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說明文閱讀 專項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docx
ID:70719 2021-12-04 1 6.66元 19頁 46.50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9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6.66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說明文閱讀專項練習題匯編鯨落——一只鯨魚最后一次擁抱大海的方式①2020年4月,中國“深海勇士”載人潛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務,并收獲了一個重要成果一一在中國南海1600米深處發(fā)現(xiàn)了鯨落,這也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fā)現(xiàn)該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②但你知道嗎?鯨落其實是一個很殘忍又悲壯的過程。當一只鯨魚預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時候,它會悄悄尋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獨地等待最后時刻的到來。等到氣息消絕之后,鯨魚巨大的身體便會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鯨魚旁邊的海洋生物便會蜂擁而至,瘋狂吞食鯨尸。從鯨魚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體被分食干凈,大概需要4-24個月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鯨魚旁邊的海洋生物外,還會有成千上萬只海洋生物被鯨魚血肉的腥味吸引過來,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這群嗅著味道來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這還只是開始,在這些海洋生物離開之后,一些體型較小的甲殼類生物便會在鯨尸上安家落戶,接著啃食鯨尸上殘余的軟組織,它們會在鯨尸上停留大約兩年的時間。盡管鯨尸的最后一絲血肉也被蠶食干凈了,但鯨落的過程還遠遠沒有結束;等甲殼類生物離開之后,食腐蠕蟲和厭氧細菌開始進入鯨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豐富的脂類,它們要在鯨骨中生活50到100年。這樣,在鯨骨中的養(yǎng)料被吸食殆盡后,鯨魚的殘骸便在海底迻漸化作礁巖,成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場所,這場盛大且漫長的儀式才算畫上了句號。③所以,鯨落不僅指死掉的鯨魚緩緩沉入海底,不斷被分食、分解的漫長過程,還指深海中依賴鯨魚尸體中所含的有機質而生存的底棲生態(tài)系統(tǒng)、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個種類的13490個生物體都是依靠鯨落而生。鯨尸從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長達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過程中,成為海洋里最溫暖的綠洲,給貧瘠的深海帶來了巨大的養(yǎng)分,就像《禪定荒野》里面說的那樣,“鯨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年”。④一鯨落,萬物生,這才是鯨落真正的樣子,美麗又殘忍,殘忍卻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贈與自然。它給漆黑冰冷的海底帶來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榮,它供養(yǎng)了深海上百種無脊椎生物,反哺這片養(yǎng)育了自己的海洋。鯨落,是一只鯨魚最后一次擁抱大海的方式。(有刪改)1、選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其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2分)2、選文第②段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2分)從鯨魚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體被分食干凈,大概需要4-24個月的時間。第19頁共19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選文第③段主要采用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其作用。(至少答出兩種說明方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結合文本,說說“鯨落”對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意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奇招擊退紅潮丹丘生①在湖泊和海洋里,當藻類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這樣漫無節(jié)制地繁殖起來的時候,就形成了紅潮。紅潮來時,因藻類生長吸收了太多的氧氣,致使當?shù)氐乃驀乐厝毖?,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紅潮還會在水中釋放出神經毒素,使與之接觸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經系統(tǒng)疾病,甚至患上癌癥。②一直以來,人們都對紅潮束手無策,他們所能做的,只是聽天由命,按事物發(fā)展盛極必衰的規(guī)律,耐心等待著紅潮自己消失,但現(xiàn)在,科學家終于找到了一種消除紅潮的辦法——用超聲波消除藻類。③藻類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會沉到水底,是因為它們身體里含有一種浮力細胞,里面含有氮氣氣泡,它們就像藻類與生俱來的“救生圈”,靠著這些氣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④而人們就抓住了藻類的這一特點,用特定頻率的超聲波引起浮力細胞里的氣泡共振,當共振達到一定強度,氣泡就會把細胞脹破,使得藻類失去浮力的支撐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陽光,藻類在水下很快就會死亡。⑤最近,一個英國研究小組利用三種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對項圈藻進行了測試。他們發(fā)現(xiàn),盡管三種頻率的超聲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頻率接近1兆赫的超聲波,這個頻率剛好是項圈藻中浮力細胞的共振頻率。⑥不同種類的水藻,因為大小不等,它們的共振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這項技術可以有針對性地去除某一種類的水藻。此外,這種除藻辦法不會傷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細胞對于超聲波來說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第19頁共19頁 ⑦由于高頻率超聲波在水中傳播時,會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聲波作用范圍半徑只有20米,所以這項技術在小范圍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動輒方圓千米的大海里更為實用。(選自2013年第1期《大科學》)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紅潮的危害。(3分)2.全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請簡潔概括作者是怎樣按這種順序進行說明的。(4分)3.第③自然段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4.下列說法或推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凡是紅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無法生存。B.擊退紅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頻率的超聲波來消除藻類。C.藻類浮力細胞的共振頻率是1兆赫。D.頻率為1兆赫的超聲波對漂浮在方圓數(shù)千米的大海里的紅潮不會起作用。(三)蛇的文化解讀邸永君(1)蛇者,吾人類之舊相識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屬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差異巨大,種類繁多。當今存世者約有2500至3000種,其中毒蛇約650種,我國蛇類有200余種,毒蛇約40種。蛇對生存環(huán)境盡管寒暑不懼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則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以樹棲、穴居為主。它與先民交錯雜居,過從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2)蛇性自強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動物之強大適應性與超強繁殖力,挑戰(zhàn)著生存極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匍匐疾進之行跡;奇寒的冰雪下,隱隱可見其團縮蟄居的身影。水中漫游,無鰭而進;陸上疾走,無足而行。無爪鋒之利而震懾百獸;無足趾之強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強之典范也。(3)蛇善伺機進攻。蛇以肉食為主,長于喬裝,善于突襲,取食對象包括各種動物,且武器強大,多技并用?;蚶p繞,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獵物防不勝防,不寒而栗。(4)蛇有千差萬別。同樣稱蛇,卻大小不一,五花八門。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70公斤以上;第19頁共19頁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僅與大蚯蚓相仿,體重只有數(shù)克。毒蛇中以眼鏡王蛇與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者對人毫無威脅,可與人和諧相處。蛇之分化,可視為生物多樣性的真實寫照與絕佳詮釋。(5)蛇乃華夏圖騰,古人崇其頑強,懼其兇惡,羨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據(jù)諸多古典文獻記載,輔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證,伏羲與女媧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實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區(qū)域的東夷部族之圖騰,其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與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媧神話便是崇蛇意識的濃縮與升華。這種蛇崇拜復經多次磨合與融匯,最終形成中華圖騰——龍。蛇無疑是龍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6)蛇助文化演進。蛇的形象在繪畫和工藝品中常常出現(xiàn),體現(xiàn)著人蛇之間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人對蛇的認識與情感及其對文化的影響。在人類早期巖畫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漢帛畫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畫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畫家重要創(chuàng)作題材之一。蛇在文學領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xiàn)甚早,不可勝計。如《詩經·小雅·斯干》中“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辭·天問》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語。成語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語,后用來比喻形形色色之異類;“虎頭蛇尾”,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打草驚蛇”,比喻因行動草率,反使對方有所戒備;“杯弓蛇影”,諷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無益,反而受損;“筆走龍蛇”,則用于形容書家筆法之酣暢,造詣之精深。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與蛇相關之成語不下70個,可謂玲瑯滿目,言淺意深。戲曲領域,《白蛇傳》可謂家喻戶曉。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卻美麗善良,表現(xiàn)出國人對無毒蛇類之接納與認可。西方文化體系《圣經》中,蛇卻是引誘人類始祖犯罪之邪惡化身,是對毒蛇害人現(xiàn)實之概括與提煉。蛇集善惡于一身,而對其特性之不同認知與取舍,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價值取向,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7)蛇富實用價值。以蛇為藥,為時已有數(shù)千年之久。《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臟腑間重疾”之論斷。蛇膽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謂周身是寶。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和藥學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確切,蛇之藥用價值大為提高,且必將大獲進展。(8)又逢蛇年,使我們再次將目光集中到與蛇相關的話題。蛇之????,皆可激勵著我們,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于坎坷。(選自2013年1月《光明日報》,有刪改。)1.研讀第(6)段,簡要概括作者從哪些角度說明蛇具有“助文化演進”的作用。(3分)2.第(4)段中劃線句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第19頁共19頁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劃橫線詞語能否刪掉?(3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與蛇相關之成語不下70個,可謂玲瑯滿目,言淺意深。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項是()〈2分)A.蛇對生存環(huán)境寒暑不懼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著大量的蛇。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量大約有70公斤。C.蛇是龍的主要原型,蛇在國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D.毒蛇中眼鏡王蛇和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蛇對人威脅不大,與人和諧相處。5.選文第(8)段橫線處要填入能體現(xiàn)蛇精神品質的句子。請將所填句子寫在下面,使前后文意連貫。(3分〉(四)海中變色龍丁劍玲⑴說起變色龍,誰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動物,體長約30厘米,能改變皮膚顏色)??墒窃S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變色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魚。⑵章魚挺著個圈圈的大肚子,長在頭上的8條腕足在水中隨波搖曳,翩翩起舞,遠遠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動,非常美麗。章魚其實不是魚,它屬于軟體動物。⑶章魚和蜥蜴一樣,皮膚下布滿了各種色素細胞,紅橙黃綠,樣樣齊備。它可以利用細胞的伸縮來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以便和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保持一致。⑷章魚遇上敵人,會先施展“變色術”,一會兒變成白色,一會兒變成紅色,幾種顏色不停地變換,以此來嚇唬敵人。如果這招不行,它才會動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劇收縮身體,噴出墨汁狀的“煙霧彈”,把周圍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進攻的魚兒暈頭轉向、不知所措之機,逃之夭夭。⑸當章魚見到獵物的時候,全身會變成令人恐怖的鮮紅色;它用腕足抓住獵物,送到嘴邊。章魚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將獵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園利用章魚給游客表演。只見它忽而萎縮成一團,忽而伸展開來,8條腕足不斷擺動,擺出各種姿勢,同時還不停地變換體色,讓人們欣賞它那絕妙的變色術。⑹章魚非常警覺,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棲息時,也會留兩條腕足在外面輕輕搖動。一旦有什么情況,章魚會立刻警覺起來,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纏住對方,把它纏死或毒死。⑺雌章魚可以稱得上是海洋動物中的慈母,一產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寶寶。在此期間,它不準其他任何動物靠近,即使章魚爸爸不小心進入,也會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時,章魚媽媽會用腕足輕輕翻動孵粒,并從肚子里的“口袋”中噴出水來逐個給孵粒沖洗,使它們獲得充足的氧氣,并保持清潔。當小寶寶出世后,章魚媽媽一般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第19頁共19頁 ⑻章魚中的“巨人”大王章魚,其腕足可長達18米,是異常兇猛且好戰(zhàn)的動物,在海中稱王稱霸。它不僅四處追逐魚蝦,而且經常自相殘殺,甚至時常偷襲漁船,或將船攔腰斬斷,或用大大的腕足沖上漁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漁民們稱它為“海底惡魔”。1.為什么說章魚是“海中變色龍”?它有哪些特征?(4分)2.“章魚媽媽一般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中的“一般”能否去掉,為什么?(3分)3.文中第⑻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種并說說它的作用。(4分)4.文章第⑺段從哪幾個方面來體現(xiàn)雌章魚“慈母”的特點的?請分條概括。(4分)(五)“零高度”飛行從上海浦東龍陽路往國標機場方向,一條白色的“游龍”飛馳而過,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鐘時間,風馳電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贊嘆。這就是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紀錄,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陸上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更讓人驚訝的是,這種列車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飛行。眾所周知,超音速飛機要在幾千米的高度飛行,直升飛機也至少要有十幾米的高度才能飛行,磁懸浮列車是怎樣創(chuàng)造近乎“零高度”飛行的奇跡的呢?要使磁懸浮列車“飛行”起來,首先要將列車騰空。上海的磁懸浮列車是“常導磁吸型”磁懸浮列車。這種磁懸浮列車利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車兩側轉向架上安裝懸浮電磁鐵,在軌道上鋪設磁鐵,利用磁鐵的吸引力,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騰空在距離軌道約1厘米處懸浮運行。為了保證這種懸浮的可靠性和列車運行的平穩(wěn)度,必須精確地控制電磁鐵中的電流,保證磁場穩(wěn)定的強度和懸浮力,使列車與軌道之間始終保持約1厘米的間隙。這個間隙是使用氣隙傳感器來控制的。要使磁懸浮列車“飛行”起來,除了將列車騰空,還得讓它前進。第19頁共19頁 磁懸浮列車的驅動和同步直線電動機的原理一模一樣。通俗地講,在位于軌道兩側的線圈里流動的交流電能將線圈變?yōu)殡姶朋w,它與列車上的電磁體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車啟動。列車前進是因為列車頭部的電磁體N極被安裝在靠前一點的軌道上的電磁體S極吸引,同時又被安裝在軌道上稍后一點的N極排斥。當列車前進時,在線圈里流動的電流方向就反轉過來了,即原來的S極變成N極,N極變成S極。這樣循環(huán)交替,列車就可以持續(xù)向前奔馳了。為了控制列車前進的方向,列車側面安裝了一組專門用于導向的電磁鐵。當車輛發(fā)生左右偏移時,列車上的導向電磁鐵與導向軌的側面相互作用,產生一種排斥力,使車輛恢復到正常的位置。列車和導向軌側面之間有一定的間隙,當車輛的運行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例如運行在曲線或者坡道上時,控制系統(tǒng)通過對導向磁鐵中的電流進行控制,來保持這一側向間隙,從而到達控制列車運行方向的目的。上海磁懸浮列車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430公里,比普通貨車要快好幾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駛的列車是如何做到行駛穩(wěn)妥、安全可靠的呢?列車高速行駛,危險因素之一是轉彎半徑問題——轉彎半徑不能過小。上海的整條磁懸浮線路上需要轉彎的地方也有幾處,其中最大轉彎曲線半徑達到8000米,肉眼觀察幾乎是一條直線,因此在轉彎時乘客不會有絲毫不適;而最小的半徑也達到1300米,即使是高速行駛中的轉彎,乘客也同樣感覺平穩(wěn)舒適。列車與軌道沒有接觸,安全制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磁懸浮列車的制動方式有三種:電磁制動、渦流制動、滑撬制動。當列車遇到緊急情況時,運行控制系統(tǒng)通過快速判斷,對三種制動方式進行最優(yōu)化選擇,使列車停在合適的位置。由于磁懸浮軌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萬一軌道上出現(xiàn)障礙物對高速行駛的列車構成威脅怎么辦?據(jù)介紹,磁懸浮軌道全線兩邊50米范圍內裝有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隔離裝置,人為在軌道上制造障礙幾無可能??傊?,磁懸浮列車的運行,真正實現(xiàn)了陸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飛行,是人類在交通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本文有刪改)1.通讀全文,根據(jù)文章內容,解釋“‘零高度’飛行”的含義。(2分)2.本文圍繞磁懸浮列車的“‘零高度’飛行”主要介紹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況。(3分)3.根據(jù)文章內容,說說高速行駛的磁懸浮列車是如何做到行駛穩(wěn)妥,安全可靠的。(3分)4.第⑩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和????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4分)5.文章第?自然段的說明語言既準確嚴密又生動形象,請任選一個方面,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3分)(六)第19頁共19頁 蜜蜂消失,人類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數(shù)人一想起蜜蜂,就會想到蜂蜜、蜂膠、蜂王漿……但這些和蜜蜂對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貢獻——維持生物多樣性相比,實在太微不足道。愛因斯坦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那人類只能再活四年。”因為,蜜蜂是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軍。世界上有數(shù)萬種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類所種植的農作物中,也有1000多種離不開蜜蜂。②假如蜜蜂消失,人們將告別大多數(shù)的糧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還為眾多飼料植物授粉,沒有它,肉類和牛奶也將變得稀有和昂貴;世界上植物類型變得單調,這會直接影響各種動物的生存……也就是說:如果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丟失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整個系統(tǒng)便會開始崩潰。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發(fā)生。在美國,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美國有超過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現(xiàn)象又像瘟疫一樣傳到了德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等歐洲國家。④實際上,不僅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機,沒有天敵的北極霸主——北極熊也被列為瀕危動物。由于氣候變暖,北極熊生活的冰面縮小,食物來源變得稀缺,讓北極熊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少。冬天,居然有饑腸轆轆的北極熊殘忍地捕殺小熊來填飽肚子。⑤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一份報告,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種加快到每小時一種,比以前快了約1000倍,比新物種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萬倍。即使根據(jù)最保守的估計,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種正在面臨生存威脅。⑥一旦某種生物絕種,就永遠消失,無法彌補;而每當我們失去一樣物種,我們就失去一項對未來的選擇。隨著某種生物的滅絕,或許治療艾滋病或發(fā)展抗病毒農作物的希望也會跟著破滅。⑦在地球史上,曾經過發(fā)生5次物種滅絕。最近的一次發(fā)生在6500萬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量物種的滅絕。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種滅絕的邊緣,原因卻是人類本身的行為:在過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經被政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逆轉的徹底破壞,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邊緣……聯(lián)合國將2010年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呼吁各國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來保護地球上的生命。⑧和許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沒有“害蟲”和“益蟲”這類概念的,每個物種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蟲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殘的樹,或許正好切斷了樹木疾病的傳播途徑。因此,地球上的每個物種都值得尊敬和保護。第19頁共19頁 ⑨作為人類的個體,我們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什么貢獻呢?我們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動物,少吃肉類多吃素食,節(jié)約用紙和燃氣,少坐車多步行……其實,由于人類活動與生物多樣性關系太密切,只要我們能稍微壓制一點點欲望,都是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貢獻。1.本文說明了什么現(xiàn)象?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第⑥段劃線句中加點的詞“或許”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4.讀完此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七)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獅子雕塑①獅子并非我國土生土長的,傳說它是在東漢時期由安息國(今伊朗)傳入我國的。獅子被視為猙獰之獸,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人們根據(jù)它的兇猛性格,設計出獅子雕塑,并賦予它以特殊的使命——護衛(wèi)。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門兩旁,甚至房梁、屋頂上,都有獅子雕塑,它們守護著主人并顯示著主人的威勢。②從歷史的發(fā)展來考察,不同時期的獅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風格。③唐代順陵位于陜西咸陽城之北,其四方門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獅子作護衛(wèi)。這些石獅造型夸張、體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別粗大壯實,腳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顯得非常有力。這些石獅,立者作昂首行進狀,蹲者呈張口挺胸勢,整體形象使人望而生畏。④北宋皇陵都統(tǒng)一建造在河南鞏縣,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獅也不少。這些宋代石獅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獅子,更具有寫實性,大小更接近獅子原型。獅子的頭及頭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實,其四肢和獅身輪廓雖也用了夸張手法,但獅子的整體形象卻不如唐代石獅那么威武有力了。第19頁共19頁 ⑤明清時期,建筑中留存下來的獅子雕塑更多,在宮殿、園林、寺廟、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獅子,銅獅子、鐵獅子比比皆是。它們的形象更寫實了,造型比過去復雜,細部刻畫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頭上有卷毛,身上戴著鈴鐺,卻不注意獅子整體造型的氣勢,失去了獅子威武的神態(tài)。故宮寧壽殿門前的銅獅子,為了強調護門獅子的獰厲,將其腿部的肌肉表現(xiàn)得特別鼓凸,嘴張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齒,但這樣一來,獅子反而失掉了整體的雄威。⑥獅子雕塑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它的風格特征和那個時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統(tǒng)一中國,進入了一個政治上相對穩(wěn)定,經濟上繁榮昌盛的時期。這個時期建筑風格上的特點是:規(guī)模宏大,氣魄雄偉,突出建筑藝術上的大效果,壯麗而不纖巧。我們從唐代留下來的石獅子上也看到了這種風格。宋代建筑,從技術上看,比前代更趨成熟,但就其建筑藝術風格來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麗的方向,在總體上氣勢大不如前。這個特點在石獅子上也很明顯地反映出來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藝術上都表現(xiàn)出一種追求繁瑣綺麗的風氣,工藝品上堆砌玉石珍寶,建筑裝修上鑲嵌琺瑯玉石,藝術之高低仿佛與金銀財寶的多少成了簡單的正比。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清朝的獅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樓慶西《中國小品建筑》)1.下列對全文內容的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A.介紹獅子雕塑的源起。B.介紹獅子雕塑在傳統(tǒng)建筑中的作用。C.介紹不同歷史時期獅子雕塑的特點及其變化。D.介紹不同歷史時期獅子雕塑的風格及其形成原因。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唐代石獅高大威猛,腿爪粗壯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張的手法。B.宋代石獅比唐代更具有寫實性,頭部及四肢等細部刻畫得很真實。C.唐代石獅呈現(xiàn)的風格與唐代的政治經濟狀況密切相關。D.宋代石獅的雕刻技術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氣勢卻遠不如唐代。3.同學們要排練一出以清朝為背景的課本劇,大家為劇中的道具——“獅子雕塑”的設計出主意。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本內容的一項是()。A.小華說:“讓獅子的嘴張大一些,讓它的牙齒尖一點,露出來?!盉.小鵬說:“設計得酷一點,讓它頭上的卷毛夸張一些,不那么寫實?!盋.小莉說:“這個獅子呀,給它打扮一下,最好鑲嵌一些寶石?!盌.小燕說:“別忘了,還要在它的脖子上配個鈴鐺。”(八)怪風揭秘(1)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許多怪風。第19頁共19頁 (2)有一句俗語:“清明前后刮鬼風”,這種所謂的“鬼風”能轉著圈跟著人走。世界上當然是沒有鬼的,這種風其實是一種塵卷風,它一旦遇到障礙物,便會改變前進的方向,在一個地方打轉,有時它還挾帶著泥沙、紙屑旋轉上升。(3)有一種叫“焚風”的風,最早是指氣流越過阿爾卑斯山后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現(xiàn)的一種風。它的特點是熱而干燥。實際上在世界其他地區(qū)也有焚風,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等。焚風主要是因為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當受阻氣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變得干燥,然后在背風坡一側順坡下降,氣溫常有太幅度的升高,從而形成焚風。阿爾卑斯山脈在刮焚風的日子里,白天溫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氣會變得像盛夏一樣,不僅熱,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災,遇特定地形,還會引起局地風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4)在怪風家族里,還有一種叫“布拉風”的風,這種風具有颶風力量而且無比寒冷。經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可怕的風是由于陸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氣團和不斷上升的海上熱空氣之間的氣壓差而形成的。布拉風的風力可以達到12級,甚至更高,具有極強的摧毀力與破壞力。約10年前,俄國黑海艦隊的四艘艦艇停在海岸邊,忽然刮來一陣枉風,卷起千層巨浪,剎那問船被凍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沒。(5)對人類危害最大的還得算臺風。它既大剛又大柔,一邊畫圈一邊大呼大嘯大躍進。臺風是一種形成于熱帶海洋上的風暴。太陽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氣急劇變熱、上升,冷至氣從四面八方迅速趕攏來,熱空氣不斷上升,直到到達高空變?yōu)槔淇諝鉃橹?。這些熱空氣冷凝后,立即變?yōu)楸┯?,四面八方沖來的冷空氣夾著狂風暴雨形成了一個大漩渦,從而形成臺風。它對人類危害極大,有時會把大樹連根拔起,把房頂救掉,伴隨狂風而來的瓢潑大雨還會淹沒莊稼、中斷交通。海面上臺風的破壞力更是驚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脅著海上作業(yè)人員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蒼茫歷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臺風曾“叩問”孟加拉灣,颶風上岸潮高約6米,頃刻之間20多萬人成魚鱉,100多萬人無家可歸。(6)如果臺風在空中產生帶有垂直轉軸的旋渦,就會形成龍卷風,這是一種強烈的小范圍旋風,其破壞力遠遠大于臺風。上海浦東地區(qū)就曾受到過龍卷風的襲擊,那場風把一只11萬噸重的儲油罐輕而易舉地拋到120米以外。(7)怪風家族里的一些“微風”也具有一定的破壞力。一個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鐵塔在一聲巨響中轟然倒塌了。當時除了陣陣微風外,沒有任何異常情況,人們不知道鐵塔為何而塌。后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當氣流貼著物體流動時,會形成一個個小旋渦,這旋渦會產生一種使物體左右搖擺的力,從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設計師們沒有注意到這種微風的破壞力,那座鐵塔就是被這微風吹倒的。第19頁共19頁 (8)怪風雖怪,但如果我們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風也可以為人類造福。比如,人們在經常出現(xiàn)焚風的地方種植一些作物和果樹,便可利用焚風帶來的熱量來促進植物的生長,從而使當?shù)匾部煞N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時,作物和水果的品質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來,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它們,就一定會找到興利避害的好辦法。1.閱讀文章(3)—(5)段,請用短語完成填空。(3分)作者都是從怪風名稱(?)、(??)、(??)、(??)這四個方面對焚風、布拉風、臺風進行揭秘的。2.根據(jù)文中第(3)段內容,給“焚風”下一個定義。(不超過35個字)(2分)3.結合語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4分)?①怪風雖怪,但如果我們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風也可以為人類造福。②那場風把一只11萬噸重的儲油罐輕而易舉地拋到120米以外。4.科學家們不斷探索,揭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仡櫮銓W過的課文,并結合上文說說科學家們的“揭秘”有何意義。(3分)第19頁共19頁 答案:一.【解析】(1)本題考查對說明對象及說明順序的掌握。本文第①段由中國“深海勇士”載人潛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務引出“鯨落”;第②介紹鯨落的過程;第③段介紹鯨落的含義;第④段介紹鯨落的意義。由此可見,本文說明對象是鯨落。說明順序是邏輯順序。(2)本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按蟾拧北砉烙?,意思是鯨魚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體被分食干凈需要4-24個月的時間是估計出來的,刪去后顯得太絕對了,不符合實際。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3)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作用。如“鯨落不僅指死掉的鯨魚緩緩沉入海底,不斷被分食、分解的漫長過程,還指深海中依賴鯨魚尸體中所含的有機質而生存的底梄生態(tài)系統(tǒng)”使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使說明更科學,更準確?!爸辽儆?3個種類的13490個生物體都是依靠鯨落而生”列數(shù)字,說明深海中依賴鯨魚尸體中所含的有機質而生存的底棲生態(tài)系統(tǒng)很多?!俺蔀楹Q罄镒顪嘏木G洲”打比方,說明鯨尸的作用很大?!蚌L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年”引用,增強了說明文的趣味性和權威性。(4)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根據(jù)“它給漆黑冰冷的海底帶來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榮,它供養(yǎng)了深海上百種無脊椎生物,反哺這片養(yǎng)育了自己的海洋。鯨落,是一只鯨魚最后一次擁抱大海的方式”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鯨落???邏輯順序(2)不能刪?!按蟾拧笔恰按笾隆钡囊馑迹蝣L魚的巨大的身體被分食干凈所需時間不能完全確定,使用“大概”符合實際,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3)①下定義,如“鯨落不僅指死掉的鯨魚緩緩沉入海底,不斷被分食、分解的漫長過程,還指深海中依賴鯨魚尸體中所含的有機質而生存的底梄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說明更科學,更準確。②列數(shù)字,如“至少有43個種類的13490個生物體都是依靠鯨落而生”,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③打比方,如“成為海洋里最溫暖的綠洲”,使語言形象生動。④引用,如“鯨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年”,增強了說明文的趣味性和權威性。(4)反哺海洋,給海底帶來了長時間的繁榮,從而有助于維護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第19頁共19頁 二、1.①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②人接觸紅潮會感染致病(答對一個要點2分,答對兩個要點3分)2.邏輯順序。本文按照這種順序依次說明了擊退紅潮的原因、方法及科學原理,用超聲波消除紅潮的優(yōu)勢不足。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條理清晰。(答出說明順序2分;說明理由共2分,其中結構1分,分析1分)3.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藻類依靠氣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點,便于讀者理解。(說明方法1分,作用2分4.B【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根據(jù)第一段介紹內容寫出其危害即可。注意語言簡練。2.此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文順序的掌握。說明文的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根據(jù)理解具體分析即可。3.此類型的題目考查說明方法。??嫉恼f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字、作比較、下定義、打比方(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讀者理解,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具體介紹知識的作用。(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條理清析。(3)列數(shù)字: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使說明更科學,更準確,更具體。(4)作比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xiàn)出來,說明對象的特點突出。(5)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使說明更科學、更準確、更精練、更嚴密。(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結合語境具體分析即可。4.此題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項說法太絕對,原文“致使當?shù)氐乃驀乐厝毖酰罅克参镏舷⒍?”C項這個共振率是項圈藻浮力細胞的不是全部藻類的;D項“不會起作用”表述不正確。故選B第19頁共19頁 三、【解析】1.①蛇的形象在繪畫和工藝品中常常出現(xiàn):②蛇在文學領域中亦不乏身影:③蛇在戲曲領域中也常常出現(xiàn)。2.作比較〈1分〉。通過與蜓蚓的比較,具體突出了盲蛇體形之小,體重之輕。(1分)3.不能刪掉〈1分〉。"不下"是"不少于"的意思,說明與蛇相關的成語數(shù)量不少于70個。如果去掉,與實際情況不符,改變了原意,不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的特點。4.C5.可以圍繞蛇的頑強、勇敢、進取等方面來寫,內容要積極向上。至少寫出三點,參考示例:生生不息,頑強堅忍;不畏強敵,以柔克剛;逶迤前行,勇者無懼試題分析:1.讀語段可知,問題句“蛇助文化演進”是語段的中心句,之后有一些關鍵語句,如“蛇的形象在繪畫和工藝品中常常出現(xiàn)”“在文學領域中亦不乏身影”“蛇在戲曲領域中也常常出現(xiàn)”,它們共同說明了中心句。因此,文段是從這三個角度來說明的。2.根據(jù)句中的“與相仿”可知,是作比較,這是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數(shù)克”是列數(shù)字,因讓寫一種,所以把最主要的說明方法寫出來即可。說明的目的是突出蛇的小和輕。3.把加線的“不下”去掉讀一讀,即可比較出不同?!安幌隆睆娬{不少于,去掉變成了“70個”說法與實際不符了,這個詞語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4.A中的“大量的”說法不當,原文是“究其大宗,則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即其它地方也有分布,但不是“大量”。B的說法與原文不符,原文是“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70公斤以上”,故B項中的“大約有70公斤”說法不當。D“無毒蛇對人威脅不大”的說法與原文“無毒者對人毫無威脅,可與人和諧相處”存在差異。5.八段是對全文的總結,可填寫上文涉及到的蛇的精神品質,如“自強不息”“頑強”“勇敢”等,從原文中提取或概括均可。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語句關系的能力。本題考查學生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況。本題考查學生說明文語言的理解能力。本題考查學生課文內容的理解、辨析能力。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第19頁共19頁 點評:回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分析語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抓住其中的關鍵語句,然后根據(jù)理解概括出切題的答案。對于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對于說明文語句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否則就可能改變原意,造成曲解。一般情況下,應尊重原文,回答不能去掉。回答理由時,可把詞語去掉再讀一下句子,把切題的詞語或句子提取出來即可。四、【答案】1.第一問①章魚皮膚下布滿了各種色素。②可以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改變自己的顏色。第二問①善于變色(會施展“變色術”)②聰明警覺③有一定的攻擊性。(每點1分)2.(3分)不能去掉(1分),“一般”表明章魚媽媽通常情況下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它特殊情況(1分),去掉“一般”則表明章魚媽媽一定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沒有其它情況,表述不準確(1分)。3.(4分)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2分);舉例略。(第一問說明方法2分,舉例并闡述作用正確2分)4.(4分)①一產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寶寶。②孵化期間,它不準其他任何動物靠近。③平時翻動、沖洗孵粒,使它們獲得氧氣,保持清潔。④當寶寶出世后,章魚媽媽會因饑餓和勞累死在子女身旁。(每點1分)【解析】試題分析:1.根據(jù)文章的第3段來分析為什么說章魚是“海中變色龍”,示例:①章魚皮膚下布滿了各種色素。②可以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改變自己的顏色。根據(jù)文章的第4、5、6、7、8段來分析它有哪些特征,示例:①善于變色(會施展“變色術”)②聰明警覺③有一定的攻擊性。2.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性這一特點,常常用一些副詞來體現(xiàn)這種特點。如本句,“一般”表明章魚媽媽通常情況下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不排除有其它特殊情況,去掉“一般”則表明章魚媽媽一定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沒有其它情況,表述不準確。3.第8段為了表現(xiàn)其具有攻擊性這一特點,運用了“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如:章魚中的“巨人”大王章魚,其腕足可長達18米,是異常兇猛且好戰(zhàn)的動物,在海中稱王稱霸。這一句用了打比方和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形象準確地說明了大王章魚的巨大。/它不僅四處追逐魚蝦,而且經常自相殘殺,甚至時常偷襲漁船,或將船攔腰斬斷,或用大大的腕足沖上漁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漁民們稱它為“海底惡魔”。這里用了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真實地說明了大王章魚異常兇猛。第19頁共19頁 4.文章第7段主要表現(xiàn)章魚慈母這一特點,從產卵后、孵化期間等角度來分析。示例:①一產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寶寶。②孵化期間,它不準其他任何動物靠近。③平時翻動、沖洗孵粒,使它們獲得氧氣,保持清潔。④當寶寶出世后,章魚媽媽會因饑餓和勞累死在子女身旁。考點:本題考查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點評:本題中涉及到概括內容、說明文的語言、說明方法等類型。五、【答案】1.指磁懸浮列車能夠在距離軌道僅約1厘米的地方懸浮運行,且速度極快。(2分,每個要點1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2.①磁懸浮列車如何騰空②磁懸浮列車怎樣行進③磁懸浮列車如何保障行駛安全(3分,每方面1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3.轉彎半徑足夠大;通過運行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安全制動;軌道全線兩邊50米范圍內裝有先進的隔離裝置,防止人為在軌道上制造障礙、(3分,每個要點1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4.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用具體的例子和準確的數(shù)據(jù),說明了磁懸浮列車最大和最小轉彎半徑的長度,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磁懸浮列車的轉彎半徑要足夠大。(4分,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5.示例:準確嚴密:“目前”限制時間,說明磁懸浮列車的隔離裝置在當前這段時間內是最先進的,表達準確嚴密。生動形象: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寫“軌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軌道平鋪在地面上、毫無遮攔的樣子。(3分,任選一個方面分析,大意正確即可得相應的分)。六、【答案】1.(2分,每問1分)答題要點:物種正在加速滅亡;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行為。(用原文第⑦段中的句子“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種滅絕的邊緣,原因是人類本身的行為”回答也可)2.(3分)答題要點:第⑤段采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2分,說出一種說明方法得1分)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地球物種消失速度之快。(1分)3.(3分)答題要點:第⑥段劃線句中加點的詞“或許”不能刪去;(1分)“或許”表示估計和推測,說明“某種生物滅絕”有導致“治療艾滋病或發(fā)展抗病毒農作物的希望也跟著破滅”的可能,但這種情況并非一定會發(fā)生,去掉“或許”,就表示一定要發(fā)生,顯得太絕對,不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分)(意思對即可,視語言表達的簡明、準確程度酌情給分。)第19頁共19頁 4.(2分)答題要點:讀完此文,我得到的啟示是:人類活動與生物多樣性關系非常密切,(1分)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保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做出貢獻。(1分)(意思對即可)【解析】試題分析:1.抓住第⑤段“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一份報告,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種加快到每小時一種,比以前快了約1000倍,比新物種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萬倍?!边@句話,可知道文章主要談的是物種滅絕的速度在加速,原因是第⑦段中的句子“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種滅絕的邊緣,原因是人類本身的行為”。2.根據(jù)“比以前快了”是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約1000倍,比新物種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萬倍?!笔亲鞅容^、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即使根據(jù)最保守的估計,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種正在面臨生存威脅”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用列數(shù)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能準確直觀地說明了物種滅絕的速度非???。3.先定性,說不能刪,再解釋“或許”的意思,“或許”是表示估計和推測,說明某種生物滅絕可能會導致治療艾滋病或發(fā)展抗病毒農作物的希望也跟著破滅,但并不一定就會發(fā)生。如果去掉“或許”,就是一定要發(fā)生,太絕對。用“或許”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4.可以抓住“其實,由于人類活動與生物多樣性關系太密切,只要我們能稍微壓制一點點欲望,都是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貢獻?!睆娜祟惢顒优c生物多樣性的關系來談啟示,說明人要節(jié)制欲望,用積極的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點評:常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有:舉例子:形象具體地說明了……;列數(shù)字:準確具體地說明了……;作比較:通過比較,更突出地說明了……;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下定義:科學準確地指出了……;分類別:條理清晰地說明了……;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題目問一個詞語能不能刪去,先定性,再解釋這個詞語,看它有什么表達作用。最后說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七、【答案】1.D?2.B?3.B【解析】試題分析:3.根據(jù)第二段從歷史的發(fā)展來考察,不同時期的獅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風格。及三、四、五段的唐、北宋、明清都可以得出是在介紹不同歷史時期獅子雕塑的風格及其形成原因。因此,正確答案應選D。第19頁共19頁 八、【答案】1.(共3分,各1分)怪風特點、形成原因、怪風危害(意思對即可)2.(共2分)焚風是氣流受到山脈阻擋時沿著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熱而干燥的風。3.①“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從范圍上加以限制,說明不是所有的怪風都可以為人類造福,這體現(xiàn)了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圍繞“有些”進行分析1分;指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②“輕而易舉”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龍卷風把11萬噸重的儲油罐拋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龍卷風威力之大.體現(xiàn)了語言的牛動形象。(突出龍卷風威力(危害)火.得1分;指出語言形象生動性1分)4.(共3分)答題要點:①利用大自然,為人類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減少大自然對人類的危害;③從大自然的規(guī)律中獲益。第19頁共19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說明文閱讀 專項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