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平面鏡成像探究實驗 能力提升專項練習(xí)題(Word版,含答案).doc
ID:70725 2021-12-05 1 6.66元 15頁 1.22 MB
已閱讀10 頁,剩余5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6.66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2022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平面鏡成像探究實驗?zāi)芰μ嵘龑m椌毩?xí)題1、小強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薄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jìn)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像與物到鏡面的_________關(guān)系.(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__________關(guān)系.(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眼睛在側(cè)觀察(填“A或B”)光屏能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從而判斷平面鏡成的是_____(填“實”或“虛”)像.實驗中想使蠟燭成的像更亮一些,可以用手電筒照亮蠟燭(填"A”或“B").(4)小強用薄玻璃進(jìn)行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當(dāng)他沿桌面移動未點燃的蠟燭B時,始終不能使蠟燭B與已點燃的蠟燭A的像重合,他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圖所示是小磊同學(xué)所做“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1)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小心地移動蠟燭B,直到時,B的位置即為A的像所在位置;第15頁共15頁 (2)在此實驗中: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白卡片,則白卡片上(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燭焰的像,表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實)像;(3)小磊將蠟燭逐漸遠(yuǎn)離玻璃板時,蠟燭所成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用平面鏡代替玻璃板,上述實驗(能、不能)進(jìn)行,因為。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棋子A與B、刻度尺、橡皮泥、白紙等器材進(jìn)行實驗,如圖所示。BO'OA(1)實驗時玻璃板應(yīng)該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該實驗選擇兩個相同棋子的A和B,是為了比較___▲____.(3)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鏡,能在觀察到A棋子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__▲____,從而確定____▲______。此時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鏡______▲___(選填“好一些”或“差一些”).(4)在實驗過程中,小明讓玻璃板沿垂直于OO'軸方向靠近棋子B,為了完成實驗探究,小明應(yīng)棋子B___▲_______(選填“遠(yuǎn)離”或“靠近”)A棋子。他若將讓玻璃板沿OO'軸方向水平向右移動,若以A為參照物,則他將觀察到鏡中A的像__▲___(選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動。4、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jìn)行實驗的目的是,本實驗宜在較(選填“亮”或“暗”)的環(huán)境做。第15頁共15頁 (2)實驗中準(zhǔn)備了兩支相同的蠟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前邊的蠟燭點燃,后邊的蠟燭不點燃B.前邊的蠟燭不點燃,后邊的蠟燭點燃C.兩支蠟燭都點燃D.兩支蠟燭都不點燃(3)當(dāng)在A蠟燭處看到B蠟燭上有火焰時,取走B蠟燭,并在此位置處放上一光屏,從A蠟燭這一側(cè)(能/不能)觀察到光屏處有蠟燭的像。(4)小明和小華同學(xué)也在做這個實驗,圖(a)、(b)所示為他們完成的實驗記錄單。從記錄單上的信息可知,OO’記錄的均是的位置,實驗時需將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兩位同學(xué)實驗過程合理完整的是同學(xué)。5、如圖是小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張白色的方格紙,玻璃板與桌面垂直;兩個相同的棋子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白紙上,以A棋子為成像物體。(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jìn)行實驗,好處是,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電筒對著(A/B)棋子照射.(2)將A棋子固定,水心地移動B棋子,直到與A棋子的像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3)進(jìn)一步觀察A、B兩個棋子在方格紙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將棋子A逐漸遠(yuǎn)離玻璃板,則像的大?。ㄗ兇螅冃。蛔儯?;(4)小明在實驗過程中,讓玻璃板沿OO′第15頁共15頁 軸(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動,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相對于A移動(向右/向左/不);他又將玻璃板繞OO′軸轉(zhuǎn)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轉(zhuǎn)向自己/轉(zhuǎn)離自己/不動).6、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選取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高為7cm。如圖甲所示,在豎直的玻璃板前10cm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燭焰高2cm。圖乙圖甲(1)有厚度分別是2mm與4mm的兩塊大小一樣的玻璃板,最好選用厚度為▲mm的玻璃板進(jìn)行實驗;為更好地完成實驗,最好在_▲_(“暗”或“亮”)環(huán)境下進(jìn)行。(2)放置玻璃板時,應(yīng)該使玻璃板與水平桌面▲放置,這樣做的好處是▲。(3)實驗中將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A的像所在的位置,發(fā)現(xiàn)蠟燭B好像剛好被點燃了。這說明A的像與A的大小▲(4)做完某次實驗后,四個小組都將收集和處理的信息畫在白紙上,如右上圖乙所示。則正確的是▲。(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5)實驗中,如果用較厚的玻璃板做實驗,會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yuǎn)的像較暗。遠(yuǎn)處的像是來自于蠟燭的入射光經(jīng)過玻璃板▲(只有一個選項正確,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兩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D.一次反射、兩次折射形成的7、如圖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刻度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第15頁共15頁 (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環(huán)境中進(jìn)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本實驗應(yīng)該選擇(填“薄”或“厚”)的玻璃板,目的是。(3)某一同學(xué)在實驗中用另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上來回移動,發(fā)現(xiàn)無法讓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4)為證實上述有關(guān)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rèn)為應(yīng)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jìn)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jìn)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5)他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說明像與物的大??;進(jìn)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刻度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為了探究A蠟燭所成的像的虛實,移走沒有點燃的蠟燭,在原來的位置放一個光屏,他應(yīng)該在玻璃板的(填“前面”或“后面”)來觀察光屏。他繼續(xù)將蠟燭A遠(yuǎn)離玻璃板,則所成的像的大小將(“變大”“變小”或“不變”)。8、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此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2)如果有4㎜厚和2㎜厚的兩塊玻璃板,為提高實驗效果,應(yīng)選擇▲第15頁共15頁 ㎜厚的玻璃板做實驗。(3)實驗時,取兩根相同的蠟燭,是為了驗證物與像▲關(guān)系;某同學(xué)發(fā)現(xiàn)看到蠟燭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B也點燃,用來增加像的亮度。他這樣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4)如果在蠟燭A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承接到像(選項“會”或“不會”),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選填“虛”或“實”)。(5)右圖是小芳實驗的最終記錄紙,請指出小芳實驗中的不足之處:▲。9、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將一塊玻璃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進(jìn)行實驗,如圖1所示.(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選填“明亮”或“黑暗”)環(huán)境中進(jìn)行;(2)小明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他應(yīng)該在玻璃板▲(選填“前”或“后”)觀察,調(diào)整玻璃板后的蠟燭B的位置,直到看上去B和A的像▲,此時蠟燭B的位置即為蠟燭A的像所在的位置.(3)若將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成在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4)小明得出“像與物等大”的結(jié)論,可小華認(rèn)為:像的大小還和鏡子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在不更換和損壞玻璃板的前提下,你如何開展探究?簡述做法及判斷方法.做法:▲.判斷方法:▲.(5)小明了解到平面鏡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勻地鍍上了一層金屬膜制成的(如圖2甲).他有一個疑問:物體是通過鏡子的前面成像還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將一支鉛筆的筆尖貼在鏡子上,如圖2乙所示,眼睛從側(cè)面觀察,若發(fā)現(xiàn)▲,則說明物體是通過鏡子背面成像.第15頁共15頁 10、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某同學(xué)用玻璃板、相同的兩個棋子A和B、刻度尺、白紙、橡皮泥等器材進(jìn)行實驗,如圖所示。(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明亮/較黑暗)的環(huán)境中進(jìn)行。(2)放置好棋子A后,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移動B棋子,都無法和棋子A在鏡中的像重合,你認(rèn)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小明在實驗過程中,將玻璃板繞00'軸轉(zhuǎn)向自己,發(fā)現(xiàn)鏡中的像_(選填“轉(zhuǎn)向自己”、“轉(zhuǎn)離自己”或“不動”)。(4)在尋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時,既可看到前面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時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棋子B”。對于兩次成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5)做完實驗后某同學(xué)總結(jié)了一些關(guān)于平面鏡成像的知識,其中不正確的是()A.將棋子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變B.將棋子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線連接,連線跟玻璃板垂直C.當(dāng)棋子與玻璃板的距離為10cm時,像和物相距20cmD.將玻璃板換成平面鏡,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進(jìn)行成像特點的探究.11、如圖甲是小明同學(xué)“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于▲。(2)為完成實驗探究,還需要一個測量工具,這個測量工具是▲。第15頁共15頁 (3)為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小明做了如下操作:他先將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的棋子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移動,當(dāng)移動到A像的位置時,發(fā)現(xiàn)它與A的像完全重合,這表明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4)為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他拿走棋子B,將一塊白板移動到A像的位置時,從玻璃板▲(前、后)方觀察,發(fā)現(xiàn)白板上▲(能,不能)承接到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填“實”或“虛”)像。(5)拿走白板,他將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將棋子B移到A像的位置,通過測量,他發(fā)現(xiàn)棋子A與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離變化了▲cm,同時發(fā)現(xiàn)像的大小▲(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有人建議將AB棋子換成如圖乙所示造型的棋子,好處是什么?▲。甲乙12、小明同學(xué)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1)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  。(2)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 ?。ㄟx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在尋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時,移動玻璃板后的棋子B,眼睛在棋子 ?。ㄟx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使它與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第15頁共15頁 (3)為了確定像的虛實,移動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眼睛應(yīng)該在圖中的 ?。ㄟx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光屏上無法呈現(xiàn)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ㄟx填“虛”或“實”)像。(4)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  。(5)為了讓右座的同學(xué)也能夠看清蠟燭的像,小明只將茶色玻璃板向右平衡,則蠟燭像的位置 ?。ㄟx填“向右移動”“向左運動”或“不變”)。(6)實驗結(jié)束后,小明無意間從平面鏡中看到墻上的電子鐘的像如圖乙所示,這時的時間是  。13、如圖是小紅同學(xué)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AB甲乙丙(1)如圖甲,在豎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小紅拿另一支大小相同、_______(填“點燃”或“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2)實驗時,小紅同學(xué)應(yīng)在_____(填“A”或“B”)側(cè)觀察蠟燭A經(jīng)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蠟燭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觀察者直接對屏觀察,看不到蠟燭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3)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________。小紅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像的位置_________.(選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不變”)(4)在該實驗中,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其中一面鍍了膜,此時只能看到一個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為鍍膜后增強了光的_____(反射/折射),實驗時應(yīng)選玻璃板_____的邊緣(鍍膜面/不鍍膜面)與白紙上的橫線重合。(5)若圖乙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第15頁共15頁 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6)若圖丙中平面鏡MN豎直放置,鏡前有一個發(fā)光物體S,現(xiàn)將平面鏡繞M點從MN轉(zhuǎn)到MN′位置,如圖丙所示,物體S在平面鏡中的像S′的軌跡為_____(填“直線”或“曲線”),S'離M點的距離_____.(填“變小”“變大”“不變”“先變小后變大”“先變大后變小”)14、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某同學(xué)利用一塊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如圖MN是他實驗時畫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兩次實驗中點燃的蠟燭所在的位置,A1、B1分別是他找到的蠟燭的像的位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2)實驗中需要兩支相同的蠟燭是為了。(3)根據(jù)該同學(xué)在白紙上留下的實驗記錄,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的結(jié)論?為什么?_____________。(4)在玻璃板的同一側(cè),該同學(xué)通過玻璃板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5)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環(huán)境中進(jìn)行(選填“較明亮”或“較暗”)。(6)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都無法與虛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7)實驗中某同學(xué)將玻璃板和點燃的蠟燭A放置好后,移動未點燃的蠟燭B與A的像完全重合時,記錄下了物、像、鏡的位置,接下來的操作是(選填序號:A.整理實驗器材B.改變蠟燭位置多次實驗)。實驗中移走玻璃板背后的B蠟燭,用白紙?zhí)娲鶥蠟燭,白紙上無法看到A蠟燭的像,該現(xiàn)象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像。第15頁共15頁 15、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環(huán)境中進(jìn)行(填“較明亮”或“較黑暗”);(2)改變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移動鏡后的蠟燭B,發(fā)現(xiàn)B總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__(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過了一段時間,蠟燭A變短則A的像的大小將_______。(3)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為2mm的透明玻璃,探究活動中應(yīng)選用的玻璃板是______(填序號)。(4)如果將點燃的蠟燭A遠(yuǎn)離玻璃板,則像將______玻璃板.(5)實驗中觀察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有兩個幾乎重疊的像,這是由于__________造成的;(6)在尋找像的位置時,小明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它重合,請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_____。(7)如圖是小明同學(xué)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當(dāng)移動到A’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這種研究方法叫______。(8)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通過玻璃板成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yuǎn)的像較_______(選填“亮”或“暗”)。第15頁共15頁 答案1、(1)距離(2)像與物的大?。?)B、虛、A(4)鏡面與桌面不垂直2、蠟燭B和像完全重合、不能、虛像、不能、利用平面鏡不能確定像的位置3、(1)豎直(2)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第15頁共15頁 (3)棋子B像的位置差一些(4)遠(yuǎn)離不4、(1)便于確定虛像的位置和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暗(2)A(3)不能(4)玻璃板豎直小華5、(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B(2)完全重合;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相等;不變(4)不;轉(zhuǎn)向自己6、(1)2暗(2)垂直能使像位置處于桌面上(或能在桌面上找到像)(2)相等?。?)C(5)D 7、(1)較黑暗蠟燭B的位置(2)薄防止兩個面成像,對實驗造成影響(3)玻璃板未豎直放置(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4)B(5)相等相等后面不變8、(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2(3)大小不能(4)不會虛像(5)不恰當(dāng),只做一次實驗次數(shù)太少,實驗結(jié)論不可靠第15頁共15頁 9、(1)黑暗、(2)前、完全重合、(2)不能、(4)可以拿不透明的書擋住玻璃板前面的一部分,重復(fù)上面的實驗、判斷方法:若同樣大小的蠟燭B還能和像重合,說明像的大小和鏡子面積無關(guān),反之有關(guān)、(5)若發(fā)現(xiàn)筆尖的像和筆尖相隔有一段距離,則說明物體是通過鏡子背面成像.10、(1)較黑暗(2)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3)轉(zhuǎn)向自己(4)D(5)D11、(1)確定像的位置(2)刻度尺(3)相等(4)后不能虛(5)4不變(6)可以探究物像左右相反的關(guān)系12、(1)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未點燃A(3)B虛(4)不變(5)不變(6)10:3513、(1)不點燃第15頁共15頁 (2)A虛像(3)不變不變(4)反射鍍膜面(5)C(6)曲線不變14、(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且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2)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guān)系(3)不能實驗只做了兩次,且一組數(shù)據(jù)不等(本小題共2分)(4)玻璃板太厚,前后兩個面各成一個像(5)較暗(6)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放置(7)B虛像15、(1)較黑暗(3)無關(guān)不變(3)①(4)遠(yuǎn)離(5)玻璃板太厚(6)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7)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等效替代法(8)暗第15頁共15頁
同類資料
更多
2022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平面鏡成像探究實驗 能力提升專項練習(xí)題(Word版,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