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三上語文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說課稿
ID:14233 2021-09-06 1 2.00元 3頁 29.50 KB
已閱讀3 頁,剩余0頁需下載查看
下載需要2.00元
免費下載這份資料?立即下載
《不懂就要問》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的內(nèi)容、作用和特點:《不懂就要問》是三年級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記敘了孫中山小時候在學習時請求先生講解課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紹了他勇于提出問題,主張不懂就要問的認真學習的精神。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過學生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精神。它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不離開記事,在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中,運用人物的語言和當時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人物優(yōu)秀品質是課文突出的特點。由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2.教學目標:在思想品德方面: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勤學好問的精神。在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私塾”、“嚇呆”、“鴉雀無聲”等詞語。在能力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3.教學重難點:理解“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句話的道理。二、說教法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設置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時,緊緊圍繞“讀”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使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真正嘗到讀的甜頭。堅持以“啟發(fā)式”教學理論為指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我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采用直觀演示、動作演示、生動語言、激勵性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自覺地獲取知識。三、說學法1.看書學習的指導:通過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2.朗讀課文的指導:通過對課文中一些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3.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小結學習自然段的方法,用遷移規(guī)律學習其他自然段,使學生弄懂學習自然段的方法。四、說教學過程課前預習3,我在教學《不懂就要問》前布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再讀一讀,數(shù)一數(shù)這一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什么?我之所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兩點,是因為為了培養(yǎng)學生有預習的一般意義而且在教學中提高質量、增強密度。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镆郧榧に?。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處處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積極主動性。1.巧妙導入新課,激發(fā)閱讀興趣。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嗎?”這樣,學生的興趣就來了,我接著提出要求“請同學們坐端正,仔細聽,并想一想:課文除了寫孫中山;還寫了誰?文章主要寫一件什么事?”學生一聽就會連忙坐好,想聽想學。這樣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的興趣也被激發(fā)了,為進一步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運用掛圖、生動的語言、手勢等貫穿于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便于接受。如在教學每一段之前都設計了一些過渡語,設疑置趣、設疑置欲,自然地過渡。在教學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仔細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等,這樣把學生的思維由課堂引到了孫中山在私墊讀書的情景。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興奮狀態(tài),樂于學習和接受,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學中,通過做一做“搖頭晃腦”、“拿著……”的動作表演,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镆宰x促思。在教學中要巧設問題,引導思考,同時要體現(xiàn)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節(jié)課里,我讓學生在讀中思疑,讀中釋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傊?,初讀、細讀、賞讀,層層深入;個人讀、分組讀、齊讀,形式多變;還要進行朗讀方面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朗讀“你會背了嗎?”要讀出生氣而又大聲的口氣。“先生,你剛才講的是什么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要讀出誠懇、迫切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從而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問”啟思。1.以“問”為線索,引導學生讀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3,如在教學第三段時,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什么?這一自然段講什么?”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個器官,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了學習自然段的方法。在學生朗讀、議論后,再引導學生理解“這樣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的意思,最后找出孫中山的問話,并體會孫中山的精神。2.扣“問”的過程,比較人物言行,培養(yǎng)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孫中山勤學好問的精神,是通過孫中山禮貌請問--先生厲聲反問--孫中山從容答問--先生欣然解問--同學提出疑問--孫中山笑著答問的過程表現(xiàn)的。因此,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對孫中山、先生、同學三者對“問”的態(tài)度的比較,抓好描繪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詞的理解,體會孫中山勇于提問題,不懂就問的好品質。3.抓“問”的因果,巧設課堂練習。在學生初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抓“問”的因果,巧設練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①孫中山壯著膽子問先生是因為。②先生厲聲反問孫中山是以為,后來收起戒尺是因為,結果先生答應了孫中山的要求,他講得,大家聽得?!餄B透德育。語文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本人也意識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進行,應順其自然,滲透在教學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學生平時待人要有禮貌,勤學好問。在總結全文時,我還年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通過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懂得“不懂就要問”的道理。3
同類資料
更多
部編三上語文第一單元《不懂就要問》說課稿