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六單元測試卷(含答案解析)
ID:28090 2021-09-15 1 3.00元 14頁 164.85 KB
已閱讀10 頁,剩余4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3.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新教材】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六單元測試卷(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如果說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其最主要的理由應該是(  )A.推翻了帝制B.使人民獲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C.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D.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2.1922—1926年,江蘇省有5家新面粉廠成立,而倒閉者則達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廠有4家倒閉,其余6家屢經(jīng)改組仍難以維持;東北的面粉廠則由原先的近30家減至十幾家。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外國資本主義卷土重來B.北伐戰(zhàn)爭興起,政治局勢動蕩不安C.官僚資本主義的擠壓D.民族資本主義先天不足,后天畸形3.據(jù)孫中山回憶,1900年以前他所到之處,“舉國輿論莫不曰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于耳”。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背景是(  )A.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根本轉變B.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艱難C.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效果D.民眾認可清政府的統(tǒng)治4.立憲派之所以對清末新政大失所望,開始另找出路,是因為(  )A.清政府實行“預備立憲”第14頁共14頁 B.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C.清政府組成“皇族內(nèi)閣”D.立憲派在資政院中缺少席位5.“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謂、廢跪拜”是民國成立后在以下哪個方面的表現(xiàn)(  )A.思想潮流的演進B.社會生活的變遷C.科技文化的發(fā)展D.新式教育的發(fā)端6.“要以民主與科學的標準挑戰(zhàn)中國的政治與思想傳統(tǒng)……所有習俗、制度、風俗、圣賢教訓都應重新被評估”。提出上述主張的是(  )A.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B.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C.新文化運動倡導者D.無產(chǎn)階級革命派7.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愛戴大清國”的人,但無論是在國內(nèi)新式學堂中還是在留學生中,清政府并沒有獲得多少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現(xiàn)了一個不同于傳統(tǒng)類的知識分子群體。材料旨在說明新政(  )A.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B.推動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機D.傳播西方思想8.“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正規(guī)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這一歷史性判斷應主要基于孫中山(  )①創(chuàng)立了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谔岢隽恕叭裰髁x”革命理論?、郯盐洳鹆x作為革命的開端 ④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民國初期,政府開始在縣下增設區(qū)級政區(qū)。除行政機關外,傳統(tǒng)的鄉(xiāng)族和工會、民團、黨派等新式社團也參與管理。這表明(  )A.基層治理主體多元化B.中央集權開始瓦解C.新式社團代行行政職能D.政黨政治初顯雛形10.1918年,《新青年》用白話文出版?!睹恐茉u論》《湘江評論》《新潮》《覺悟》等數(shù)百種刊物也采用了白話文。上述現(xiàn)象(  )第14頁共14頁 A.表明了近代刊物的成熟B.反映了民眾素質(zhì)的提高C.瓦解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D.推動了文學革命的開展11.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tǒng)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jīng)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  )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12.20世紀初,有學者認為,“張三李四是同時人。張三記了古典來做古文;李四又記了古典,去讀張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時事,要曉得那時的事,所以免不了翻著古典;現(xiàn)在兩位既然同時,何妨老實說出,一目了然”。該學者旨在(  )A.強調(diào)科學地看待讀經(jīng)問題B.提倡使用白話文C.糾正“文學革命”的形式主義偏向D.既反對白話文也反對文言文13.《紐約時報》駐漢口記者報道,湖北革命軍發(fā)布公告宣稱:任何對外國人或商業(yè)經(jīng)營進行干擾的士兵都將被立即處死;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將推翻殘暴的滿洲王朝,恢復真正的中國人的權利。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這場革命(  )A.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B.具有鮮明的革命目標C.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D.體現(xiàn)反帝反封建性質(zhì)14.下面為《欽定憲法大綱》的部分內(nèi)容,其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共同點有(  )臣民于法律范圍以內(nèi),所有言論、著作、出版及集會、結社等事,均準其自由第14頁共14頁 臣民之財產(chǎn)及居住,無故不加侵擾選舉用投票之法一次內(nèi)閣不得解散兩次國會君上有統(tǒng)治國家之大權……以議院協(xié)贊立法,以政府輔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①采用內(nèi)閣制的組織形式?、隗w現(xiàn)了一定的分權思想③規(guī)定主權在民,人民一律平等?、艹姓J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5.1917年,中國站在協(xié)約國一方參加一戰(zhàn)。英招華工幾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線,挖掘戰(zhàn)壕、修筑工事、野戰(zhàn)救護、掘埋尸體、清掃地雷、筑路架橋、解運糧草、裝卸給養(yǎng)……但凡戰(zhàn)爭所需,幾乎無處不往、無所不為。……法國軍隊總司令福煦也曾在給法國總理的信中寫道:“(華工)是非常好的勞工,他們可以成為最好的士兵……”這說明中國參加一戰(zhàn)的顯著特點是(  )A.“以工代戰(zhàn)”B.文明出征C.不參與戰(zhàn)務D.民間自發(fā)16.《新青年》創(chuàng)刊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后十余年間所發(fā)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并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  )A.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B.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C.西方興起的歷史經(jīng)驗D.倡導文學革命的需要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17題13分,18題14分,19題13分,20題12分,共52分)17.人的解放說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第14頁共14頁 材料一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廢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涤袨椤墩埗楅_國會折》材料二 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位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xiàn)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材料三 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沖突交匯的歷史,就是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下,向近代文化過渡轉變的歷史,也就是傳統(tǒng)與西化相斥相納的歷史?!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1)材料一中梁啟超認為變法圖強的根本問題是什么?康有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議?(2)材料二中掀起的運動,前期樹立的兩面旗幟是什么?這場運動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程?根據(jù)材料三談談對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第14頁共14頁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jīng),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孫中山《上李鴻章書》材料二 革命為唯一法門……我們必要……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獙O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材料三 曾幾何時,已為情勢所迫,不得已而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謀妥協(xié)。此種妥協(xié),實間接與帝國主義相調(diào)和,遂為革命第一次失敗之根源。夫當時代表反革命的專制階級者實為袁世凱,其所挾持之勢力,初非甚強,而革命黨人乃不能勝之者,則為當時欲竭力避免國內(nèi)戰(zhàn)爭之延長,且尚未能獲一有組織、有紀律、能了解本身之職任與目的之政黨故也……夫袁世凱者,北洋軍閥之首領,時與列強相勾結,一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如武人官僚輩,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黨人乃以政權讓渡于彼,其致失敗,又何待言!——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孫中山改造中國的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3)根據(jù)材料三,分析孫中山認為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第14頁共14頁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偶然與必然有人認為,1911年武昌發(fā)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里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場意外,而是19世紀以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材料二 肯定與否定“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近代中國社會內(nèi)在矛盾發(fā)展的結果,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tǒng)社會的各條神經(jīng),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愋衤础督袊鐣男玛惔x》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政治經(jīng)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它是外國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國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成功與局限君主專制政體 社會生活 民主共和民族資本主義 半殖民地半封建(1)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1911年武昌發(fā)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嗎?為什么?(2)材料一、二中對“民國”的評價有何不同?(3)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五個詞語以“成功與局限”為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緊扣主題,觀點合理;史實準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合乎邏輯;100字左右。第14頁共14頁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法令1912年簡介1月頒布《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權限》,規(guī)定中央行政機構的設置及職權3月公布《南京府官制》,改革了地方行政機關的模式3月頒布《大總統(tǒng)令內(nèi)務、司法部通飭所屬禁止體罰文》,禁止刑訊逼供3月頒布《大總統(tǒng)通令開放蛋戶(水上居民)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文》,規(guī)定各戶人等均享有公民權利3月頒布《商業(yè)銀行暫行則例》,鼓勵興辦實業(yè),鼓勵華僑回國投資3月頒布《普通教育暫行辦法》《禁用前清各書通告各省電文》等法令,獎勵女學,規(guī)定教科書內(nèi)容務須合乎共和國宗旨——摘編自張晉藩主編《中國法制史》(1)根據(jù)材料,概括說明南京臨時政府立法活動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南京臨時政府立法活動的影響。第14頁共14頁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A【解析】本題是考查辛亥革命的積極之處,是考查辛亥革命的成功之處,四個選項均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處,但是最主要的理由只能是推翻了帝制,其實辛亥革命最主要的目標也是推翻帝制。2.A【解析】據(jù)材料中“1922—1926年”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外國資本主義卷土重來,加緊對華經(jīng)濟侵略,故A項正確;北伐戰(zhàn)爭發(fā)生于1926年,官僚資本主義出現(xiàn)于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故B、C兩項不符合題意;D項是我國民族資本主義一直存在的問題,不是造成材料中局面的主要原因。第14頁共14頁 3.D【解析】材料中“舉國輿論莫不曰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于耳”說明革命派在當時受到排斥,民眾仍然認可清政府的統(tǒng)治,故D項正確。4.C5.B6.C7.A【解析】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但沒有獲得多少維護清政府的人才,“反而出現(xiàn)了一個不同于傳統(tǒng)類的知識分子群體”,即清末新政推動了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這為清朝滅亡造就了基礎,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故A項正確。B、D兩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清末新政加重了清王朝的危機,排除C項。8.B【解析】根據(jù)材料“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正規(guī)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并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全國性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從此中國革命有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①正確;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闡發(fā)了“三民主義”,中國革命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②正確;1894年孫中山創(chuàng)辦興中會是其革命的開端,而不是“武昌起義”,③錯誤;1912年3月為限制袁世凱,維護民主共和,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④正確。故選B項。第14頁共14頁 9.A【解析】縣級以下的基層管理并不意味著中央集權的瓦解,故B項錯誤;這些新式社團只是參與而非代行行政職能,故C項錯誤;同樣,這些新式社團也并非都是政黨組織且其參與的都僅是地方基層自治,“政黨政治初顯雛形”的表述顯然屬于程度失當,故D項錯誤。10.D【解析】題干材料“《每周評論》《湘江評論》《新潮》《覺悟》等數(shù)百種刊物也采用了白話文”說明白話文使用廣泛。結合所學可知,白話文的使用推動了文學革命的開展,故選D項;使用白話文不能表明近代刊物成熟,A項錯誤;刊物使用白話文不能反映民眾素質(zhì)提高,B項錯誤;使用白話文對封建思想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能瓦解其統(tǒng)治地位,C項錯誤。11.A【解析】材料認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對儒家文化思想體系卻絲毫沒有動搖,這種觀點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體現(xiàn)了新文化運動對儒家思想的批判,A項正確,D項錯誤。作者認識到中國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12.B【解析】該學者認為張三李四為同時人,卻用古典來做古文,“何妨老實說出,一目了然”,根據(jù)時間“20世紀初”可知,處于新文化運動時期,故該學者旨在提倡使用白話文,故選B項。A、C、D三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均排除。13.B第14頁共14頁 【解析】從材料“將推翻殘暴的滿洲王朝,恢復真正的中國人的權利”可以看出這場革命有明確的革命目標,即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實現(xiàn)真正的民權,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群眾基礎的相關內(nèi)容,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群眾基礎并不廣泛,A項錯誤;僅從《紐約時報》的一則報道不能判斷辛亥革命獲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持,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出這場革命的反封建性質(zhì),但沒有體現(xiàn)出其反帝,D項錯誤。14.D【解析】材料中《欽定憲法大綱》有“一次內(nèi)閣不得解散兩次國會”的條例,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也規(guī)定了實行責任內(nèi)閣制,由此可知兩者都采用內(nèi)閣制的組織形式,都體現(xiàn)了一定的分權思想,故①②正確;材料中規(guī)定了臣民的部分權利,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也規(guī)定了公民的部分權利,由此可知兩者都承認公民的一些基本權利,故④正確;材料規(guī)定“君主有統(tǒng)治國家之大權”,說明《欽定憲法大綱》維護了君主制,故③錯誤。故選D項。15.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在一戰(zhàn)期間中國派出了大量勞工去做戰(zhàn)爭中的后勤保障,“以工代戰(zhàn)”支援一戰(zhàn),故A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文明出征,排除B項;挖掘戰(zhàn)壕、修筑工事、野戰(zhàn)救護、掘埋尸體、清掃地雷等也是參與戰(zhàn)務的,排除C項;中國參戰(zhàn)是政府行為,而非民間自發(fā),排除D項。16.A【解析】盡管新文化運動時期專門論述民主和科學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利用民主和科學來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所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故A項正確。當時世界歷史已向社會主義邁進,故排除B項;C項是一個外部因素,排除;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17題13分,18題14分,19題13分,20題12分,共52分)17.(1)問題:變革政治體制(或變官制)。建議:立憲法;開國會;實行三權分立;實行君主立憲。(2)旗幟:民主與科學。第14頁共14頁 作用:猛烈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3)歷程:器物——制度——思想。認識:傳統(tǒng)文化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在與西方文化的沖突中逐漸近代化?!窘馕觥康?1)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一“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得出是變革官制。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一“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得出立憲法,開國會,實行三權分立,實行君主立憲。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旗幟是民主與科學。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二“鬧了多少事……可以救治……一切的黑暗”得出猛烈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第(3)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三“向近代文化過渡轉變的歷史,也就是傳統(tǒng)與西化相斥相納的歷史”得出傳統(tǒng)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在與西方文化的沖突中逐漸近代化。18.(1)促使清政府變法維新,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或達到國家富強的目的)。(2)從改良到革命。(3)革命派向反革命勢力及帝國主義妥協(xié);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堅強的革命政黨的領導;國內(nèi)各種反革命勢力聯(lián)合并與帝國主義勾結;革命黨人當時沒有認清袁世凱的反動本質(zhì)而拱手將政權交給袁世凱?!窘馕觥康?1)問,根據(jù)材料一中的“富強之大經(jīng),治國之大本也”“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等概括。第(2)問,根據(jù)材料一中的“其維新之政”與材料二中的“革命為唯一法門”歸納。第(3)問,由材料三“不得已而與反革命的專制階級謀妥協(xié)……間接與帝國主義相調(diào)和”“避免國內(nèi)戰(zhàn)爭之延長”“未能獲一……政黨故也”“北洋軍閥之首領,時與列強相勾結”“以政權讓渡于彼”等分析失敗原因。19.(1)不是一場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紀以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辛亥革命爆發(fā)的原因包括:19世紀中葉以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壯大;中國民眾救亡圖存意識的增強;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發(fā)展壯大。(2)材料一認為“民國”的建立是中國社會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材料二認為“民國”在中國缺乏根基,失敗是必然的。第14頁共14頁 (3)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引起了人們社會生活的變遷。但由于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因此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zhì)。(言之成理即可)20.(1)內(nèi)容廣泛,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符合時代潮流,貫徹了民主自由的時代精神;立法與反封建革命相聯(lián)系。(2)改革了中央與地方的行政機關,體現(xiàn)了政治民主化的趨向;在法律上保護公民的權利與自由,體現(xiàn)了平等自由的理念;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教育的近代化;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任答三點)【解析】第(1)問,可從法律涉及的領域和民主、反封建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問,結合法令內(nèi)容一一分析其帶來的影響,如“規(guī)定各戶人等均享有公民權利”體現(xiàn)了平等自由精神;“鼓勵興辦實業(yè),鼓勵華僑回國投資”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等等。第14頁共14頁
同類資料
更多
【新教材】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六單元測試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