親為請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太和五年,加沖號曰鄧哀王?!咀⑨尅竣籴冢╭íyí):出自《詩•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聰慧。②宥(yòu):寬容,饒恕。③文帝:魏文帝曹丕。(1)用“/”給下列句子正確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一處)。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咸莫能出其理 咸: ?、讵q懼不免 懼: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若成人之智告之于帝(《愚公移山》)B.而刻其水痕所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C.而為鼠所嚙以順為正者(《富貴不能淫》)D.沖于是以刀穿單衣以君之力(《愚公移山》)(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兒衣在側(cè),尚嚙,況鞍懸柱乎?(5)《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文帝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請結(jié)合選文文意做簡要分析。第87頁共87頁,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文言文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曾子衣弊衣①以耕,魯君使人往致②封邑③焉,曰:“請以此修衣④。”曾子不受。反,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⑤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⑥人者驕人??v⑦君有賜,不我驕⑧也,我能不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ldquo;參之言,足以全其節(jié)⑨也。”注釋:①弊衣:破舊衣服。②致;送。③邑:原指縣,這里指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奚:什么,疑問詞。⑥予:給予。⑦縱:縱使。⑧不我驕:即“不驕我”,不對我顯露驕色。⑨節(jié):氣節(jié)。(1)下列各句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曾子衣敝衣以耕衣:衣服B.曾子不受受:接受C.反,復(fù)往反:同“返”,返回D.足以全其節(jié)也全:保全(2)對文中劃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A.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B.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C.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D.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曾子生活貧困,所以魯君親自前往送封地給曾子。B.魯君賞賜的封地,曾子幾次都拒絕了。C.曾子覺得縱然魯君贈送他封地,并且沒有對他表現(xiàn)出驕橫,但他仍然會怕魯君。D.孔子對曾子的行為非常贊賞。(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分析】參考譯文:第87頁共87頁,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片地,說:“請先生用封地內(nèi)的財富來買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堅決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接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縱使國君賞賜了我土地,也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曾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鬃又懒诉@件事,就說:“從曾參的話來看,是足夠用來保全他的氣節(jié)操守的。”【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義。做文言實詞題我們要聯(lián)系學(xué)過的課內(nèi)文言知識,還要關(guān)注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具體位置,聯(lián)系語境,有時我們還可以借助句子的對稱性判斷字的詞性,綜合運用以上方法判斷文言實詞解釋是否正確。A項句意為: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第一個“衣”是動詞,穿著的意思。故選:A(2)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礎(chǔ)知識,理解句意。做題講究技巧,可用排除法。“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翻譯為: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接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根據(jù)句意可斷句為: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故選:B。(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A項中“魯君親自前往送封地給曾子”錯誤,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片地,并沒有親自去送。故選A。(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重點詞:于:向;奚為:為什么。句意:先生您又不是向別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動送給你的,為什么不接受呢?答案:(1)A(2)B(3)A(4)先生你沒有請求別人,別人就獻上物品給你,為什么你不收受呢?【點評】聞余聞之也久(聽說)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聲)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炯住烤按涸唬?ldquo;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與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第87頁共87頁,(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①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真正 ②與民由之 遵循?、墼嫫渌荒堋⊥ㄔ?,增加?、苋撕氵^ 犯錯誤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A.往送之門,戒之曰/必敬必戒B.勞其筋骨/上自勞軍(《周亞夫軍細柳》)C.得志,與民由之/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D.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4)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請用自己的話說說?!痉治觥繀⒖甲g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孟子說:“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你沒有學(xué)過禮嗎?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父親給予訓(xùn)導(dǎo);女子出嫁的時候,母親給予訓(xùn)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至于大丈夫,則應(yīng)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上,走著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改移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這樣才叫做大丈夫!”【乙】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使他資財缺乏,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被人們所了解。在國內(nèi)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國家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憂愁患害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第87頁共87頁,【解答】(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①句意為: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誠,真正。②句意為:和百姓一則遵循。由,遵循。③句意為:增加他沒有的才干。曾通增,增加。④句意為:人常常犯錯。過,犯錯誤。(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告誡/謹慎B.使某某勞累/犒勞C.和/參與,這里指欣賞D.哪里/哪里故選:D(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①重點詞語:懼,害怕。熄,太平。句意:(他們)一生氣,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平安無事。②重點詞語:然后,這樣以后。而,表示并列。句意:這樣之后就會明白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出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細讀文本,然后正確翻譯后可分析作答。根據(jù)本文的文意可知,孟子認為一個人只要講道德,做事合乎道義,無論什么時候都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為外物所左右,就是大丈夫。答案:(1)①真正,確實②遵循③同“增”,增加④犯錯誤(2)D(3)①(他們)一生氣,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平安無事。②這樣之后就會明白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出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在孟子看來,大丈夫要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更不能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動搖、屈服?!军c評】文言語句翻譯的具體方法是“增”、“刪”、“留”、“補”五法:1、增,即對省略部分要增補出來。例如,有時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語、謂語、賓語、介詞等情況;2、刪,即對無實在意義(表語氣、停頓等)的文言虛詞刪去不譯;3、留,即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人名、時間、專用名詞等)保留不譯;第87頁共87頁,4、變,即對與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譯;5、調(diào):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語序不同,翻譯時必須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xí)慣,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調(diào)整過來。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定語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這樣的文言句子在翻譯時必須調(diào)整過來。3.課外文言文閱讀李遇少子為淮南牙將,遇最愛之,徐溫執(zhí)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號求生,遇由是不忍戰(zhàn)。溫使典客何蕘入城,以吳王命說之曰:“公本志果反,請斬蕘以徇;不然,隨蕘納款。”遇乃開門請降,溫使柴再用斬之,夷其族。于是諸將始畏溫,莫敢違其命。徐知誥①以功遷升州刺史。知誥事溫甚謹安于知誥事溫甚謹/安于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注釋】①徐知誥,徐溫養(yǎng)子。(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徐溫執(zhí)之/被堅執(zhí)銳B.遇由是不忍戰(zhàn)/由是感激C.以吳王命說之曰/公輸盤不說D.遇乃開門請降/乃悟前狼假寐(2)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知誥事溫甚謹安于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3)結(jié)合選文,分析徐溫是一個怎樣的人。【分析】參考譯文:吳宣州刺使李遇的小兒子提任淮南牙將,李遇最喜歡他,徐溫將他逮捕,押到宣州城下示眾,他的小兒子號哭哀求活命,李遇因此不忍心再戰(zhàn)。徐溫派典客何蕘進入宣州城內(nèi),用吳王楊隆演的命令勸說他,說:“您本來的意思如果是謀反,請斬我何蕘向眾宣示;如果不是這樣,隨我何蕘出城歸順投降。”李遇于是打開城門,請求歸降,徐溫派柴再用把他斬首,殺了他全族。于是各個將領(lǐng)開始畏懼徐溫,沒有人敢違抗他的命令。徐知誥因功任州刺史。徐州誥為徐溫做事非常謹慎,任勞任怨,有時通宵不解衣帶,徐溫因此特別喜愛他?!窘獯稹浚?)本題主要考查點是一詞多義。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A.句意:徐溫將他逮捕。“執(zhí)”是“捕捉、逮捕”;披著鎧甲,拿著武器。“執(zhí)”是“拿著”。B.句意:李遇因此不忍心再戰(zhàn)。因此感動。兩個“由是”都是“因此”的意思。C.句意:用吳王楊隆演的命令勸說他。“說”是“勸說”;公輸盤不高興。“說”通“悅”,高興。D.句意:李遇于是打開城門,請求歸降。“乃”是“于是”;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裝睡覺。“乃”是“才”。故選:B。第87頁共87頁,(2)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句意來劃分:徐知誥因功任州刺史。徐州誥為徐溫做事非常謹慎,任勞任怨,有時通宵不解衣帶,徐溫因此特別喜愛他。(3)此題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概括人物性格從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對人物評價的詞語,也可以自己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語句進行概括,學(xué)會結(jié)合原文從原文中找到依據(jù)。答案:(1)B(2)知誥事溫甚謹/安于勞辱/或通夕不解帶/溫以是特愛之(每處1分)(3)①從他利用李遇最小的兒子來使李遇不忍出戰(zhàn),看出他有計謀,善于抓住對方軟肋;②從他派何蕘說服李遇投降,卻又出爾反爾,看出他老奸巨猾;③從他殺李遇全家,看出他心狠手辣?!军c評】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需要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特別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還要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翻譯文章;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觀點,并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4.閱讀下文,完成各題(傅)文忠不談詩文,而極愛才。余在直①時最貧,一貂帽已三載,毛皆拳縮如蝟②.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門外小直房,獨呼余至,探懷中五十金授余,囑易新帽過年。時已殘臘卒歲,資正缺,五十金遂以應(yīng)用。明日入直,依然舊帽也。公一笑不復(fù)言。嗚呼!此意尤可感已③?!咀⑨尅竣僦保和?ldquo;值”,當值,值勤。②蝟:今作“猬”,刺猬。③已:語氣詞。(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①而極愛才 非常?、趪谝仔旅边^年 更換?。?)下列對畫線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恰 A.當時已是年終歲末,(我)正缺錢B.當時(我)已風燭殘年,還正缺錢C.當時已是年終歲末,(我)資歷不夠D.當時(我)已風燭殘年,還精力不濟(3)對我“依然舊帽”,公的表現(xiàn)是“ 一笑不復(fù)言 ”;文末作者說“此意尤可感”,這里的“此意”是指 傅文忠對我的尊重和體恤 ?!痉治觥孔g文參考:傅文忠公不談當時文學(xué)卻很喜歡有才能的人。我直軍機時最貧窮,一個貂皮帽子已經(jīng)三年,毛都拳縮得像刺猬。一天黎明,您在隆宗門外小直房,只叫我到,從懷里摸出五十金交給我,囑咐我換個新帽子過年。當時已經(jīng)臘月,全年資本正缺,五十金就以應(yīng)用。第二天值班,依然是舊帽子啊,你笑一次不再說。啊!這一想法尤其令人感已?!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第87頁共87頁,①句意為:卻很喜歡有才能的人。極:很(非常)。②句意為:囑咐我換個新帽子過年。易:換(更換)。(2)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句中重點詞語有時:當時;資:錢;句意為:當時已是年終歲末,(我)正缺錢。故選:A。(3)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課外文言文的整體理解能力,學(xué)生在解題時,應(yīng)該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進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想表達的主要思想。由“探懷中五十金授余,囑易新帽過年”和“明日入直,依然舊帽也”可知傅文忠對我是尊重和體恤的。答案:(1)①很(非常)②換(更換)(2)A(3)一笑不復(fù)言傅文忠對我的尊重和體恤【點評】極而極愛才(很,非常)此樂何極(盡頭,窮盡)南極瀟湘(盡,到)嘗極東方(窮盡)初極狹(非常,最)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飛事親至孝,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愿與交歡,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寧大將安樂時耶!”卻不受。玠大嘆服?;騿枺?ldquo;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督將士注坡跳壕,皆鎧以習(xí)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親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凡有所舉,謀定而后戰(zhàn),所向克捷。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diào)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選自畢沅《岳飛》,有刪改)【注釋】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飯。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軍事訓(xùn)練內(nèi)容。注坡:從斜坡上急馳下去;跳壕:躍過壕溝。(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①飛事親至孝 伺候(侍奉照顧服侍) ②飾名姝遺之 贈送(給予饋贈)?、劢枣z以習(xí)之 穿上鎧甲 第87頁共87頁,④秋毫無犯 侵占(侵犯) (2)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诿哭o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4)為什么敵人會發(fā)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請概括其原因。【分析】【參考譯文】岳飛伺候父母極為孝順,家里沒有侍女(自己親自伺候父母)。昊玠素來佩服岳飛,希望與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來送給他。岳飛說:“皇上天沒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飯(整天勤于政事),難道現(xiàn)在是大將安心享樂的時候嗎?”推辭不接受。吳玠大為嘆服。有人問(岳飛):“天下什么時候能太平?”岳飛說:“文臣不貪圖錢財,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軍隊每次休整,(岳飛)督促將士跑下山坡、躍過壕溝,都(讓將士)穿著沉重的鎧甲來訓(xùn)練。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縷麻來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斬首示眾。士兵晚上宿營,百姓開門希望接納,沒有人敢進去。軍隊的號令是“凍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餓死也不搶劫掠奪”。士兵生病,(岳飛)親自為他們調(diào)藥。將領(lǐng)們到遠方戍守,岳飛的妻子便慰問犒勞他們的家人;為國而犧牲的,為之痛哭,井撫育他們的遺孤。(皇上)有賞賜犒勞,都分給軍中官吏,絲毫不侵占。凡是有軍事行動,計策定了然后才開戰(zhàn),因此攻打哪兒都能獲勝。敵人因此說:“撼動大山容易,撼動岳家軍難。”每次調(diào)集軍糧,一定皺著眉頭說:“東南百姓的財力用盡了!”(他)尊敬賢士,恭順謙和得就像一介書生。(他)每次推辭升官,一定說:“將士出力,我岳飛有什么功勞!”【解答】(1)本題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實詞意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在本題中學(xué)生需要積累①句意為:岳飛對母親非常孝順。“事”侍奉。②句意為:打扮了一個美女送給他。“遺”贈送(給予饋贈)。③句意為:都讓他們穿著很重的鎧甲來練習(xí)。“鎧”穿上鎧甲。④句意為:一絲一毫也不占有。“犯”侵占(侵犯)。(2)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根據(jù)句意:士兵夜里宿營,老百姓開門表示愿意接納,可是沒有敢擅入的。停頓為: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3)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翻譯能力,要通讀全句,把握意思,注意倒裝與省略現(xiàn)象。翻譯句子要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①中重點詞語有:惜:怕;矣,語氣詞,了。句意為:當文官不愛錢財專心為民謀利,武官不懼犧牲奮勇為國效力的時候,天下就太平了。②第87頁共87頁,句中重點的詞有:辭:推辭;飛,岳飛;句意為:每次推辭升官,一定說:“將士出力,我岳飛有什么功勞!”(4)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課外文言文的整體理解能力,學(xué)生在解題時,應(yīng)該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進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想表達的主要思想。由“師每休舍,督將士注坡跳壕,皆鎧以習(xí)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可知岳家軍訓(xùn)練嚴格;軍紀嚴明;岳飛關(guān)愛體恤下屬、百姓;由“卒有疾,親為調(diào)藥。諸將遠戍,飛妻問勞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無犯。凡有所舉,謀定而后戰(zhàn),所向克捷”可知岳家清廉不貪;軍事才能杰出;岳家軍具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答案:(1)①伺候(侍奉照顧服侍)②贈送(給予饋贈)③穿上鎧甲④侵占(侵犯)(2)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3)①文臣不貪圖錢財,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②每次推辭升官,一定說:“將士出力,我岳飛有什么功勞!”(4)岳家軍訓(xùn)練嚴格;軍紀嚴明;岳飛關(guān)愛體恤下屬、百姓;清廉不貪;軍事才能杰出;岳家軍具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答出四點即可)【點評】“卒”的解釋:①例句: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步兵士兵。)②例句:初,魯肅聞劉表卒。(死亡)③例句:完結(jié)。庶劉僥幸保卒余年。(完成)④例句:最終。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終于)⑤例句:突然;倉猝。五萬兵難卒合。(通“猝”,倉促)6.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列各題。京師花木最古者,首給孤寺①.呂氏藤花,次則余家之青桐,皆數(shù)百年物也。……呂氏宅后售與高太守兆煌,又轉(zhuǎn)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猶在,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其陰覆廳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書室一院?;〞r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觴詠殆無虛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舊主,殊笛之悲⑤。(節(jié)選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減)【注】①給孤寺:寺名。②慕堂:呂元龍,乾隆時舉人,曾與作者同窗。③觴詠殆無虛夕:飲酒賦詩,幾乎沒有空過一個晚上。④馀:同“余”。⑤鄰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皆數(shù)百年物也 都 ②藤今猶在 還?、凼寄苤е簟〔拧、芄猜砸∩斐觥。?)下列各句與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第87頁共87頁,例句: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A.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B.其真無馬邪(《馬說》)C.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幼時記趣》)D.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次則余家之青桐(4)翻譯下列句子。①花時如紫云垂地,香氣襲衣。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5)《閱微草堂筆記》流露出作者對理想生存狀態(tài)的追求,從選文可以看出紀昀追求怎樣的生存狀態(tài)?【分析】譯文參考: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屬給孤寺呂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們都已經(jīng)生存數(shù)百年了。……呂家那所宅院,后來賣給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轉(zhuǎn)賣給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還在,支撐藤籮的架子是用棟梁之材搭成,十分結(jié)實。藤籮枝葉形成的樹蔭覆蓋著廳前的院子,它的枝節(jié)向旁邊伸出,又覆蓋了偏西書房的院子。藤花盛開時,猶如紫云垂地,香氣襲人。慕堂舉人在世的時候,有時宴請客人,有時朋友借這個地方宴請客人,飲酒賦詩,簡直沒有空過一個晚上。光陰荏苒,轉(zhuǎn)眼四十余年過去,舊地重游,已非舊主,我不禁像魏晉時的向秀懷念老朋友嵇康一樣,傷感不已?!窘獯稹浚?)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它們都已經(jīng)生存數(shù)百年了。皆:都。②句意為:如今,那株藤花還在。猶:還。③句意為:才能支撐住。始:才。④句意為:它的枝節(jié)向旁邊伸出。引:伸出。(2)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其”一詞用法的辨析能力。要求學(xué)生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理解詞語的含義,并且能辨析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結(jié)合自己對詞的積累,根據(jù)語境判斷,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其架用梁棟之材,始能支拄中”的“其”的用法代詞,它;ACD代詞,它;B是語氣詞,表推測語氣;故選:B。(3)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句意為: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根據(jù)成分停頓為:次/則/余家之青桐。第87頁共87頁,(4)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①中重點詞語有花:開花;如:好像;句意為:藤花盛開時,猶如紫云垂地,香氣襲人。②中重點詞語有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躍金:閃爍出的金光;句意為: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5)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課外文言文的整體理解能力,學(xué)生在解題時,應(yīng)該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進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想表達的主要思想。由“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觴詠殆無虛夕”可知紀昀追求自由快樂的生活的人。答案:(1)①都②還③才④伸出(2)B(3)次/則/余家之青桐。(4)①藤花盛開時,猶如紫云垂地,香氣襲人。②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5)自由快樂【點評】借或友人借宴客(借)愿借子殺之(依靠)7.(二)芮伯獻馬賈①禍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②,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于子。子無以應(yīng)之,則將嘵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④果使求焉,弗得,遂譖⑤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⑥而啟之,芮伯之罪也。【注釋】①賈(gǔ):買,引申為招致。②戎:我國古代對西部民族的統(tǒng)稱。③嘵:嚷叫。④榮夷公:周厲王的寵臣。⑤譖:誣陷,中傷。⑥瀆貨:貪財。瀆:通“黷”,貪污。(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①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 派 ②王欲無厭 派?、凼琴Z禍也 這?、茏浍I之 最終,終于?。?)下列各句中的“之”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例句:子無以應(yīng)之A、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B、爾知王之貨C、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D、芮伯之罪也(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第87頁共87頁,①得良馬焉,將以獻于王。②芮伯之罪也。(4)芮伯最終被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請談?wù)勀愕目捶?。【分析】【譯文】周厲王派芮作統(tǒng)帥軍隊討伐戎,得到一匹良馬,芮伯想把它獻給周厲王。芮季勸阻說:“不如舍棄這主意。大王的貪欲不會滿足,而且又好聽信別人的讒言?,F(xiàn)在因班師歸來就獻馬給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認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沒有東西應(yīng)酬他們,他們就會在大王面前說你的壞話,大王必定相信他們的話。這樣做是招引禍患啊。”芮伯不聽勸告,終于把馬獻給了周厲王。榮夷公果然派人來向芮作索求東西,沒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誣陷中傷芮伯。周厲王大怒,將芮伯逐出。君子談到這件事都說芮伯也有過錯。你既然知道大王貪得無厭,卻又誘導(dǎo)他的貪欲,這就是芮伯的過錯啊?!窘獯稹浚?)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①句意:周厲王派芮作統(tǒng)帥軍隊討伐戎。使:派②句意:大王貪欲無厭。厭:滿足③句意:這樣做是招引禍患啊。是:這④句意:終于把馬獻給了周厲王。卒:最終,終于(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分析。“子無以應(yīng)之”的“之”代詞,他們。A.的;B.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意;C.代詞,代它;D.的。故選:C。(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①重點字詞:良,好;將,想;于,給。句意:(芮伯)得到一匹好馬,想把(它)獻給周厲王。②重點字詞:之,的;罪,過錯。句意:(這)是芮伯的過錯。(4)本題考查理解課文內(nèi)容。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概括即可。根據(jù)“子無以應(yīng)之,則將嘵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的理解,明確芮伯被逐是因為他不善于接受別人善意的勸告。答案:(1)(4分)①派②滿足③這④最終,終于(2)(2分)C(3)(4分)①(芮伯)得到一匹好馬,想把(它)獻給周厲王。第87頁共87頁,②(這)是芮伯的過錯。(4)(2分)我認為芮伯被逐是因為他不善于接受別人善意的勸告?!军c評】是:是賈禍也(這樣)王弗是(正確,對的)﹣﹣《國語•楚語》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這)﹣﹣《孟子•告子下》是退亦憂(這樣看來)8.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下列各題?!炯住苛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選自《桃花源記》【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①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谙と缤馊恕⊥耆、燮湔煞蚍綋S灌園 正?、茏院薏蝗邕h甚也 遺憾?。?)翻譯下列句子。①土地平曠,屋舍儼然②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③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④余顧而慕之(3)【甲】段描繪的生活圖景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4)【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分析】第87頁共87頁,甲:(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是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漁人)就離了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乙: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岡。剛行走了幾里地,看見田間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間耕作。大概是江北的習(xí)俗,女人也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比較西北那些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懶惰男子,江北的習(xí)俗的確好得多。偶然間我放棄騎馬開始步行,路過一農(nóng)家,這家男主人給園子澆大糞,女子從井里打水洗衣。園中有豆篷瓜架,還有幾顆郁郁蔥蔥的樹木,孩子嬉戲歡笑,雞狗相聞。我看著看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們差得遠呢!【解答】(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實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yīng)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推斷詞語的意思。詞語所在的句子的理解:①田間小路,交錯相通。交通:交錯相通。②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悉:完全。③這家男主人給園子澆大糞。結(jié)合“方欲行”理解。④我自恨比他們差得遠呢!恨:遺憾。結(jié)合“一失足成千古恨”理解。(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及常用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的理解:①儼然:整整齊齊。②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③俱:都。④顧:看見。慕:羨慕。(3)本題考查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結(jié)合陶淵明的政治理想來談。(4)本題是比較閱讀。從人們的生活勞作和精神狀態(tài)等角度來分析。答案:(1)①交錯相通②全,都③正,正在④遺憾(2)①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②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③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間耕耘種作。④我看了十分羨慕他們(3)“桃花源”是理想中的社會,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4)和諧安寧自得其樂【點評】兩文都描繪了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生活圖景。其中男女老少都生活得安逸自足。甲文中這樣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怎不令作者向往?乙文中是一幅閑適安逸的農(nóng)家樂圖景。作者面對這幅圖景,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這一家中,的確有萬物各得其所的真諦,很遺憾自己遠遠不如他們安適。兩文都通過描寫來述說自己的見聞,表達了作者的向往之情。9.言默戒楊時第87頁共87頁,鄰之人有雞夜鳴,惡其不祥,烹之。越數(shù)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曰:“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則自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后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①或旦而不鳴或: 有的 ②皆足取禍也?。骸≌兄隆。?)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3)作者為什么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4)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分析】參考譯文:鄰人有一只雞在夜里打鳴,厭惡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過了幾天,另一只雞天亮了卻不打鳴,便又把它烹吃了。過后(他)對我說:“我家的雞有的夜里打鳴,有的早晨卻不打鳴,對這種不吉祥怎么辦?”我告訴他說:“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有的夜里打鳴,鳴得不是時候;早晨不打鳴,不打鳴也不是時候,那是它們自己不吉祥而導(dǎo)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如果它們按時打鳴,那么人將依靠它們報曉,誰還會烹吃它們呢?”我又想到:人的發(fā)言與沉默和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應(yīng)發(fā)言而發(fā)言,同應(yīng)當發(fā)言而不發(fā)言,都足以招來災(zāi)禍啊。所以寫下來作為發(fā)言和沉默的告誡?!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考生要根據(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①有的早晨卻不打鳴?;颍河械?;②都足以招來災(zāi)禍啊。?。赫兄隆#?)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夫:句首發(fā)語詞,不翻譯;祥:吉祥;而已:罷了。句子翻譯為: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3)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對應(yīng)的原文句子為: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就是:當鳴不鳴,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4)本題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通過兩只雞的遭遇,告訴我們該說不說和不該說而說,都會招致災(zāi)禍,說話做事要適宜。第87頁共87頁,答案:(1)①有的②招致(共(4分),各2分)(2)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3)當鳴不鳴,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4)示例:該說不說和不該說而說,都會招致災(zāi)禍,說話做事要適宜。【點評】或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或王命急宣(有時)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人)或異二者之為(或許)10.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問題。岳飛治軍紹興六帥,皆果毅忠勇,視古名將。岳公飛獨后出,而一時名聲幾冠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百。余嘗訪其士卒,以為勤惰必分,功過有別,故能得人心。異時①嘗見其提兵征贛之固石洞②,軍行之地,秋毫無擾,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節(jié)選自《獨醒雜志》)【注釋】①異時:從前。②固石洞:地名。(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①故能得人心故: 所以,因此?、诋悤r嘗見其提兵征贛之固石洞兵: 軍隊?。?)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譯文: 到現(xiàn)在,(當?shù)氐模├先藗冋劦剿拿挚偸菚锌鳒I?!。?)“皆一可以當百”體現(xiàn)了岳家軍什么特點?請你根據(jù)文意,概括岳飛是如何治軍的?!痉治觥孔g文參考:紹興六帥,都果毅忠勇,視古名將。岳飛而一時名聲幾冠諸公。他死的時候,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都一可以當百用。我曾經(jīng)問過士兵,認為為勤惰必分,功勞和過錯有區(qū)別,所以能夠得到人心。從前曾經(jīng)見到其提軍隊征贛之固石洞,軍行的地方,秋毫無擾到現(xiàn)在,岳公飛獨后出(當?shù)氐模├先藗冋劦剿拿挚偸菚锌鳒I?!窘獯稹浚?)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所以能夠得到人心。故:所以,因此。②句意為:異時曾經(jīng)見到其提軍隊征贛之固石洞。兵:軍隊。第87頁共87頁,(2)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句中重點詞語有至今:到現(xiàn)在;句意為:到現(xiàn)在,(當?shù)氐模├先藗冋劦剿拿挚偸菚锌鳒I。(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即可。體現(xiàn)了岳家軍戰(zhàn)斗力強的特點。岳飛治軍一是賞罰分明,二是軍紀嚴明。答案:(1)①所以,因此②軍隊(2)到現(xiàn)在,(當?shù)氐模├先藗冋劦剿拿挚偸菚锌鳒I。(3)體現(xiàn)了岳家軍戰(zhàn)斗力強的特點。岳飛治軍一是賞罰分明,二是軍紀嚴明。【點評】詞義積累:辭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推辭)未嘗稍降辭色(語言)11.復(fù)兒子書①來信均悉②,茲③再匯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⑤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xué)也。求學(xué)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yīng)。千金之資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⑦已告罄⑧?汝茍⑨在理應(yīng)用者,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應(yīng)若是耳。況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且汝亦嘗讀《孟子》乎?大有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心衡慮之后,而始能作。吾兒恃?有汝父庇蔭?,固?不需此,然亦當稍知稼穡?之艱難,盡其求學(xué)之本分。非然者,即學(xué)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xué)不易,此中甘苦,應(yīng)自知之,毋?負?老人訓(xùn)?也。(選文有改動)①本文節(jié)選自張之洞回復(fù)兒子的書信。②悉:知道。③茲:現(xiàn)在。④汝:你。⑤業(yè):已經(jīng)。⑥資:錢財,費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財務(wù)用盡。⑨茍:假如。⑩特:不過。?恃:倚仗,依賴。?庇蔭:比喻尊長的保護、照顧。?固:本來。?稼穡: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致:給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負:辜負。?訓(xùn):教誨、教導(dǎo)。(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①兒自去國至今 離開 ②求學(xué)宜先刻苦 應(yīng)當?、厶厝瓴粦?yīng)若是耳 這樣?、芾暮鈶]之后,而始能作 奮起,指有所作為 第87頁共87頁,(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四處)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②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4)作者給兒子寫這封書信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參考譯文:你的來信內(nèi)容我已都知道了,現(xiàn)在我再匯給你日元五百,你從離開國家到現(xiàn)在,不過四個月的時間,為什么帶去的那么多錢都花完了?這確實很讓人奇怪!你這次去,目的是求學(xué)。求學(xué)應(yīng)當以刻苦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應(yīng)酬的事。你帶去的費用,也是足夠用一年多的,為什么四個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在了應(yīng)該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財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過你不應(yīng)該是像這樣的。何況這樣的浪費,必定不是花在飲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費的。你也曾讀過《孟子》吧,大凡有所作為的人,一定先讓他的內(nèi)心受苦,讓他的身體受餓受累,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這樣以后才會有所作為。你倚仗有父親我的保護,不需要這樣,但是你應(yīng)當知道勞動的艱辛,盡你求學(xué)的本分。如果不這樣,即使學(xué)成回國,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現(xiàn)在這樣,我今后可能對你沒有指望了!花錢是小事,但因為錢而荒費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寫信告誡你,一定要努力學(xué)習(xí),你怎么就忘了?光陰可貴,求學(xué)不易,這中間的甘苦,你應(yīng)該自己去體會,不要辜負老人的一番教導(dǎo)?!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古代職官常識等。考生要根據(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①你從離開國家到現(xiàn)在。去:離開。②求學(xué)應(yīng)當以刻苦為先。宜:應(yīng)當。③不過你不應(yīng)該是像這樣的。是:這樣。④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這樣以后才會有所作為。作:奮起,指有所作為。(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jié)構(gòu)對稱、固定句式等。本句句意為:花錢是小事,但因為錢而荒費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就是大事了。可斷句為: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此句中重點的詞有:①雖:即使。足:足夠。句子翻譯為:即使一天百金,按財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②恐:恐怕;望:指望。句子翻譯為:我從今以后可能對你沒有指望了!第87頁共87頁,(4)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題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及相關(guān)語句來判斷。作者在文中反復(fù)強調(diào)學(xué)習(xí)的重要,再結(jié)合文末再次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作者寫信的目的是希望兒子花錢要節(jié)儉,學(xué)習(xí)要刻苦,要有所得。據(jù)此整理出答案。答案:(1)①去:離開。②宜:應(yīng)當。③是:這樣。④作:奮起,指有所作為。(2)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xué)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3)①即使一天用掉一百金,按財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②我從今以后恐怕對你沒有指望了!(4)勸誡兒子要生活節(jié)儉,刻苦求學(xué)?!军c評】本閱讀第(4)題是文言文閱讀的典型題。文言文斷句,傳統(tǒng)上稱之為“句讀”。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我們碰到斷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題,應(yīng)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通過找修辭、找虛詞、察對話,依總分等方法進行。12.合江亭記呂大防沱江自岷而別,張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闊。溝以導(dǎo)之,大溉蜀郡、廣之田,而蜀已富饒。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府之東南,乃所謂二江雙流者也。沱舊循南隍,與江并流以東。唐人高駢始鑿新渠,繚出府城之北,然猶合于舊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餞之地,名士題詩往往在焉。從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觀水,滄波修闊,渺然數(shù)里之遠,東山翠麓,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鳴瀬抑揚,鷗鳥上下。商舟漁艇,錯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既而主吏請記其事,余以為蜀田仰成官瀆②,不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漢漾④之勝。比他方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則蒲魚菱芡之饒,固不減于蹲鴟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為飾,俾其得地之利,又從而有觀游之樂,豈不美哉?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fā)之?!咀ⅰ竣贀b:遏制、堵塞。②瀆:溝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積水的池塘。⑤蹲鴟:植物名,俗稱芋頭。(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A.沱江自岷而別別:離開B.而闊溝以導(dǎo)之闊:使……寬闊C.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峙:聳立D.故陂湖漢漾之勝比他方為少勝:美景第87頁共87頁,(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觀也。②茲或可書以視后,蓋因合江而發(fā)之。(3)本文于《岳陽樓記》同是因重修名勝而寫,所繪之景也有相似之處,兩文的寫作意圖是否相似?請結(jié)合文章簡要分析?!痉治觥繀⒖甲g文:長江、沱江從岷江處分開。張若、李冰鎮(zhèn)守蜀州,開始筑起土墻來遏制、堵塞大水,后來挖寬溝渠把水導(dǎo)出來,灌溉蜀郡、廣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饒?,F(xiàn)在成都二水,皆長江、沱江的支流,來自西北而匯于四川的東南,就是所說的二江雙流。沱舊循南隍,與長江并流向東。唐人高駢剛開始開鑿新渠,繚出府城之北,然猶合于舊溝渠。渚者,合江舊亭。唐人宴餞之地,名士題詩往往在焉。從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觀水,滄波修闊,渺然數(shù)里之遠,東山翠麓,與煙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鳴瀬抑揚,鷗鳥上下。商舟漁艇,錯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壺酒,(邊飲邊賞),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觀啊。不久長官請求記下這件事,我認為蜀郡的土地已經(jīng)成了官渠,不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漢漾之勝。比他方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則蒲魚菱芡之饒,固不減于蹲鴟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為飾,俾其得地之利,又從而有觀游之樂,豈不美哉?這(個想法)或許可以書寫下來給后人觀看,大概因為是兩江匯合而有所感慨吧。【解答】(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A句意:長江、沱江從岷江處分開。別:分開B句意:開闊溝渠把水導(dǎo)出來。闊:使…寬闊C句意:與樹林竹林分別聳立在面前。峙:聳立D句意:所以積水的池塘的美景比其他地方少。勝:美景故選:A(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有:觀:景觀句意: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壺酒,(邊飲邊賞),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觀啊。②重點詞有:茲:這句意:這(個想法)或許可以書寫下來給后人觀看,大概因為是兩江匯合而有所感慨吧。第87頁共87頁,(3)寫作意圖不同。兩文盡管都是提到因重修而記之,但選文主要是寫合江亭水利之便帶給蜀地的“美麗風光”“游覽之樂”和“物產(chǎn)豐饒”,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慨,表現(xiàn)美景游覽之趣。而《岳陽樓記》則主要寫作者的政治抱負,借登樓時或喜或悲的覽物之情,分析議論,抒發(fā)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達對好朋友滕子京的勸勉和規(guī)箴之意。答案:(1)A(2)①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壺酒,(邊飲邊賞),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觀啊。②這(個想法)或許可以書寫下來給后人觀看,大概因為是兩江匯合而有所感慨吧。(3)不相似。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意在規(guī)勸朋友滕子京,希望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呂大防的《合江亭記》,描寫了在合江亭上所見的美麗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員請其記事之機,提出興修水利的建議?!军c評】“之”的用法:①而闊溝以導(dǎo)之(之:代詞)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水陸草木之花(之:的)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jié))13.閱讀文言文《歐陽修傳》(節(jié)選),回答下列各題。歐陽修傳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學(xué)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注】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④便:安逸、安適。(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因取舊案反覆觀之(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①讀書輒成誦 就 第87頁共87頁,②讀而心慕焉 仰慕?。?)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譯文: 我所說的寬松,是不做嚴苛急切(的事);所說的簡易,是不做繁瑣細碎(的事)罷了?!。?)你如何看待歐陽修的為政之道?請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評說。【分析】參考譯文:幼年時,歐陽修就聰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到了成年,就已有了超絕清高的名聲。在廢書箱里得到唐代韓愈的遺稿,一邊細細閱讀,一邊心中暗暗思慕。歐陽修開始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天性剛直不阿,見義勇為,即使知道前方有埋伏,也毫無顧忌地揭發(fā)它。他仕途不順,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氣節(jié)仍然同以前一樣。當他被貶到夷陵時,沒有方法來消磨時光,因此取來舊的案例反復(fù)查看,發(fā)現(xiàn)冤假錯案數(shù)不勝數(shù),于是仰天長嘆說:“這是荒涼偏遠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況本來可以知道了。”從此,遇事不敢疏忽。凡是他治理過的幾個郡,看不到嚴厲的措施,也不求聲譽,寬容簡樸而不擾民,因此他來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有人問:“治理政事寬容簡樸,而辦公沒有松懈,這是為什么呢?”回答是:“以放縱為寬容,以忽略為簡樸,那么政事就會荒廢,人民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我所說的寬容,是征稅的時候不急迫,(我所說的)簡樸,是去掉繁瑣的形式。”【解答】(1)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句意來劃分:就拿來以前的案件檔案反復(fù)察看。(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句意:讀書過目不忘。輒:就②句意:一邊細細閱讀,一邊心中暗暗思慕。慕:仰慕(3)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所謂:所說的句意:我所說的寬松,是不做嚴苛急切(的事);所說的簡易,是不做繁瑣細碎(的事)罷了。(4)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須從故事入手,我們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節(jié),解答時,觀點鮮明。并此夠結(jié)合社會現(xiàn)實進行評說。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因取舊案/反覆觀之(2)①就②仰慕(3)我所說的寬松,是不做嚴苛急切(的事);所說的簡易,是不做繁瑣細碎(的事)罷了。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疑人竊履[明]王守仁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來過,見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駭曰:“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遂與之絕。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門而悔謝曰:“吾不能知子,而繆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請為以如初。”(選自《歷代寓言大觀》)【注】①踵:到,走到。②繆:通“謬”,錯誤,荒謬。(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shù)慕忉尅"儆讶藖磉^ D A.走過,經(jīng)過    B.勝過,超越C.錯誤,過失D.訪,探望②逾年而事暴 A A.暴露,顯露B.兇惡殘酷的C.突然D.欺凌,損害(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吾固疑之,果然竊吾履。(3)聯(lián)系全文,你認為友人是一個怎樣的人?結(jié)合你的生活體驗加以評價?!痉治觥繀⒖甲g文:從前有個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國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來,楚國人不知道。恰好他讓仆人到集市上去買鞋,仆人私藏了買鞋的錢把偷來的鞋子交給他,楚國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拜訪他,看見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國人的腳上,很驚訝地說:“我本來就懷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斷絕了關(guān)系。過了幾年有關(guān)這個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來到這個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說:“是我不夠了解你,才錯誤地懷疑你,這是我的過錯。請讓我們和好如初吧。”【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①句意為:他的朋友來拜訪他。過:探望,拜訪。②句意為:過了幾年有關(guān)這個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第87頁共87頁,(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固:本來;疑:懷疑。句子翻譯為:我本來(就)懷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3)本題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抓住文中最后友人的行為和言語可以概括出人物的特點,然后再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友人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也會有誤解別人的事情發(fā)生,但我們?nèi)绻茉诹私馐虑榈恼嫦嗪笥掠诔姓J并改正錯誤,這也是難能可貴的。答案:(1)①D②A(2)我本來(就)懷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3)友人是一個知錯就改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也會有誤解別人的事情發(fā)生,但我們?nèi)绻茉诹私馐虑榈恼嫦嗪笥掠诔姓J并改正錯誤,這也是難能可貴的?!军c評】過過秦漢之故都(經(jīng)過)及魯肅過尋陽(到)人恒過(犯過失)況才之過于余者乎(超過)友人來過(拜訪)15.鄧哀王曹沖傳鄧哀王沖字倉舒。少聰察岐嶷①,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猶懼不免。沖謂曰:“待三日中,然后自歸。”沖于是以刀穿單衣,如鼠嚙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今單衣見嚙,是以憂戚。”太祖曰:“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而庫吏以嚙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cè),尚嚙,況鞍懸柱乎?”一無所問。沖仁愛識達,皆此類也。凡應(yīng)罪戳,而為沖微所辯理,賴以濟宥②者,前后數(shù)十。太祖數(shù)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后意。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親為請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太和五年,加沖號曰鄧哀王?!咀⑨尅竣籴冢╭íyí):出自《詩•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聰慧。②宥(yòu):寬容,饒恕。③文帝:魏文帝曹丕。(1)用“/”給下列句子正確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一處)。第87頁共87頁,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咸莫能出其理 咸: 咸:全,都 ②猶懼不免 懼: 害怕,懼怕?。?)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若成人之智告之于帝(《愚公移山》)B.而刻其水痕所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C.而為鼠所嚙以順為正者(《富貴不能淫》)D.沖于是以刀穿單衣以君之力(《愚公移山》)(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兒衣在側(cè),尚嚙,況鞍懸柱乎?(5)《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文帝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請結(jié)合選文文意做簡要分析。【分析】參考譯文:鄧哀王曹沖,字倉舒。少年時就敏于觀察,十分聰慧。曹沖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當時孫權(quán)曾送來一只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么比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當時軍隊國家事務(wù)繁多,施用刑罰又嚴又重。太祖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啃嚙,管理倉庫的吏役害怕一定會死,琢磨想要反綁雙手去自首罪過,但仍然懼怕不能免罪。曹沖對他說:“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動去自首。”曹沖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單衣,就像老鼠咬嚙的一樣,假裝作不樂意,臉上一副發(fā)愁的樣子。太祖問他,曹沖回答說:“民間風俗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會不吉利。現(xiàn)在單衣被咬了,所以難過。”太祖說:“那是瞎說,用不著苦惱。”不久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匯報了,太祖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一點也沒責備。曹沖心地仁愛,識見通達,都像這件事情所表現(xiàn)的那樣,本應(yīng)犯罪被殺,卻被曹沖暗中分辯事理而得到幫助寬宥的,前后有幾十人。太祖幾次對眾大臣稱贊曹沖,有想要把王位傳給他的意思。建安十三年(208),曹沖十三歲時,他得了病,病得很重,太祖親自為他向天請求保全生命。到了曹沖死去時,太祖極為哀痛。文帝寬解安慰太祖,太祖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一說就流下眼淚,太和五年(232),加封曹沖謚號為鄧哀王?!窘獯稹浚?)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①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或語氣詞之后要要停頓②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是要分開③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④第87頁共87頁,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地方,一般要停頓。句意為:民間風俗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會不吉利;停頓為: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2)該題考查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都不能拿出辦法來。咸:全,都。②句意為:但仍然懼怕不能免罪。懼:害怕,懼怕。(3)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一詞多義的理解。要注意平時區(qū)別記憶。做此類題目,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性而言的。A.助詞,的/代詞,這件事;B.兩個都是表順承的連詞;C.被/作為;D.用/憑借;故選B。(4)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句中重點詞語有:“側(cè)”,身邊;“況”,何況。句意為: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5)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概括即可。首先是因為曹沖本人天資聰慧(少聰察岐嶷),且心地寬厚仁愛,通情達理(仁愛識達);其次是因為曹操偏愛和賞識曹沖,幾次對大臣稱贊曹沖,有想把王位傳于他的意思(太祖數(shù)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后意);最后曹沖的死讓曹操極為難過,曹丕勸慰曹操的時候,曹操流著淚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顯然,如果曹沖活著,曹丕等人肯定是無法與其爭奪繼承人的位置的。答案(1)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2)①咸:全,都②懼:害怕,懼怕(3)B(4)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懸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5)首先是因為曹沖本人天資聰慧(少聰察岐嶷),且心地寬厚仁愛,通情達理(仁愛識達);其次是因為曹操偏愛和賞識曹沖,幾次對大臣稱贊曹沖,有把王位傳于他的意思(太祖數(shù)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后意);最后曹沖的死讓曹操極為難過,曹丕勸慰曹操的時候,曹操流著淚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顯然,如果曹沖活著,曹丕等人肯定是無法與其爭奪繼承人的位置的。(任意答出兩點即可)【點評】文言實詞“少”的解釋:①數(shù)量小,不多。道少半,越中嶺(登泰山記);②輕視,看不起。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秋水》)。③一會兒。第87頁共87頁,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前赤壁賦》);④稍微。賓客意少舒(《口技》)⑤(shào)少年,青年;年輕。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師說》)。第87頁共87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內(nèi) 課外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題匯編(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